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是真的吗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01 更新时间:2024/2/5 7:19:56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到底是不是真的?实际上这起事件在历史上却有记载,当时太子李瑛、五子鄂王李瑶、八子光王李琚都因遭到武惠妃的构陷而被赐死,不过究竟是不是一天之内发生的,这个还无法确定。但唐玄宗的确做过大义灭亲的事,而且关键在于“三庶人”事件完全是冤杀,唐玄宗因为宠信武惠妃,导致他轻信谗言,犯下如此错误实在不应该。那下面就来简单回忆下这段历史,看看这起悲剧是怎么发生的。

1、自古皇室是非多

生在皇家,注定不能安稳地度过自己的一生。通往皇位的路上,总是鲜血遍布,尸横遍野的。为了得到并且守住那个至高的尊位,杀兄、杀父、杀亲儿子,什么情况都很常见。

而对于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王来说,在位时间长、开创了新时代功绩,也同样不能避免因皇位而杀掉自己的亲人,比如说,那位与杨贵妃爱得死去活来的唐玄宗——李隆基

据《旧唐书》记载:为守住自己的皇位,唐玄宗曾经一日怒杀三子。父亲杀儿子,本就难以见得,居然还一天之内杀三个,这着实令人震惊。不过,可能因为是过于残忍的人伦悲剧,且《资治通鉴》中并没有这件事的相关记载,有人认为这件事只是传言。

2、三子齐聚,宠妃使绊

作为唐玄宗的原配皇后,王皇后运气真的很不好,大半辈子了,一个孩子也没有。没有嫡出的皇子,皇长子的脸又出了意外,再加上母亲丽妃当时非常得宠,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二皇子李瑛几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这一当就是很多年。

本来李瑛想着,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等着接自己老爹的位子就行了,这事儿稳得很。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太子位看似稳固,实则众人觊觎。而这些觊觎的人当中,有一个莫大的变故,那就是武惠妃。

新宠上位,母妃失宠,李瑛的悲剧开始了。然而最最可怕的是,在费尽心思后,武惠妃终于生下了自己的儿子——李瑁。这位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杨贵妃的老公,寿王。

基于前几个孩子的悲剧,武惠妃将李瑁送出宫交给宁王抚养,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武惠妃的心思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让自己成为皇后,让李瑁成为太子是武惠妃的终极理想,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搞掉太子李瑛,是武惠妃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

而太子这边呢,每日与同样由于武惠妃得宠,而自己母妃失宠的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等聚集在一起喝酒派遣忧郁,喝到兴处,还口不加掩饰地随意指责、抱怨自己的父皇以及武惠妃。很不幸,这一切让为了讨好武惠妃,而密切监视太子的杨洄知道了。不加任何思索,杨洄立马向武惠妃告状。

知道了这一切的武惠妃,大感这是一次构陷太子的绝佳机会,她立刻跑去向唐玄宗大哭特哭,说太子三人每日聚集在一起,辱骂自己,想要谋害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美人在怀,梨花带雨,反感结党营私的唐玄宗一怒之下,准备问罪李瑛、李瑶、李琚三人,而太子首当其冲,是第一责任人,被废,是免不了了。但是,幸亏啊,朝中有宰相张九龄誓死力保太子,李瑛三兄弟终于逃过一劫。

3、惊天谎言,三子犯错

可是,拥有终极理想的武惠妃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呢?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还是个终极大阴谋,放在游戏里,那绝对算得上是三杀。

武惠妃究竟想了个什么阴谋?构陷太子三人,强加谋反罪名,这在皇家无疑是死罪一条!

时隔上次保下太子不久,在朝中德高望重的张九龄最终没有熬过武惠妃和李林甫的毒手,被唐玄宗贬斥,李林甫随即上位,成为宰相。

整垮了张九龄,武惠妃再次出手,她先是派人装作惊慌失措的模样,去挨个通知太子、鄂王、光王,说皇宫之中进了不速之客,皇上的安危受到莫大的威胁。太子等人此时正因为上次的事情被唐玄宗嫌弃,竭力想重新得到皇上的宠爱,出于急于表现的心理,太子一听到这个消息,也不思考一下是不是真的,急急忙忙就带着人进宫去了。

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看到愚蠢的太子三兄弟真的带着人马进宫了,武惠妃立刻变了一张脸,装得很是惊慌失措,头发蓬乱地跑去找唐玄宗,说太子三人谋反了,已经带着人马杀进宫了。唐玄宗一听,再看着太子背后的兵马,恼羞成怒,立即下令将太子、鄂王、光王三人抓起来,即刻贬为庶人,关入大牢。就此,武惠妃终于搞垮了太子。

被关进大牢后不久,已经成为庶人的太子三人不明不白地死去,外界多传言,乃是唐玄宗一日杀三子。不过,传言始终是传言,背后真相究竟如何,估计只有已经成为冤魂的太子三人和害死他们的真凶知道了。

