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只是打下南京就能当皇帝,其他地方为什么会轻易容易臣服?

朱棣只是打下南京就能当皇帝,其他地方为什么会轻易容易臣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425 更新时间:2024/1/19 10:06:36

太子“三人行”

朱元璋称帝后的洪武十一年(1378),分封自己的二十四个儿子为藩王,今天可能我们会求全责怪朱元璋搞“家天下”,但是朱元璋是深思熟虑了的,他在为中央集权布子,当时就有大臣叶伯巨、王朴、叶居升反对,反对无效!全部处斩!

其实朱元璋很无奈,既要大封功臣,又要防备许多功臣尾大不掉,唯一的办法就是分封藩王牵制权臣们。

同时又要防备藩王们兵强马壮,形成唐中期的局面,造成“安史之乱”悲剧重演,于是规定藩王们的护卫力量不准超过五万人。

只有担负着边疆守卫重任的九个皇子例外,他们守土有责,兵力可达十万以上。这个才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

这九个藩王,兵力数量各异,不过朱棣如果敢造反,八大王京师勤王,朱棣几无胜算!当然这是今天我们纸上谈兵的结论。

封建社会有一个铁的规矩是“长幼有序”,据此认为,真正对继承人有威胁的,只有“哥们三人行”,即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晋王朱纲、老四燕王朱棣。

秦王朱樉“恩仇记”

作为太子朱标的大弟弟,眼光自称“有毒”的朱元璋的双眼始终盯着老二朱樉和老三朱纲。

秦王朱樉的封地自然在今天的陕西全境包括甘肃东部、青海北部,这个地理位置是当年诸葛亮的梦幻地,历史学家和英雄豪杰均认为“拥之即坐天下”的“八百里秦川”。朱樉的兵力的确是位列九王之首。朱元璋对他极为看重,视为嫡系部队。

但是,权高位重的朱樉,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以“擅修宫室,滥用民力”之罪,召还京城(南京),立即关押在“宗人府”,朱元璋令太子朱标到陕西调查,具情面奏!幸好朱标这个人多耿直的,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为其开脱,朱樉无罪释放,多感谢朱标大哥的。四年后朱樉病逝,再三遗言儿子朱尚炳等“好好扶保社稷,勿生二心!”

当老四的“靖难之役”发生后,朱尚炳、朱纲之子朱济喜,兑现老爹遗言,都出兵勤王,与自己的皇叔朱棣兵戍相见,血战到底!

晋王朱纲“消沉记”

老三晋王的口碑真的很差,按理说,凡是说到边关山西的将军,都如当年的杨老令公一样,血战金沙滩,成就千古名!

洪武二十三年,老三和老四相率中原健儿北征蒙古,关键时刻,老三扯个借口上厕所,刚刚进入大漠就闪回原地,老四朱棣叫苦不迭,却硬生生的把这个仗独自打了下去,结果取得大胜,成就了朱棣的军事英名。

朱纲人如其名,长得相貌堂堂,颇有山西解县关羽之风,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对地方的百姓无休止的剥削,搜刮,横征暴敛,甚至打朱棣的“小报告”,后来发展到结党擅权,终于犯了朱元璋大忌,朝廷用“八百里加急”诏令朱纲跟随巡视陕西秦王朱樉的太子朱标回京说清楚,好在朱标竭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朱纲才逃过一劫。却从此小心翼翼,意志消沉,整天滥酒唱歌,不问世事,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先于朱元璋去世。

上面已经谈到,由于老大朱标的仁义,老二、老三均逃过牢狱之灾,所以他们的后代朱尚炳和朱济喜,带领所部兵马,勤王朱允炆,虽然未能力挽狂澜,却也对得起当年自己的伯父朱标救命之恩。

结语

拥兵自重的实力派地方郡王、如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济喜的后代们,都与朱棣交战,却无法阻止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既有实力上的原因,也是天意如此。

更多文章

  • 满清入关后,顺治是如何处理原来明朝太庙祭祀的那些祖先牌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最后太庙牌位,太庙皇帝牌位哪里去了,明朝太庙被清朝毁了吗

    太庙源于祭祀,而祭祀从奴隶社会的夏朝就开始了。早期的祭祀源于对自然和鬼神的敬畏,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尊祖的习俗,到了国家形态后,统治阶级为了凝聚部落、族群的社会关系,慢慢把献祭先祖,尊崇祖先作为了一种宗教形态。既然是祭祀祖先就一定要有场所,经过很多代人的传承,有了很多的祖先,不可能每次都去祖先的坟前逐

  • 朱棣各方面才能都比朱标父子强,为什么朱元璋不愿意传位给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偏心朱标朱棣,朱棣死后朱元璋对朱标说的话,朱元璋朱棣和朱标是什么关系

