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的禁军为何毫无作为?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的禁军为何毫无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68 更新时间:2024/3/3 12:45:14

玄武门是唐朝长安城皇宫大明宫的北宫门。李世民敢在皇宫之内发动兵变,将李建成李元吉弑杀,那李渊身边的禁军为何毫无作为呢?李渊才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此番计划也会直接威胁到李渊的地位,为什么在这起事件中李渊的存在感会显得如此之低,实在令人费解。其实李世民早就就好了各项准备,毕竟如果失败,李世民和他的手下肯定都活不了,所以务必确保要万无一失。

在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的记载当中,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对于这一事变的描写可以说都是轻描淡写的带过的,看来这无非是李世民在登上帝位后对自己的有效包装,而整个事件当中,最为令人疑惑的就是这一时期李渊的禁军去哪了?为什么都没有抵抗呢?

首先来说,是李世民在情报工作上的突出

在当时,太子李建成身边就有着李世民的眼线,比如在东宫担任率更丞职位的王晊,可以说在东宫当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李世民都是了解的,可以说只要是有任何的风吹草动,李世民都能随机应变。而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是他的权力主要是来自于皇权、依附于皇权,可以说主要就是他身为储君的身份。

但是就其各方面的能力来说,于李世民相比是相差很多的,就宣武门之变来说,在政变发生前,李世民就已经安插了少几个骨干力量,就比如玄武门的守将常何,也正是这样的安排之下,才能无声无息的发动政变,而这时不仅是李建成对整个事件一无所知,就连李渊也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发生了,而在得知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

另外,玄武门之变为什么发生在玄武门?

可以说会是在玄武门也是策划后的结果,它是宫城北门,是李建成和李元吉面见李渊的必经之地,而且在这里,并不能带领过多的护卫。当然由于这里离太子的东宫很近,所以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那么护卫是可以及时的到达的,所以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李建成,还是李元吉,都是没有太多的防备的,就算是他们身边的护卫也是一样。

最后便是怎么样能够“拿下”禁军

可以说除了情报以及对李建成等人的了解之外,整个事件最为重要的便是怎么样拿下李渊所控制的禁军,在相关的史书记载当中,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在这一政变当中取得成功,是得到了当晚值守玄武门的禁军将领常何等人的支持,在上文说的是安插,毕竟一个将领并不是那么好收买的,所以常何是早就安插进来的比较好理解,正是这样的多方面因素之下,得以取得政变的成功。

综上所述,李世民发动政变得以成功,取决于对情报的掌控,对他人心理的掌握,以及对于禁军将领的安排,也正是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李渊的禁军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夏侯杰真的是被张飞吓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作为很多人都非常喜爱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经典的情节,比如说到张飞就会想起长坂坡,当时的张飞只有几个人,但是面对夏侯杰的追兵,只能用计谋才能将他们吓退,而且张飞在长坂坡大喝一声,竟然将夏侯杰直接吓死了。夏侯杰虽然不是特别出名,但好歹也是一名武将,怎么就这着,简单就被吓死了呢?历史

  • 张居正为什么不愿重用海瑞?竟是担心海瑞太正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他著写的《治安疏》曾扬名天下。万历元年,由张居正主持国政,他想要推行自己的改革,应该需要像海瑞这样刚正不阿的人。但意外的是海瑞并没有得到张居正的重用。当时多名官员推荐海瑞,但张居正始终不任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张居正正是惧怕海瑞的严峻刚直,这也是最令人矛盾的一点。海瑞的优点

  • 曹操没有废除汉献帝,改朝换代算不算不忘初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一步步称公称王,距离称帝只剩一步之遥,但他到死也没踏出这最后一步。其实以当时曹操的权势,他完全可以废除汉献帝,自立为帝,改朝换代,曹操为什么没这样做呢?这样一来是不是也可以证明曹操是一位不忘初心的人,既然答应一生侍奉汉室,就说到做到,把改写历史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曹操的确是差临门一脚,但

  • 李善长为什么被处死?真的是被胡惟庸牵连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的确是杀了不少自己的开国功臣,而且明初四大案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的有名,而其中的胡惟庸案牵连甚广,这其中还包括了另一个很有名的开国功臣李善长。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李善长是被胡惟庸牵连才死的,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李善长为什么会被处死,朱元璋杀掉李善长的原因究竟为何?李善长是被胡惟庸牵连吗朱元璋出

  • 古蜀国为何神秘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大多数都是因为当时对一件事情没有记载,以至于后世人无从得知当时事情发生的真相,也就因此引来了众说纷纭。而在没有文字记录的年代,有一个与三星堆有着很大关系的古蜀国,这又是历史上一个神秘消失的国度,李白曾经有诗中提到过两位古蜀国的君主,但是古蜀国的秘密,还有很多未曾解开。

  • 贾诩位列三公为何迎来孙权嘲笑?孙权是在笑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曹丕称帝后,拜贾诩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此举却引发孙权的嘲笑,孙权究竟是在笑什么呢?贾诩也算当时非常著名的谋臣,他曾帮助张绣两次击败曹操,后来又帮助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曹操立嗣一事,贾诩力劝不可废长立幼,这才让曹丕顺

  • 考生参加殿试弃笔却被乾隆选为状元?揭秘乾隆的用才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科举是古代非常重要的选官制度,普通百姓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华,步入仕途,科举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在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场殿试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有两位考生都有成为状元的实力,但状元毕竟只有一人,到底应该选谁这让乾隆犯了难。后来乾隆皇帝想了一个办法,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结果有一位考生选择弃笔,而这个人最终

  • 为何宋朝官员出差机会更多?宋代官员任官机制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宋朝的选官、任官机制下,让地方官更换的频率大大增加,对于官员来说就有了更多出差旅游的机会。毕竟古时候交通非常不便,如果需要跨省,可能旅程最少也要半月左右,而且一般都是带着家人一起,所以等于来了一场家庭旅行。但其中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效率太低,对于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解析下宋朝的

  • 范蠡西施什么关系?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西施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他的丈夫则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商人范蠡。当年勾践伐吴失利,他便打算用美人计乱吴。后来西施和郑旦二人被选中,学了三年歌舞礼仪后由范蠡献给吴王,等勾践灭吴后,西施则是下落不明,关于西施的结局也是说法众多。那范蠡和西施到底有没有在一起过呢?恐怕其中的真相已经难以得知,

  • 诸葛亮为什么不愿还政于刘禅?是因为刘禅太年轻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死后,诸葛亮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但诸葛亮明显地位更高,甚至还要力压刘禅一头。当时刘禅的身份虽然是蜀国皇帝,但基本没有任何实权,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自己决定。因为诸葛亮的形象被树立的太高大,而刘禅又并非一位明君,所以他在朝中权倾朝野好像也没什么不对。但要是换一个人来看,大臣不愿还政于皇帝,其中的原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