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大胃王”排行榜,张飞和关羽联手竟都比不过年过七旬的他!

三国“大胃王”排行榜,张飞和关羽联手竟都比不过年过七旬的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59 更新时间:2024/1/28 0:23:02

可在这历史长河里,究竟谁才是最能“吃”的那一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里的“大胃王”到底是何方神圣吧!

既然提到了大胃王,那就肯定少不了屠夫出身的张飞了,本就以宰杀牛羊为生的他,自然也会知道怎么品尝牛羊。所以张飞不仅仅是个屠夫,在吃方面也绝对是三国美食界的“扛把子”。相传,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时,张飞曾做了32斤酱牛肉放在席间,但仅他自己一人,就吃下了18斤之多!

后来张飞在带兵打仗之后,胃口更是直线飙升,据众多野史记载,当时的张飞一顿饭能吃十斤肉,能喝酒数坛,遇到熟人或者心情舒畅时,更是可以吃上整整一天,食量惊人。

不过,张飞的好胃口却也成就了他勇冠三军的战力,相比之下,同为桃园兄弟的关羽似乎并不那么喜欢“吃”,在我们的印象中,他更多时候只是安安静静的看个《春秋》,有事没事捋捋胡子看看风景,给人一种文质彬彬却还又武力超群的感觉。但是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我们却会惊讶地发现,其实关羽也是一位能吃的胖子!

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写关羽体型时,是这样说的:“刘备与张飞入酒店中饮酒,见一大汉入店门坐下。”那么据罗贯中的描述,“身材魁梧的大汉”便指代关羽是一位很有力量的胖子,再加上关羽的青龙刀更是有足足82斤重,如果关羽自身没有足够的重量来做制衡,恐怕就不是人舞刀,而是刀甩人了。

而关羽的能吃也表现在了各种宴会上,虽然罗贯中对刘备张飞吃饭时的样子描述较多,但对于关羽的描述,却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模样,这也就意味着在刘备张飞早都吃好喝足之后,关羽才进入“刚刚开始”的这种境界,大胃王无疑了。

更有传言,刘关张三人在袁术的大营中蹭饭的那几天,更是直接把给前线供给的粮草都吃得不足了,这才导致了孙坚的大败……

在关羽投降曹操的那些日子里,曹操为养活这位“武圣”,更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伺候关羽,却从未见关羽吃腻过。只不过关羽的战马却是一天不如一天,直到曹操问及,才肯承认自己吃的太胖,回答道“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

由此可见,关羽若没有一个好胃口,怎能提的动他的青龙刀?又怎能在千万豪杰中担负起“武圣”的名号呢?

武将整天舞刀弄枪,胃口大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对于那些整日坐而论道的谋臣来说,胃口大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下面我们就来请出其中的代表人物,三国中笑到最后的谋士——司马懿来为我们解答一下吧。

你们吃山珍海味,我来吞三国日月。

在三国后期与诸葛亮的对峙中,司马懿很是注重自己的健康饮食,因为他深知“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因此每天都在调理饮食,放松心情。就连蜀军在阵前大骂司马懿,许褚听了都气得火冒三丈之时,司马懿依旧淡定的吃肉品酒,很是快活,到后来甚至派人打听起诸葛亮的饮食来,借此判断他的身体状况,以做下一步的计划。

司马懿的饭量相对于每天都要消耗极大体能的武将来说虽不能比,但是他吃掉的却比任何人都多,试问,能够将整个天下都吃下的人,在三国之中又有几人呢?

司马懿在三国后期活到了73岁之久,这在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三国时期可谓是相当长寿了,而这样的结果,自然也和他的胃口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样看来,只有司马懿才算是三国时期名副其实的大胃王,不仅吃到了最后,还吃的最多!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啦,如果大家想了解三国历史,或者还想知道关于三国杀名将传的最新资讯,欢迎点个关注哦!谢谢大家,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年四国并存,为何罗贯中只叙述三国,究竟哪国被忽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为什么把三国演义认定为罗贯中,罗贯中怎么记载这么多三国演义,罗贯中是怎么知道三国的

    提到东汉末年,大多数人会想起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真可谓浪花淘尽英雄,忠肝义胆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三顾茅庐的刘备,乱世奸雄的曹操,草船借箭的诸葛亮......这些脍炙人口的人物和故事更是作为教材的课文。但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我们所知道的,都是建立在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基础上,好像那个时期的分裂只有魏蜀吴。

  • 关羽驻守荆州责任重大,刘备为何不配备多一点兵马给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如何才能守住荆州,刘备是否怨过关羽丢荆州知乎,关羽降曹后刘备给关羽写信内容

