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驾崩前问朱棣来没来是希望除掉朱棣

朱元璋驾崩前问朱棣来没来是希望除掉朱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88 更新时间:2024/1/17 16:07:01

《明太宗实录》记载:“

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已至淮安,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国。及太祖大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

“不豫”指皇帝病重,“大渐”指皇帝病危。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十日,朱元璋临终前问“燕王来未”,还问了三遍,左右却无人敢回答。对于朱元璋的这段临终遗言,历来同情建文帝朱允炆,厌恶明成祖朱棣的史学家都认为是朱棣篡位后修改《明太祖实录》时所编造。目的是误导后世之人,让他们以为明太祖朱元璋临终前有意传位于燕王朱棣。

问题是朱元璋为了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杀了多少人,铺了多少路,他会利令智昏到临终改变自己的主意么?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召朱棣南下呢?事实上朱棣此行异常凶险。他本人也在察觉到危险之后,逗留淮安不进,这才熬到朱元璋驾崩,随即掉头跑回了封国北平。

由晋王薨逝引发的蝴蝶效应

先把时间拉回到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

三月,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在其封国山西太原薨逝,年仅41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长子皇太子朱标

薨逝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次子秦王朱樉

薨逝

。现在再加上晋王朱棡,老四燕王朱棣一下子成为朱元璋在世诸子中年龄最长的亲王。

朱元璋

然而问题还不止于此,朱标

薨逝

后,朱元璋为了让皇太孙朱允炆能顺利登基,将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最后一批开国武勋集团全部清除,兵权则分散到了各地亲王手上。其中实力最大的,就是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二王不但有强悍的三护卫官军,还分别节制山西和北平都司军事,可谓是一个恐怖的双巨头平衡体制。

《明太祖实录》记载:“

丙辰,命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往北平等处备边。其山西属卫将校悉听晋王节制,北平属卫将校悉听今上节制。凡军中应有机务,一奏朝廷,一王知,永著于令。

本来朱元璋安排已定,内有皇太孙朱允炆作为核心,接受文官集团及大浪淘沙后残留的勋贵:曹国公李景隆、魏国公徐辉祖及长兴侯耿炳文等人的辅佐。外有各地亲王坐镇戍边,再辅以朝廷武将相助,几年运转下来效果相当不错。换句话说,这个体系是朱标

薨逝

后,朱元璋所能留给朱允炆的最重要遗产。

天罗地网会剿燕王

但是就在这节骨眼上,精明强干的晋王突然

薨逝

,北境双核变单核,野心勃勃而又能力出众的燕王再也无人可以制约。这样一个巨大的漏洞,朱元璋会不去弥补吗?循着史书中的蛛丝马迹,就可以发现其实朱元璋在驾崩前,已经给朱棣布置了一张天罗地网,只待他抵达南京,就可以两边一起发动。

四月初九日,朱元璋给朱棣发出一道敕书。里面说到据可靠线报,今年秋天会有数万蒙古骑兵南下袭击大宁或者开平,要求燕王加紧战备。这本来就是朱棣的日常工作,即使蒙古人不来,他自己都会主动找上门去。但是

朱元璋

话锋一转,直接就帮儿子做好了军事调动。“

可西凉召都指挥庄德、张文杰,开平召刘真、宋晟二都督,辽东召武定侯郭英等会兵一处。辽王以都司及护卫马军悉数而出,北平、山西亦然。步军须十五万,布阵而待令。

庄德、刘真、宋晟等人,都是洪武朝末年炙手可热的大将。武定侯郭英是开国元勋,同时还是辽王朱植的岳父。到时候出兵之时朱元璋要求朱棣居住,山西、辽东两地的官军则分布在左右。在这样一个布局中,只要朱元璋一声令下,立刻就能将燕王护卫给包了饺子。

朱棣

五月初八日,《太祖实录》记载“上不豫”。仅仅四天以后,此时最受朱元璋信任的左军都督杨文被紧急派往北平,接管北平都司及行都司兵权。朱元璋让杨文镇守北平,目的自然是让朱棣赶紧率军出塞。与此同时,镇守辽东的郭英也接到敕书,催促他立刻率领精锐前往开平一线屯驻堤备。

五月十二日,刚刚嗣封晋王不久的朱棡嫡长子朱济熺,接到了一道太祖密旨。里面没有讲到任何实际政务,老朱只是给长孙讲了一个五代之时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故事。历史上李克用死后,其弟李克宁企图造反,被李存勖所杀。李存勖是嗣晋王,杀掉了自己的“四叔”李克宁,朱元璋的意思还要说得再直白一点吗?

