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昭君17岁还不肯嫁,如果生活在宋朝,结局会怎样?

王昭君17岁还不肯嫁,如果生活在宋朝,结局会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00 更新时间:2024/2/6 8:43:46

昭君从小天生丽质,又喜好诗词歌赋,在封建社会,女的既要长得好看,又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在古代虽然也出了不少女才子,但是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普通老百姓家,能够让女孩子识文断字,说明他们的父母非常有眼光,但是大部分人没有这个待遇。

别说在古代,如今现代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是非常强的,虽然王昭君是住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县城,叫秭归县。足以说明王昭君家里在这个县城里的背景还是比较好的。

王昭君的父亲,是一位多才的雅士。不喜欢走官宦之路,跟很多才子的个性一样,喜欢自由自在,在平凡中度过一生。王昭君之所以那么有才呢,全靠她的父亲从小培养她。但也因此让王昭君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昭君从六岁时开始读书练字,特别爱好学习,在父亲的帮助下,进步神速,不到十岁就能够吟诗作文。但是王昭君的个性,不像她父亲那样喜欢平淡的生活。她曾经感慨自己并不是男子,否则的话一定要成为国家社稷栋梁之才。每当王昭君有这样的感慨,她的父亲都不以为然。

王昭君还有一个弟弟,但是她的父母对她的溺爱,要远远超过年幼的弟弟。俗话说,女人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社会,这就是至理名言。至少是大部分人认同的观念。

王昭君既长得漂亮,又有才华,注定不是一只金丝雀。肯定会飞上枝头变凤凰,至少跟她的性格非常的符合。

王昭君15岁的时候,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才貌双全的王昭君,这个时候呢,在这个小县城内,早已经成为了红人。

古代的女子15岁出嫁,是一件非常符合常理的事情,如果在十五四岁还没有定下婚事的话,反倒会被人议论。王昭君到了15岁,也是到了婚嫁的时候。

所以当时上门求亲的人,从豪门到巨富,络绎不绝,都快把他们王家的门都踏烂了。古代的文人都有自己的傲气,王昭君母亲虽然是一个贤内助,但是他的父亲眼光非常高。

所以呀,对于自己家的女儿婚事特别看重,古代女子婚嫁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决定的,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昭君的父亲,非常看重自家女婿的人品才华,但是上门提亲的往往都是一些当地的豪门,或者是一些土财主家,根本不对他的口味。所以就这样一拖,两年时间过去了,这时候的王昭君已经17岁了。

17岁王昭君还没有出嫁,在当时算是大龄未婚女性了,在一些宋朝的史料中记载“女子15不嫁,家人坐之”,虽然是官府强制婚配,解决人口的一个政策。如果王昭君生活在宋朝,早就被别人拉去做老婆了。

在她17岁的这一年发生了一个大变故,改变了王昭君的命运。

这年汉元帝,要向民间征选宫女,王昭君当时在本地早已远近闻名,于是一下子便被州府负责征选宫女的官员,以最优的“良家女”选上了。

王昭君入宫以后最能表达她内心的一首诗,《怨词》.大美女王昭君所作。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在这首诗篇中,可以非常清楚的感受到,王昭君当时的愁嫁内心,感慨自己长得如此动人,却没人欣赏。感慨自己没有自由,无法像鸟儿一样飞翔,虽然生活锦衣玉食,感慨好事情总轮不到她头上。可见当时王昭君是非常想得到汉元帝的宠幸。

由于王昭君迟迟得不到宠幸,所以最后才毛遂自荐,选择和亲的道路,走上了她这一辈子最难忘怀的一条路。实际上王昭君也是一个普通女人,也想要荣华富贵。或许远嫁匈奴可能是她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

更多文章

  • 从1586年到1601年,万历皇帝和大臣互撕十五年,究竟是为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上位的时候还小,所有的政务不用他来处理,有他的老师张居正。小万历只要用功读书学习就可以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历十年张居正因劳累病逝,万历皇帝终于解脱了,除了李太后和没有人再能管束他了。一次,万历帝在內宫闲逛,看上了一名曼妙的宫女。皇帝是宫中权势最大的人,看上某某宫女自然也不用通过是媒人、吃饭看电

  • 尴尬的皇帝——宋仁宗,明明是自己的皇位却一直有个备胎在陪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自己第二个儿子又夭折了,在此之前,已经一连夭折了四位皇子,三十多岁的赵恒如今依然没有子嗣,这让其有些觉得这世上好像真的有一种冥冥之力,即便自己贵为天子,却依然无法抗拒,老天你是要亡我这一脉吗?皇帝的儿子接二连三地夭折,这让宋真宗崩溃的同时也让下面的群臣很担心,大家虽然不说,但心里都已经接受了宋真宗绝

