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身边的四大酷吏是谁?他们的下场如何?

武则天身边的四大酷吏是谁?他们的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025 更新时间:2024/2/3 22:03:23

武则天上位以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开始排除异己,此后还用各种办法来监控官员。在这样的强压环境下,武则天身边逐渐诞生了不少酷吏,其中有四位在史上最为出名,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武则天身边的这四大酷吏。他们分别是周兴、索元礼、万国俊和来俊臣,他们多半仗着自己有审问和动刑的权利,便为了立功开始屈打成招,造成了不少冤案。而酷吏用刑的手段,可都是一场残忍的。

武则天既然是非常之人,那她在登上帝位之前就会使用非常手段。这就是著名的告密诛连制度。武则天鼓励人们告密,无论身份,只要来告密的,武则天都亲自接待,而且包吃包住包路费。告密属实,加官进爵,诬告也没关系,不追责。于是,在这种风气之下,就出现了一大批的酷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周兴、索元礼、万国俊和来俊臣了。

这些酷吏在武则天登上帝位之前,可以说是对他们宠信之极,群臣无不敬而远之。甚至,不少忠直大臣在去上班之前都要跟家里人诀别,担心一去不返。

那么,如此这些红极一时的酷吏结局如何呢?两个作茧自缚,一个被吓死,还有一个死后被百姓争相剐肉。

周兴

周兴是第一个被捕杀的。周兴和武承嗣等人走得很近,陷害了不少李氏宗亲以及反对武则天摄政的大臣。后来,有人告发周兴与人阴谋造反,于是就派来俊臣来审理。

来俊臣知道周兴也是刑狱高手,于是不动声色,请周兴吃饭。来俊臣问他,“如果囚犯死不认罪怎么办?”周兴哈哈大笑,说道,“这太容易了,四周燃起炭火。”来俊臣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他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说:“来某奉陛下圣旨审查于你,请君入瓮吧!”周兴见大事不妙,磕头求饶,表示愿意招认。

不过武则天对他也还算好,只是判了流放,不过在途中被人干掉了。

索元礼

索元礼这个人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这个人可是与来俊臣齐名的酷吏,可见其手段之残忍。索元礼本来是胡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外国人。他不仅手段残忍,而且还是个发明家。他发明了许多新奇的刑具。因此,他有个口头禅,叫“来呀,取我的铁笼子(他发明的刑具)!”后来,只要他一说这话,犯人立即招供。

索元礼其实是最早的酷吏,来俊臣、周兴等人都是后来者。而且,索元礼还有个身份,他是薛怀义的干爹。薛怀义是谁?武则天最著名的面首是也,可想而知他当时的受宠程度。

后来,索元礼以“座赃贿”入狱,本来还想挣扎一下,结果狱吏说了句“取公铁笼来”,索元礼立马就认罪了。后来,被武则天处死。

万国俊

万国俊在四个人里面应该是名气最低的人,但是他杀的人一点也不比其他几位少。他先是以谋反罪滥杀了三百多名岭南流人,随后又以这件事又杀了一千多人。武则天对万国俊的作为很满意,于是给他升了官。

不过,万国俊的死颇为值得玩味,根据《太平广记》记载,万国俊升迁后,有一次从衙门外出,到天津桥以南时,发现满道都是鬼,拦挡马腿不能前进。万国俊口中不停地说:“给你磕头,饶了我”喊声悲惨痛苦,不一会又按着马鞍,把舌头伸出几寸长,全身都青肿了。随从把他用车运回住所,半夜就死了。

这种说法有点太玄了,他应该也是被武则天处死的。

来俊臣

来俊臣的名气是最大的,也是四大酷吏中最后一个被干掉的。他之所以名气最大,是因为他写了本书,叫《罗织经》,专门教人怎么给别人安排罪名,怎么逼供等等。

来俊臣可以用无法无天来形容,只要被他盯上的人,基本上可以判死刑了,而且动不动就灭族。连大名鼎鼎的狄仁杰都差点死在他的狱中。

后来,来俊臣又准备诬陷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还想诬陷皇储李旦,庐陵王李显和禁卫军谋反,结果被恐惧的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联手揭发其罪行,被捕入狱。

来俊臣身死族灭后,不论是士子庶民还是男人女人,人们都在大街上相互庆贺说:“今后终于可以睡安稳觉了。”据说,来俊臣行刑后,众人争着剜眼、剖肝、吃肉,转眼之间尸体就消失了,又骑着马践踏尸骨,可见当时人们对他的憎恨程度。

