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仁杰拥有宰相之权,为何职务却只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狄仁杰拥有宰相之权,为何职务却只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296 更新时间:2024/1/17 4:56:35

大家知道,唐朝承袭隋朝制度,采用的也是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本质就是把帝国的决策权、审核权、执行权给分离开来。

说得具体点,原先帝国的宰相,即负责和皇帝商议国家大事,又负责全权执行皇帝的政策,甚至还可以在必要时否决皇帝的政策。但等到三省制度出来后,皇帝要商议国家大事时,会找一个专门的人来商议;等到商议出来结果后,会把这个结果交给另外一人来审核;再等到审核通过后,又会让另外一个人去执行。

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这三个部门的诞生;其中,中书省专门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属于决策机构;门下省主要负责审核诏书,属于审核机构;尚书省主要负责执行诏书上的政策,属于执行机构,这也就是所谓的三省制度。

按照唐朝的制度,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分别为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令,这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互相制约。当然,宰相多了,皇帝自然要专门找个地方和他们日常开会,久而久之,皇帝和三位宰相开会的地点又被叫做“政事堂”。

后来,由于李世民曾担任过尚书令,所以等到他当皇帝后,该职位就变得非常敏感,臣子们都不愿意担任该职务,皇帝也不愿意授予臣子们这个职务。

在这种背景下,尚书令就一直空缺,成为了一个虚职;至于尚书省的大小事务,便全部交由二把手左右仆射来处理。

问题是,虽然左右仆射做的是尚书令的事情,但他们毕竟不是尚书令,也就不是宰相,所以自然就没有资格去“政事堂”开会。于是乎,去政事堂开会的实权官员就只有中书令和门下侍中这两人了,因此后来“政事堂”也就被称“中书门下”。

面对这种情况,皇帝有些不放心了,他担心这两个人勾结在一起欺上瞒下糊弄自己,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往“政事堂”会议里加人,人越多,权力就越分散,结党营私也就越困难;而且皇帝也需要一些不同的人加入进来开会。

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职位的诞生;其中,“中书”就是指的中书省最高长官中书令;“门下”指的是门下省最高长官门下侍中;“平章”意为评议辨别,引申为断决处理的意思。

也即是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字面含义就是“同中书令、门下侍中一起参与讨论和决策事情”。

由于该职位的品级为正三品,而当时三省的最高长官的品级也均是正三品,因此该职位便和三省长官拥有了同等的权力及待遇,所以也被称之为宰相。

根据史书上记载,唐朝第一个担任该职务的人,是李靖,时间是贞观八年。

等到武则天登基称帝后,这位女皇为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她将中书省改名为凤阁,将门下省改名为鸾台,于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职务就变成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现在,大家知道为何有宰相之权的狄仁杰职务却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了吧!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狄仁杰有了这一职务,他才能被称之为宰相,否则他也就是个户部侍郎而已。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旧唐书》等

更多文章

  • 破镜重圆这个成语的背后,是被杨素成全的宠姬,她不是红拂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红拂和杨素吻戏,杨素的成语故事,杨坚和杨素破镜重圆的典故

    一、后主昏庸,徐德言深谋远虑据说南北朝时期,南陈的太子舍人徐德言,因诗词优秀,深受陈后主的欣赏,将自己的妹妹乐昌公主许配给他。一般来说,公主大多野蛮任性,不过乐昌公主并非如此,她不仅才貌双全,和驸马徐德言也相处非常融洽,两人感情极好。徐德言虽以诗词获得陈后主的赏赐,但他知道,陈后主荒淫无度,整日饮酒

  • 被奉若明珠的太平公主,身份尊贵,为何少年时曾被迫做起了道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易之与太平公主视频,太平公主的真实历史,太平公主正史记载

    太平公主的童年创伤说道太平公主的童年创伤,先要介绍一个叫贺兰敏之的人,这个人是武则天的外甥,也就是韩国夫人的儿子,但此人是一个声名狼藉的好色之徒,内心极其龌龊肮脏,做了许多无耻下流的事情。当年太子李弘到了该纳妃子的年龄,原本已经相中了一位大臣的女儿,这个女子美的像仙女下凡,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

  • 都说唐朝以胖为美,人家最有名的胖子也就120斤,放今天也是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真的以肥胖为美吗,唐朝以胖为美照片,唐朝胖子越胖越美吗