  • “东林党”是干嘛的?有人说是一群嘴炮,万人痛恨,真实情况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东林党”,而东林党出现几乎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是事实“东林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正牌,被人痛恨打压也是自然了。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仔细说说东林党人吧!东林党的创始人算是官场不得意吧,吏部顾宪成得罪了万历,就回家开书院了,而这书院名字就叫做“东林书院”。东林书院本没有什么名气,

  • 假意归降后叛逃,再次被抓临刑大喊:再给我次机会,朱元璋:停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假意归降,朱元璋被通缉,朱元璋临刑前死亡

    最开始的朱元璋和朱亮祖原本是无法静下心来谈话的仇敌,公元1356年,朱元璋趁机贡献宁国府,将朱亮祖抓获,而后为了保命他假意归降,甚至还在朱元璋的队伍之中有所任职。后来有了机会他便逃窜回了元廷,由于之前有在敌人军队潜伏过的检验,于是他对于朱元璋所带领军队的行军套路十分熟悉,于是两方之间的战争也陷入了极

  • 李自成:你只要点头应承,我就奉你为皇,崇祯:我选择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如果李自成投降崇祯会怎么样,闯王李自成和崇祯

    后来李自成还曾经派手下前去和崇祯帝谈判,个中细节我们不知,只能从史书中窥探一二,但是究竟他说了什么,让两方的谈判直接崩盘呢?权力的争斗向来少不了对于钱财的渴望,于是李自提出的第一个条件便是要百万两赏银犒劳军中将士,虽说当时的崇祯生活窘迫,但是这些钱还是可以凑出来的,毕竟后来城破,李自成可是从官员家中

  • 潇洒不羁,才华横溢,历史上文坛中的领军人物—苏轼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千年文明熠熠生辉,孕育了伟大的文明。在这其中,诞生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诗词作者。他们就像一颗又一颗明星,点亮夜空,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芒。而在这其中,提起最为后人称道的几位,苏轼必能名列其中。他也是我最喜欢的词人。苏轼成长于一个文学世家,他的父亲在当时已经是一位著名的词人。在父亲的谆谆教导和家中文化氛围

  • 魏忠贤独揽朝政时,后金没打进来,崇祯称帝后明朝反而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忠贤为何会让崇祯继位,崇祯皇帝杀魏忠贤是明朝灭亡根源,魏忠贤不死明朝灭亡吗

    明朝走下坡路多年了,国库和正常收税是没办法保障战争经费的。魏忠贤没有仁义道德观念,他在国防管理上毫不含糊,重用袁崇焕,吴三桂等人,放手让毛文龙在努尔哈赤后方建立根据地,开辟东线战场。 魏忠贤收富人的税,发放辽东军饷。魏忠贤是奸臣,更不是皇帝的忠臣,对崇祯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魏忠贤的亲信遍布朝野

  •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宦官是一个争议不断的存在,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观点,宦官的出现是种顺势的潮流,皇宫里的男人只能有皇帝,这是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如果有别的男人进宫的话,那些常年得不到宠幸的妃子难免会春心荡漾,没准还会给皇帝戴顶绿油油的帽子。可是如果只招宫女的话,面对宫中繁重的体力活,宫女实在是有心无力。一方面为了维持皇宫

  • 魏忠贤对明朝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崇祯一杀他,明朝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有一个“阉人”比较特殊,这个太监虽说也是把控朝廷良久,导致朝廷混乱不堪,但是另一方面,因为他的存在,让一个朝代延后了几十年。 甚至有人说,要是他不死,将不会改朝换代。 这个神奇的太监就是明朝其实的“阉党”代表,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鲜为人知的是,魏忠贤死后,崇祯皇帝还命人厚葬了他,那么

  • 这个南宋进士一句话令很多读书人汗颜,他不屈的事迹值得传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宋进士一览表,南宋时期每个地方的进士,南宋1256年进士一览表

    比如说南宋的文人文天祥,面对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还有元朝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虽然出身于豪强之家,衣食无忧,他还是选择了保留自己心中的“正气”,做一个忠诚于国家民族的人,他的事迹成为了后世标榜爱国忠诚的榜样,被很多人奉为圭臬。再如明朝的于谦,以一位文人出身的官员的身份,他却在皇帝被俘、国家陷入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