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书生带兵为何总是很自信?最后打赢没有?

书生带兵为何总是很自信?最后打赢没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581 更新时间:2024/1/21 4:19:56

1130年,金兵南下,准备从川陕入手,自西东横扫南宋。宋高宗紧急点将备战,点来点去,点中了时任殿中侍御史的张浚。张浚也不含糊,临行前扯着脖子对高宗发誓,说:“臣愿为陛下前驱清道,明年上元佳节,定与陛下相会于东京!”

到川陕后,张浚召开军事会议,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抗战宣言后,就准备调兵遣将。这时,驻守川陕多年的大将曲端问:“张大人,您是在玩打仗游戏吗?”张浚不明所以,一脸疑惑地看着曲端。曲端挂起地形图,侃侃而谈:“我们现在驻扎于平原,最利于骑兵作战,而我们都是步兵,不如坚守城池,金兵擅长游击战而不习惯阵地战,只要我们伺机反击,必将大获全胜!”

自诩饱读兵书的张浚听得云里雾里,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喝道:“金贼犯我中原,连二帝都被掳去,大家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杀尽金贼,你竟想做缩头乌龟!”曲端带兵打仗多年,当然不是省油的灯,叫道:“如果按你的做法能打赢这仗,我愿把脑袋砍了以谢天下!”这句话把张浚的书生脾气也激了起来,说:“赌就赌!如果这一仗输了,被砍脑袋的就是我!”

第二天,张浚召集五路大军,喝道:“与金兵作战时,五路大军务必齐头并进,任人不得后退!”这时,将领彦低声建议说:“这五路大军都是临时从各地征调过来的,彼此没有默契,要是其中一路被冲散了,其四路必将受到干扰,很有可能导致全军溃散。不如让这五路大军分驻五座城池,即使其中一路受到攻击,其余四路还可及时赶来救援,内外夹攻,胜算更多。”

张浚一听,这不还是想做缩头乌龟吗?于是再次气得爆炸,骂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怎能贪生怕死,说出这般没骨气的话来!”王彦刚要反驳,忽然想起曲端的前车之鉴,便低下头,摆出一副惭愧万分的样子。

又过了一天,张浚带几个将领去查看地形—果然一马平川,正是痛快打仗的好地方!这时,手下一个士兵怯怯地说:“张大人……”张浚正在兴头上,瞥了那人一眼,“怎么,你也有意见?”那人咽了口唾沫,颤声说:“正如大人所言,这个地方非常适合打仗,但为了更方便地消灭敌人,我们是不是可以抢先占领高地,等金兵来时,我们只滚大石头就能让他们折损大半……”

还没等他说完,张浚就大义凛然地说:“放屁!我宋军乃天朝神兵,怎能干些投机取巧的事!”那人被怼得不知说什么好,只能默默退下,暗想:如果打仗拼的是演讲技巧,张大人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张浚连斥三个落后分子,觉得自己的形象瞬间高大了很多,顿生豪情万丈!可惜“天朝神兵”的脑袋并没他想的那么硬,又没合理的应战策略,于是一触即溃,血流千里。幸好张浚捡了条命,然后积极补救,聚拢残兵守住险要地势,总算暂时拦住了金兵。事后,他上疏请罪,不过高宗并没追究,还下诏宽慰他。

这就是传说中的“将军遇书生,有理说不清”,惯于纸上谈兵的书生似乎特别喜欢指点江山,仿佛投笔从戎只是一场简单又浪漫的行为艺术—只要敢打敢拼不怕死,就算建功立业了,什么军事策略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关键时刻,大不了血溅三尺,反正维护气节总比筹谋重要。

标签: 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谁更厉害?曹操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荀彧,东汉,历史解密

    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是三国时期曹操最为信赖的心腹手下。曹操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呢?他们谁更厉害一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荀家两位叔侄不仅从曹操起兵早期,就一路跟随他,直到曹操最后称帝建国。更是在最为危难的官渡时期,这两人都没有背叛曹操,相反,荀彧和荀攸更是提出了各种方法,帮助曹

