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文帝思虑周全、君臣踊跃献策和隋朝的雄厚国力是四个月灭陈之因

隋文帝思虑周全、君臣踊跃献策和隋朝的雄厚国力是四个月灭陈之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746 更新时间:2024/1/6 8:37:48

开皇元年(581年),北周执政杨坚,从小外孙宇文衍的手中抢走了皇位,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帝国——隋。而8年后,隋文帝杨坚便完成了统一华夏的使命。

之所以这么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隋帝国继承的基本盘,是宇文家两代4人呕心沥血创下的雄厚家底。

把时间倒回到50年前。

中大通二年(530年),尔朱荣死后,北魏帝国陷入乱战。很快,高欢以废立之功雄踞关东,而贺拔岳、贺拔胜兄弟拥兵关西。

此时,宇文泰还是贺拔岳麾下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他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敢于担当。

中大通五年(533年),大家推举宇文泰担任夏州刺史,宇文泰当仁不让。

第二年,贺拔岳中伏战死,众人再次推举宇文泰继统其众。宇文泰再次勇立潮头,带领大家打败杀死贺拔岳的侯莫陈悦占据长安,成为北方仅次于高欢的存在。

宇文泰

此时,宇文泰、高欢分据北方的形势已经逐渐明朗,但宇文泰的关陇政权的未来,却并不明朗。

因为关陇西魏久战疲敝,关东的东魏却富庶而强大。

然而,在宇文泰拥孝武、争潼关、战沙苑、守邙山,几次大战未落下风。终于,玉璧之战后,宇文泰扭转了劣势,打下了后来西魏和北周的基础。

而接下来的数年里,趁高欢死后的东魏/北齐乱局,宇文泰一方面积极改革,均田增赋,并创立赫赫威名的府兵制,增强了国力军力。

另一方面,趁侯景之乱,宇文泰夺取了汉中、襄阳、益州之地,又扶持了傀儡萧绎的江陵政权。

到太平元年(556年)宇文泰去世时,西魏已经超越南梁、北齐,成为华夏最有实力的政权。

宇文泰之后,北周武帝宇文邕励精图治,并从太建七年(575年)开始连续攻打北齐,终于在太建八年(576年)一举吞并北齐,占据了这个中国北方和益州、荆州一部。

宇文邕

在宇文泰、宇文邕父子的努力之下,曾经一贫如洗的关陇政权,距离一统天下,只差一个南陈。

这就是杨坚继承的北周帝国基本情况。

可以说,隋帝国的一统,完全是站在宇文泰、宇文邕两个巨人的肩膀之上。

但是不是说,隋文帝能够一统天下,完全是躺在宇文父子的功劳簿上实现的呢?我们需要来看看这场隋灭陈之战。

开皇八年(588年)3月,隋文帝杨坚下诏伐陈。

当年10月,隋军完成了八路、共51万大军的伐陈部署,以晋王杨广为统帅、高颍为长史负责实际工作。

隋军的部署,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1)建康方向:杨广率主力出六合,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

杨广统帅的东三路主要目标是围攻陈都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这也是攻陈的第一主力。

杨素

2)汉口方向:秦王杨俊统筹西三路,杨俊本人率主力出襄阳进屯汉口,杨素率水师出永安顺江而下,荆州刺史刘仁恩率军出江陵。

这是第二主力,目标是阻断陈军支援建康。

具体方案是,由杨素、刘仁恩将上游陈军驱赶至汉口,然后与杨俊汇合,将中上游陈军聚歼于汉口。

3)疑兵两路:蕲州刺史王世积率舟师出蕲春,目标是长江中游的九江口岸;青州总管燕荣率舟师出东海,目标是从海上迂回进入太湖攻击三吴。

这两路与东三路主力都归杨广节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分散陈军的注意力,减少杨广主力围攻健康的阻力。当然如果能达到奇袭的效果那就更好了。

