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问管仲:国家实力不强如何称霸?君臣5问5答,堪称千古绝唱

齐桓公问管仲:国家实力不强如何称霸?君臣5问5答,堪称千古绝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37 更新时间:2024/3/4 23:23:35

管理一个国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自古以来所有的统治者都是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和统治。

但是作为一个复杂的事情,这不是随意能够被理解,所以很多的统治者都希望身边有一个能够帮自己理清思路的人,这种人在古代也被称作是谋士。

在历史很多的进程中他们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甚至影响了许多局势的发展。

[var1]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出色的人物,用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影响着当时的局势。

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管仲,他推出了十分完善的行政管理系统,让当时的区域变得更加精细化系统化,稳定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稳定。

[var1]

管仲作为一个在用人方面和政治主张皆有建树的人物,也得到了齐桓公的认可。

为了能够帮助齐桓公成为当时所有诸侯中的最大的人物,管仲在背后做了很多的努力,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在外交方面,他提出许多很符合当时形势的言论,建议齐桓公组织一次葵丘之盟。

当时被奉为诸侯长的他开始利用自己的自身优势,用一种绝对的霸主姿态组织和参加了这个盟会,从此只要是有侵犯到周室权威的事情,他都会出面进行过问和制止,这样的行为大大的增加他的威信和名声。

他也因此奠定自己的霸主身份,就好像是一个大家长护着自己的孩子,于是大家也开始逐渐认可他的地位。

[var1]

管仲拜相

而这一切的功劳都是管仲的外交策略,如果没有他的建议,或许齐桓公不会完成自己的霸主大业,也不会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所以为了齐桓公的地位,他付出很多的努力。

而他的建议不仅帮助齐桓公稳定了当时的地位,也帮助当时的社会走向一个更好的发展。

齐桓公通过与管仲之间的熟悉,十分信任并且依赖他,两个人也经常会有一些十分深刻的对话,最让人们称道的就是这对君臣之间的经典对话,在这五问五答之间就把权衡之道全都描述出来了。

[var1]

君臣五问五答,成千古名谈!

齐桓公五问:

一问,从前齐国也是一个很厉害的诸侯国,也有一定的地位,而到了襄公时期却逐渐走向下坡路,国家的运势也变得不好,实力也不强,要如何治理朝政才能称霸?

二问说的就是如何让百姓们能够听从管理?

三问百姓过上富足生活后,国家的建设却跟不上,到时候财力作用不足又该如何处理?

四问国家富裕之后军力跟不上又该怎么办?

五问这些如果都能够有所改善是不是就能统领天下了?

君臣互问互答

管仲五答:

面对齐桓公提出的几个问题,管仲开始逐字逐句的进行解读和解答。

一答,如果一个君王想要治理国家首先要让老百姓们认识到什么是礼义廉耻,只有知道这些百姓们才能知道这是朝纲,自然就能够深刻的理解。

二答对百姓们的态度,要想爱戴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去关心和爱护,老百姓们感受到了君王的好处,自然就会民心安定,所以想要让百姓们开心富足就要在减免刑法税收方面做功课,实实在在的让他们感受君王的好处。

三答要努力平衡国家的经济,将国家的收入提高之后就会有一大批收入,商业通畅之后国家制定税收,国家有了足够的资本就能够大力去将精力搞建设了。

[var1]

四答如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时候士兵数量多未必是件好事,还不如只养一些精锐的军队,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十分能干,不要过多的暴露自己的实力,暗中偷偷的养精蓄锐,才能够让自己的军队力量逐渐增加,装备和战斗力上来之后就不用害怕其他的诸侯国,逐渐成为一个霸主。

五答对于未来的一个展望。当齐桓公问起如果这些都具备之后是否就可以称霸的时候,本以为他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肯定回答,但是没想到的是他却直接否定,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想要真正的成为霸主还是要有一颗尊王攘夷的心,周围的国家对我们很有戒心,周王室也有一定的威望。

如果强行称霸只会让大家反感,所以还是要保持一个低调的态度。那些能够达成的前四问只不过是作为能否走上更高阶段的必备条件,却不能称为成功的唯一标准,所以还需要很多的机会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好。

[var1]

虽然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很简单,可是却蕴含着大智慧和对于无穷的谋略,虽然这段话距今已经过去了千年之久,可是如今的我们听到之后还是会有很多的感悟。

[var1]

这种不过时的思想理念才是最让人佩服的,也是各个国家都效仿的经典示范,齐桓公也是在听取这些意见和建议之后进行更好的发展,于是国家也在管理下逐渐强大。

在执政期间通过管仲的辅佐,对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都有了很多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物力财力,不仅帮助齐桓公拥有更加合理的管理权,也让中国的文化和经济有了更加长远的发展,为文明的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当他去世的时候人们为了纪念他,也通过各种手段对其进行表达和尊敬,他辉煌而灿烂的一生也被博物馆最大限度的展示,如果你对他很感兴趣不如来到山东省临淄去看看这位伟人的一生。

其实每读一次《史记》,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史记》里面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它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有很多做家长甚至老师问我,了解历史应该从哪些书开始?《史记》当是首选,开拓眼界、培养文化气质。如今《史记》中有越来越多的文章被选入教科书中,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知识。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里面记载了近3000年的历史。

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台湾著名作家张嘉骅:读史记,成大器!