《太祖皇帝钦录》记载:

五月二十三日,

后军都督府差舍人孙贵赍到圣旨:‘说与晋王知道,教陈用、张文杰、庄德预先选下好人、好马隄备,临阵时领着在燕王右手里行。

朱元璋再次给晋王传旨,让他调庄德等人出兵。有了前面那道密旨打底,朱济熺会如何吩咐庄德等人,还需要明说么?

王进京,前途凶险

五月二十九日,朱棣接到一道敕书,里面先是对他夸了一番:

朕之诸子,汝独才智克堪其任。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

那么问题来了,朱棣是什么时候收到通知回南京的呢?就在这道敕书之中。

根据《太祖实录》中对于马皇后崩逝时的记载,从南京发出敕书,到燕王朱棣由北平抵达南京,需耗时十六天。根据《仁宗实录》中对于仁宗朱高炽驾崩时的记载,从北京发出敕书,到皇太子朱瞻基由南京抵达北京,需耗时二十二天。考虑到朱元璋在闰五月十日那天感觉朱棣应该已经赶到南京,则五月二十九日敕书中命其南下,时间上最为吻合。

事实上太祖驾崩之时,朱棣已经到了淮安。按照速度推算,他早两天就应该已经抵达淮安,但他为什么没有继续南下呢?燕王不是傻子,

太祖

之前的那番布置,就算他当时没看出问题,这一路南下的路上也应该想明白了。

太祖

会突然改变主意传位给自己?朱棣自己都不敢相信。

朱棣

过了淮安,渡过淮河,前面就是长江,过了长江就是南京。不过淮河,最坏的打算还能立即掉头北上。一旦渡过淮河,那可真成了瓮中捉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朱棣的这一犹豫,救了他自己的命,也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走向。

糊涂的建文君臣

然而对于老皇帝的一番苦心,朱允炆显然是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一句“燕王来未”,把上到皇太孙,下到齐泰、黄子澄等辅政文官都给吓了个半死。由于恐惧,这些人失去了正常的判断能力。

从朱元璋驾崩停灵到入葬孝陵,中间只间隔了七天。就在同一天,朱允炆还在奉天殿举办了登基大典。“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太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

朱允炆

至于朱棣,更是进退两难。进城,他不敢。北返,他理亏。但是,朱允炆君臣为燕王帮了一个忙。据

《李朝实录》

记载,“

军一人自辽东逃来,本国人也,属东宁卫。以辽东役烦逃还,言:燕王欲祭太祖高皇帝,率师如京,新皇帝许令单骑入城,燕王乃回。还兴师,以尽逐君侧之恶为名。

”至此,朱元璋临崩前针对朱棣所作的布置,最终功亏一篑。

如果朱元璋还能再多活几天,恐怕朱棣不得不被迫进京。到了那个时候,

朱元璋

可以给儿子一个名义上的辅政官职,将其软禁于南京。这样朱允炆登基之后进退自如,手上有足够多的牌可以打。若是燕王护卫胆敢谋反,则由郭英、庄德、宋晟等率兵予以剿灭。

等到篡位成功之后,该如何记录这段历史,成了朱棣头疼的事情。燕王南下,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不好抹去。那么只能在时间上动手脚,在《太祖实录》中模糊处理朱元璋让他南下的时间,从而造成老皇帝有意改立其为接班人的错觉。等到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之后,更进一步体会到祖父的良苦用心,于是在《太宗实录》中抛出皇太孙矫诏这样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巧妙地将大众的视线搅乱。可怜后世史学家被困在朱棣、朱瞻基祖孙所设的“迷局”之中,想当然地以为朱元璋问一句“燕王来未”就是要传位朱棣,从而只顾否定这段记载的真实性,而无视其背后隐藏的信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魏忠贤能活到崇祯十七年,大明是否还能延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一,继位仅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驾崩,随即,后宫势力和东林党之间为争夺皇太子朱由校的移宫案发生。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五,移宫案的胜利方东林党拥立明熹宗朱由校继位。明熹宗朱由校的继位标志着东林党数十年来一直追求的在朝堂上一家独大的梦想终于实现。如果东林党真像他们标榜的那样忧国忧民且拥有真

