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犯人临终前吟诗一首,朱元璋听后大怒,将在场官员全部处死?

犯人临终前吟诗一首,朱元璋听后大怒,将在场官员全部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502 更新时间:2024/1/19 16:54:16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大家听惯了朱元璋的野段子,习惯了他是杀人灭霸狂魔?

朱元璋也不想啊,杀顺手了嘛!不杀对不起段子手,更对不起引颈期盼的老百姓啊。

反正杀一万个不多,十万个不少,不就是“在场官员全部处死”嘛。

听段子是能达到高潮,可是我们也要尽量动一下脑子,这么个杀法,最后还有人帮朱元璋扛活不?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草根皇帝,幼时贫穷,曾为乞讨,地主放牛为生,后来从最底层一步一步坐上了高位,所以对他的争议也是很大,有人说他是一个民君,爱护百姓,解放奴婢,减轻赋税,严惩贪官,可是也有人说他心狠手辣,成功之后,对他曾经陪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们展开杀戮,手段极其残忍不堪。

今天这个段子的主角,是一个叫孙藚的小角色,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广东人,出口成章,擅长做诗,写诗都不用打草稿,直接挥笔而成,被称为“岭南诗宗”,后来仕途中了举人,当了一名小官,也很爱护百姓,是一个清官。

后来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也认识了许多有才华的人。最后与宋濂刘伯温和高三人,合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慢慢的受到宋濂的赏识,被提携到了翰林院任职。

可是后来的官途就很坎坷了,在胡惟庸案中,宋濂一家遭祸,宋濂的儿子都被杀害了,朱元璋本来也想杀了宋濂,幸得皇后与太子的求全,宋濂才得免一死。

这本来与孙藚并无瓜葛,只是因为他与宋濂走的比较近,于是因此被牵连受罪,被罚派去修城墙。

孙蕡天生是个乐天派,没怎么放在心上,劳动改造一下也没什么,修城墙就修城墙吧,我是不会做哭哭啼啼的孟姜女。也没当回事,还是发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续搞诗歌创作,干活的时候还编成粤曲哼哼,大家听不懂他的鸟语,以为他以歌咏志图谋不轨,看守他的人将这件事上报给朝廷,朱元璋就召他来质问诗歌的意思。

孙蕡把所唱的歌词慢慢说给老朱,老朱一听,没问题啊,三观很正啊,挺有才啊,就将他释放了,还让他去苏州当了个小官。

然而他坎坷的人生还并没结束,更倒霉的事又发生到他身上了,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发生了,蓝玉想要谋反却未成功,与其有关的人都要被诛杀,受到牵连而被诛杀的有15000多人。

孙蕡当初也是京官,说与蓝玉有交情那是太高抬他了,蓝玉连眼皮都不会夹他,但同朝为官,也不可能一点人情往来都没有,他曾经送给蓝玉一幅画,上有他的题字。

朱元璋手下办事的人去抄蓝玉家的时候见画上有孙蕡题字,就认为与他有瓜葛,结果这哥们又躺枪,最后也面临杀头命运。

孙蕡在临死之前,看了一眼这萧索世界,叹了一口气,题了一首诗。

“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

诗文大概意思就是在一个日落黄昏中,在一段急促的鼓声中,我即将要成为了一个在黄泉路上无家可归凄凉的孤魂野鬼,赴黄泉的路上都已经没有了可以住宿的旅店了,今夜我还能露宿谁家呢?

感叹一番,也没来得及把它哼成小曲,引颈就戮。

后来这首诗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这回感叹的轮到老朱了,朱元璋认为就凭一张画中题字就把人杀了,似乎是有点草率啊,能做出如此佳作,实属人才,那些监斩的官员都是干什么吃的?为毛不来上报此事?于是启动问责机制,把监斩官们全“咔嚓”了。

这种野段子听听就好,当不得真。

要是监斩官员在刑场一次性杀几千口子人的时候,遇到一位吟一首诗,就赶紧停止行刑,上报朝廷,请示完再回去杀,两个月就过去了。再次执行的时候又跳出来一位唱一首歌再度终止去上报,这刑场还有一丢丢严肃氛围不?玩儿呐?

更多文章

  • 明朝建立过程中,为什么一群出身低微的将领,能有如此强的战斗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云南将领名单,明朝将领刘翰,明朝军队战斗力

    朱元璋可能是当皇帝之前生活过得最惨的一位帝王了,小时候差点因为饥荒饿死不说,他的童年时期,给地主家放过牛、耕过地、当过几年乞丐,还当了几年的和尚,要怪就怪当时元朝统治太过黑暗,各地百姓都已经无法过活,朱元璋做过这么多的行当,无非就是为了保全一条性命而已。但是,前半生的命苦并没有把朱元璋的锐气给磨掉,

  • 阉党总是认为魏忠贤无比伟大,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会有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阉党魏忠贤,魏忠贤阉党与东林党之争,魏忠贤是明末清初的吗