    首先来说一说军事能力。朱元璋的儿子们基本上都是在他占据应天府之后才生下来的,在成为吴王之后,也就册立了嫡长子朱标为世子,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就已经将朱标作为继承人在培养,不过朱元璋培养朱标并不是想让他成为一代武将,而是作为领袖在培养,这一点与他培养养子沐英以及外甥李文忠等人明显不同,而其他的皇子

  • 《清明上河图》揭示了什么?盛世繁华背后,却是一幅“盛世危图”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明上河图暗藏的玄机,清明上河图见证了历史的哪些事件,清明上河图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但是对于这幅画,还有很多我们不曾知道的故事。为什么要叫《清明上河图》?这幅画还有什么寓意?如果你认为张择端只是为了记录这盛世汴梁,那不如在今天跟随我们的脚步,在画卷的几处细节中,看一看另一番景象。不见经传的张择端研究画,就不能不研究画家。俗话说“言为心声”,而画家的画笔,就是画家表达心声的唯一方式。

  • 为什么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史学家却称:谁都能行就他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是否考虑过把皇位给朱棣,朱元璋为何不让朱棣做他的继承人,朱元璋真的传位给朱棣吗

    前言在封建社会时期,曾出现了众多朝代以及上百位帝王,当然这众多的帝王都有着各自的治理理念和方式,正因为他们不同的处事方法以及为人,让后世做出了不同的评价,其中有好有坏。不管后世给予怎样的评价,毋庸置疑的是伴君如伴虎,在皇帝面前任何人都不敢轻易挑战其权威。不知在这众多位帝王当中谁给众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呢

  • 张煌言:明朝最后一条硬汉,抗清20年,宁死不屈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代张煌言,张煌言参与抗清的原因,清朝评价张煌言

    此诗一毕,人头落地。张煌言的慷慨就义标志着南明已无回天之力,朱氏一脉自此再也不能站在权力的顶端,爱新觉罗成为中华大陆的新兴统治者,清王朝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张煌言的忠勇无双足以与岳飞、于谦同列,魂存柔美西湖,志留千古史书。张煌言的力挽狂澜,救不回一个气数已尽大明王朝。少年万历三大征消耗了张居正改革留下

  • 故宫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到底是李自成还是天理教留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紫禁城李自成牌匾上的箭头,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为何无人敢拔,故宫匾额上为何插着一支箭

    一支箭插在匾额之上时候十分奇怪的,况且还是在这么重要的一扇门上。那么这支箭到底从何而来,又为什么一直没有被清理呢?在民间,关于这支箭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崇祯朝之时,李自成攻入北京,在攻入紫禁城之时,为了耀武扬威,在隆宗门上射了一箭,算是对明朝皇家的一种侮辱。这种说法很容易具能被推翻,因为

  • 宫廷饮食文化:明朝早期紧衣缩食,后期为何“回到解放前”?一餐千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明朝宫廷饮食,明朝时期的烹饪文化,明朝皇室的饮食

    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饮食不仅是许多人所追求的事物,怎样吃,以及其中的饮食历史,也成为不白吃的主要目标。提起明朝,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王朝的诞生。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鼎盛时期,明朝皇宫的美食,也一定会使很多人馋涎。在阅读相关史料后,纵观整个明朝的宫廷饮食文化,就会发现,在明朝前期,皇家的食物并不是特别丰美。

  • 上梁山前个个身怀绝技,为何上山后却不曾用过?3位好汉皆恨透宋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江上梁山的原因及过程,宋江上梁山前的生平事迹,梁山泊上宋江不敢重用的七个好汉

    "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世间多少男儿能成为致命之交,皆是重情重义之人,对待兄弟犹如手足,真心以待。其中梁山108名好汉落草为寇,以忠义齐聚梁山,表面上兄弟相称,团结一致。其实并非如此,早在宋江携众部下投靠晁盖时,梁山内部就已分为两大派,一派以晁盖为首,一派以宋江为首。可一山容不得二虎。后晁盖去世

  • 康熙和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为什么少有称朱元璋为千古一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比朱元璋强吗,朱元璋和康熙谁最厉害,朱元璋与康熙是什么关系

    但要说康熙是千古一帝,朱元璋不够千古一帝的资格,我是不认同的。我认为朱元璋是被黑的最惨的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了大明王朝,当上了皇帝,这一点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能比,就拿有名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说吧,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都是继承了父辈打下的基业,康熙也不例外,他们的出

  • 据说朱元璋处死了两位儿媳妇,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杀了几个儿媳妇,朱元璋处死儿媳完整版,朱元璋为什么处死自己的儿媳妇

    如果不了解这件事,肯定认为朱元璋乱杀人,实际上不是,朱元璋是个有底线的帝王,个人认为之所以处死两个儿媳,是因为儿媳们做了有损皇家颜面的事,不然谁也不会甘愿主动当个恶人,自然是因为儿媳触碰了朱元璋的底线。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儿媳汤氏,汤氏出身高贵,是开国功臣汤和的女儿,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是个知名的大家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