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托孤,究竟是不是想利用李严牵制诸葛亮

刘备托孤,究竟是不是想利用李严牵制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88 更新时间:2024/2/5 7:40:00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了很多令他感动的肺腑之言,而且甚至连“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都全盘托出,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重用和信任。不过这真的是刘备内心最真实想法吗?从他托孤的具体安排来看,恐怕并非如此。因为刘备还安排了另一个托孤大臣,他就是李严。其实任命两位托孤大臣不奇怪,但李严并不简单,在朝内他和诸葛并非同一派系,刘备这样做是有更深的用意。

刘备托孤用以何为

《三国志》白帝城托孤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章武三年春二月,刘备病危之时,丞相诸葛亮自成都到永安。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白帝城托孤是历史上一桩悬案,即:刘备为何命诸葛亮为丞相的同时又特意安排李严为其副手?基本上有三种分析:

其一,军事副手说。刘备之所以在托孤于诸葛亮的同时又以李严为副,主要是为政略突出而军略不足的诸葛亮设置一个军事副手,二者相互配合,共同辅佐后主。

其二,政治平衡说。刘备托孤于李严应该是试图保持蜀中的政治生态平衡。诸葛亮作为荆州集团的利益代表,李严作为东州集团的利益代表,二人相互支持,倾心合作,共同执掌大权和决策大事,以维护和延续蜀汉政权的稳定和生命。

刘备托孤诸葛亮,李严究竟是协助还是制约诸葛亮?历史上各朝的托孤无外乎两个目的:保证政权的继续存在、保证江山不易主。刘备托孤自然也不例外,纵使刘备再信任诸葛亮,但作为封建帝王,为保刘姓江山永固,他不可能不对手握大权的丞相心生猜忌,这是由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谁也无法跳出规律之外。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说至少是有限度的。

比如:刘备虽然任诸葛亮为丞相,但未允许其开府,直至后主即位诸葛亮才得以开府治事。然而,西汉包括丞相在内的三公均有开府,东汉虽无丞相之位,但三公、大将军等亦可开府。开府即意味着拥有自己的府署,可以自行选任官吏,便于扩大权势,培植亲信。刘备任诸葛亮以丞相,却把用人权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不得不说是对其相权的一种限制。

再比如:刘备在世时身为丞相的诸葛亮竟未封侯。史载,蜀汉集团被封侯的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法邈、刘豹和向举七人,其中关羽、马超、刘豹和向举四人为汉朝所封,法邈因其父法正缘故。此外,又有庞统被追封为关内侯。相对于黄忠、庞统和法邈等人5,诸葛亮的功劳不可谓不大,但其却连侯爵都不曾享有,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刘备对其的信任是否足够充分。

李严的作用

当时蜀汉集团内部派系大体可分为四部分:元老派、荆州派、东州士、益州派,前两者可视为“新人”,后两者乃属“旧人”。元老派以关羽、张飞、简雍糜竺等人为代表。这是刘备最为信任也最为重视的一派;荆州派以诸葛亮、庞统、马良等人为主,这是蜀汉集团的骨干力量;东州士以法正、李严、董和孟达等人领衔;益州派以黄权张裔李恢等人为代表。后两部分是蜀汉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备作为一国君主,考虑的是国家整体而非某帮某派的利益,所以其在任用人才之时考虑的是如何协调各方势力的关系,尽力维持政治生态的平衡,决不希望也不允许某一派独大。诸葛亮便不同,他是蜀汉丞相,代表的是荆州派的利益,故而在选贤任能之际首先考虑的是自身派系的利益,这就决定了他用人选择上的局限性。

在元老派人物相继凋零、荆州派势力越发扩张的状态下,刘备亟需扶植另外一派对荆襄势力进行限制。这个人就是李严。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也。以郡吏起家,先事刘表,后投刘璋,皆有令名,刘备入蜀,李严率众投降,被封为犍为太守。后当刘备主力与曹操在汉中征战之际,郡境两度发生叛乱,李严皆以少量精兵迅速平定,显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建安二十四年(219),犍为郡武阳县出现黄龙的祥瑞之象,太守李严借此机会建碑立庙,积极为刘备称帝造势,为刘备正式称帝立下了功劳,取得了刘备的信任。

建兴三年(223)刘备托孤之际,“元老派”人物关羽、张飞,“东州士”人物法正、董和等人皆已去世,此外,“东州士”孟达、“益州派”黄权二人又已降魏,张裔、费祎、董允、李恢等人名望尚浅。遍观群臣,似乎也只有李严符合条件,其人才兼文武,处事果断,忠心不二,又不属于“荆州派”,终于受到刘备青睐,成为除诸葛亮外唯一的托孤重臣。

刘备在世,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但当刘备去世后,年轻孱弱的后主没有能力掌控局面,所以刘备在托孤之际不得不事先对权力进行分割,具体安排就是以诸葛亮为丞相,赋予其处理政务的权力;以李严为中都护,赋予其军权;后主则继承君权。文武分职,既可削弱中央或地方官府高级官员的权力,又能使文官武将之间相互牵制,达到官僚间的相对平衡,以便于皇帝的居上控驭。