  • 廉颇被赵王弃用,最后是谁来带领军队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分割,七国平分天下,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实力比较雄厚。秦国积极参与中原讨伐,随着垂沙之战、华阳之战的胜利,此时秦国已经占领了魏国与楚国的大量领土。随着秦国的东征之旅,公元前261年,秦国率兵大举进攻赵国长平地区,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斗争,最终赵军战败,秦国占领长平并坑杀约四十万赵军,

  • 韩信穷得没钱吃饭是真的吗?为何有钱学习兵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韩信,历史解密

    韩信穷得没钱吃饭是真的吗?为何有钱学习兵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孔子之前,知识是被贵族垄断的。孔子首开私学,但凡是愿意学习,但凡是愿意出孔子规定的学费,孔子就愿意收其为徒,教其知识。孔子之后,越来越多的学问家搞起了私学,越来越多的平头百姓有了学习的机会。但有一条,要学习,就得交学费,毕竟学费

  • 赵高篡改遗诏,为何蒙恬没有反抗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朝,蒙恬,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可是到了秦二世时就一直下滑了,那当时为何,秦始皇最信任的蒙氏为何不辅助当时的扶苏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始皇信任的文人当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蒙毅。秦始皇信任的武将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蒙恬。他们就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星,那么,为何面对来自秦二世和赵高的杀

  • 北辛文化的陶器有什么特点?生活方式又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辛文化,红山文化,历史解密

    北辛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遗址出土了配套齐全的农耕工具和粟类颗粒。从翻地的石铲、鹿角锄、播种用的尖状角器,到收割用的蚌镰,脱粒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对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出土的陶器来看,其工艺较为原始,陶质有夹沙陶和泥质陶两种,纹饰有附加堆纹、划纹、指甲印纹等等,手工业在

  • 经历了丧妻、丧子和丧孙的痛苦,包拯晚年时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包拯,北宋,历史解密

    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是我国历史上继位著名的清官,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一直备受世人的敬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跟步入老年的包拯的相关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据说在包拯过六十大寿的时候,曾于宴会上遇到了一个突发情况——他那守寡多年的儿媳冷不丁抱着一个两岁大的孩子跪到了他的面前,然后一边哭一边跟他交

  • 战国七雄中韩国都诞生过哪些英雄?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国,战国,历史解密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战国七雄,我们基本上都知道,他们是战国时期最强的七个国家,他们之间的争斗持续了整个战国时代。当然虽为七雄,但也有强弱之分,诸侯霸主的地位在战国时期多次易主,从战

  • 朱元璋宴请功臣后,刘伯温为何告老还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人生经历相当精彩,放在现在估计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小时候家里贫穷给地主家放牛,之后做过乞丐,做过和尚,到最后成了一国之君。刘邦虽说也是从一介布衣到建立汉朝,可朱元璋的经历和他相比,丰富太多了。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只有一个出身比朱元璋低的,叫石勒,他是奴隶出身,建立了后赵,

  • 这两人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却没看到东晋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邓艾,三国,历史解密

    魏蜀吴三家争斗多年,最终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家归了晋。而在灭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蜀国时,最大的功臣有两个,这两个名字在《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也是读者极为熟悉的,一位是邓艾,一位是钟会。他们是三国后期的翘楚之辈,邓艾的奇袭阴平之计则是灭蜀国的关键一战,正是这一战让曹魏获得了对蜀国征伐的决定

  • 张献忠大西政权是在什么地方建立的 最早不是在四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献忠,左良玉,历史解密

    张献忠攻下襄阳,过了一把瘾后,发现郧阳一带还驻扎着明军左良玉部,很怕他来攻,就纵兵大肆劫掠焚烧襄阳城后,渡过汉水向东攻克光州(河南潢川)后,又折入湖北“占据”随州。最后,张献忠率部窜至信阳一带驻扎。张献忠猜得没错,左良玉果然率军入河南来围剿他。围剿张献忠的大明军队不过,张献忠也不是吃素的,他趁机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