  • 朱元璋为何非要杀掉大将蓝玉?你看朱标死后,蓝玉说了句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对常遇春,朱元璋得知暴毙于柳河川后,那是真伤心。不但亲自为其“出祭”,还让人画了一幅,常遇春身穿龙袍的画像——这个规格有多高,朱元璋干得有多惊世骇俗,就不用笔者多解释了吧。由此可见,朱元璋也是真性情的“好汉一枚”,跟后来他残暴弑杀,犹如魔王一般,完全是两个人似的。那么朱元璋,为何会从真性情的“好

  • 朱元璋:妃子一律陪葬!3岁女儿张口一句话,母妃被赦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就比如说明朝皇帝朱元璋,他在自己即将驾崩前下了诏书:妃子一律陪葬!但好巧不巧的,某天自己三岁女儿说的一句话打动了朱元璋,于是便赦免了一个妃子,而她也成了朱元璋后妃殉葬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一、狠心的朱元璋关于朱元璋的简介,众所周知,他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农民皇帝。他原本出生在元朝,从小家境贫寒,只能

  • 朱元璋与马皇后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姓马。她出身贫寒,是底层劳动人民的女儿。有部电视剧叫《大脚马皇后》,说的就是朱元璋这位平民皇后的故事。传说朱元璋有一次微服出巡,走到一条小巷子里,看见墙上画了一个妇人,抱着个大西瓜,还长了一双大脚,旁边写的是“淮西夫人好大脚”,淮西是朱元璋老家,所以他看后大怒,认为这幅画是在讽刺自己

  • 朱元璋对功臣说:你儿子剑法不错,功臣将儿子首级砍下扔在他面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开国君主朱元璋,这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君主。他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建立明朝。为何一次说功臣儿子剑法不错,功臣便把儿子首级砍下扔到他面前呢?一、布衣出身朱元璋和历史上其它君主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由平民起家,最终统一天下的。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放在现在这个社会,根本无法想象这

  • 朱元璋在位31年,诛杀15万贪官,为何大明贪官却越杀越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正是基于自身的亲身经历,布衣皇帝朱元璋在洪武一朝治贪方面是异常坚决的,其责贪之烈、律贪之严、治贪之效、惩贪之狠、反贪之久、在封建帝王中无人能出其右。朱元璋在位31年,先后发起6次大型肃贪,杀掉的贪官超过15万,比如他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敢贪污

  • 朱元璋问死囚:你姓什么?死囚回答后,朱元璋:放人,免死五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除战乱,定天下,从一介布衣登顶九五至尊,但除此之外,他也给很多人留下了暴戾多疑、滥杀无辜的印象。事实也是如此。在战场上,朱元璋靠一路征战拼杀当上皇帝。登基后,又靠杀伐果断的强硬手腕巩固帝位。朱元璋这一辈子,杀过的人,可以说是难以计数、骇人听闻;兴冤狱、建锦衣卫;开国功臣,杀;文人武将,杀。朱元璋在位

  • 朱元璋宴请功臣,众人欣喜赴宴,刘伯温看到菜后却说:大家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执政后期,由于国力逐渐发展,国内经济平稳上升,国内显示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气。之前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开疆扩土的一些老臣,在没有了紧迫感和危急感之后,就开始趋于享受生活。朱元璋在建国初期给他们的高官厚禄更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从龙之功,是长汀栋梁,渐渐的开始认不清自己的身份,行事作风上就越发

  • 岳飞临刑前高呼自己没有罪,狱卒一语让其哑口无言:你的功劳太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的典故人人熟知,讲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一心为国抗击外敌的事。《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岳飞死的很冤,以莫须有罪名害他的奸臣秦桧至今被人唾骂,害了这么一个民族英雄,只能遗臭万年。要知道,岳飞自二

  • 朱元璋71岁时朱棣65岁,在古代就算长寿,为何他们的子孙都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朱元璋、朱棣活到60多岁,嘉靖、万历等人活到50多岁,近10人30多岁因病去世,特别是明朝宣宗朱占基以来,朱元璋去世时年仅36岁。不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他不仅年轻,而且几乎没有继承人。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他有十几个妃嫔,只剩下两个。一位王子,一位是明英宗,另一位是明朝。没有办法获得其中少数人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