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武术有多厉害?可能是历史上武功最高的皇帝

赵匡胤武术有多厉害?可能是历史上武功最高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670 更新时间:2024/3/9 17:22:01

赵匡胤的身份除了是北宋开国皇帝,以及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以外,还是一名武术家。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赵匡胤会武术这件事,他将士兵在战场上拼杀格斗的经验编制成了三十二势长拳,也就是太祖长拳,此后就连少林都承认太祖长拳在武术界有着非凡的地位。而赵匡胤有可能就是古代皇帝中武术最高的人,不过武术高不代表最能打,武术是一种理念,在这方面赵匡胤应该是要领先其他人的。

同为马上皇帝,宋太祖的武功绝对是盖世无双,就连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也没有被后人称为武术家;贵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也只识弯弓射大雕。赵匡胤不仅会武术,而且为后人所喜爱,流传至今并发扬光大,形成一个独特的流派,他无愧为一个真正的武术家。

赵匡胤出身将门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均官居高位,他们不仅是打仗的高手,而且身怀绝技,武艺超群。尤其是他的父亲,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善骑射,能百步穿杨,箭无虚发。赵匡胤是家中次子,少时即身强体壮,聪慧过人,力大无比,其父视若珍宝。父亲亲自传授他武术,把自己看家本事都拿了出来。耳濡目染,日久磨砺,赵匡胤把父亲所传授的武术精髓全都吃了个透,父亲为了继续磨砺他,狠心让他出去闯荡江湖,造访各地武术名师。那一年赵匡胤方十二岁,但一个成人高手都不是他的对手。他身佩宝剑,带上盘缠就上路了。

他跋山涉水拜访了各地武术大师,学习各派功夫,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并把它们发扬光大。赵匡胤的武艺日臻成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拳术和棍术更是出神入化,如神人指路,如入无人之境。他还结交了好多江湖豪侠像石守信潘美等等。

他结合自己所学,集百家之长,发明了“太祖长拳、“腾蛇棍”,“太祖长拳”被称为"拳术鼻祖",“腾蛇棍″被称为“棍术之母”。“太祖长拳”有三十二套路,“腾蛇棍”有三十六套路,此拳术和棍术变化莫测,闪转腾挪,凌厉如虎,锐不可当。明朝后人极力推崇“太祖长拳”,尊其为神拳。抗倭名将戚继光,不仅自己练"太祖长拳″,还让他的士兵也练习。“太祖长拳”经百战,善搏击,戚家军官兵个个如狼似虎,倭寇一遇见戚家军便如惊弓之鸟,必败无疑。自明清至今仍有许多武术爱好者练习“太祖长拳″和“腾蛇棍”,并且乐此不疲,将好多拳种、棍术以太祖命名。

宋太祖不仅自己练习功夫,而且还把自己的武术亲自传授给官兵。官兵们不断学习,互相切磋,比帮赶超蔚然成风。他们个个武艺超群,作战勇猛,而且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而敌军则闻风丧胆,溃不成军。这样的士兵简直就是现在的特种兵,战斗力十分强悍。

都说赵匡胤英武过人,身经百战,力大如牛,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那他到底有多大能耐呢?赵匡胤带兵打仗时,会为自己准备了一个练功场,天长日久,场上的石板不知被他踏坏了多少块,令人瞠目结舌。军帐内挂的一张大弓很少有人拉得开,至少需要三、四百斤的力气。他自己练功用的木棍也握出了好多手印。有一次,赵匡胤奉周世宗之命去攻打南唐,南唐奉化军节度史黄甫晖摆阵迎战,好一个赵匡胤,双手抱紧马脖,大吼一声如龙吟虎啸,直冲敌营,忽见寒光一闪,黄甫晖人头落地,其副将姚凤一同被擒。

众官兵冲入敌阵,敌人纷纷投降。赵匡胤早年在外闯荡江湖时,途中遇到一群恶棍抢走落魄姑娘赵京娘,赵匡胤侠肝义胆,赤手空拳把那一群强盗打翻在地,上演了千里送京娘的感人故事。可见赵匡胤高风亮节,是个真君子,后人推崇他的武术自然与他的高尚美德有关。

