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建立过程中,为什么一群出身低微的将领,能有如此强的战斗力

明朝建立过程中,为什么一群出身低微的将领,能有如此强的战斗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57 更新时间:2024/1/20 2:04:28

朱元璋可能是当皇帝之前生活过得最惨的一位帝王了,小时候差点因为饥荒饿死不说,他的童年时期,给地主家放过牛、耕过地、当过几年乞丐,还当了几年的和尚,要怪就怪当时元朝统治太过黑暗,各地百姓都已经无法过活,朱元璋做过这么多的行当,无非就是为了保全一条性命而已。

但是,前半生的命苦并没有把朱元璋的锐气给磨掉,相反他立下壮志一定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于是朱元璋找了个机会加入起义军,逐渐立起了自己的大旗,带着一帮兄弟推翻了元朝,赶走了外族统治者,让华夏大地重归了和平。

草台班子,一路壮大

朱元璋一统天下的过程,是十分艰难而又充满挑战的,为什么?因为这一团队就没有几个出身高贵的人。皇帝是叫花子出身,将军是种地杀猪的,文臣集团就更加凄惨,基本都是一穷二白的乡野村夫。这时候有人心里就会有所疑问:在古代没受过教育的人很难出人头地,而这一支农民和商贩出身的起义军,是怎么做到全员草根还能总打胜仗的呢?

我们不妨举举例子,先试试徐达,徐达在参加起义之前一直务农,然而此人却帮助朱元璋打下了大半个天下,陈友谅张士诚这两个最为有力的竞争对手,都是被徐达给活活打垮的,光肃清了国内的对手还不够,徐达还受朱元璋之命,向北直接一路挺进攻下了元大都,先把元朝势力赶出了国界,后来又追了出去将他们歼灭大半,确保了大明江山在未来不会再受到草原部落的侵袭。

常遇春也是朱元璋十分重要的左右手,而他也同样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出身,是大明王朝的一位开国将领,他在对外的战争之中每次都愿打头阵、冲在最前面。常遇春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领兵作战十分在行,他与徐达二人合作,打赢了许多经典的大战,为朱元璋的江山稳固做出了无数的贡献。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五》:洪武二十年九月……丁酉,郑国公常茂坐前惊溃虏众罪当诛,上念其父开平王之功,绎之,安置于广西之龙州。二十四年卒于谪所。

不可否认的天才本领

要知道,想要取得成功的话,有很多条路线可以走,人可以通过勤奋努力来提升自我,还可以凭着高强的天赋来取得优势,而徐达和常遇春这两位明代开国大将,就属于不折不扣的战争天才。历史上一出生就在某一方面优于他人的天才,并不少见。战国名将白起,同样也是出身低微,但是白起就属于天生适合打仗的将帅之才,这种类型的人才放在人堆里可能并不显眼,但是待到有机会展现实力的时候,他们也丝毫不会客气,白起如此,徐达和常遇春二人也是如此。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农户出身,从小就只和庄稼农具打交道,就别说受教育了,很有可能自己名字写在墙上都认不出来。再说元朝末年到处动乱,人们吃顿饱饭都是一种奢求,脑子里想的基本都是如何吃饱饭和活命,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想其他事情,所以说这二人是没有机会接触任何军事相关的人物或是书籍的,论其战无不胜的原因,只能说是实力非常,再加上非凡的战斗天赋。

《智囊全集·上智部》:大将军达之蹙元帝于开平也,缺其围一角,使逸去。常开平怒亡大功。大将军言:"是虽一狄,然尝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将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则纵之固便。"开平且未然。及归报,上亦不罪。

善于在实战中总结经验

想要成为名将,光有天赋也是不够的。徐常二人自打朱元璋刚刚举事、势单力薄的时候就已经跟随在他左右征战,而对手一个比一个凶悍,面对经常要以少打多的局面,他俩早就已经经历了足够的磨练与挑战,在这一场场的恶战之中,徐达和常遇春也必然对自己的战术做过不少的改进和总结,打仗就如同学习一样,如果不在一场场的胜败之中总结和提升的话,那么最后一定都会败得很惨。

他们二位将领作战能常打胜仗的另一大原因,就是作战之中带头冲锋,激励手下。虽然这就伴随着受伤甚至阵亡的风险,但是带来的收益是远大于此的。一位亲临战场作战的将军不仅能够振奋整个军队的士气,更便于观察局部战场的细节和动态,这样才便于调动兵力、排兵布阵。

当然,讲了这么多有关将领的事迹,最后还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历史并不是由一个人或是几个人书写的,能够成功建立王朝的领袖人物,手下一定都有着一支作战勇猛、不怕牺牲的军团,正是因为有着无数的民族英雄加入起义军对抗元朝,才有了朱元璋的大明王朝。因此朱元璋的江山不单单只是徐达和常遇春帮助他打下的,而是数以万计的英雄出生入死才从元朝侵略者手里夺回来的。

《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京城之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本人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总结

就是这样一群草根出身的农民义军,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天赋加上些许的幸运,这才有了国运二百多年的明朝。而他们的事迹也一直在激励着人们:无论你的出身如何,只要有着拼搏的动力,就一定能够建功立业,打出属于自己的天下。

参考资料:

《簪去楼杂记》《智囊全集·上智部》

更多文章

  • 阉党总是认为魏忠贤无比伟大,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会有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阉党魏忠贤,魏忠贤阉党与东林党之争,魏忠贤是明末清初的吗

