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清入关后,顺治是如何处理原来明朝太庙祭祀的那些祖先牌位?

满清入关后,顺治是如何处理原来明朝太庙祭祀的那些祖先牌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06 更新时间:2024/1/19 10:06:10

太庙源于祭祀,而祭祀从奴隶社会的夏朝就开始了。早期的祭祀源于对自然和鬼神的敬畏,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尊祖的习俗,到了国家形态后,统治阶级为了凝聚部落、族群的社会关系,慢慢把献祭先祖,尊崇祖先作为了一种宗教形态。

既然是祭祀祖先就一定要有场所,经过很多代人的传承,有了很多的祖先,不可能每次都去祖先的坟前逐个祭祀,这太麻烦,于是聪明的中国人就发明了“牌位”,把每个先人的牌位供奉就可以了,而牌位放置的地点,就是太庙。太庙这个专用的祭祀先祖的地方最先出现于西汉早期,刘邦死后才建立的太庙。

太庙是历朝历代最为重要的地方,甚至比金銮殿都要重要得多,皇帝的龙椅可以今天换人,明天易主,但是太庙如果被迁移或者毁掉,那就直接宣告这个王朝覆灭。太庙其实就是社稷的意思,皇帝轮流坐没关系,社稷崩,那就王朝灭了。

太庙的存在就是传统的正当性存在,也是文化存在的正当性,中华民族一直用血缘传承和文化传承来树立基本的正统统治根基的,所以太庙里面的牌位虽然是木头做的,但它们的意义太过重要了。

回到题目,满清入关后,定都北京,顺治皇帝又是如何处理原来明朝太庙祭祀的那些祖先牌位的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看前朝怎么做就行了。

自此有了太庙这个最为神圣的祭祀宫殿起,各朝各代几乎没有过把前朝太庙里祭祀的牌位恶意、粗暴的处理掉,这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前面说了,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传承,无论是血缘的,还是文化的,既然新的统治者推翻了前朝,但是从传承上来讲,那是后来者接受了前朝者的衣钵,作为更替天子来统治天下的。

如果粗暴处理前朝太庙的牌位,那么就说明自己得位不正,没有顺应天意,这会失去天下民心。所以,后世统治者都会善意的处理前朝太庙的前朝皇帝牌位,甚至是元朝入主中原,蒙古人都非常虔诚的把宋朝太庙刻意保护和修缮。

既要保护原来太庙以及太庙里面的众多祖先(大多数是皇帝)的牌位,那么满清的皇帝牌位又放在哪里呢?顺治入京后,他爷爷努尔哈赤,老爹皇太极的牌位可是抱着入京的,把他们的放哪里呢?难道就直接把朱元璋朱棣的牌位换出来?这不可能,也不现实,前朝皇帝的牌位动不得,这关乎天下民心。

这个问题在明朝已经被解决了,那就是朱元璋在太庙旁边建立一个历代帝王庙,把历代很多著名的帝王牌位放在里面进行祭祀,既然有了这么一个偏殿,但是名字很霸气——历代帝王庙,就放这里吧。

顺治就把原来太庙祭祀的明朝皇帝牌位全部移到了历代帝王庙里,不要以为历代帝王庙里就祭祀了中国自古以来所有的皇帝,没有那么多地方放牌位,不要以为这是普通的公墓,既然是帝王庙,多少还是要讲点气派,再说了,中国自古以来那么多皇帝,有名气大的,也有名气小的,不能都放在里面。

朱元璋就放了十多个皇帝,什么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等,到了满清接手后,又增加了十多个,达到了三十多个,当然更多的是金国、辽国、元朝等国的皇帝,至于明朝的皇帝,实话告诉你,并没有把明朝皇帝全部放进去,比如天、崇祯都没有牌位在历代帝王庙里。

到了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满清国力达到了鼎盛,为了彰显国家富强,民族团结,更多的是为了现实满清顺天意,得中华民族正宗传承,不断的扩充历代帝王庙,里面的皇帝牌位多达160多位。

所以,清朝对待明朝太庙还是非常温和的,这更多的是自古以来统治者的传统做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承认中华民族的传承正宗。

更多文章

  • 朱棣各方面才能都比朱标父子强,为什么朱元璋不愿意传位给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偏心朱标朱棣,朱棣死后朱元璋对朱标说的话,朱元璋朱棣和朱标是什么关系

    首先来说一说军事能力。朱元璋的儿子们基本上都是在他占据应天府之后才生下来的,在成为吴王之后,也就册立了嫡长子朱标为世子,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就已经将朱标作为继承人在培养,不过朱元璋培养朱标并不是想让他成为一代武将,而是作为领袖在培养,这一点与他培养养子沐英以及外甥李文忠等人明显不同,而其他的皇子

