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勃拥立汉文帝即位,为何晚年还担心自己被诛?

周勃拥立汉文帝即位,为何晚年还担心自己被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35 更新时间:2023/12/12 17:51:16

周勃是西汉开国名将,也是平定诸吕之乱的功臣。等吕氏被灭后,周勃等人决定立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刘恒为帝,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周勃在汉文帝时期两度拜相,但他的晚年生活却过的惊悚无比。周勃晚年被汉武帝免去丞相职务,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结果周勃夜夜都被惊醒,担心自己被诛杀。周勃也算是西汉的功臣,刘氏的恩人,结果到最后还是要靠一些手段,才能换取善终。

太尉周勃主持铲除了吕后家族的势力,立谁为皇帝引起朝臣们的议论。

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儿子有在齐地封国为王的、也有在长安居住的,在灭吕的过程中,是皇室里功劳最大的。其中,齐王刘襄首先发兵,揭开了行动的序幕,他是长子长孙,按理最有资格继承皇位。

拥立齐王的主张,遭到了大臣们的群起反对,“吕氏家族是前车之鉴,外戚权重几乎颠覆刘家政权。若立齐王,他母家的亲戚都不是善人,那岂非要重走吕氏的老路。”

其实,在大臣们的理由之外,功臣集团也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刘襄地盘广大,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人才。若他当皇帝,恐怕难以驾驭。

朱虚侯刘章在长安亲自参加了灭吕行动,立有大功,但他同样是刘肥之子,性格骜不驯,兄弟若是联手,也足以损害功勋大臣的利益。

既然排除了两人,孙子辈的索性不再考虑。刘邦的儿子在吕后的屠刀下还有两人劫后余生,淮南王刘长,年少,母家也不善被排除在外。

硕果仅存的只有代王刘恒,仁孝宽厚,太后薄氏出身贫寒,没有势力。这个皇帝应该容易控制,意见很快统一,代王被迎为天子,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不忘拥立之功,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

但周勃在相位上的时间不长,很快就觉出皇帝深藏不露,皇帝看他的眼神不一样,里面是畏惧还是其他?

让皇帝忌惮,能有好么!

周勃感到恐惧,向皇上谢罪辞职。陈平去世后,又短期为相。十个多月后,被汉文帝赶回了封国。

没有了兵权,没有了相位,已经对皇权没有了威胁。但周勃的恐惧感却与日俱增,他总怀疑有人要来杀自己,每当皇帝派遣河东郡守、郡尉前来慰问,绛侯周勃就身披铠甲,令家人手持兵器迎接。可见,他畏惧的是最高层会对其下手。

但皇帝要动他,那里用得着私刑的手段。不久,有人告发周勃谋反,皇上命廷尉将周勃下狱。

可以说,没有周勃,代王刘恒就当不是皇帝,那么,他们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怨,以致一向仁慈的汉文帝抓着他不放呢?

问题出在周勃诛灭吕氏家族身上。当时吕家人是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处死,只要和吕家沾边的都难逃一命,甚至惠帝的孩子也被诬以血统不纯而遭诛杀。

杀这些人汉文帝并没有意见,但他做代王时的王后,很可能也因是吕家的女儿,在他动身前往长安之前,突然暴毙了,更蹊跷的是他与王后生的四个嫡子,在到长安后一个月内先后病故。

当时,汉文帝还得韬光养晦,大权在周勃手中,这个事情很可能是他主导的。他要“斩草除根”可以理解,但汉文帝失去妻子与四个儿子,骨肉至亲,心中能不淌血么?

