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后期到底有多荒唐?政权竟然能被一个太监和一个宫女掌控

明朝后期到底有多荒唐?政权竟然能被一个太监和一个宫女掌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95 更新时间:2024/1/23 12:32:00

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允文允武,并日月而常新。

楹联是说,魏忠贤是天地之间顶神圣的人物,能文能武就跟太阳、月亮 一样,永放光芒。结果,魏忠贤根本不识字,至于其中的意思,他就更是不明白了。

说起魏忠贤,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朝的大太监,再有,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东厂。

其实,魏忠贤出身贫苦,小时候家里的生活非常困难,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而青年时期的魏忠贤,却是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且染上了赌博。后来,因为输得太多,走投无路,便自宫做了太监。然而,在魏忠贤自宫之前,他已经娶了一个老婆,并有一个女儿。

但后来,因为魏忠贤无法偿还赌债,便把女儿给卖了。此外,在坊间,曾有这样一个传闻,那就是:魏忠贤进宫的时候并未净身。传闻称,他很早的时候便认识一个太监,当时,他用重金贿赂了这个太监,打通了门路,因此,才在没有净身的情况下,成功的进入到了皇宫。

但是,这个说法却有些说不通,因为,像魏忠贤这样的赌徒,几乎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并且,最后不得已卖女儿还赌债,这样的人能有多少钱。此外,那些能把未净身的人弄进宫的,也一定是宫里的大太监,像这样的大太监,贿赂的钱财若是太少的话,他们根本不可能给人办事。

所以,魏忠贤不可能因为贿赂了宫里的大太监,未净身进宫。由此可见,那些说魏忠贤不是真太监的传闻,十有八九都是坊间杜撰的。

然而,魏忠贤发迹的过程离不开一个女人,那就是客氏

其实,在皇宫中,无论是太监还是宫女,他们因为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往往内心十分孤独。所以,为了排解这种孤独感,在皇宫中,太监和宫女之间会私下结“对食”。

所谓的“对食”,其实,类似于夫妻,但是,因为太监的身体原因,以及宫中的规矩森严,并没有夫妻之实,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藉慰。而魏忠贤和客氏便是“对食”的关系,当时,他们的这种关系,自然少不了其他太监和宫女的闲言碎语。但是,由于客氏是皇帝乳母的关系,皇帝念及旧情并没有追责。

后来,皇帝封客氏为“奉圣夫人”,等于变相认同了魏忠贤和客氏之间的特殊关系。而且,因为客氏的这层关系,魏忠贤被提拔为了秉笔太监。此外,秉笔太监掌握着朝廷发布诏书的职权,所以,在朝纲混乱的当时,魏忠贤的权力可以说超越了许多朝廷官员。

在客氏和魏忠贤两人得势之后,客氏在宫中可以说是飞扬跋扈,用尽各种手段去对付那些和她不对付的宫女以及太监,甚至,连后宫的妃子她都敢下毒手。

之后,因为客氏的种种行为,引起了皇后的不满。但是,客氏知道之后,却没有丝毫恐惧,甚至,还用计谋害得皇后流产,一时之间后宫可谓是乌烟瘴气。更甚者,有传闻称,后来连皇帝选妃子的权力,都一度由客氏掌控。而且,客氏在后宫如此,魏忠贤在朝廷中也不消停。

当时,魏忠贤对反对他们的东林党用尽各种手段,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就为铲除那些不服从他的人。此外,魏忠贤在全国各地都安排了人数众多的爪牙,一旦听别人说了什么不利于他的话,便立刻杀掉。当时,百姓对“魏忠贤”这三个字可以说是避之不及,苦不堪言。

而且,魏忠贤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收了许多义子,这些人对魏忠贤可以说是极尽阿谀奉承,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贿赂魏忠贤。

因此,在当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魏忠贤明明是一个太监,但全国各地都有他的“儿子”。而且,他的这些“儿子”们,用魏忠贤这块“金字招牌”,干着各种见不得人的勾当,排除异己,弄得全国各地更是乌烟瘴气,老百姓则是被这些人祸害得最厉害的一类人。

此外,他的这些“儿子”们,还以有魏忠贤这样的“父亲”为荣,把魏忠贤当作他们的保护伞,气焰日益嚣张。所以,客氏和魏忠贤两个人,一个掌控了皇帝的后宫,一个“权倾朝野”,此时的皇帝可以说是已经沦为了一个傀儡。然而,一切荣华富贵,若是来得太快,必然也会走得太快。

七年秋八月,朱由校驾崩,信王朱由检即位。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朱由检素来熟知魏忠贤的罪恶,自己深加戒备,使魏忠贤的党羽开始陷入了恐惧。之后,杨所修、杨维垣先攻击崔呈秀以试探朱由检心意,主事陆澄原、钱元悫等纷纷论奏魏忠贤。

最终,魏忠贤被流放,因惧怕追责,半道自杀,客氏在宫中被赐死。

至此,这个祸乱朝纲许久的假夫妻,走到了人生末路。

说起来,似乎有些讽刺,当时的整个国家机器被一个太监和一个宫女掌控。这样的荒唐事,着实令人扼腕叹息。其实,纵观魏忠贤一生,虽然他恶贯满盈,但他却平衡了朝中的各个势力,使得皇帝能安稳地做好“幕后之人”。而且,即使魏忠贤再坏,他对皇帝还是比较忠心,没利用自己的势力做出谋逆之事。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魏忠贤对明朝也不是没有用的。

参考资料:

【《明季北略》、《明史· 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更多文章

  • 南宋为何困守崖山而不去台湾、海南或东南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崖山之后南宋人去哪里了,南宋崖山之战细节,南宋末年崖山最后一战

    这时候的南宋,孤军被困于广东江门的崖山。崖山是扼守珠江入海水系银洲湖入海口的一个岛屿,与另一个岛屿汤瓶山遥遥相对,所以这里的入海口又叫做崖门。自从1276年南宋行在临安被元军攻破,元军从浙江到福建、广州一路追击南宋残军。宋朝君臣最终溃退到了崖山。宋元两军在崖山对峙。元军20000余人,战船400艘。

  • 原创明朝人都穿什么?冬天也穿貂,夏天还有小背心,可以和汉服媲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夏天穿的服饰,正宗的明朝服装,明朝服饰与汉服有何区别

    如果回到明朝:你会看到的什么穿衣打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服饰也开始变得渐渐多了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且不说五花八门,但也有一些我们说不出的另类。随着大家越来越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也渐渐被大家熟知,而我们也越来越喜欢我们古代的服饰,这是一种对文化的尊重与爱惜。现在在大街上也常

  • 南明系列政权的种种自我表现,遗憾地说明:大明王朝确实重建无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明算不算正统王朝,南明会成为大明帝国吗,南明风云

    于是,先后出现了由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统称为南明政权。这系列南明政权,都是为了重建大明王朝,做出过努力,但都没能成功,其原因何在?一、福王政权:奢求外力,缺大局观;图谋私欲,回天乏术。1、欲借清军“杀贼”,重建大明。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推翻大明中央政权后,明朝的陪都南

  • 明末三大疑案,为何被称明朝衰落的开始?原因令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一,梃击案明代,与以往的朝代相同,继承制度延续立嫡,若无嫡子则立长。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竞争和非议,但是也总有意外发生。万历皇帝朱翊钧有一个长子,叫做朱常洛,本该被立为太子,可他的生母只是个宫女,父母之间并没有感情,所以连带着孩子也不被皇帝喜欢。当时,朱翊钧最爱郑贵妃,二人生下一子,排行第三,非

  • 原创明代清官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墓葬出土,为何有价值10亿元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代百姓墓葬出土,明代县令墓葬图片,明代古墓出土金器珠宝

    明朝时期有一位官员,生前两袖清风,是一位被载入史册的清官,他就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抗倭名将王士琦。在王士琦死后300多年,他是清官的形象遭到了严重质疑,原来在1954年,位于临海张家渡镇王藏山麓的王士琦墓中出土了一批金冠、金带等珍贵文物。王士琦是明朝的名将,根据历史记载,他去世时是以草席裹尸下葬的,这可

  • 明末四川人口锐减,除了张献忠肆意屠杀,谁才是川祸的始作俑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四川南部死于张献忠部者十分之三四,死于瘟疫、虎灾者十分之二三,而所遗之民百不存一矣。川北死于献者十三四,死于摇黄者十四五,死于瘟、虎者十一二,而遗民千不存一矣。川东死于献者十二三,死于摇黄者十四五,死于瘟、虎者十二三,而遗民万不遗一矣。川西死于献者十七八,死于瘟、虎者十二三,而遗民十万不存一矣。”

  • 朱元璋弃朱棣选朱允炆,虽引发靖难之役,却避免了更大的悲剧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为啥选朱允炆,朱元璋为什么看重朱允炆,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是败笔吗

    当人们指责朱棣谋朝篡位,从侄子手中抢夺大明江山之时,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朱棣不取代朱允炆,明朝还能有日后的繁华吗?以朱允炆的能力,真的能带领明朝走向未来吗?答案恐怕是否。但是朱元璋放弃朱棣选择朱允炆,虽导致明朝内乱,发生靖难之役,但却避免了更大的悲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 面对富饶经济状态好的南京,为何朱棣在当年,一定要迁到北京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进南京后怎么样,朱棣为什么要把南京迁到北京,朱棣为什么离开南京后去了哪里

    面对富饶经济状态好的南京,为何朱棣在当年,一定要迁到北京呢都知道明朝历史上出现很多皇帝,朱棣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是通过反动并逼走了自己的侄子,才坐上这个位置。而且他在当皇帝之后,面临的情况也算是比较窘迫。虽然能打仗,可是治理国家就是另外一件事情,好在他也算是雄才大略,所以在治理国

  • 皇帝都敬重的1种人,可以轻易杀死皇帝,朱元璋都惹不起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处死的大臣有哪些,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所杀的功臣,历史上被朱元璋打的最惨的人

    大明皇帝朱元璋是农民起义的一个典型代表,他这样的人从一介平民做到了皇帝的位置,也是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最后甚至将天下都握在手中,按理说应该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是偏偏有一类人,让朱元璋都不敢得罪,那就是皇家的御厨。那时候的皇帝,一怕农民起义,二怕大臣造反,三就是怕被下毒害死了。朱元璋自己就是起义而来的皇

  • 明朝历史上的最大悬案:建文帝下落之谜,是自焚而死还是流亡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经历了四年的靖难大战,燕王朱棣孤注一掷,全军直入南京,南京守将李景隆打开城门,不战而降。就在朱棣进城的时候,宫中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当时就流传了两种说法:一是建文帝未死,从朱元璋留下的密道逃出;一是朱棣所宣称的那样,建文帝自焚而死,面目全非。这也就留下了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悬案:建文帝下落之谜。因为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