此时的南陈,与当年东吴疆域很类似,主力是荆州军团和建康军团。所以,隋文帝君臣的构想是这样的:第一步,上游的杨俊等三路率先发动,从长江上游顺江而下,杨广的东五路则相机待命。第二步,随机应变。如果陈军精兵支援上游,则杨广的东三路和两路游军,趁虚快速渡江攻打陈的下游地区;如果陈军坚守建康中下游,则杨广等待西三路汇合后,一同围攻建康。

杨坚

4)为了完成上述部署,隋文帝还精心布置了两支攻心奇兵。

一支是隋军的间谍小分队,他们带领着30万份隋文帝的伐陈诏书进入陈境,这份诏书中宣布了陈叔宝的20条大罪。

所以,间谍小分队的作用是,一方面破坏骚扰陈境内各地,另一方面大量散布诏书,以瓦解人心。

另一支则是隋军的虚实相济。

攻陈之前,上中游的介州刺史李衍和杨素在巴东、襄阳大造战船,并故意让废料随江水飘下,让陈军以为上游的隋军是攻陈主力;而真正的主力贺若弼、韩擒虎军团频繁换防陆军,却将大量购买的战船藏匿起来,而将50多只小船大摇大摆地停靠在河中,示敌以隋水军疲弱,以此麻痹陈军。

从这一部署来看,杨广的东三路才是隋军的绝对主力。隋文帝还从3月起就扣押了南陈的使者,以防军事机密被泄露。

6世纪末的天下,存在着三个较大的政权,从北向南分别是突厥、隋、陈。

此时的突厥虽然正值强盛,但在长孙晟的离间之下,内部分裂成四部,短期之内无力南向用兵。

隋、陈对峙示意图

而隋、陈两国实力,可谓云泥之别。

隋继承了北周的实力,已经占据了中国北方和巴蜀之地,又经杨坚励精图治数年,实力强劲,伐陈大军动员了51万之多。

南陈立国之时便已经丢失了大量疆土,此时已经局限于长江以南地区,陈军主力大约有10万余人。而陈后主叔宝不思治国,几乎将希望全部寄托于长江天堑。

南陈纸醉金迷,而隋帝国君臣却殚精竭虑,此战几乎已经没有悬念。

事实也的确如此。

当年12月,杨俊率军进屯汉口,与江夏陈军对峙;杨素从巴东顺江而下,连战连捷,很快就占据长江上游重镇西陵。

陈荆州刺史陈慧纪,眼见上中游已无能为力,便欲率在荆州水军3万支援建康,却被杨俊阻于汉口,不能前进。

隋五牙战船复原模型

西三路的战略目的,基本达到了。

而得知中上游的战况,陈军不仅没有支援,却以新年将至而守卫松懈。

本来建康有石头城、紫金山等很多外围据点,是可以坚守一战的,但此举却无异于将这些外围据点让给了隋军。

果然,贺若弼部、韩擒虎部趁新年之机率军急进,很快渡过长江,占据钟山、石头城;王世积和燕荣也成功攻下了九江和三吴。

此战已经毫无悬念。1月22日,杨广进入建康,陈叔宝投降,南陈各郡县也很快表示投降。

隋灭陈这场统一之战,从10月隋文帝部署完成,到第二年2月基本就尘埃落定了,耗时不到4个月。而这场功业,却是那么的耀眼。

因为如果从东汉末年算起,华夏大地已经分裂了400多年;即使算上西晋,华夏一统也已经是280多年前的事情了。

隋灭陈之战示意图

作为一场统一之战,隋灭陈之战的知名度很低,因为的确没有太多起伏,几乎就是碾压。

但这并不是说隋文帝没什么功劳,因为以强伐弱并不一定就胜券在握。

历史上,有两场战争与隋灭陈之战的实力对比十分类似,一场是晋灭吴之战,一场是淝水之战。

咸熙二年(265年),西晋代魏,此时晋已灭蜀,体量和隋差不多,但却在西陵之战中被陆抗残军3万打了一顿。此后数年,西晋只能靠着庞大的体量在边境线上蚕食,一直不敢发动决战。后人形容此时的晋吴两国是在比烂。

