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放为何力主司马懿辅政

刘放为何力主司马懿辅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227 更新时间:2024/1/11 7:11:55

曹魏大臣刘放是西乡侯刘容后裔,从血缘来看,刘放算是汉武帝后人。刘放在魏国身兼重职,特别是在曹睿时期,他可以说是权倾一时。曹睿临终前,对辅政大臣的人选还没有下定决心,而刘放极力推荐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刘放最后是“执帝手强作之”,但他为何要力推司马懿呢?有人说刘放是想替汉室报仇,这个说法究竟有无道理?下面就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刘放与汉武帝关系

220年11月,汉献帝刘协下达最后一道圣旨,将皇位让给大舅哥曹丕,至此汉朝(包括西汉、东汉)四百零七年的统治画上句号。此时的魏文帝曹丕志得意满、踌躇满志,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统一天下,成为一代明君。可是曹丕做梦也想不到,十九年后,汉武帝的后裔会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来“复仇”,最终倾覆曹魏的江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众多周知,最终夺取曹魏江山的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似乎与汉室宗亲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司马炎能逼迫曹魏皇帝退位,归根结底还是司马懿打下的基础。而在司马懿成为曹魏权臣的过程中,有一位汉室宗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不是此人,司马懿的机会非常渺茫,这个人就是刘放!

汉武帝有六个儿子,其中第三子名叫刘旦,被封为燕王,后来刘旦的长子刘建改封为广阳王。在刘建的儿子中,有个名叫刘宏(一说刘容),他被封为西乡侯,而刘放就是刘宏的后裔。刘放字子弃,是涿郡人,与蜀汉的皇帝刘备是同乡、同族。不过,刘放并没有追随刘备,他先在郡里面做官,后来投奔了占据渔阳的王松。

后来曹操平定冀州,消息传来,在刘放的建议下,王松决定归附于曹操。同时,刘放还以王松的名义,给曹操回了一封信,辞藻华丽,曹操非常喜欢。之后,曹操征召刘放,担任自己的参军,“历主簿记室,出为郃阳、诩、赞令”。213年,曹操进爵魏公,刘放与孙资担任秘书郎,负责文书工作。

间接促成高平陵之变

曹丕称帝后,刘放、孙资依然在皇帝身边工作,刘放升任中书监,孙资担任中书令,两人还被授予爵位,“遂掌机密”。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刘放、孙资“尤见宠任,同加散骑常侍;进放爵西乡侯,资乐阳亭侯”。自曹操任用刘放开始,到曹叡统治时期,祖孙三代起草的文书,几乎全部是刘放所写。

既然刘放深得曹操、曹丕、曹叡的信任,他怎么会倾覆曹魏江山呢?这事说起来其实是刘放的无意之举,他并没有推翻曹魏的想法,只想维持自己的权势,却无意之中,帮了司马懿的大忙。事情是这样的,238年年底,魏明帝病重,打算让燕王曹宇做大将军,与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等辅政,来辅佐幼主曹芳

如果由这些人来辅政,司马懿根本没有机会成为权臣,因为他不是辅政大臣。可是,刘放、孙资这时候跳了出来,他们主张任用曹爽、司马懿辅政,将曹宇等人排斥在外。没过多久,曹叡又改变了主意,打算不安排司马懿辅政。不过在刘放、孙资的怂恿下,曹叡还是下定决心,“独召爽与放、资惧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

其实刘放根本没想为汉朝复仇,他只想保住自己的权势,因为他与夏侯献、曹肇不和。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司马懿成为辅政大臣后,发动高平陵之变,除掉曹爽,成为了曹魏政权的主宰。直到250年,刘放才病死,他目睹了高平陵之变,没有他的“帮助”,司马家族篡位谈何容易?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朝皇帝为什么戴大臣的帽子?究竟有什么寓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影视剧里面看到,古代的皇帝和大臣们,大部分时候他们各自的装束是很不一样的,皇帝的服饰相比起大臣们的服饰,自然是要更贵重一些,而且也更能够体现出自己的身份,但是宋朝却似乎不是这样,皇帝的衣服虽然与大臣不同,但是头上的帽子却似乎都是一样的长翅帽。但如果说长翅帽是为了防止臣子交头接耳发明

