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六雄是如何崛起的,又是如何衰败的

战国六雄是如何崛起的,又是如何衰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962 更新时间:2024/1/25 15:36:04

[var1]

可能此时有人在想,小编是不是文章标题都写错了,不是战国七雄吗?怎么写成了战国六雄呢?

别急,听小编慢慢道来。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自从成立以来,好像从未强大过,一直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要知道,与韩国一起立国的魏国,赵国在战国时期,都强盛过,成为一时的霸主,唯独韩国没有。

韩国的地理位置也十分尴尬,被魏国,赵国,楚国,秦国包围,根本没有发展空间。不过韩国的弩,非常出名,射程在800m之外。

[var1]

剩余的战国六雄,曾经都强盛过,成为一时的霸主。齐国与楚国在春秋时期,就是五霸之一,这两个国家地大物博,一直都是以大国的身份存在的。那么,这两个国家,是在什么时候走向衰败的呢?

齐国是在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领燕军,秦军,韩军,赵军,魏军合攻齐国,五国联军,再强大的齐国也招架不住,连失七十三城。尽管后来,齐国在田单的指挥下收复失地,赶走燕军,但经此一劫,齐国元气大伤,开始走下坡路,失去了大国的地位,再也没有能力与秦国对抗。

楚国是战国时期,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是属于兵多将广。楚国的衰败,主要来源于秦国。要知道,自从商鞅变法后,秦国开始崛起,不断向外扩张。在公元前312年,秦国与楚国爆发了战争,结果秦国大胜,斩首8万,占领土地600里。公元前311年,秦国又派大军攻打楚国,结果楚军惨败。公元前278年,秦军攻楚,占领郢都,楚王被迫迁都。从此,楚国一蹶不振,失去大国的地位。

[var1]

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霸主。魏文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一批能臣武将,实行改革,变法图强,使得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霸主。尤其是吴起,为魏国打造的魏武卒,让魏国称霸中原长达百年。

那么,魏国是从什么时候走向衰败的呢?公元前354年,齐军在田忌,孙膑的指挥下,在桂陵之战中大败魏军。公元前342年,齐军在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并射杀魏军主将庞涓。经历这两场战役后,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加上后来又遭到了秦国的攻击,从此一蹶不振。

赵国是在赵武灵王赵雍的治理一下,走向强盛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赵雍通过胡服骑射,建立起战国第一支骑兵部队,使得赵军作战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增长,开始走向强盛之路。公元前307年至公元前296年,赵国灭掉了中山国,打败了北方的游牧民族,拓地千里。成为战国中期的霸主,也是唯一一个,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

[var1]

赵国走向衰败,是在长平之战中,40万赵军被秦军全部坑杀。从此,再也无力抗秦,失去了霸主地位。慢慢走向败,直到灭亡。

燕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也不是很强。是在燕昭王继位后,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兴复燕国,报仇雪耻。可能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燕国与齐国是世仇,要是燕国强大了,第一个进攻的绝对是齐国。因为,在燕昭王之前,齐国将燕国洗劫一空,并毁灭燕人祠堂。这也是为何燕昭王继位后,要广纳贤士,修建黄金台,千金买骨。

在这种背景下,乐毅,苏秦等一批能人,聚集在燕昭王旗下。特别是苏秦,在燕国走向强盛的道路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他,说服韩国,魏国,赵国,秦国合纵攻齐,使得齐国失去霸主地位,燕国一度称霸。

[var1]

但好景不长,在燕昭王去世后,燕惠王不信任乐毅,将他撤职,没有乐毅的燕国迅速走向衰败。在长平之战后,燕国趁赵国元气大伤,企图趁火打劫,结果败于赵国,从此沦为弱国。

秦国是自商鞅变法后,开始崛起的,成为西方大国。后又经历了几代明君的励精图治,最终一统天下。

更多文章

  • 一文看完孔子尊号变迁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尊号全称,孔子的尊号或封号有哪些,孔子的尊号有多大

    [var1]第一次上尊号:尼父孔子逝世后时任国君鲁哀公十分伤心,他给孔子上谥号为“尼父”,并说道“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可人死不能复生,此时的鲁哀公已经被架空了,这时候才发现孔子的好已经晚了。第二次上尊号:褒成宣尼公孔子获得第二个尊号已经是他去

  • 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与春秋诸侯郑国的都城为什么都是新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的郑国与韩国是什么关系,郑国新郑,新郑韩国宫城遗址

