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膑不出,谁与争锋?庞涓不死,秦国难安

孙膑不出,谁与争锋?庞涓不死,秦国难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712 更新时间:2024/1/20 18:08:23

[var1]

一国的强盛离不开名臣和名将,名臣且先不说,战国名将可谓不少,但是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后期,战国前期名将相对来说要少得多,其中魏国之所以能长期在战国初期称霸,军事上有两个人值得一说:一个是一手训练出魏武卒把秦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吴起,另外一个就是魏惠王时期的上将军庞涓

后世对庞涓有所误解认为他两度败于同门师兄弟孙膑之手没多大本事,这话要看怎么说?在孙膑出山前,庞涓几乎打遍六国无敌手,特别是秦国在他手上吃了不少亏,可以这么说孙膑不出,谁与争锋?庞涓不死,秦国难安。

[var1]

魏国在魏文侯魏武侯时期凭借着吴起和魏武卒称雄列国,不过在魏武侯死后魏国发生内讧差点被肢解: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其子魏罃和魏缓争位,魏缓失败逃到赵国并成功说服赵国和韩国出兵帮他夺位,公元前369年韩赵联军大败魏军于浊泽并包围魏国都城安邑,可是关键时刻韩赵两国却在如何处置魏国一事上分歧严重,双方互不相让韩懿侯先行率兵退走后赵国也无奈撤军,庞涓可能在此战中立有功劳并脱颖而出。

浊泽之战后庞涓逐渐得到魏惠王(也就是魏罃)的重用,如同魏文侯信任吴起一样,魏惠王把训练和整顿军队的大任交给了庞涓,庞涓治军严谨,加上魏国本来就有强悍的魏武卒为底子,魏国军队在庞涓手上很快又成为一支令各国望而生畏的强悍部队。

[var1]

魏国和秦国争斗的核心地方在河西,魏文侯时期吴起从秦国手中夺得河西之地并设立西河郡,并在阴晋之战大败秦军将河西牢牢的掌握在魏国之手;秦献公继位后秦国国力有所增强,于是发动了第三次河西之战,先后在公元前364年的石门之战和公元前362年的少梁之战中大败魏国河西守军。

[var1]

那么此时庞涓在哪?公元前364年魏国战略东移从安邑迁都至大梁,魏国主力大军在庞涓的率领下正和韩赵等国鏖战不休争霸中原,河西战事吃紧庞涓率魏国主力西移,秦军这时候实力还远不是魏武卒的对手,庞涓主力一回师秦军立马败退,庞涓轻易突破秦国构筑的河西防线甚至一度威胁到了当时秦国的都城栎阳,这是庞涓一败秦军。

[var1]

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刚刚经历商鞅变法的秦军又趁魏军主力东移之际再一次出兵河西,并先后占领了少梁和安邑;庞涓则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克星孙膑,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战中孙膑围魏救赵大败并擒获了庞涓,但是魏军随后在襄陵大败齐、宋、卫联军双方算是打成平手。

公元前351年魏国和东方各国讲和庞涓被释放后把怒火发在了秦国身上,再次率魏军主力回师河西,先夺回安邑再围困定阳,虽然秦军经过商鞅变法战斗力有所提升,但仍然不是庞涓所率领的魏武卒的对手,秦孝公被迫求和把之前夺回的土地全部归还给了魏国,秦国白忙一场,这是庞涓二败秦军。

[var1]

可惜的是魏惠王不吸取教训,对河西重视不足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原争霸上,同时秦国和齐国也在这一时期崛起,魏国终于在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中再次败于孙膑之手,十万精锐的魏武卒损失殆尽,庞涓也自刎而亡,经此一役魏国元气大伤。

如果庞涓不死,魏惠王放弃和中原大国纠缠重心西移,即便魏国遭遇马陵之战的惨败,但是底蕴犹在,以两败秦军的庞涓镇守河西的话,秦国估计寝食难安,即便秦军实力大增,但是对手换成庞涓而不是公子卬和魏错、龙贾等人,在随后的岸门之战和雕阴之战中魏军绝不至于一败涂地,秦国想要从庞涓手中夺回河西谈何容易!只能是说“既生瑜,何生亮”,正所谓孙膑不出,谁与争锋?庞涓不死,秦国难安!