  • 姜维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三贤”是哪三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魏国灭蜀,但姜维在最后一刻还没有放弃,他看出钟会有自立的野心,便打算故意拉拢他想借机复国。但这件事却演变成了姜维一计害三贤,最后姜维并没能达到目的,邓艾、钟会相继被杀,而真正的赢家只有一位就是司马昭,这也为此后司马家改朝换代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今天就准备就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下一计害三贤的来龙去脉,对此感

  • 李陵为什么不归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李陵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其实李陵这个人真的不错,但是就是悲剧了一点,什么意思呢?就是贡献非常大,但是结局太差了,今天就给大家来说说这个李陵为什么不归汉吧,话说他被匈奴俘虏之后,应该是有机会归汉的,为什么却没有归汉呢?这个问题也非常值得探究了,下面一起来分析看看!李陵,是西汉名

  • 明朝真的将元朝灭掉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公园1368年,41岁的朱元璋在南京宣布称帝,成为明朝的开朝皇帝。随即,朱元璋变命重将徐达带兵北伐,接连山东、河南、北京等地区纳入统治范围,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仓皇出逃。这个蒙古语为铁锅的元顺帝呢,一路是北上跑回了蒙古高原。于是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自己的四儿子朱棣为燕王,镇守北平。但是,虽

  • 为什么百姓说闯王来时不纳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闯王李自成,他以自己独特的成就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成功,同时又是失败的形象。为何说他成功了?因为他这个放羊出生的愣是把大明王朝搅了个底朝天。又为何说他失败呢?因为他没有能力守住自己的胜利果实,最终呗清朝统治者渔翁得利。闯王在率领农民起义的时候,曾经喊出口号“迎闯

  • 诸葛亮如果不主动出击,蜀汉国力会如何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说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不仅起到的效果甚微,还拖累了蜀国自身发展。如果诸葛亮不主动出击挑战魏国,蜀国国力是否就会走向强盛呢?其实从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的发展来看,我们就能推测出一二。诸葛亮制定北伐策略,不单单是为了完成刘备遗愿这么简单,他自然明白蜀国和魏国相比,国力差距较大,但如果只是深耕巴蜀,也

  • 白起为何宁死不打邯郸?是因为长平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了,而白起也因此成为了后世人心中的“人屠”,且不说这些,赵国因为长平之战而元气大伤,按照一般的理论来说,这时候如果能够趁机灭掉赵国是最好的时机,但是白起却总是装病不肯再带兵去攻打赵国,以至于最终被赐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

  • 辕门射戟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辕门射戟这个典故陌生。吕布靠自己精湛的箭术,平息了一场战争,不过纪灵明明占据兵力上的优势,难道仅凭吕布一人就能让纪灵打退堂鼓?其实辕门射戟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演义则是将这个故事进行了改编,纪灵并没有10万大军,而是只有3万。至于辕门射戟的真假,其实各有说法,不过

  • 王阳明假死后为何又决定出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王阳明是明朝大思想家,“阳明心学”的创始人,不过王阳明差一点可能就要和龙场悟道失之交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王阳明的仕途之路并不平顺,他和当时最有权势的大臣刘瑾有矛盾,此后刘瑾打算除掉王阳明。王阳明为了保命,上演了一出假死,算是顺利得到一个隐退的机会。但此举毕竟不

  •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鼎立的平衡被打破,樊城之战是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不仅导致关羽战死,更重要的是荆州失守。而且此后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此后再想夺回荆州已经非常难了,所以只能再次选择和东吴结盟来抵御更加强大的曹魏。那当时刘备要怎么做可以避免荆州失守,还能保住关羽一命呢?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简单的推演,当然可能会有小伙伴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