如此看来,汉文帝忌惮周勃,三番两次地找他麻烦,逻辑上就说得通了。

好在周勃舍得花钱消灾,贿赂狱吏、贿赂薄太后的弟弟薄昭。而汉文帝又是仁君,在太后的干预下,周勃得以回到封国善终。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袁崇焕为何遭凌迟处死?凌迟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著名将领,曾在对抗清军的战役中多次获得胜利,但他的下场却是被处于凌迟而死。凌迟是古代一种十分残酷的刑罚,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被千刀万剐,将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据说袁崇焕一共被割了3543刀,可想而知最后的场景是有多么的惨烈。实际上袁崇焕是被冤杀,朱由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导致他认为袁崇

  • 曹参和陈平谁成就更高?为什么萧何更看好曹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曹参和陈平都是西汉开国功臣,实际上他们都有机会在萧何之后成为汉朝第二位相国。不过萧何最后却是推荐曹参而不是陈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若是比功绩,成就,两人算是旗鼓相当,曹参可能要略高一点。毕竟刘邦定都长安以后,论功行赏曹参排至第二,在萧何眼里,曹参也是比陈平更好的选择,陈平究竟输在了哪?下面就为大家分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的禁军为何毫无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玄武门是唐朝长安城皇宫大明宫的北宫门。李世民敢在皇宫之内发动兵变,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弑杀,那李渊身边的禁军为何毫无作为呢?李渊才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此番计划也会直接威胁到李渊的地位,为什么在这起事件中李渊的存在感会显得如此之低,实在令人费解。其实李世民早就就好了各项准备,毕竟如果失败,李世民和他的手下肯

  • 夏侯杰真的是被张飞吓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作为很多人都非常喜爱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经典的情节,比如说到张飞就会想起长坂坡,当时的张飞只有几个人,但是面对夏侯杰的追兵,只能用计谋才能将他们吓退,而且张飞在长坂坡大喝一声,竟然将夏侯杰直接吓死了。夏侯杰虽然不是特别出名,但好歹也是一名武将,怎么就这着,简单就被吓死了呢?历史

  • 张居正为什么不愿重用海瑞?竟是担心海瑞太正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他著写的《治安疏》曾扬名天下。万历元年,由张居正主持国政,他想要推行自己的改革,应该需要像海瑞这样刚正不阿的人。但意外的是海瑞并没有得到张居正的重用。当时多名官员推荐海瑞,但张居正始终不任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张居正正是惧怕海瑞的严峻刚直,这也是最令人矛盾的一点。海瑞的优点

  • 曹操没有废除汉献帝,改朝换代算不算不忘初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一步步称公称王,距离称帝只剩一步之遥,但他到死也没踏出这最后一步。其实以当时曹操的权势,他完全可以废除汉献帝,自立为帝,改朝换代,曹操为什么没这样做呢?这样一来是不是也可以证明曹操是一位不忘初心的人,既然答应一生侍奉汉室,就说到做到,把改写历史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曹操的确是差临门一脚,但

  • 李善长为什么被处死?真的是被胡惟庸牵连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的确是杀了不少自己的开国功臣,而且明初四大案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的有名,而其中的胡惟庸案牵连甚广,这其中还包括了另一个很有名的开国功臣李善长。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李善长是被胡惟庸牵连才死的,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李善长为什么会被处死,朱元璋杀掉李善长的原因究竟为何?李善长是被胡惟庸牵连吗朱元璋出

  • 古蜀国为何神秘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大多数都是因为当时对一件事情没有记载,以至于后世人无从得知当时事情发生的真相,也就因此引来了众说纷纭。而在没有文字记录的年代,有一个与三星堆有着很大关系的古蜀国,这又是历史上一个神秘消失的国度,李白曾经有诗中提到过两位古蜀国的君主,但是古蜀国的秘密,还有很多未曾解开。

  • 贾诩位列三公为何迎来孙权嘲笑?孙权是在笑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曹丕称帝后,拜贾诩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此举却引发孙权的嘲笑,孙权究竟是在笑什么呢?贾诩也算当时非常著名的谋臣,他曾帮助张绣两次击败曹操,后来又帮助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曹操立嗣一事,贾诩力劝不可废长立幼,这才让曹丕顺

  • 考生参加殿试弃笔却被乾隆选为状元?揭秘乾隆的用才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科举是古代非常重要的选官制度,普通百姓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华,步入仕途,科举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在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场殿试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有两位考生都有成为状元的实力,但状元毕竟只有一人,到底应该选谁这让乾隆犯了难。后来乾隆皇帝想了一个办法,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结果有一位考生选择弃笔,而这个人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