更多文章

  • “围魏救赵”后,赵国却对齐国恩将仇报,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魏国和赵国同样出自春秋时期的晋国,却在战国时期兵戎相见。就赵国来说,在无法抵挡魏国的进攻背景下,选择向齐国求援。而齐国通过围魏救赵,确实起到了救援赵国的效果。可是,让很多人不理解的是,“围魏救赵”后,赵国却对齐国恩将仇报,也即非但不感恩齐国,反而多次进攻齐国。[var1]一首先,就围魏救赵来说,是孙

  • 后羿射日并不是为了百姓,山海经中的“女丑之尸”,揭开可怖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后羿射日真实存在吗,射日英雄后羿民间神话故事,后羿射日故事和传说

    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库中,拥有许多奇妙的神话故事,就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神石补天,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夸父逐日等等。这些故事已经流传了有上千年的时间,至于其真实性,从科学的角度去看肯定是经不起推敲的,但这些故事大概率是通过某些事件演化而来。就比方说后羿射日这则故事,讲述的是天空中莫名出现了10个太阳,所

  • 国家内部团结有多重要?从赵国的消亡,看秦国为何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和赵国的关系,秦国怎么统一赵国的,秦国为啥要灭赵国

    亲们都知道,站在当时秦国的角度上看,赵国是山东六国之中最特殊的一个。原因是从血统上来讲,秦赵属于同宗同源,赵国的王室被称之为嬴姓赵氏,在战国时期“姓”是大的氏族部落的徽示,而“氏”则是姓分出来的支系标志。秦赵都是以玄鸟作为图腾,而玄鸟就是燕子,在当时“燕”是“嬴”异字,是同音。[var1]说其秦赵的

  • 长平之战中,赵军多次拼命冲锋,可为何还是冲不破白起的包围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白起大败长平赵军,长平白起可以打败赵军吗,长平之战秦军为什么能包围赵军

    长平之战打到最后,赵括眼见救援无望,遂集结军队,多次拼命冲锋,妄图冲破白起的包围圈,能跑出去几个算几个,也算给赵国保存一点实力。话说回来,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又经多次磨炼,部队的战斗力在六国当中还是拔了尖的,更何况“一夫拼命,百夫莫敌”,兵法上也有“围三缺一”、“归师勿遏”的说法,为什么呢?

  • 长平之后殊死抵抗,保卫首都对抗秦国,浅析赵魏楚合纵抗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赵长平之战视频完整版,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那么强,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

    秦国见赵国返悔,遂于公元前259年十月,进攻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全国上下全力抵抗,并与楚国和魏国达成“合纵”目标,联合抗秦。一、白起范睢将相不和在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追击,攻占赵国首都邯郸。他认为,长平之战后,赵国四十五万士兵全军覆没,赵国主力全部被歼灭,赵国无人可用,此时是发起进攻的好时机;况且

  • 秦国发生了一次稀奇古怪的内乱,到现在还没人能说清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历史上少见的内乱,秦国内乱100万大军去哪了,秦国为什么内乱

    公元前704年,秦宪公去世,时年仅21岁。秦宪公14岁成亲,一共生了三个孩子,去世前,已经册立长子嬴说为世子,嬴说其年年仅7岁,本来已是矬子里拔将军了,可秦宪公去世之后呢?[var1]三父秦国有三个老臣,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在宗族里有偌大的势力,秦宪公时期,就处处跟秦宪公掣肘,不过那时候秦文公余

  • 除了秦国,六国之中,谁最可能成就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七雄秦国为啥只统一了六国,带领秦国统一六国的主要将领,秦国统一六国的实力

    其他六国,谁最有希望统一天下?要回答这问题,是不是可以比较各国的变法情况来做出判断呢?但是,事与愿违。除了秦国,其他六国的变法情况都不好。楚国面积最大,但变法最慢;魏韩变法最早,但变法中断,后来流于常态;赵国、齐国、燕国,甚至都查不到有明确的变法记载,只是随波逐流中常态推进。[var1]变法到底是什

  • 春秋战国时代,天子诸侯都如何对待战场士兵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如何作战,春秋战国的军队怎么作战

    春秋战国时代,因为纷争不断,诸侯国之间常年战争,如何管理和训练好战场士兵,就成为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个时代里,很多时候十五六岁的男子几乎都征发为兵,如果兵源不足的话甚至成年的女子也会进入战场。于是,对于诸侯国而言,往往都有很多政策激励士兵。当时的诸侯国维持庞大军队开支的主要来源,大多都是来自农业税收。

  • 韩国艺人孔刘自称是孔子后人,是第79代世孙?竟是孔孝真祖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刘有多高,孔刘是孔子后人,韩国艺人孔刘简介

    [var1]孔子的后人有数百万人之多,遍布两岸四地,在国外有后裔也非常正常,而韩国的曲阜孔氏,是海外唯一被载入《孔子世家谱》的孔子后裔。1349年,元顺帝将公主下嫁给在元做质子的高丽王子(后成为第31任国王),来年高丽国王驾崩,高丽王子回国继承王位,于是公主便一起去了高丽,就是李敏镐和金喜善主演的穿

  • 长平之战若不临阵换掉廉颇,赵国的悲剧能避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之战赵王派谁出征替换了廉颇,赵国大将廉颇,廉颇守长平

    那么历史上哪一场战战役最符合这种状态呢?首选便是长平之战莫属。这场战役有四个个主角:一个是大气沉稳的秦王、一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赵王。一个是久经沙场的战神白起、一个是年轻气盛的猛将赵括。终最秦赵两国上演了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歼灭战役,对于秦国来说结果无疑是好的,但对于赵国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