《史记》让人获益良多,既能了解历史,也能学习书中的处事能力,甚至是从政经略以及安身立命之能。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史记》都是文言文,读起来比较吃力,这里推荐大家阅读白话文的,这样看也会轻松许多。

[var1]

2010年时,权威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少年趣味读史记》,这套书一经出版,深受欢迎,好评如潮。

这套《史记》考证严谨、分析到位,全部采用原著原貌+白话文注释+配图,精心为青少年读者阅读打造。

历史爱好者、学生以及老师都值得入手,看完《史记》,人生便多了上百种经历。

购买链接如下:书不贵,一件衣服的钱。

更多文章

  • 楚国是如何崛起的?跟此人关系很大,若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楚国崛起最新状况,楚国被灭后楚国公子都去哪了,楚国是如何称霸的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中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人。他出生在楚国丹阳秭归,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所以,屈原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博学多识,有着远大的志向。成年之后,更是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他对内主张任用贤能的人才,规范国家的法律制度,对外主张联合抗秦。然而,

  • 战国七雄中被忽视的国家,看似很弱其实实力超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七雄最弱国家,战国七雄各国的详细资料,战国七雄各国战斗力

    然而,如果说起燕国,人们对它的印象却不深刻,只记得太子丹买通荆轲去刺杀秦始皇这件事。除了这件事以外,人们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实力绝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般弱小。恰恰相反,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强大且特殊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讲一讲燕国。[var1]周朝时期

  • 都知道,秦国发展壮大商鞅功不可没,但他也只是此人的“加强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商鞅简介,商鞅在秦国会灭亡吗,商鞅什么时候进的秦国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秦国逐步进入到各诸侯国视线的呢?秦国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一个让其它诸侯国都无法忽视,甚至,到后期只能仰视的高度的呢?[var1]可能许多人都会想到“商鞅变法”,甚至,有人认为:正是有了商鞅的出现,才改变了秦国积弱的现状,避免被其余诸侯国吞并,从而,是商鞅拯救了秦国。当然,不能否认

  • 长平之战过后,为何赵国还能歼灭秦国三十万大军?匈奴十年不敢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有40万军队吗,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国和赵国合击匈奴

    [var1]当然,赵国也并没有因为长平一战,而从此一蹶不振,后来的邯郸之战以及赵破匈奴之战,也打得十分漂亮。在长平之战三年,秦国想要一举灭掉赵国,但是没想到的是,反遭失败,损失三十万大军,这也是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var1]后来的赵破匈奴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44年,赵国军队全歼匈奴十万骑兵,打

  • 面对燕国的一蹶不振,燕昭王是如何招揽人才并使燕国富强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燕昭王求贤全文,燕昭王是怎么招揽贤才的,燕昭公是谁

    [var1]燕昭王上位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招揽人才。从燕国建国到现在从没有出现过一个强势的君主,也因此燕国向来都是一个小国。燕昭王为招揽人才这件事很恼火,因为他发布了求贤令但是没有人才出现。于是他去向一个叫郭隗的先生请教为何招不到人才,郭隗说:“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 为什么诸葛亮一直都不还政于刘禅,甚至带甲士百人上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扶持刘禅多少年,诸葛亮为什么不把军政大权给刘禅,刘禅为什么不给诸葛亮交权

    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刘备最信任的谋臣是庞统、法正,即使加上跟随刘备时间短的徐庶,诸葛亮还是会排在末位。荆州之战,是刘备起兵之日起从未有过的败绩,荆州失守,导致刘备更加被动,直接导致关羽、关平、周仓战死,而间接的让五虎将的其他两位张飞、黄忠死去。甚至刘备在夷陵一战中损失惨重,手下最精锐的白耳精营全

  • 刘禅宁肯娶了张飞两个女儿,却为何不娶仪表堂堂的关羽之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禅为何娶张飞的两个女儿,刘禅娶了张飞2个女儿,刘禅娶了张飞女儿不娶关羽女儿

    那么问题就来了,刘禅为什么没有娶关羽的女儿,这是出于什么原因考量?难道不怕引起关羽的不满吗?古代儿女的婚姻大事总结起来就两句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都是靠双方父母安排,这其中必须要考虑到出身、地位,由于刘禅是太子,将来要继承江山统续,更是考虑到了政治。张飞和关羽皆是刘备的心腹,在刘备心中的

  • 诸葛亮明明一天能吃一斤米,司马懿却断定他命不久长,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懿预测诸葛亮活不久,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寿命,三国演义司马懿和诸葛亮

    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一起PK,往往是司马懿占了上风。如果不是司马懿独当一面,成功遏制了孔明的北伐,称霸中原的就是蜀国了,诸葛亮也就不会再抱怨什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所以说罗贯中对诸葛亮有偏爱,对司马懿有成见,真的是"红"了孔明、"黑"了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三国鼎立谁最大?当然是曹魏,人家占据的地

  • 垓下之战中,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为何还要留个口子网开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垓下之围韩信为什么不帮助刘邦,韩信垓下之围,项羽被韩信率军围在垓下

    不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刘邦一个市井之徒,是汉朝的创建者,韩信是反贼,所以垓下之战就成了刘邦英明、伟大的铁证。军队是刘邦缔造的,战役也可以是刘邦亲自指挥的,没有别人什么事,洗洗睡吧,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签署了君子协议,两家以鸿沟为界,分治天下,但一方撕毁协议,向对方进攻。这个撕毁协议的一方就是汉

  • 诸葛亮死后明明葬于定军山,为何千年来从没有被盗过?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为何葬在定军山,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葬在定军山,诸葛亮死后的未解之谜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智者辈出的年代,而很多君主、猛将、谋士在死亡后都得到了体面地安葬,而且陵墓地点大多数为人所知。但诸葛亮却独出一格,他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身边亲信,不要举行厚葬,要以薄葬埋之,另外还出了一条妙计,命人把自己葬在了定军山,而诸葛亮就从此安静沉睡了千年,期间从没被盗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