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国既是姬姓“宗邦”,又是诸侯“望国”,但却为什么每况愈下?

鲁国既是姬姓“宗邦”,又是诸侯“望国”,但却为什么每况愈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2 更新时间:2024/2/14 8:58:39

鲁国起初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曹、邾、莒、宋等国部分土地,成为“方百里者五”的大国。国力最强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多位于今山东济宁境内。

[var1]

太史公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此处说的便是他对孔子的尊崇与向往。孔子生于鲁,作为鲁国极负影响力的儒家代表之首,其所产生的儒家思想,更是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然而,之后的鲁国却是每况愈下。

有人戏言说:是因为没能重用孔子所致。其实不然,鲁国的步步向下,也是有前因的。据《史记》记载:鲁国曾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封国,而周公,作为周武王最为器重的人,不仅在灭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在周朝取代商朝之后,辅佐朝政七年有余。

由此可见,当时的鲁国定是一块富饶的土地。但是,当周公看到儿子伯禽做的第一件事后,就明白了他的后人很可能没什么大出息。在史料中,有相关的一段记载,伯禽接受了鲁国的封地,但是,却在三年之后,才将此事传给了远在京城的周公。

周公问他:“何迟也?”伯禽答曰:“变其俗,茗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而与之相对的,太公姜子牙封于齐,五月后就将消息传给了周公。周公也问他:“何疾也?”姜尚答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周公听罢,无不感慨道:“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而他,却也只能感叹一两声罢了。

不过,这句话倒是给了后世的君主一个忠告。

[var1]

我们大致了解了前因,接下来,就具体分析一下鲁国步步向下的过程:

其一,在诸侯国仍朝于周的时候,因君王戏言,鲁国废长立少。

武公九年春,武公长子括与少子戏在西朝遇见周宣王,宣王爱戏,欲立戏为鲁太子。尽管,周国大夫纷纷劝阻,但是,宣王却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戏,便是后来的鲁懿公。

其二,鲁国公室大多懦弱无能,先后有两位君主被带上“绿帽子”。

举一例,齐襄公早在鲁国做人质时,便与鲁桓公的夫人有了私情。期间,齐襄公回国,这份情才无奈中断。之后,鲁桓公携夫人前往齐国,而齐襄公与这位夫人便旧情复燃,二人更是明目张胆。但是,鲁桓公却没有办法,只得将怒气发泄到这位夫人身上。而夫人,却将此事告诉了齐襄公。

齐襄公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质,这时的他,不仅手握重权,更是老谋深算。他知晓后,便密谋了一计,假意灌醉鲁桓公,然后,命公子彭将醉梦中的鲁桓公生生弄死。之后,为了给鲁国一个交代,又将彭生杀死来告罪,而此事到此也就结束了。

齐襄公既给鲁桓公戴了“绿帽子”,还将鲁桓公杀死,如果,不是鲁桓公的懦弱,不是鲁国的弱小,那还能是什么?

[var1]

其三,嫡庶争斗,家国不安。

鲁文王有两位妃子,长妃齐女哀姜,生有二子恶和视,次妃敬赢,有子倭。倭与襄仲私交深厚,可以说襄仲愿为了倭两肋插刀。在鲁文王死后,本该恶或视继位,但是,襄仲却将这二人都杀死了,为庶子倭铺路,使倭成了鲁宣公。杀嫡立庶,名不正言不顺,市民街头痛苦,但是,却无一人敢言。

于是,“鲁由此公室卑,三桓强。”

其四,外忧暂且不说,内乱更是令人头痛,而且,鲁国公室多次伐桓,但是,皆以失败告终。

说起这三桓,分别是庆父的后代孟氏、叔牙的后代叔孙氏、季友的后代季孙氏,他们都算得上皇亲国戚。三桓的势力很大,以至于在位的君主们,对他们十分忌惮。鲁昭公二十五年,季孙氏与国君斗鸡,引发了伐三桓之战,结果,却是国君落荒而逃。

鲁定公八年,阳虎与三桓嫡子互相攻击。鲁庄公十二年,使仲由破三桓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与三桓互相忌惮,之间多有摩擦。鲁国公室与三桓之间不停的争斗,消耗国库,有损民心,而且,依如上所说,鲁国公室式微,又怎么能企盼着回到最初的顶峰呢?

[var1]

其五,除去令人头痛的内乱,鲁国数百年间受到的外来侮辱,更是让其国力不断下降。

鲁昭公二十六年,齐国伐鲁,夺取了鲁国的封地。后来,在鲁昭公到此地时,他们自称主人,使得鲁昭公既无奈又愤怒,只能离去。

归根结底,鲁国之所以步步向下,不过是因为鲁国公室大多是无能平庸之辈,他们日日浑浑噩噩度日,也没有什么大志向。而且,喜好窝里斗,再来一些无聊至极的感情纠纷,试想,这样的鲁国能有什么好的出路呢?