    《长恨歌传》说了,杨贵妃胖瘦适中,丰而不满,艳而不妖,且微有肌。不胖不瘦有肉感,体型适中曲线分明,而且有些许肌肉,整个人显得很健美,一点都不虚肿懒散。可以想象到,即使放到现代社会,人家刚好就是那种男人眼中肉肉的,但曲线很好,气质绝佳的魅力女人。放倒一个李隆基那是绰绰有余。当年杨玉环是李隆基从儿子手里

  • 详说两晋史:比悲伤更悲伤的事,西晋最后的挽歌——宁平城之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老狼·《青春无悔》孤城洛阳。时间到了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晋怀帝战战兢兢的度过了他在这里的最后一个春节。还没有出正月,平原王司马干死了,享年80岁。他是幸运的,至少他没有看到最后的审判日。二月,石勒攻克新蔡,在本文中刚刚露了一个面的新蔡王司马确被石勒杀死。随后,石勒进

  • 唐朝最厚颜无耻的官员,为了巴结皇后,不惜娶皇后的乳母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最会巴结的大臣,唐代皇帝50岁乳母下嫁宰相,唐朝十大顶级大臣

    其实窦怀贞也是进士出身,正儿八经寒窗苦读考出来的。窦怀贞年轻的时候很有声誉,从不穿张扬的衣服,也从不做张扬的事儿,很低调。他为官之初在清河县做县令,工作出色很有政绩。后历任越州都督、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等职,在官场以清廉著称。但善始者众,善终者盖寡。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得以复位,但这位柔弱的皇帝复位没多

  • 他以霸王自名,曾大破唐军败李世民,险些灭亡唐朝成就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一位名叫薛举的校尉便效仿楚霸王项羽,将县令等人通通抓捕,从而获得了城池的控制权。随后,他以西秦霸王自名,将城中所屯粮食纷纷分给穷苦百姓。也正因此,他深受百姓的爱戴。而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他还时常招揽强盗为己所用,并劫掠官马,攻城略地,很快便打下了大片领地,无人敢惹。当时

  • 杜甫屡试不第官低职微,又碰上连年战乱,晚年颠沛流离仍忧国忧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杜甫穷困潦倒的一生,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杜甫忧国忧民的故事100字

    为此少年杜甫过了很长一段吃喝玩乐的日子,甚至曾经资助自己的偶像李白一起旅游。后来又到山东、河北、江浙沪一带旅游,花了不少钱。到青年时期,杜甫的日子开始不太好过了。他在洛阳考试没考中,又跑到长安去考试,还是没考中。在这两地兜兜转转了长达10年之久,期间纯粹靠老本过日子,不事生产,专心读书考功名,把那点

  • 杜甫少年家境优越,其忧国忧民是丰富的经历对社会的平静思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杜甫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忧国忧民的故事100字

    其实杜甫早年也是家境十分优越,杜甫毕竟是宰相杜审言的孙子,他家能没钱吗?所以说杜甫少年时期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这才有了比较优越的教育条件。由于很有钱,还有才华,所以立刻得到了李白的青睐。两个人和高适一起四处游玩,互相写诗。人的眼界决定了他的思考能力,杜甫曾经经历过上层人士的那种生活,他再看到底层人的

  • 大唐开国第一冤案,刘文静为何惨遭枉杀?李渊背信弃义却情有可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帝国建立了,按照惯例,李渊给从龙功臣们派发第一次“分红”,他一口气封了四位宰相: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刘文静为纳言(侍中),窦威为内史令(中书令)。又册封李世民为秦王,裴寂为魏国公,刘文静为鲁国公。八月初,李渊又甩出大红包,他赋予了晋阳元谋十七功臣“再生能力”——赐“免死金牌”,其中

  • 《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右相”,还有“左相”?浅谈唐朝的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官职中右相和左相哪个职位大,长安十二时辰左相和右相,大唐各个时期名相

    宰相制度在我国古代源远流长,从奴隶社会就有“相”。《通典》记载:《晋书》记载:从古籍中可以看出,“相”在五帝时期已经形成,在夏商时代,已经出现如伊尹(下图)这样的名相。另外,周武王时期,姜尚为丞相,秦王嬴政时期,吕不韦为相国,“丞相”和“相国”等同于和后来的“宰相”。汉朝初期,不设“宰相”,而以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