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封建社会时期,曾出现了众多朝代以及上百位帝王,当然这众多的帝王都有着各自的治理理念和方式,正因为他们不同的处事方法以及为人,让后世做出了不同的评价,其中有好有坏。不管后世给予怎样的评价,毋庸置疑的是伴君如伴虎,在皇帝面前任何人都不敢轻易挑战其权威。不知在这众多位帝王当中谁给众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呢?说到朱元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即便他只是一位平民,但他却凭借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最终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他却杀害了很多的忠臣,除此之外,他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也没有进行过慎重考虑,把皇位传给了自己很是喜欢的孙子朱允炆。一般来说,皇位继承人大多都是皇室中人,当然有些帝王跟朱元璋一样都是平民出身。只是为何朱元璋不让四儿子继承皇位呢?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这些原因。
为何朱元璋不愿意将皇位传给他?
洪武25年的四月二十五日,年仅39岁,被当接班人培养的朱标病死了。朱标死后朱元璋痛心不已,可就算再怎么伤心他还是要解决谁来继承皇位这个问题。最终朱元璋决定把皇位传给朱允炆,当朱棣得知后则感到很不服,毕竟他自身能力并不差,还是朱元璋的亲儿子,怎么就让朱允炆给比下去了?若是皇位传给朱标,朱棣自然不会多说什么,更不会因此兄弟反目甚至是起兵造反,因为朱标对他很好,很是疼爱关心他。朱允炆继承皇位后则要削藩,导致朱棣的兄弟因此而死,也就是在这之后,朱棣忍无可忍了,此时心中的怒火已经达到了顶点。
在明建文元年,朱棣选择造反发动了“靖难之役”,当时的他亲自带领常年在边疆驻守的大军南下,其军队作战能力很强,是中原军队比不上的。另外他还从另一位兄弟手中骗来了朵颜三卫,这对他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没过多久朱棣就带领大军攻占了南京,最终登上了皇位。在这里相信大家就会很疑惑,朱元璋对朱棣的脾气性格都很了解,为何不选他呢?对此学者却称:谁都能继承就他不行。这到底是为何?
谁都可以就他不行
其中任何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首先就算是朱元璋在刚开始没有意愿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那皇位继承人也不会是朱棣。虽说多他很好的朱标病死了,但他的其他几位哥哥都还活着,若是按照当时那“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制度来的话,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君主的就是秦王朱樉。虽然秦王、晋王都比不上朱棣,但站在皇位集成角度来看,朱棣若是称帝了,后果肯定不堪设想,若真是这样,不就承认了其他藩王都够格当皇帝了吗,那之后大明岂不是就会上演“八王之乱”了吗?很可能大明会因此二世而亡。
所以朱元璋也是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从朱棣出生那天开始,他就没有办法继承皇位。在朱允炆被确认为继承人后,朱元璋也为孙子做好了一些列的铺垫工作,将那些该杀得、需要流放的以及各地的藩王都给敲打了一番。朱允炆坐上皇位后,他其实有多次机会能够杀掉自己的舅舅朱棣,可他并没有那么做。另外朱棣因为性格暴躁喜欢杀戮,所以朱元璋不会选择他,他希望之后的继承人能实行仁政。不过朱棣在之后也明白了这一点,所以选择了朱高炽。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选择是没错的,若真的是连续好几任帝王都喜欢杀戮,想必之后朱家想要握稳皇权就很难了。毕竟朱元璋就是这样过来的,很多东西他都很清楚,想要江山稳固肯定是需要得到文官集团支持的。而他在朱标小时候就专门找人来教导自己的儿子,培养他的能力,希望能得到文官集团支持,可惜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朱标没能登上皇位就离世了。
结语
其实在朱标死后,朱元璋在考虑将皇位继承人时就有过纠结,不过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性格懦弱且是正统身份的朱允炆,他这样做也是希望能让反对继任者的人找不到谋反的借口,这个制度明朝祖训中就有记录。实际上当朱棣成为皇帝后没多久,他也明白了这一点,所以让性格宽仁的、跟文官集团有交集的朱高炽来继承。通过学者深入研究他们得出一个观点:朱元璋压根没有想到朱棣会造反,其实这样的观点也不无道理。
这个从藩王制度上就能看得出,朱元璋为了稳固江山把皇子们都送到了各地当藩王,并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管理,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同室操戈的悲剧。还有就是朱允炆虽然用手段取消了叔叔们的藩王,但这几个叔叔并没有想造反的意图,反倒是朱棣上位后,将兄弟的藩王待遇给恢复了,结果其中就有3个弟弟直接谋反,一个想要谋反被发现了结果自焚了,最终就只有1个得到了善终。看来朱元璋对自己设置的藩王制度是很有信心的。正是因为这几点,朱元璋最终选择了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不知大家有什么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