鲁顷公二年,即前278年,秦国破楚国首都郢,楚顷王东迁至陈。顷公十九年,楚国伐鲁取徐州。顷公二十四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

后七年,即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邑(今山东东阿),鲁国绝祀。

[var1]

都知道,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是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所以,世人皆称“周礼尽在鲁矣”。但是,即便如此,这个国家也太让人失望了。

参考资料:

【《史记·鲁周公世家》、《春秋左氏传》、《左传·昭公五年》】

更多文章

  • 齐桓公问管仲:国家实力不强如何称霸?君臣5问5答,堪称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齐桓公对管仲的态度,管仲是怎么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怎么评价齐桓公与管仲

    管理一个国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自古以来所有的统治者都是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和统治。但是作为一个复杂的事情,这不是随意能够被理解,所以很多的统治者都希望身边有一个能够帮自己理清思路的人,这种人在古代也被称作是谋士。在历史很多的进程中他们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甚至影响了许多局势的发展。

  • 楚国是如何崛起的?跟此人关系很大,若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楚国崛起最新状况,楚国被灭后楚国公子都去哪了,楚国是如何称霸的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中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人。他出生在楚国丹阳秭归,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所以,屈原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博学多识,有着远大的志向。成年之后,更是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他对内主张任用贤能的人才,规范国家的法律制度,对外主张联合抗秦。然而,

  • 战国七雄中被忽视的国家,看似很弱其实实力超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七雄最弱国家,战国七雄各国的详细资料,战国七雄各国战斗力

    然而,如果说起燕国,人们对它的印象却不深刻,只记得太子丹买通荆轲去刺杀秦始皇这件事。除了这件事以外,人们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实力绝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般弱小。恰恰相反,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强大且特殊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讲一讲燕国。[var1]周朝时期

  • 都知道,秦国发展壮大商鞅功不可没,但他也只是此人的“加强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商鞅简介,商鞅在秦国会灭亡吗,商鞅什么时候进的秦国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秦国逐步进入到各诸侯国视线的呢?秦国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一个让其它诸侯国都无法忽视,甚至,到后期只能仰视的高度的呢?[var1]可能许多人都会想到“商鞅变法”,甚至,有人认为:正是有了商鞅的出现,才改变了秦国积弱的现状,避免被其余诸侯国吞并,从而,是商鞅拯救了秦国。当然,不能否认

  • 长平之战过后,为何赵国还能歼灭秦国三十万大军?匈奴十年不敢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有40万军队吗,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国和赵国合击匈奴

    [var1]当然,赵国也并没有因为长平一战,而从此一蹶不振,后来的邯郸之战以及赵破匈奴之战,也打得十分漂亮。在长平之战三年,秦国想要一举灭掉赵国,但是没想到的是,反遭失败,损失三十万大军,这也是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var1]后来的赵破匈奴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44年,赵国军队全歼匈奴十万骑兵,打

  • 面对燕国的一蹶不振,燕昭王是如何招揽人才并使燕国富强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燕昭王求贤全文,燕昭王是怎么招揽贤才的,燕昭公是谁

    [var1]燕昭王上位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招揽人才。从燕国建国到现在从没有出现过一个强势的君主,也因此燕国向来都是一个小国。燕昭王为招揽人才这件事很恼火,因为他发布了求贤令但是没有人才出现。于是他去向一个叫郭隗的先生请教为何招不到人才,郭隗说:“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 为什么诸葛亮一直都不还政于刘禅,甚至带甲士百人上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扶持刘禅多少年,诸葛亮为什么不把军政大权给刘禅,刘禅为什么不给诸葛亮交权

    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刘备最信任的谋臣是庞统、法正,即使加上跟随刘备时间短的徐庶,诸葛亮还是会排在末位。荆州之战,是刘备起兵之日起从未有过的败绩,荆州失守,导致刘备更加被动,直接导致关羽、关平、周仓战死,而间接的让五虎将的其他两位张飞、黄忠死去。甚至刘备在夷陵一战中损失惨重,手下最精锐的白耳精营全

  • 刘禅宁肯娶了张飞两个女儿,却为何不娶仪表堂堂的关羽之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禅为何娶张飞的两个女儿,刘禅娶了张飞2个女儿,刘禅娶了张飞女儿不娶关羽女儿

    那么问题就来了,刘禅为什么没有娶关羽的女儿,这是出于什么原因考量?难道不怕引起关羽的不满吗?古代儿女的婚姻大事总结起来就两句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都是靠双方父母安排,这其中必须要考虑到出身、地位,由于刘禅是太子,将来要继承江山统续,更是考虑到了政治。张飞和关羽皆是刘备的心腹,在刘备心中的

  • 诸葛亮明明一天能吃一斤米,司马懿却断定他命不久长,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懿预测诸葛亮活不久,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寿命,三国演义司马懿和诸葛亮

    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一起PK,往往是司马懿占了上风。如果不是司马懿独当一面,成功遏制了孔明的北伐,称霸中原的就是蜀国了,诸葛亮也就不会再抱怨什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所以说罗贯中对诸葛亮有偏爱,对司马懿有成见,真的是"红"了孔明、"黑"了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三国鼎立谁最大?当然是曹魏,人家占据的地

  • 垓下之战中,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为何还要留个口子网开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垓下之围韩信为什么不帮助刘邦,韩信垓下之围,项羽被韩信率军围在垓下

    不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刘邦一个市井之徒,是汉朝的创建者,韩信是反贼,所以垓下之战就成了刘邦英明、伟大的铁证。军队是刘邦缔造的,战役也可以是刘邦亲自指挥的,没有别人什么事,洗洗睡吧,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签署了君子协议,两家以鸿沟为界,分治天下,但一方撕毁协议,向对方进攻。这个撕毁协议的一方就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