    魏忠贤剧照 更何况,天启前期的东林党和崇祯时期的东林党也不可同日而语。 综上所述,我个人觉得,如果同样是在崇祯时期的国内外高压的局势下,阉党当政和天启前期东林党当政相比,应该是天启前期东林党当政更胜一筹,至少应该不会有高第高大人那种釜底抽薪和全线撤退的搞法,这里之所以说应该,只是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 此人本是南宋名将,苦守襄阳多年最终却投降,其中原因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宋时期苦守襄阳,南宋时期襄阳真的有武林高手吗,襄阳之战时南宋朝廷在干嘛

    各位读者上午好!子渊之前给大家介绍过不少宋朝名将的故事,引发了读者热议。与以前那些典型英雄不同的是,今天咱们要讲的这位南宋将领颇具矛盾性——他曾赤胆忠心地率领孤军苦守襄樊多年,最终因兵尽粮绝投降蒙元。投降之后,他却媚颜屈膝、卖主求荣,自请为元军先锋,带领蒙古人一路攻城略地,灭亡大宋。他就是南宋末年极

  • 此家族世代为官上千年,偏偏被朱元璋处处针对,实情令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明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暴露,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家族病史

    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24个朝代,开国皇帝们也是各具特点,其中尤其以刘邦和朱元璋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事实上,朱元璋这个做过放牛娃,当过乞丐的开国皇帝,确实是一个比较传奇的存在,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件他曾做过的奇葩事。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开创者,他本人在世期间虽没有得到各国君主的重用,但记

  • 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十大隐忍大臣,明朝最厉害的大臣,明朝最耿直的将领

    纵观历史,要说哪个朝代的皇帝最有性格,恐怕非明朝莫属。事实上,明朝大臣的性格也更加突出,在皇帝面前也是有啥说啥,丝毫不畏惧罪责和刑罚,不像清朝臣子们只有唯唯诺诺说一声“嗻”的份。比如在“大礼议”事件中,一百八十余名大臣因坚持己见,在左顺门遭受杖刑,四品以上大臣更是悉数夺俸。今天子渊就和大家介绍一位在

  • 崇祯初年,北方县城都挖有装死人的大坑,一些县城甚至挖了几十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崇祯王朝,崇祯后人邹启贵,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

    在当时的交通背景下,李自成这种行军速度,根本不像是沿途攻城拔寨的部队,反而有点像凯旋而归的军队。在李自成率军围攻北京城时,还专门派使者前来和崇祯讲和,李自成愿意以封王为条件,换取对大明王朝政权的索求,然而崇祯在面对生死危机时,却没有答应讲和。北京城在一天之内就被攻下,试想一下,这可是明成祖朱棣兴建数

  • 张献忠杀人无数,唯独不杀此地居民,并以此为基地征兵入四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献忠剿四川真相,张献忠图片,张献忠在四川广汉立碑

    张献忠的部队和守卫麻城的梅之焕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张献忠每次来麻城,都坚决不扰民。因此在麻城有很好的民意基础,这也是张献忠最终能大量收编和扩充麻城户籍的军队原因。在张献忠率军入川时,麻城的兵丁随军打仗,其组织相对而言,比较严密,生存力量相对更强大,再加上麻城地区文化上的认同,为后来的四川的麻城移民文

  • 明朝的诏狱有多恐怖,当时有没有人扛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诏狱位置,明朝诏狱百度百科,诏狱惨言

    而且锦衣卫还拥有着自己独立的诏狱,可以将嫌疑人缉拿归案,进行刑讯和处决,而这里的刑讯一般人是很难扛得住的,所以大臣们一旦进入诏狱就如同真的步入地狱一般,是很难活着出来的。对此,当时的大臣人人自危,生怕锦衣卫找上门来,因为锦衣卫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先斩后奏,皇权特许,拥有极大权力,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卫队

  • 包拯有后代吗?后代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包拯有后代吗,包拯的后代去了哪,包拯后代多少人口

    由包拯的墓志铭可知,包拯的原配妻子张氏早逝,和包拯没有孩子,包拯和续娶的夫人董氏有一个儿子,名繶。包繶因父亲包拯身居高位,受到家族的荫庇,受封为太常寺太祝,“娶崔氏,通判幽州,卒”——《宋史》,也就是在包繶做幽州通判的时候,英年早逝(1033-1053),他与崔氏的儿子育有一子,包文辅,而在不久后,

  • 元素周期表清朝开始才在我国出现,为何朱元璋起名能联成周期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元素周期表之父,中国元素周期表为啥与朱元璋有关,中国古代的元素周期表

    而在我国明朝时期的时候,朱元璋子孙的名字有这样的一个奇特的现象。据后世的调查研究显示,朱元璋的子孙分别叫:朱公锡,朱同铬等等。不难发现他的子孙名字和我们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各个元素一样,而元素周期表是在清朝时期也就是在一八九六年俄国化学家统计出来的。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朱元璋的子孙名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