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年四国并存,为何罗贯中只叙述三国,究竟哪国被忽略

东汉末年四国并存,为何罗贯中只叙述三国,究竟哪国被忽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114 更新时间:2024/1/27 3:55:45

提到东汉末年,大多数人会想起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真可谓浪花淘尽英雄,忠肝义胆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三顾茅庐的刘备,乱世奸雄的曹操,草船借箭的诸葛亮......这些脍炙人口的人物和故事更是作为教材的课文。

但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我们所知道的,都是建立在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基础上,好像那个时期的分裂只有魏蜀吴。

其实不然,很少有人知道,在同时期,还有一个国家,与魏蜀吴同时建立,他就是公孙家所建立的燕国。

可是为什么人们提起那个时期只会想到三国,燕国好像是被忽略掉了,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我们今天就从三个方面讲燕国被罗贯中和大多人忽略的原因。

地理位置偏

燕国存在于辽东地区,成立于公元190年,甚至要比魏蜀吴的成立还要早,开创人为公孙度

此人本是董卓手下一名小吏,后经过董卓手下的介绍,又因为当时董卓手下能堪大用之人也属实不多,后来被调往辽东镇守。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董卓被自己的干儿子吕布暗算,命陨中原,公孙度就在辽东地区自立为王,暗自发展。

公孙度就这样发展,难道没有人注意到他吗?并非如此,早在曹操南征之时,就派人封赏公孙度为将军,可是被公孙度断然拒绝,我已经是燕国的皇帝了,怎么会去当大将军。

其实这一行动无异于找死,可是为什么没人北上把他灭了?

因为实在是没必要。今天的辽东地区每年输出大量粮食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三国时期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粮食作物,那个时候我们的主要农作物,在温暖的江南地区产量都不是特标高更何况是冬季时间较长的辽东地区呢?

农业产量决定了他的发展程度,没有粮食打什么仗,所以大多人都将他无视。

但他被忽略的吧原因也不只是因为地理位置造成的原因,也与开创人出身有着密切的关系。

出身地位低

提起建立蜀国的刘备,我们想到的就是刘皇叔,哪怕我们今天将之称为“蜀”,可在当时人家国号可名正言顺的定位汉。

再说魏国,那也是被汉献帝“禅让”,顺理成章地完成了王朝的过渡,何况曹操也本身就是官宦世家,干爷爷虽然是个宦官,那也侍奉了四代皇帝,在朝中也是颇有名望。

公孙度?哪来的小瘪三?

虽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是那个时候,出身就代表了名望,如果不是,刘备为什么死抱着“皇叔”的名号?只要抱着出身高贵的大旗,就会有人慕名而来投奔,同样,如果你没有什么出身名望,自然也就低人一等。

所以公孙家不受重视,也是情理之中了,那怕他建立了所谓的燕朝,可这在大家眼中,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你说建立就建立了吧,反正没人在乎。

公孙家族也不折腾,所以更看不到燕朝的影子了。

剧情发展独立

尽管地理位置偏,出身低微,但这也不是大家忽视他的最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当然是,他也没有“戏份”.

古代王朝的剧情都以中原的地点为主,前文我们说燕朝地理位置偏,出身地位低,这客观上限制了他影响中原局势的能力,但这不是是绝对的。

历史上比他地位低的,比他位置更为偏僻险要的枭雄多了去了,南下入主中原的也是属于不胜数,可是公孙家族不争气啊。

地处偏僻不怕,出身地位低不要紧,可是你要去闹啊。三分魏蜀吴在中原大陆打的激烈,尔我诈,反观燕国自公元190成立,至公元238年灭亡,成立48年一直在休养生息,固守辽东地区。

火烧赤壁,魏国大创,他在休养生息。诸葛亮带兵屡次北伐他还在休养生息。辽东地区不是他称霸入主中原的起点,而是他养老的地方。

我们不能说他胸无大志,公孙家创立燕朝,在时间上甚至要早于魏蜀吴,但也确实在一直原地踏步,如果说只是为了养老又何必称帝?

如果说燕国公孙家族的平庸归于太过稳健,那么他的覆灭反而是因为猖狂。

结语

三国时期,随着蜀国的灭亡,也就进入到了最后的时期,多年来魏国屡受蜀国伐北的威胁,无暇顾及燕朝的发展,现在终于可以腾出手,顺便解决一下辽东的问题了。

燕朝也是本本分分,从不为三国主线剧情的发展做出半点贡献。在看魏朝此时兵强马壮,也知自己是大势已去,没有半点翻盘机会,就老老实实投降了。

魏国也并没有为难公孙家,甚至给公孙家封侯,继续镇守辽东,显然也没有太把所谓的燕国当回事,老老实实的叫我大哥就好。

但可能大哥做太久,就忘了自己是谁了,后来公孙家族的后代公孙政,大概还想光复荣耀,违反定下的约定,再一次自立为王,成立燕国。

这一次,司马懿带兵出征,仅仅过了一年,燕朝就被打碎了。公孙政在逃跑时被抓,后被抄家灭族,公孙家族从此土崩瓦解,再无燕朝。

此后的故事我们就都知道了,司马懿颠覆魏国政权,后又灭吴国统一天下,轰轰烈烈的三国时代,也就进入了最后的大结局。

回顾燕国的成立和发展,虽然几乎贯穿整个三国时代,但在辽东地区一直属于独立的剧情,也不发展,自生自灭,不怪大多人不知道,太没有存在感了。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须张弛有度,隐忍出击,最后蓄势待发,再看燕国,成立时就毫无必要,不仅不会受到重视,反而为自己树敌。

