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基命:大明王朝一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却创造了一桩历史奇事

成基命:大明王朝一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却创造了一桩历史奇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73 更新时间:2023/12/29 18:18:09

(伊丽莎白一世)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

按中国独有的干支纪年法,是一个己未年。

这一年,伊丽莎白一世几经辗转,终于加冕为英国女皇。

法国和西班牙打了半辈子的仗,终于发现打来打去谁也战胜不了谁,只能是彼此内耗,于是开始坐下来和谈。

欧洲各国并无太大变故,中原大地上的大明王朝也十分平静。

当然,这份平静来之不易。

沿海有倭寇匪患,西北又有民变,朝堂上的官员们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捶你,在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恶意教唆下,争斗得不可开交。

大明王朝一直乱糟糟的,但在这一年的史书记载上,却并没有什么大事儿发生。

可一声婴儿的啼哭,却打破了这份难得的平静。

这个1559年出生的孩子叫做成基命,降临在河北大名府。

熟悉我写作风格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位成基命,自然是本篇文章的主角。

(成基命)

作为一篇文章的主角,他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是与众不同的。

有些人出生时天有异象,打雷闪电刮风下雨顺带着祖坟冒烟。有些出生即神童,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十二岁经史子集倒背如流。

虽然倒背如流本质上是一件十分无聊的事情,文章正着背恐怕还不解其意,倒着背又有什么意义?

但为了体现主角很牛,主角是个狠人,所以我们时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这样的描述:

某某大臣年少时能倒背《永乐大典》全文,某某将军少年时《四库全书》能倒背起来一字不差。

那么成基命既然是本篇文章的主角,那他是不是也是个天赋异禀,与众不同的狠人呢?

不好意思,成基命同志十分普通,普通到他早年间的履历实在是没什么好提的。

他的家世背景十分不显赫,祖上都是工薪族,他本人的智商也处于正常状态,绝非是什么一生下来就能上树,被十里八乡惊为天人的神童。

他在万历三十五年,即公元1607年考中进士,由于排在进士队伍的末尾,成绩并不能算亮眼,所以就算朝廷包分配工作,他也只不过是当了个司经局洗马的闲官儿。

司经局,即皇家图书馆。

洗马,意为东宫太子的侍从。

(司经局)

所以合起来,司经局洗马就是东宫图书馆的管理员。

朋友们,一个图书馆管理员,在大明王朝能有什么前途?

没前途,很没前途。

成基命的前途就像那些随手被遗弃在图书馆里默默吃灰的书籍一样无人问津,只能随着时光的流逝,变老,变旧。

那有的读者朋友们可能会问了,这位仁兄一没什么传奇故事,二没什么跌宕人生,有什么好说的?

的确没什么好说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基命只是一个小人物。

从万历三十五年,即公元1607年开始,到天元年,即公元1621年,整整十四年的时间里,成基命真的就在图书馆默默吃了五千一百一十天的灰。

十四年,足可以让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变成一个脑满肠肥的中年大叔。

十四年不升职,要么是成基命实在太完蛋,没什么能力,要么就是官场黑暗,打压基层官员。

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我们都不得不佩服成基命的毅力,或许他并没有想要升官发财的本意,但十四年如一日的坚持,并不是谁都能办到的。

诸位有没有想过,如果让一个人十四年里每天只重复地做一件事,那么这个人到最后多半会被逼疯。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这样的话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如果不出意外,再干个十几年,成基命就能从司经局洗马的位置上卸任,领上几十两银子,然后光荣退休。

《明史》局部

那么我们在翻阅《明史》时,就会发现如下记载:

成基命,曾任图书管理员,辛勤扫地三十年,无疾而终。

如果仅此而已,那么这篇文章实在是有些太过无聊,肯定也会有读者认为是我在戏耍他们。

故事当然不会仅此而已,就此结束,因为命运还是给了成基命一个机会。

不过能不能抓得住,就要看成基命自己了。

天启元年,大明王朝又换了一届领导人。

从之前居心不良,整天唆使大臣们打架斗殴的嘉靖,到沉迷房事,日日不早朝的隆庆,再到压根不上朝,整天把房门一关当宅男的万历,最后再到有病不找医生看,偏偏信什么江湖方术的泰昌,大明已经历经了四任领导人。

而新领导,正是泰昌皇帝的儿子,即明熹宗朱由校

我们知道,泰昌皇帝朱常洛早年深陷储君之争,根本没有时间陪儿子,人到中年,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办的却是一张体验卡,在皇帝的位置上干了不到一个月就领了便当,这期间,更是没有时间关心儿子的教育问题。

朱由校是太子,历来,在太子成为真正的帝王之前,都需要由一支由朝臣们组成的精锐师资团队对其进行长期教育。

不学习是不行的,毕竟以后要当皇帝,一来要学基本文化,二来要学宫中礼仪,三来还要学帝王规范,通过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太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但对朱由校来说,这事儿就完全是扯淡了。