但历史不容假设,事实是李严辜负了刘备寄予的深切厚望,在与诸葛亮的政治斗争中处处落于下风,最终被废为庶人,其掌握的蜀汉军权与精锐部队一并被夺,没有对诸葛亮的集权行为形成有效的制约,从而使诸葛亮轻易地把持了蜀汉军政大权,形成“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的权臣政治局面,直至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才得以渐渐收回权力,这是刘备始料未及也难以预见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嘉庆帝为什么禁如意,背后原因和大贪官和珅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年间,和珅在官场如鱼得水,其地位和财富都来到了顶峰期。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乾隆皇帝竟然会提前禅位,等嘉庆帝继位后和珅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嘉庆帝早就看不惯和珅,在他亲征的第二个月,立即给和珅定罪,将他诛杀,还有和珅的一众亲信死党全部缉拿,除掉了朝廷中的最大贪官。历史上,嘉庆帝曾下令禁献如意,这让很多人

  • 唐朝的实际控制疆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唐朝,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一个王朝之一,正因为这样的强盛,至今外国人还称中国人为唐人,更是修建了不少的唐人街。唐朝的强盛,往往不止体现在文化经济方面,还体现在疆域方面。很多历史书上都记载,唐朝的实际控制疆域,达到了1576万平方公里,可谓广袤至极了。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是确实存在的事实呢?还是

  • 魏忠贤为什么斗不过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根基深厚的魏忠贤和刚刚登基的崇祯,这两人相对来说,崇祯应该不是魏忠贤的对手才对,毕竟魏忠贤在朝堂上树根深厚,而且位高权重,但崇祯手上的权力应该是比不过魏忠贤的,这样一场看似结果已经注定的博弈,最终,魏忠贤却死在了崇祯的手上,这究竟是为什么?魏忠贤明明有很大的权力,为何却斗不过刚上位的崇祯呢?今天就让

  • 海瑞为什么敢骂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海瑞写给嘉靖皇帝的《治安疏》被称为是天下第一疏,因为其中有大量批评嘉靖帝的内容,海瑞把当时官场上的弊端和皇帝的罪责一展无遗。所以,可以想到海瑞是抱着必死的心态将《治安疏》呈上去的,但海瑞为什么就敢直言皇帝的过错,难道他就不怕死吗?明朝上下官员中,也只有海瑞敢做这件事,其勇气令人敬佩,但我们需要知道,

  • 曹丕为什么夺臧霸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中,臧霸原为吕布手下,曾和乐进交战,不分上下。吕布死后,臧霸归降曹操,此后臧霸立有诸多战功,当曹操对西凉担忧时,臧霸担当先锋,和徐庶一起把守,可见臧霸在当时深受重用。不过等曹丕登基后,他夺去了臧霸的兵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那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有关臧霸的故事,虽然他的知名度一般,但也是一位很有实

  • 冯玉祥把溥仪赶出故宫,到底是对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冯玉祥赶走溥仪的时候,溥仪已经退位,他已经不再是皇帝,清朝已经灭亡,时间也进入了民国时期,很多人认为,既然如此,溥仪当然没有理由继续住在故宫里。但是这件事情从后续的发展来看,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却也有很多人觉得,冯玉祥此举是大错,究竟是为什么呢?到底冯玉祥把溥仪赶走的事情是对是错,冯玉祥这样做到底该怎

  • 诸葛亮北伐,除了马谡谁能守住街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马谡刚愎自用,擅自违抗军令导致街亭失守,宣告诸葛亮首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其实诸葛亮在如此关键的战役中决定重用马谡,也是出于信任,对于蜀国来说,如果能培养出更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肯定是好事,可惜马谡并没有通过考验。那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诸葛亮派谁可以守住街亭呢?我们认为有三人大概率是不会让诸葛亮失望的,那

  • 生子当如孙仲谋说的真的是孙权吗?后面一句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很多人都认为是曹操夸奖孙权的,仲谋是孙权的字,曹操的意思自然是说,如果生了儿子,就应该像孙权那样才好,可见曹操对孙权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不过,这句话的后面其实还有一句,或许可以解释,这句话说得其实并不是孙权,而是另一个人,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曹操又为什

  • 朱元璋死后有多少个妃子陪葬,殉葬制为何会重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殉葬制可以说是古代封建社会最残忍的一种丧葬制度,这种制度在历史上几经废除却又重新启用。朱元璋死后,便有不少妃子被逼陪葬,朱棣驾崩更是有30余人殉葬,直到明英宗时期才下令废除殉葬制,但到了清朝却又复起。清朝甚至十分鼓励民间殉葬,还会表彰妻妾殉夫,实在荒唐。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没办法彻底消除,在现代人看来

  • 乾隆成为太上皇之后,是怎么架空嘉庆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虽然说皇帝应该算是最有权势的人,但也并非任何时期的皇帝都是如此,比如嘉庆皇帝在上位的前几年里,虽然自己是皇帝,但是却还有太上皇乾隆在世,大权都是乾隆的,自己可以说就是个摆设而已。不过乾隆究竟做了些什么,来架空身为皇帝的嘉庆的呢?嘉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又是怎么过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