成立中期不懂得伺机而动,龟缩于辽东地区,宁死也要图一份安逸。在大势已去之后,又不知死活,逆风称帝,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关羽驻守荆州责任重大,刘备为何不配备多一点兵马给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如何才能守住荆州,刘备是否怨过关羽丢荆州知乎,关羽降曹后刘备给关羽写信内容

    关羽驻守荆州手下有多少兵力呢?这个不好统计,不过可以知道的是刘备入川之时带走了相当一部分兵马,《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这是第一次分兵;诸葛亮和张飞赵云前去支援刘备又带走了一部分人马,同样是《三国志 先主传》:“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

  • 关羽挂印封金后,为何还一直自称汉寿亭侯?可能有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挂印封金投奔谁,正史上关羽被谁封为汉寿亭侯,关羽为什么叫汉寿亭侯

    按说关羽多骄傲一人,既然把汉寿亭侯印都还给了曹操,按理说关羽应该是不会再沿用和自称汉寿亭侯了,但是奇怪的是,不仅关羽还一直沿用和自称汉寿亭侯,而且也没接受刘备对他的册封(关于这点可以从关羽至死以及刘备在位时他的爵位一直是汉献帝封的汉寿亭侯可以看出来,与此对比的是张飞在刘备拿下荆州后就被刘备封为新亭侯

  • 三国六大单挑王:赵云榜上无名,关羽有一点不如许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赵云打得过许褚吗,关羽赵云许褚,三国历史上赵云的排名

    许褚许褚在三国二十四名将榜中排在黄忠之后位居第八,武力算不上是最顶尖的,但是许褚有一项纪录无人可及:那就是他和名将之间的单挑次数最多,不仅如此,他和三国武力最强的前六名都交过手,这在三国名将里面许褚是唯一的一个。许褚的第一场单挑就是和典韦的两大猛汉的对决,两人从上午打到黄昏;濮阳之战曹操六大猛将围殴

  • 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关系不和睦,为何曹操还要让他们搭档守合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关系,李典张辽,李典与张辽的矛盾

    第一,三人虽然不和,但是这种不和只是个人私怨,和品德无关:史称李典有长者之风,“不与诸将争功”,张辽和乐进也不会在后面说是非搞小动作,这种不和是摆在桌面上的不和,当危机来临之前,三人可以忘却私怨,反而可以精诚团结,《三国志》记载孙权进攻合肥之时,”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

  • 襄樊之战: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孙权偷袭荆州重挫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孙权对襄樊的评价,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与江陵之战,荆州最后是刘备的还是孙权的

    关羽为什么北伐?记者:请问一下,您为什么要北伐曹操?关羽:哼,我大哥在汉中击败了曹操,我北伐一下怎么了?再说了,那襄樊的曹仁屡次袭我,我正当自卫都不成?记者:接下来我们连线一下历史学者,看看学者怎么看待关羽北伐。历史学者:首先在史书中关羽确实没有提及为什么北伐,后世学者都是在猜测他为什么北伐,包括我

  • 刘邦李渊不到七年统一天下,为何穷尽一生的曹操却仅仅三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同样面对乱世,但所谓的乱世还是有着显著的区别的,天下大乱就如同是一场吃鸡游戏,在这个游戏过程中能够笑到最后只有一个人,而刘邦、李渊两人前期并没有过多的卷入厮杀之中,反而是慢慢的积聚自己的实力,等到之后对手数量大大的削减之后,此时刘邦、李渊的“装备”也已经成神。此时他们出现,不需要打败每一个敌人,

  • 三国时期,曹操账下的第一谋士不是郭嘉,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手下第一谋士郭嘉,曹操和郭嘉对话视频,曹操三大谋士郭嘉

    我们知道,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大枭雄,他手下人才济济,说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一点也不为过,比如武将有天人之称的曹仁、 精忠救主的曹洪 、虎豹骑统领者曹纯、独眼将军夏侯惇,虎步关右夏侯渊,抗蜀名将曹真等,谋士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等,随便哪一个都是一个人物,但要说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我认为非荀彧莫属

  • 袁绍、袁术本是亲兄弟,却因为利益反目成仇,最终曹操成了破局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打袁术全过程视频,袁术和袁绍为何反目成仇,建安二年曹操战袁术军中无粮

    于是函谷关以东的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董卓为了避开联军锋芒,将天子向西移驾,前往长安。此时,汉室基本失去了对于关外地区的统御力。在董卓撤往关中后,关外诸侯们各怀异心,为了争夺地盘,成就各自心中的霸业而相互征伐。在关外众多势力中,我们熟悉的曹、孙、刘三家,此时还并不强盛。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当属袁绍和袁

  • 城濮之战:晋的四国联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将楚的三国联军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宋成公仍不愿低头,于是次年冬季,楚成王率领陈、蔡、郑、许等联军包围宋都商丘;宋成公派大司马公孙固向晋国求援。晋文公对此事考虑再三。正在犹豫不定时,重臣们发挥了坚定信心的作用:首先是先轸认为:“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则针对远道驰援之不利,想出了“攻其所必救”——调动楚军北上,从而改

  • 曹操为了鼓舞士气,发明了一个成语,现在经常被老人挂在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士气成语,历史上关于曹操的历史故事成语

    我们在古代影视剧中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刚进宫的宫女被东西砸到,呻吟了一声疼死了,结果被掌事姑姑连连掌嘴,可见说死字是非常不吉利的,尤其是在宫中,失言的下场很可能是掉了脑袋,那么在古代人们涉及到死这个事通常都怎么委婉表达的呢?原来是只能意会的,不过在东汉之后,曹操发明的一个成语让人们说起死亡也不避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