因为他当太子的时候,大家根本没时间管他。

一来没人督促他读书,二来没有什么有文化的大臣当他的老师,所以熹宗皇帝在登基之前,一穷二白,一节文化课也没上过。

(明熹宗朱由校)

皇帝没文化,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没文化,而是十分的没文化。

这事儿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其实影响不大。

大明的臣子们是责任工作制度,所以不管谁来当这个皇帝,大臣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皇帝有没有文化,不耽误大臣们升职,皇帝肚子里有没有墨水,也不耽误大臣们每个月发工资。

相反,如果皇帝没有文化,那么这位皇帝必然不会很聪明,如果皇帝不聪明,那么权臣就能作乱,权宦就能擅权,文武百官就能结党营私,反正皇帝是傻子,咱们这帮大臣们还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绝大部分人对这件事儿都没什么意见,但有一位大臣却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成基命。

十四年磨一剑,现在终于轮到自己上场表演了。

成基命此时仍任司经局洗马,他听说皇帝没上过小学,大字不识一个的消息之后,心中大为震惊,立刻向皇帝本人上疏一封,要求皇帝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工作之余,上一上夜校,找点老师给自己补补课。

成基命向皇帝上疏的行为,实在是十分奇怪。

六部也好,三司也罢,满朝那么多文武百官都不管皇帝的闲事儿,你一个洗马,操得哪门子心?

什么理由呢?

有两点。

(明朝大臣)

第一点,朝堂上的大臣们大都不关心皇帝的文化问题,是因为文化离官员们本身就很遥远。

他们大多数人曾经在年轻时寒窗苦读,为的是博取功名,站到这个金碧辉煌的大殿上来。

而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读书学习对他们来说意义已然不是很大,有那个时间,还不如想想怎么样往上爬。

自己都不再学习进修了,皇帝学习不学习,他们实在是无所谓。

成基命虽然也是朝廷命官,但和这帮官员们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他是司经局洗马,管的是图书馆,干的就是和文化事业相关的工种。

所以他十分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从而面对几乎相当于文盲的天启皇帝,他本能性的就会上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臣子劝学,这无疑是好事一桩。

但我们同样也要去揣摩一下成基命同志的私心。

他既然十分诚恳地要求皇帝要日常进修,要请老师来辅导功课,如果皇帝肯听从,那么必然会从朝中选拔大臣直入皇宫,来充当自己的帝王少师。

而当皇帝在选人的时候,当然也会优先考虑这个率先提出建议的成基命。

所以换句话说,成基命这一封奏疏,不仅仅是对皇帝的规劝,更是一封求职信。

他希望皇帝可以找一些饱读诗书的大臣来教导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那满朝文武中,谁是最为饱读诗书的大臣?

答案不言而喻,当然就是他这个图书管理员。

天启皇帝看了成基命的奏疏,还没等发表意见,内阁先不干了。

(明朝内阁)

我们知道,明朝的政务系统分为“票拟”和“批红”两部分。

内阁是中央最大的权力机构,一来统领百官,二来约束群臣。

无论是朝臣还是地方官写的奏折,写完之后,都要先呈送内阁,由内阁中的大学士们附上自己的意见和批注,以供皇帝参考,之后,才能交到皇帝案上,这便称之为“票拟”。

而皇帝拿过奏折,翻阅之后,要用朱笔在奏折上写下自己的处理意见,当然,这个处理意见不会太长,通常是“已阅”,“知道了”这样的短句。换做朱由校,他可能字也不会写,只能同意的画圈,不同意的画叉。

这便称之为“批红”。

从成祖朱棣成立内阁开始,百年以来,大臣们上折子都要遵守这个流程,但成基命却绕开了内阁,直接把折子送到了皇帝面前。

我们十分理解成基命的心情,时不我待,本朝内阁的办事效率十分之低,自己初一送折子,十五皇帝才能看到,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成基命急于求官,无意冒犯,但这事儿在内阁眼里却是大大的不恭敬。

怎么着?六部的尚书,三司的长官都得规规矩矩地往我们内阁送折子,就你搞特殊是吧?

于是,内阁中的大学士们第二天上朝,就联名弹劾成基命不遵守既定制度,绕过内阁,擅自向皇帝报告,实在是肆意妄为,胆大包天,必须严惩。

我们可怜的成基命同志,没能等来皇帝的聘用证书,反而等来了内阁的解雇通知。

你成基命连内阁都不放在眼里,我看大明朝堂你是待不下去了,你还是回家养老吧!