    关羽驻守荆州手下有多少兵力呢?这个不好统计,不过可以知道的是刘备入川之时带走了相当一部分兵马,《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这是第一次分兵;诸葛亮和张飞赵云前去支援刘备又带走了一部分人马,同样是《三国志 先主传》:“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

  • 关羽挂印封金后,为何还一直自称汉寿亭侯?可能有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挂印封金投奔谁,正史上关羽被谁封为汉寿亭侯,关羽为什么叫汉寿亭侯

    按说关羽多骄傲一人,既然把汉寿亭侯印都还给了曹操,按理说关羽应该是不会再沿用和自称汉寿亭侯了,但是奇怪的是,不仅关羽还一直沿用和自称汉寿亭侯,而且也没接受刘备对他的册封(关于这点可以从关羽至死以及刘备在位时他的爵位一直是汉献帝封的汉寿亭侯可以看出来,与此对比的是张飞在刘备拿下荆州后就被刘备封为新亭侯

  • 三国六大单挑王:赵云榜上无名,关羽有一点不如许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赵云打得过许褚吗,关羽赵云许褚,三国历史上赵云的排名

    许褚许褚在三国二十四名将榜中排在黄忠之后位居第八,武力算不上是最顶尖的,但是许褚有一项纪录无人可及:那就是他和名将之间的单挑次数最多,不仅如此,他和三国武力最强的前六名都交过手,这在三国名将里面许褚是唯一的一个。许褚的第一场单挑就是和典韦的两大猛汉的对决,两人从上午打到黄昏;濮阳之战曹操六大猛将围殴

  • 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关系不和睦,为何曹操还要让他们搭档守合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关系,李典张辽,李典与张辽的矛盾

    第一,三人虽然不和,但是这种不和只是个人私怨,和品德无关:史称李典有长者之风,“不与诸将争功”,张辽和乐进也不会在后面说是非搞小动作,这种不和是摆在桌面上的不和,当危机来临之前,三人可以忘却私怨,反而可以精诚团结,《三国志》记载孙权进攻合肥之时,”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

  • 襄樊之战: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孙权偷袭荆州重挫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孙权对襄樊的评价,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与江陵之战,荆州最后是刘备的还是孙权的

    关羽为什么北伐?记者:请问一下,您为什么要北伐曹操?关羽:哼,我大哥在汉中击败了曹操,我北伐一下怎么了?再说了,那襄樊的曹仁屡次袭我,我正当自卫都不成?记者:接下来我们连线一下历史学者,看看学者怎么看待关羽北伐。历史学者:首先在史书中关羽确实没有提及为什么北伐,后世学者都是在猜测他为什么北伐,包括我

  • 刘邦李渊不到七年统一天下,为何穷尽一生的曹操却仅仅三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同样面对乱世,但所谓的乱世还是有着显著的区别的,天下大乱就如同是一场吃鸡游戏,在这个游戏过程中能够笑到最后只有一个人,而刘邦、李渊两人前期并没有过多的卷入厮杀之中,反而是慢慢的积聚自己的实力,等到之后对手数量大大的削减之后,此时刘邦、李渊的“装备”也已经成神。此时他们出现,不需要打败每一个敌人,

  • 三国时期,曹操账下的第一谋士不是郭嘉,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手下第一谋士郭嘉,曹操和郭嘉对话视频,曹操三大谋士郭嘉

    我们知道,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大枭雄,他手下人才济济,说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一点也不为过,比如武将有天人之称的曹仁、 精忠救主的曹洪 、虎豹骑统领者曹纯、独眼将军夏侯惇,虎步关右夏侯渊,抗蜀名将曹真等,谋士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等,随便哪一个都是一个人物,但要说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我认为非荀彧莫属

  • 袁绍、袁术本是亲兄弟,却因为利益反目成仇,最终曹操成了破局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打袁术全过程视频,袁术和袁绍为何反目成仇,建安二年曹操战袁术军中无粮

    于是函谷关以东的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董卓为了避开联军锋芒,将天子向西移驾,前往长安。此时,汉室基本失去了对于关外地区的统御力。在董卓撤往关中后,关外诸侯们各怀异心,为了争夺地盘,成就各自心中的霸业而相互征伐。在关外众多势力中,我们熟悉的曹、孙、刘三家,此时还并不强盛。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当属袁绍和袁

  • 城濮之战:晋的四国联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将楚的三国联军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宋成公仍不愿低头,于是次年冬季,楚成王率领陈、蔡、郑、许等联军包围宋都商丘;宋成公派大司马公孙固向晋国求援。晋文公对此事考虑再三。正在犹豫不定时,重臣们发挥了坚定信心的作用:首先是先轸认为:“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则针对远道驰援之不利,想出了“攻其所必救”——调动楚军北上,从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