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建国初期并不算强大,但它却找准了两个好时机,一个是王莽篡汉,一个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趁着中原地区各政权打来打去,高句丽便借势发展,还曾跟曹魏政权有过合作。但很可惜,高句丽却是一个出尔反尔的国家,背叛了盟约,这一下子可把曹芳这个傀儡皇帝给惹急了。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曹魏大军分两路出击,一路攻打蜀国,一路便去讨伐高句丽。攻打蜀国虽然失败了,但打高句丽却是大胜而归,直接摧毁了高句丽的都城,其君王也是仓皇逃窜。曹魏大军以为高句丽已经不成气候,就没再管高句丽,撤军回国了,这也给了高句丽死灰复燃的机会。
经过几十年后,高句丽重建都城,或许是已经忘记了先前曹魏给予他们的痛,这个国家又开始对中原进行入侵。不过那时中原也不太平,因此高句丽又找到了个好机会,不仅恢复了当年的国力,还极大地扩张了自己的领土,根据《高句丽军队与战争研究》当中的记载,他们那时大概有60万大军,俨然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强国。
后来南北朝乱世结束,隋朝建国,高句丽又入侵中原,隋文帝勃然大怒,调兵前去攻打,结果走海路遇见了大风,船沉人亡,导致无功而返。待到隋炀帝登基后,他继承了父亲的意志,因为高句丽的不老实,便开始了其浩浩荡荡三征高句丽的事业。结果高句丽没打下来,反倒是把隋朝自己给打灭国了,一边要征讨高句丽,一边还要修大运河,隋朝百姓怨声四起,最终隋朝被推翻,唐朝建立。
高句丽见隋朝几番都奈何不了他们,就觉得中原也不过如此,于是继续嚣张跋扈,但唐太宗却一点都不惯着这些人,于是他亲征高句丽,但调动的士兵却并不如隋朝时多。即便如此,唐太宗依旧打了许多胜仗,这主要是隋朝那会虽然人多,但多是滥竽充数,临时被抓来当壮丁的人,而唐太宗这却有不少精兵,百姓也基本上是自愿,打起仗来积极性自然更高。
到后来,由于天气的变冷,后勤补给也跟不上,唐太宗便没有继续深入,而是班师回朝,但他对于没有一举将高句丽灭国还是有些不满的。于是唐太宗回国后也没有忘记高句丽,经常派兵前去骚扰,也陆续取得了一些战果。
等到唐高宗继位后,他是铁了心的要将高句丽灭国,连续打了好几场大仗。《资治通鉴》记载,唐军最终俘虏了高句丽的第27代国王高藏,并将大量高句丽贵族以及百姓迁入中原地区,令他们再也无法兴风作浪,边境也得以安宁,高句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