    [var1]春秋初年,郑国在郑庄公的统治下一度“小霸”天下,郑国也因此成为春秋初期的主要强国。郑国在郑庄公去世后衰落,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先后崛起,导致郑国降为二流诸侯。但因为郑国处在当时生产力发达的黄河流域和交通上的区位优势,所以郑国还是继续发展的。[var1]到了春秋后期,郑国的都城新郑已经发

  • “杀神”白起:长平之战杀40万赵卒,一战成名,他死得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杀神白起杀了多少人屠了多少城池,杀神白起曾在秦国时期杀死多少人

    [var1]而真正让白起一战成名的还是著名的长平之战,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赵王急于求成,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了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便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白起凭借自身的智慧,抓住了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

  • 长平之战中,赵军损失45万精锐,可为何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之战赵军最后下场,长平之战赵国真死了40万人吗,长平之战赵国真实情况

    但我们也知道,赵军此时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可赵国真正走向灭亡的时候,却已经是三十年以后。这是为何呢?[var1]长平之战地图秦军在长平之战取得胜利之后,赵国的力量大为减弱,但这却为秦国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平之战胜利之后,白起为扩大战果,将秦军兵分三路,命王龁率领一路大军攻占赵国的“皮牢”

  • 孔子作为殷商后裔,为什么尊崇周礼?因为周代礼乐开创了这种观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和周礼什么关系,孔子有没有创立周礼,孔子真的尊崇周礼吗

    尽管出土物显示,周人在发展与崛起的阶段,就已经对殷商的文化有着吸纳与学习;可却并不如后世产生的思想辩论性更强的文本所展示的那样,周人发展出了优越于殷商的文化,通过文王“受命”和武王“革命”推翻了落后的殷商。历史记载显示,殷人即使在失去了政权以后,它的文化仍发展到一个远远高于周人的水准,殷人甚至在被周

  • 秦国没有杀功臣的惯例,为什么商鞅却最先遭到残忍对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商鞅死的原因,秦国灭亡跟商鞅有没有关系,商鞅对秦国的影响大吗

    商鞅变法成功地重塑了秦国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还是军事领域,都受到变法的深刻影响和控制。打着变法的旗号,足以控制秦国的一切。商鞅割鼻公子虔、刺字公孙贾,一方面体现了变法的铁面无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商鞅的独特地位和滔天权势。臣权大则国君危,作为商鞅的最佳搭档和“伯乐”,秦孝公可以不顾

  • 他是与孔子齐名的南方圣人,几次推让君位,料事近乎于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和孔子齐名的圣人,历史上谁能和孔子平起平坐,历史上推崇孔子的皇帝

    [var1]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诸樊、余祭、余昧和季札。季札的封地在延陵,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后人也称季札为延陵季子。季札从小就非常的聪慧,比那三个哥哥都要高出一大截,寿梦打算让他继承自己的王位。可季札对做吴王这个事情并没什么兴趣,他没有接受父亲的好意,寿梦只好立

  • 《战国策》的顶级智慧 推功让利套路背后的权谋密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当你荣耀无比的时候,那是你最舒服与开心的时刻,可也是别人最不痛快的时候。假如这时候你得意忘形,那么随之而来的嫉妒和陷害将会让你跌入万丈深,因此有智慧的成功者在这个时候总是非常的小心翼翼。权谋家为了防止跌入万丈深渊的情况出现,他们总结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套路模版,让你安稳度过这些危险的时候,赢得尊重、鲜花

  • 秦赵长平之战,是赵国粮食压力大还是秦国大?赵国真的缺粮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赵长平之战中的赵国,长平大战赵国的实力,赵国长平战争图片

    [var1]而且长平之战结束不到一年时间,秦国便再次出兵直接围攻赵都邯郸城,如果秦国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又如何敢长途跋涉去攻打赵国的老窝王城呢!反观赵国,在秦军不断增兵围攻之下,邯郸城内的粮食已经耗尽,为此不得不向魏、楚两国求救。不过因为古代交通条件有限,魏、楚两国的援军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赶到赵国邯

  • 曾助吴起横扫天下的魏武卒,为何在庞涓手里仅两战就被打光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庞涓和吴起的差距,吴起与庞涓谁厉害,吴起和庞涓哪个战绩更好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吴起《吴子·治兵》战国初期,中原大地上有一无可争议的最强诸侯国,魏国。魏国的强大,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魏文侯的知人善任,李悝的强国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