  • 《清明上河图》揭示了什么?盛世繁华背后,却是一幅“盛世危图”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明上河图暗藏的玄机,清明上河图见证了历史的哪些事件,清明上河图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但是对于这幅画,还有很多我们不曾知道的故事。为什么要叫《清明上河图》?这幅画还有什么寓意?如果你认为张择端只是为了记录这盛世汴梁,那不如在今天跟随我们的脚步,在画卷的几处细节中,看一看另一番景象。不见经传的张择端研究画,就不能不研究画家。俗话说“言为心声”,而画家的画笔,就是画家表达心声的唯一方式。

  • 为什么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史学家却称:谁都能行就他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是否考虑过把皇位给朱棣,朱元璋为何不让朱棣做他的继承人,朱元璋真的传位给朱棣吗

    前言在封建社会时期,曾出现了众多朝代以及上百位帝王,当然这众多的帝王都有着各自的治理理念和方式,正因为他们不同的处事方法以及为人,让后世做出了不同的评价,其中有好有坏。不管后世给予怎样的评价,毋庸置疑的是伴君如伴虎,在皇帝面前任何人都不敢轻易挑战其权威。不知在这众多位帝王当中谁给众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呢

  • 张煌言:明朝最后一条硬汉,抗清20年,宁死不屈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代张煌言,张煌言参与抗清的原因,清朝评价张煌言

    此诗一毕,人头落地。张煌言的慷慨就义标志着南明已无回天之力,朱氏一脉自此再也不能站在权力的顶端,爱新觉罗成为中华大陆的新兴统治者,清王朝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张煌言的忠勇无双足以与岳飞、于谦同列,魂存柔美西湖,志留千古史书。张煌言的力挽狂澜,救不回一个气数已尽大明王朝。少年万历三大征消耗了张居正改革留下

  • 故宫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到底是李自成还是天理教留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紫禁城李自成牌匾上的箭头,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为何无人敢拔,故宫匾额上为何插着一支箭

    一支箭插在匾额之上时候十分奇怪的,况且还是在这么重要的一扇门上。那么这支箭到底从何而来,又为什么一直没有被清理呢?在民间,关于这支箭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崇祯朝之时,李自成攻入北京,在攻入紫禁城之时,为了耀武扬威,在隆宗门上射了一箭,算是对明朝皇家的一种侮辱。这种说法很容易具能被推翻,因为

  • 宫廷饮食文化:明朝早期紧衣缩食,后期为何“回到解放前”?一餐千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明朝宫廷饮食,明朝时期的烹饪文化,明朝皇室的饮食

    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饮食不仅是许多人所追求的事物,怎样吃,以及其中的饮食历史,也成为不白吃的主要目标。提起明朝,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王朝的诞生。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鼎盛时期,明朝皇宫的美食,也一定会使很多人馋涎。在阅读相关史料后,纵观整个明朝的宫廷饮食文化,就会发现,在明朝前期,皇家的食物并不是特别丰美。

  • 上梁山前个个身怀绝技,为何上山后却不曾用过?3位好汉皆恨透宋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江上梁山的原因及过程,宋江上梁山前的生平事迹,梁山泊上宋江不敢重用的七个好汉

    "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世间多少男儿能成为致命之交,皆是重情重义之人,对待兄弟犹如手足,真心以待。其中梁山108名好汉落草为寇,以忠义齐聚梁山,表面上兄弟相称,团结一致。其实并非如此,早在宋江携众部下投靠晁盖时,梁山内部就已分为两大派,一派以晁盖为首,一派以宋江为首。可一山容不得二虎。后晁盖去世

  • 康熙和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为什么少有称朱元璋为千古一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比朱元璋强吗,朱元璋和康熙谁最厉害,朱元璋与康熙是什么关系

    但要说康熙是千古一帝,朱元璋不够千古一帝的资格,我是不认同的。我认为朱元璋是被黑的最惨的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了大明王朝,当上了皇帝,这一点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能比,就拿有名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说吧,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都是继承了父辈打下的基业,康熙也不例外,他们的出

  • 据说朱元璋处死了两位儿媳妇,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杀了几个儿媳妇,朱元璋处死儿媳完整版,朱元璋为什么处死自己的儿媳妇

    如果不了解这件事,肯定认为朱元璋乱杀人,实际上不是,朱元璋是个有底线的帝王,个人认为之所以处死两个儿媳,是因为儿媳们做了有损皇家颜面的事,不然谁也不会甘愿主动当个恶人,自然是因为儿媳触碰了朱元璋的底线。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儿媳汤氏,汤氏出身高贵,是开国功臣汤和的女儿,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是个知名的大家闺

  • 马皇后下葬时下大雨,朱元璋大怒,一个和尚说了什么话救了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哀嚎,马皇后死了朱元璋的反应,为什么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性情大变

    马皇后病死已经让朱元璋伤心不已,阎王脾气的他甚至要将马皇后之死归罪于太医的不称职,可见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至深。然而马皇后将要下葬的当天天降暴雨,而且一直下个不停,这让本身就很伤心的朱元璋勃然大怒,在场的人员都很害怕,生怕朱元璋一怒之下让他们全部陪葬。但是一位大师的一番话让朱元璋转悲为喜,本身伤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