赵匡胤是个皇帝,又是个武术家,恐怕皇帝中仅此一人,真是弥足珍贵。他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文治武功盖世无双,开创了统一华夏后的"建隆之治”,可谓千古一帝。我们这一带都是赵氏传人,族谱上都有记载。他老人家是我们的老祖,同时也是我们的骄傲,他这个伟大的武术家实至名归。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为何魏国会两次败给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发生在战国中期的两场战役,当时魏国称霸中原,却两次败给齐国。桂陵之战齐国将领孙膑上演了一出围魏救赵的战法,成为战史上最为经典的截击战之一。到了马陵之战,孙膑再次看破庞涓的弱点,将魏军全歼,经此一役魏国元气大伤,从此失去霸主地位,从而走衰。为什么魏国会在短短10年间两次败于齐国之手

  • 窦太后和汉武帝的治国理念有何不同?汉武帝为什么以儒为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继位后,并没有马上掌管国家大权,汉朝真正的掌权者还是窦太后。他们虽然是祖孙关系,但相处起来不算太融洽,汉武帝一直没办法行使自己的皇权,也是让他既愤怒又无奈。实际上汉武帝和窦太后之间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窦太后并非不讲理之人,当他发现汉武帝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后,自然会选择放劝于他

  • 李斯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与赵高为伍,导致晚节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李斯作为一代名相,最后却落得一个被灭族的下场,李斯终究还是敌不过赵高。可能李斯行刑前也十分后悔自己当年与赵高为伍,私自篡改秦始皇的遗诏,还逼死扶苏。当年赵高就是用扶苏的为政理念和李斯不合为由,让他以身犯险。不过以扶苏的性格来看,就算两人意见不同,也不至于将他处死,而赵高一出手则是赶尽杀绝。所以说李斯

  • 周勃拥立汉文帝即位,为何晚年还担心自己被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周勃是西汉开国名将,也是平定诸吕之乱的功臣。等吕氏被灭后,周勃等人决定立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刘恒为帝,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周勃在汉文帝时期两度拜相,但他的晚年生活却过的惊悚无比。周勃晚年被汉武帝免去丞相职务,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结果周勃夜夜都被惊醒,担心自己被诛杀。周勃也算是西汉的功臣,刘氏的恩人,结

  • 袁崇焕为何遭凌迟处死?凌迟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著名将领,曾在对抗清军的战役中多次获得胜利,但他的下场却是被处于凌迟而死。凌迟是古代一种十分残酷的刑罚,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被千刀万剐,将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据说袁崇焕一共被割了3543刀,可想而知最后的场景是有多么的惨烈。实际上袁崇焕是被冤杀,朱由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导致他认为袁崇

  • 曹参和陈平谁成就更高?为什么萧何更看好曹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曹参和陈平都是西汉开国功臣,实际上他们都有机会在萧何之后成为汉朝第二位相国。不过萧何最后却是推荐曹参而不是陈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若是比功绩,成就,两人算是旗鼓相当,曹参可能要略高一点。毕竟刘邦定都长安以后,论功行赏曹参排至第二,在萧何眼里,曹参也是比陈平更好的选择,陈平究竟输在了哪?下面就为大家分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的禁军为何毫无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玄武门是唐朝长安城皇宫大明宫的北宫门。李世民敢在皇宫之内发动兵变,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弑杀,那李渊身边的禁军为何毫无作为呢?李渊才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此番计划也会直接威胁到李渊的地位,为什么在这起事件中李渊的存在感会显得如此之低,实在令人费解。其实李世民早就就好了各项准备,毕竟如果失败,李世民和他的手下肯

  • 夏侯杰真的是被张飞吓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作为很多人都非常喜爱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经典的情节,比如说到张飞就会想起长坂坡,当时的张飞只有几个人,但是面对夏侯杰的追兵,只能用计谋才能将他们吓退,而且张飞在长坂坡大喝一声,竟然将夏侯杰直接吓死了。夏侯杰虽然不是特别出名,但好歹也是一名武将,怎么就这着,简单就被吓死了呢?历史

  • 张居正为什么不愿重用海瑞?竟是担心海瑞太正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他著写的《治安疏》曾扬名天下。万历元年,由张居正主持国政,他想要推行自己的改革,应该需要像海瑞这样刚正不阿的人。但意外的是海瑞并没有得到张居正的重用。当时多名官员推荐海瑞,但张居正始终不任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张居正正是惧怕海瑞的严峻刚直,这也是最令人矛盾的一点。海瑞的优点

  • 曹操没有废除汉献帝,改朝换代算不算不忘初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一步步称公称王,距离称帝只剩一步之遥,但他到死也没踏出这最后一步。其实以当时曹操的权势,他完全可以废除汉献帝,自立为帝,改朝换代,曹操为什么没这样做呢?这样一来是不是也可以证明曹操是一位不忘初心的人,既然答应一生侍奉汉室,就说到做到,把改写历史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曹操的确是差临门一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