4、唐玄宗的选择

听信虚假消息,完全不经大脑思考,贸然带兵进宫,太子三人着实是蠢得让人不敢相信。说句不太中听的,被贬为庶人,还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或者说这件事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毕竟当太子这么多年了,被武惠妃一个女人耍得团团转,这似乎不太可信。

身为一国之君,一味听信宠妃谗言,被怒气支配大脑,草率将自己的三个儿子贬为庶人,最后导致他们不明不白地死去,唐玄宗这皇帝当的,真的是很失败。如果太子三人不是他弄死的,也就罢了,倘若真如传言所说,是他自己下旨赐死的,那他就是亲手上演这出人伦悲剧的刽子手。

儿子愚钝,父皇耽于美色,皆被武惠妃一介女流玩弄于股掌之间,造成如此悲剧,倘若能够得知真相,唐玄宗会不会后悔到痛哭流涕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南京六部有实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朱棣迁都北京,但依然在南京保留了一套重要机构,就是南京六部。其官府和官员级别和北京六部一样,但实权没有北京六部大。很多朋友询问,南京六部有没有实权,答案是有的。当时这六部需要负责上海、江苏和安徽地区的事物,其中南京户部和兵部最为重要。这次就准备重点介绍下南京六部,看看这六部在明朝时期的重要性,以及和

  • 关羽饶恕糜芳和傅士仁,才是导致他被杀的关键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网友会认为,关羽一生最大失误是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但就关羽本身来说,他最大的失误恐怕是没能看清糜芳和傅士仁,才导致最后败走麦城。关羽出兵襄樊,麋芳和傅士仁负责后勤供给,但中间出了差错,如果当时关羽能够严格对他们实行军法,或许就不会有此后糜芳、傅士仁直接打开城门投降吴军的做法。正是因为他们二人弃

  •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真的是一个错误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基本上确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后世在对这场战役分析的时候,更多的是侧重于为什么曹操会失败,以及为什么孙刘会胜利。但是,对于曹操发动的这场战争,也有人认为,其实曹操原本就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也就是说赤壁之战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

  • 李世民不重用苏定方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苏定方这个名字应该有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了吧。他是唐朝初年的一位大将军,在不少的民间故事或者小说里面都有出现,不过在这些故事中,苏定方却是个大反派。不过历史上真实的苏定方,虽然能力不弱,但是却始终得不到李世民的重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苏定方不得重用的原因是什么,李世民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才这样做呢?下

  • 刘备托孤,究竟是不是想利用李严牵制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了很多令他感动的肺腑之言,而且甚至连“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都全盘托出,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重用和信任。不过这真的是刘备内心最真实想法吗?从他托孤的具体安排来看,恐怕并非如此。因为刘备还安排了另一个托孤大臣,他就是李严。其实任命两位托孤大臣不奇怪,但

  • 嘉庆帝为什么禁如意,背后原因和大贪官和珅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年间,和珅在官场如鱼得水,其地位和财富都来到了顶峰期。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乾隆皇帝竟然会提前禅位,等嘉庆帝继位后和珅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嘉庆帝早就看不惯和珅,在他亲征的第二个月,立即给和珅定罪,将他诛杀,还有和珅的一众亲信死党全部缉拿,除掉了朝廷中的最大贪官。历史上,嘉庆帝曾下令禁献如意,这让很多人

  • 唐朝的实际控制疆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唐朝,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一个王朝之一,正因为这样的强盛,至今外国人还称中国人为唐人,更是修建了不少的唐人街。唐朝的强盛,往往不止体现在文化经济方面,还体现在疆域方面。很多历史书上都记载,唐朝的实际控制疆域,达到了1576万平方公里,可谓广袤至极了。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是确实存在的事实呢?还是

  • 魏忠贤为什么斗不过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根基深厚的魏忠贤和刚刚登基的崇祯,这两人相对来说,崇祯应该不是魏忠贤的对手才对,毕竟魏忠贤在朝堂上树根深厚,而且位高权重,但崇祯手上的权力应该是比不过魏忠贤的,这样一场看似结果已经注定的博弈,最终,魏忠贤却死在了崇祯的手上,这究竟是为什么?魏忠贤明明有很大的权力,为何却斗不过刚上位的崇祯呢?今天就让

  • 海瑞为什么敢骂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海瑞写给嘉靖皇帝的《治安疏》被称为是天下第一疏,因为其中有大量批评嘉靖帝的内容,海瑞把当时官场上的弊端和皇帝的罪责一展无遗。所以,可以想到海瑞是抱着必死的心态将《治安疏》呈上去的,但海瑞为什么就敢直言皇帝的过错,难道他就不怕死吗?明朝上下官员中,也只有海瑞敢做这件事,其勇气令人敬佩,但我们需要知道,

  • 曹丕为什么夺臧霸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中,臧霸原为吕布手下,曾和乐进交战,不分上下。吕布死后,臧霸归降曹操,此后臧霸立有诸多战功,当曹操对西凉担忧时,臧霸担当先锋,和徐庶一起把守,可见臧霸在当时深受重用。不过等曹丕登基后,他夺去了臧霸的兵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那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有关臧霸的故事,虽然他的知名度一般,但也是一位很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