    魏忠贤剧照 更何况,天启前期的东林党和崇祯时期的东林党也不可同日而语。 综上所述,我个人觉得,如果同样是在崇祯时期的国内外高压的局势下,阉党当政和天启前期东林党当政相比,应该是天启前期东林党当政更胜一筹,至少应该不会有高第高大人那种釜底抽薪和全线撤退的搞法,这里之所以说应该,只是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 此人本是南宋名将,苦守襄阳多年最终却投降,其中原因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宋时期苦守襄阳,南宋时期襄阳真的有武林高手吗,襄阳之战时南宋朝廷在干嘛

    各位读者上午好!子渊之前给大家介绍过不少宋朝名将的故事,引发了读者热议。与以前那些典型英雄不同的是,今天咱们要讲的这位南宋将领颇具矛盾性——他曾赤胆忠心地率领孤军苦守襄樊多年,最终因兵尽粮绝投降蒙元。投降之后,他却媚颜屈膝、卖主求荣,自请为元军先锋,带领蒙古人一路攻城略地,灭亡大宋。他就是南宋末年极

  • 此家族世代为官上千年,偏偏被朱元璋处处针对,实情令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明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暴露,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家族病史

    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24个朝代,开国皇帝们也是各具特点,其中尤其以刘邦和朱元璋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事实上,朱元璋这个做过放牛娃,当过乞丐的开国皇帝,确实是一个比较传奇的存在,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件他曾做过的奇葩事。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开创者,他本人在世期间虽没有得到各国君主的重用,但记

  • 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十大隐忍大臣,明朝最厉害的大臣,明朝最耿直的将领

    纵观历史,要说哪个朝代的皇帝最有性格,恐怕非明朝莫属。事实上,明朝大臣的性格也更加突出,在皇帝面前也是有啥说啥,丝毫不畏惧罪责和刑罚,不像清朝臣子们只有唯唯诺诺说一声“嗻”的份。比如在“大礼议”事件中,一百八十余名大臣因坚持己见,在左顺门遭受杖刑,四品以上大臣更是悉数夺俸。今天子渊就和大家介绍一位在

  • 崇祯初年,北方县城都挖有装死人的大坑,一些县城甚至挖了几十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崇祯王朝,崇祯后人邹启贵,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

    在当时的交通背景下,李自成这种行军速度,根本不像是沿途攻城拔寨的部队,反而有点像凯旋而归的军队。在李自成率军围攻北京城时,还专门派使者前来和崇祯讲和,李自成愿意以封王为条件,换取对大明王朝政权的索求,然而崇祯在面对生死危机时,却没有答应讲和。北京城在一天之内就被攻下,试想一下,这可是明成祖朱棣兴建数

  • 张献忠杀人无数,唯独不杀此地居民,并以此为基地征兵入四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献忠剿四川真相,张献忠图片,张献忠在四川广汉立碑

    张献忠的部队和守卫麻城的梅之焕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张献忠每次来麻城,都坚决不扰民。因此在麻城有很好的民意基础,这也是张献忠最终能大量收编和扩充麻城户籍的军队原因。在张献忠率军入川时,麻城的兵丁随军打仗,其组织相对而言,比较严密,生存力量相对更强大,再加上麻城地区文化上的认同,为后来的四川的麻城移民文

  • 明朝的诏狱有多恐怖,当时有没有人扛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诏狱位置,明朝诏狱百度百科,诏狱惨言

    而且锦衣卫还拥有着自己独立的诏狱,可以将嫌疑人缉拿归案,进行刑讯和处决,而这里的刑讯一般人是很难扛得住的,所以大臣们一旦进入诏狱就如同真的步入地狱一般,是很难活着出来的。对此,当时的大臣人人自危,生怕锦衣卫找上门来,因为锦衣卫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先斩后奏,皇权特许,拥有极大权力,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卫队

  • 包拯有后代吗?后代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包拯有后代吗,包拯的后代去了哪,包拯后代多少人口

    由包拯的墓志铭可知,包拯的原配妻子张氏早逝,和包拯没有孩子,包拯和续娶的夫人董氏有一个儿子,名繶。包繶因父亲包拯身居高位,受到家族的荫庇,受封为太常寺太祝,“娶崔氏,通判幽州,卒”——《宋史》,也就是在包繶做幽州通判的时候,英年早逝(1033-1053),他与崔氏的儿子育有一子,包文辅,而在不久后,

  • 元素周期表清朝开始才在我国出现,为何朱元璋起名能联成周期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元素周期表之父,中国元素周期表为啥与朱元璋有关,中国古代的元素周期表

    而在我国明朝时期的时候,朱元璋子孙的名字有这样的一个奇特的现象。据后世的调查研究显示,朱元璋的子孙分别叫:朱公锡,朱同铬等等。不难发现他的子孙名字和我们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各个元素一样,而元素周期表是在清朝时期也就是在一八九六年俄国化学家统计出来的。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朱元璋的子孙名字是

  • 崇祯后裔其实从没消失,改为邹姓定居贵州,见人就说:有祖传宝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邹姓最厉害的10个人,崇祯第十九代后人,周姓与邹姓是什么关系

    提起崇祯皇帝,大家想必都会为其气节所感动,同时也会为他身死国灭的悲剧所惋惜。在所有的末代君王之中,崇祯皇帝朱由检无疑是说知名度最高的,围绕着他的一切都为后世津津乐道。不过却很少有人思考过一个问题,明朝灭亡后,崇祯皇帝是否有后裔存世?如果有,他们又在何处?对于这一话题,存在着几种不同看法,但基本上都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