我们看到,酷吏能够无法无天,完全是因为武则天的庇护。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们只不过是武则天铲除异己的一个工具而已。当天下稳定后,酷吏的存在就会非常影响武则天的形象,因此,他们的最终结局其实一早就注定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表给刘琮留有多少兵力?为何刘琮不敢反抗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刘表去世后,次子刘琮继位。曹操南下准备争夺荆州,刘琮却不敢出兵反抗,而是直接投降自保,这让很多人大感不解。据说刘表留给刘琮十万兵马,为何刘琮却不敢一战呢?刘琮虽然继承了刘表的地位,但他并没有刘表的才能,也没有成为一方霸主的魄力。面对生死存亡的选择,根本难以定夺。刘表或许选错了继承人,但却间接促使了此

  • 海瑞上疏后下场如何?已为自己备好棺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海瑞是明朝一代清官,他在嘉靖年间上奏《治安疏》一事,被后人熟知。不过海瑞当时竟有胆量做这样的举动,实在令人敬佩,海瑞上疏后自己早已备好棺材,看来他已经知道自己下场会如何。但嘉靖帝并没有处死海瑞,他心里明白海瑞的谏言也是为了他和整个大明好,所以只是将他关起来。等嘉靖帝驾崩以后,海瑞大赦出狱,并且受到重

  • 曹操被称为“汉贼”冤不冤?他对汉献帝究竟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牢牢把控朝政大权,以至于其他诸侯都称曹操为“汉贼”。曹操接下来想做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确,当时曹操肯定不会还权给汉献帝,但站在天下百姓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加需要一位可以重新一统全国的皇帝,汉献帝明显没这个能力。而且曹操对汉献帝也没那么不堪,起码他从来没有

  • 卫文公一生有哪些功绩?为何最后会被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卫文公是卫国第20位国君,在位一共24年。卫文公继位初期,卫国的日子并不好过,所以卫文公决定减轻赋税,大力发展农业,并且开始重视文化教育和工业领域。此后卫国国力蒸蒸日上,不仅和中原各国结盟,国内战车数量更是涨了十倍。此后卫文公出兵灭了邢国,使得卫国一度达到卫文公时期的顶峰。不过后来发生一件事,使得卫

  • 元朝黄河决堤,为何说不支持赈灾的是忠诚,支持赈灾的是奸臣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的元朝时期,可以说是一段比较黑暗的历史时期了,同时也是蒙古游牧民族在华夏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中原王朝了。元朝虽然短命,仅仅只有98年,但就是在这短短的98年历史中,其军事力量是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这个在马背上征服了汉人王朝的民族,似乎下马以后,还是只知道喝着马奶酒,

  •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死因和慈禧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慈安和慈禧,同样都是清朝末期的两宫太后,但是世人更为熟知的是慈禧太后,毕竟慈禧掌权,而且对于清朝末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世人熟悉她也是很正常的。不过在慈禧初期,除了她还有另外一位太后,那就是慈安太后,她们是同一时期的两位太后。不过后来慈安死亡,或许很多人会联想到慈禧身上,慈安之死真的和慈安有关系吗?慈

  • 清朝的洋务运动,为什么没能挽救清朝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最终的灭亡,造成的原因其实有非常多,而当局者也并非是毫无作为,他们曾经发动过洋务运动,希望借此来挽救即将倾倒的清朝。只不过,最终还是失败了,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的做了三十年,可是这三十年的时间最后却只能算是清朝的苟延残喘,不是说完全没有作用,但是作用不足以挽救清朝,这又是为何?就外部而言,自工业革命

  • 历史上凤雏庞统怎么死的?庞统死因和刘备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庞统是刘备早期十分重要的谋士,可能多数人觉得刘备身边最厉害的谋士是诸葛亮,其实庞统的才能完全不输诸葛亮,甚至在当时要比诸葛亮更受刘备器重。庞统曾向刘备献上三条计策,成功帮助刘备拿下益州,也为此后刘备在成都称帝打下基础。不过庞统却在落凤坡战死,而他确切的死因一直是个谜,在演义中庞统是为了和诸葛亮争功,

  • 隋文帝杨坚初创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隋朝科举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隋文帝杨坚舍弃了九品中正制,改创科举制,从而推进了朝廷选官机制的公平性,也提升了各个官府的办事效率。科举制在古代一共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彻底废除。科举制不仅影响了中国,就连外国也曾借鉴这种选拔制度。不过想要彻底推行科举制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中间还有很多利益问题,那为何隋文帝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

  • 刘邦四十八岁起兵之前在干嘛?真的是个混混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可能觉得,刘邦在正式从起义军中走出来,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成为皇帝之前,在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小混混,每天好吃懒做,和一帮人混在一起,吕太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也实在是够委屈的。不过,尽管史书上是这样记录的,但事实果真就是如此吗?刘邦在起义之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做过些什么呢?一、刘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