(大明王朝)

于是,坚持了整整十四年奋力一搏的成基命没能搏一搏,单车便摩托,反而单车变成自行车,被朝廷解去所有职务,告老还乡了。

文章最后,通过成基命的故事,我想我们还能看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道理,这个道理未必正确,但却在职场中十分适用,即:

越级报告不可取,想要打报告,还是老老实实汇报直属上司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驾崩前问朱棣来没来是希望除掉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宗实录》记载:“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已至淮安,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国。及太祖大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不豫”指皇帝病重,“大渐”指皇帝病危。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十日,朱元璋临终前问“燕王来未”,还问了三遍,左右却无人敢回答。对于朱元璋的这段临终遗

  • 魏忠贤能活到崇祯十七年,大明是否还能延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一,继位仅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驾崩,随即,后宫势力和东林党之间为争夺皇太子朱由校的移宫案发生。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五,移宫案的胜利方东林党拥立明熹宗朱由校继位。明熹宗朱由校的继位标志着东林党数十年来一直追求的在朝堂上一家独大的梦想终于实现。如果东林党真像他们标榜的那样忧国忧民且拥有真

  • 朱元璋为何非要杀掉大将蓝玉?你看朱标死后,蓝玉说了句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对常遇春,朱元璋得知暴毙于柳河川后,那是真伤心。不但亲自为其“出祭”,还让人画了一幅,常遇春身穿龙袍的画像——这个规格有多高,朱元璋干得有多惊世骇俗,就不用笔者多解释了吧。由此可见,朱元璋也是真性情的“好汉一枚”,跟后来他残暴弑杀,犹如魔王一般,完全是两个人似的。那么朱元璋,为何会从真性情的“好

  • 朱元璋:妃子一律陪葬!3岁女儿张口一句话,母妃被赦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就比如说明朝皇帝朱元璋,他在自己即将驾崩前下了诏书:妃子一律陪葬!但好巧不巧的,某天自己三岁女儿说的一句话打动了朱元璋,于是便赦免了一个妃子,而她也成了朱元璋后妃殉葬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一、狠心的朱元璋关于朱元璋的简介,众所周知,他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农民皇帝。他原本出生在元朝,从小家境贫寒,只能

  • 朱元璋与马皇后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姓马。她出身贫寒,是底层劳动人民的女儿。有部电视剧叫《大脚马皇后》,说的就是朱元璋这位平民皇后的故事。传说朱元璋有一次微服出巡,走到一条小巷子里,看见墙上画了一个妇人,抱着个大西瓜,还长了一双大脚,旁边写的是“淮西夫人好大脚”,淮西是朱元璋老家,所以他看后大怒,认为这幅画是在讽刺自己

  • 朱元璋对功臣说:你儿子剑法不错,功臣将儿子首级砍下扔在他面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开国君主朱元璋,这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君主。他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建立明朝。为何一次说功臣儿子剑法不错,功臣便把儿子首级砍下扔到他面前呢?一、布衣出身朱元璋和历史上其它君主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由平民起家,最终统一天下的。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放在现在这个社会,根本无法想象这

  • 朱元璋在位31年,诛杀15万贪官,为何大明贪官却越杀越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正是基于自身的亲身经历,布衣皇帝朱元璋在洪武一朝治贪方面是异常坚决的,其责贪之烈、律贪之严、治贪之效、惩贪之狠、反贪之久、在封建帝王中无人能出其右。朱元璋在位31年,先后发起6次大型肃贪,杀掉的贪官超过15万,比如他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敢贪污

  • 朱元璋问死囚:你姓什么?死囚回答后,朱元璋:放人,免死五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除战乱,定天下,从一介布衣登顶九五至尊,但除此之外,他也给很多人留下了暴戾多疑、滥杀无辜的印象。事实也是如此。在战场上,朱元璋靠一路征战拼杀当上皇帝。登基后,又靠杀伐果断的强硬手腕巩固帝位。朱元璋这一辈子,杀过的人,可以说是难以计数、骇人听闻;兴冤狱、建锦衣卫;开国功臣,杀;文人武将,杀。朱元璋在位

  • 朱元璋宴请功臣,众人欣喜赴宴,刘伯温看到菜后却说:大家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执政后期,由于国力逐渐发展,国内经济平稳上升,国内显示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气。之前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开疆扩土的一些老臣,在没有了紧迫感和危急感之后,就开始趋于享受生活。朱元璋在建国初期给他们的高官厚禄更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从龙之功,是长汀栋梁,渐渐的开始认不清自己的身份,行事作风上就越发

  • 岳飞临刑前高呼自己没有罪,狱卒一语让其哑口无言:你的功劳太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的典故人人熟知,讲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一心为国抗击外敌的事。《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岳飞死的很冤,以莫须有罪名害他的奸臣秦桧至今被人唾骂,害了这么一个民族英雄,只能遗臭万年。要知道,岳飞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