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参和陈平谁成就更高?为什么萧何更看好曹参?

曹参和陈平谁成就更高?为什么萧何更看好曹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372 更新时间:2024/3/9 17:21:42

曹参陈平都是西汉开国功臣,实际上他们都有机会在萧何之后成为汉朝第二位相国。不过萧何最后却是推荐曹参而不是陈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若是比功绩,成就,两人算是旗鼓相当,曹参可能要略高一点。毕竟刘邦定都长安以后,论功行赏曹参排至第二,在萧何眼里,曹参也是比陈平更好的选择,陈平究竟输在了哪?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其中原因,看看陈平到底如何落选的。

刘邦去世后,汉惠帝继位。萧何作为功勋,继续担任丞相。但是老萧身体也不行了,没过两年就行将就木了。萧何临死之前,汉惠帝刘盈来看望萧何,并询问丞相的接班人,此时的萧何推荐了他一向的对头曹参,而没有推荐当时智计无双的陈平。

这件事也成为后人讨论的对象,按理说,从楚汉战争的功劳来看,陈平作为与张良齐名的阴谋家,无论是智谋还是能力都比曹参要出色不少,但是最后萧何却推荐了曹参。这件事究竟是为什么?

一、刘邦遗愿

当初汉高祖刘邦病重之时,吕后就曾经问过刘邦说,在刘邦他死后,又有谁可以代理他作为丞相,刘邦当然就说是萧何可以做丞相,然后吕后又问萧何之后有谁可以代替他,刘邦说是曹参,吕后再问曹参死后谁可以当丞相,刘邦说王林可以,但是而陈平可以在一旁作为辅助。

我们不去讨论刘邦究竟是为什么这么选择,但是我们可以确定,无论是萧何还是汉惠帝都必然会尊重刘邦的意思,既然老刘当初都说了,那么自然也就是曹参了。

但是老刘为什么要选择曹参呢?

二、曹参经验丰富

虽然大家都说陈平智计无双,但是治理国家和出谋划策还是不一样的。曹参在齐国,做丞相的时候,就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齐国一在成为了全国最富有的地方。到了萧何死后,曹参就从齐国来到的中央担任丞相了。

陈平最擅长的是出谋划策,而不是治国。治国讲究刚正不阿,讲究原则,而陈平更擅长的是打破规矩,另辟蹊径。在个人领域有所不同,所以在刘邦与萧何所推荐之时都是共同指出可以由陈平与王陵共同担任左右相国,来进行互补。

三、陈平威望资历不够

曹参和陈平相比之下,曹参与刘邦的关系更加亲近。曹参,萧何和刘邦都是同乡之人,当时在沛县的时候,曹参,萧何和刘邦三人之间关系便是十分好的,而曹参也是最先支持刘邦独立的人。可以说曹参那是大汉集团的元老骨干,谁都会卖他个面子。

但是陈平不一样,陈平虽然出谋划策,但是仅仅是半路加入的,在大汉集团的威望不够,当时天下间的各地诸侯王没有几个人会重视他。加上陈平本身的人品为人诟病,所以在集团内部也不是很受欢迎。

萧何公忠体国,从长远着眼,从大局出发,举荐曹参是为国举贤。曹参也对得起萧何的举荐,沿着萧何的路线继续发展,还留下一段“萧规曹随”的佳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的禁军为何毫无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玄武门是唐朝长安城皇宫大明宫的北宫门。李世民敢在皇宫之内发动兵变,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弑杀,那李渊身边的禁军为何毫无作为呢?李渊才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此番计划也会直接威胁到李渊的地位,为什么在这起事件中李渊的存在感会显得如此之低,实在令人费解。其实李世民早就就好了各项准备,毕竟如果失败,李世民和他的手下肯

  • 夏侯杰真的是被张飞吓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作为很多人都非常喜爱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经典的情节,比如说到张飞就会想起长坂坡,当时的张飞只有几个人,但是面对夏侯杰的追兵,只能用计谋才能将他们吓退,而且张飞在长坂坡大喝一声,竟然将夏侯杰直接吓死了。夏侯杰虽然不是特别出名,但好歹也是一名武将,怎么就这着,简单就被吓死了呢?历史

  • 张居正为什么不愿重用海瑞?竟是担心海瑞太正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他著写的《治安疏》曾扬名天下。万历元年,由张居正主持国政,他想要推行自己的改革,应该需要像海瑞这样刚正不阿的人。但意外的是海瑞并没有得到张居正的重用。当时多名官员推荐海瑞,但张居正始终不任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张居正正是惧怕海瑞的严峻刚直,这也是最令人矛盾的一点。海瑞的优点

  • 曹操没有废除汉献帝,改朝换代算不算不忘初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一步步称公称王,距离称帝只剩一步之遥,但他到死也没踏出这最后一步。其实以当时曹操的权势,他完全可以废除汉献帝,自立为帝,改朝换代,曹操为什么没这样做呢?这样一来是不是也可以证明曹操是一位不忘初心的人,既然答应一生侍奉汉室,就说到做到,把改写历史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曹操的确是差临门一脚,但

  • 李善长为什么被处死?真的是被胡惟庸牵连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的确是杀了不少自己的开国功臣,而且明初四大案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的有名,而其中的胡惟庸案牵连甚广,这其中还包括了另一个很有名的开国功臣李善长。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李善长是被胡惟庸牵连才死的,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李善长为什么会被处死,朱元璋杀掉李善长的原因究竟为何?李善长是被胡惟庸牵连吗朱元璋出

  • 古蜀国为何神秘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大多数都是因为当时对一件事情没有记载,以至于后世人无从得知当时事情发生的真相,也就因此引来了众说纷纭。而在没有文字记录的年代,有一个与三星堆有着很大关系的古蜀国,这又是历史上一个神秘消失的国度,李白曾经有诗中提到过两位古蜀国的君主,但是古蜀国的秘密,还有很多未曾解开。

  • 贾诩位列三公为何迎来孙权嘲笑?孙权是在笑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曹丕称帝后,拜贾诩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此举却引发孙权的嘲笑,孙权究竟是在笑什么呢?贾诩也算当时非常著名的谋臣,他曾帮助张绣两次击败曹操,后来又帮助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曹操立嗣一事,贾诩力劝不可废长立幼,这才让曹丕顺

  • 考生参加殿试弃笔却被乾隆选为状元?揭秘乾隆的用才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科举是古代非常重要的选官制度,普通百姓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华,步入仕途,科举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在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场殿试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有两位考生都有成为状元的实力,但状元毕竟只有一人,到底应该选谁这让乾隆犯了难。后来乾隆皇帝想了一个办法,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结果有一位考生选择弃笔,而这个人最终

  • 为何宋朝官员出差机会更多?宋代官员任官机制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宋朝的选官、任官机制下,让地方官更换的频率大大增加,对于官员来说就有了更多出差旅游的机会。毕竟古时候交通非常不便,如果需要跨省,可能旅程最少也要半月左右,而且一般都是带着家人一起,所以等于来了一场家庭旅行。但其中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效率太低,对于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解析下宋朝的

  • 范蠡西施什么关系?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西施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他的丈夫则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商人范蠡。当年勾践伐吴失利,他便打算用美人计乱吴。后来西施和郑旦二人被选中,学了三年歌舞礼仪后由范蠡献给吴王,等勾践灭吴后,西施则是下落不明,关于西施的结局也是说法众多。那范蠡和西施到底有没有在一起过呢?恐怕其中的真相已经难以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