西晋发动决战之时,朝廷内部非常犹豫,不过好歹,前线将士还是在杜预王浑等带领下撑住了场面。

然而,晋军势如破竹,晋军主帅贾充却表示,“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劳扰,年谷不登,兴军致讨,惧非其时。又臣老迈,非所克堪。”“吴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湿,疾疫必起,宜召诸军,以为后图。虽腰斩张华,不足以谢天下。”

而太元八年(383年)的淝水之战就更有意思了,如果对比一下双方版图就会发现,此时的前秦和隋、东晋和南陈,几乎是一模一样。

淝水之战示意图

很多人认为,淝水之战的前秦是败在了内部不团结上,但事实上,对比隋文帝杨坚的战役部署,你就会发现,苻坚几乎就是在进行军事冒险,不败才怪了。

南方政权能够割据,主要凭借的是长江天险,一般都会有荆州和建康两个防御重点。所以,司马炎都知道,要先在上游取得突破,防止被两个军团合击,才能取得胜利。

而苻坚是怎么做的呢?根本不待荆州取得突破,就急着带领中军孤注一掷,哪能胜利?

退一万步说,就算淝水之战前秦取胜了,桓冲解决掉上游的前秦慕容垂之后,完全来得及在前秦军冲进建康之前堵住秦军,苻坚能不能统一仍然是个未知数,而如果桓冲不支援,那么荆州军团的存在,同样可以很快在前秦军退走之后顺江而下,重新割据。

所以,不要为苻坚惋惜了,他要是能统一,那才是奇迹呢。

而苻坚的军事冒险和司马炎的糊涂决策,反而衬托出了隋文帝杨坚在整个灭陈之战表现出的军政素质和才能。

可以这么说,隋帝国继承的雄厚国力固然重要,但隋文帝的不骄不躁、殚精竭虑、思虑周全,隋帝国君臣的踊跃献策、积极执行,才是灭陈之战能4个月不到就取得完胜最重要的原因。

更多文章

  • 隋唐到两宋时行政区划始终波动,元朝后“州”便变成二级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代地方行政区划,区划调整和区划变更,元朝河南区划

    汉武帝时将全国划为十三州,东汉灵帝时正式成为行政区划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全面推行中央集权统治,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从而形成了“郡—县”二级行政区划。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后,延续了这一制度,除分封于各地的诸侯王国外,中央直辖地区仍然沿用郡县制。西汉初期,为了尽快恢复社会生产和

  • 闽国统治者争权夺利荒淫无度且与中原政权交恶,最终被南唐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唐攻打闽国,南唐灭南楚与闽国,吴越国帮宋灭南唐

    虽然,王审知时期不断向中原王朝进贡,祈求得到中原王朝的庇护,但是后世两代统治者与中原王朝却处于一种敌对关系当中。除了人为因素以外,还有自然原因,闽国地处现在的福建一带,封闭性的地理条件,让这个国家能够维持安稳,但福州、建州、泉州,这三个城市内部却缺乏向心力,这也导致了之后国内争斗的必然发生。统治阶级

  • 秦汉时平民多吃狗肉,直到隋唐时平民也很少能吃到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汉吃狗肉有什么讲究,秦汉时期吃狗肉风俗,宋代吃狗肉吗

    一是在较寒冷或多山林的地方,以狩猎为生,用吕思勉先生的话说,“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衣其羽皮”。二是在气候温热,植物茂盛之处,则食草木之实,以麻丝为衣。三是在河湖近旁,则以食鱼为主。这三种食物里,更主要的是第二种。这是伴随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的结果。《墨子·辞过》曰:古之民,素食而分处。按

  • 武则天的美貌和才华是其入宫之因,其性格与唐太宗不合故未受宠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为什么不受唐太宗宠幸了,唐太宗武则天的资料,刘晓庆版武则天和唐太宗

    民间丧礼的习惯,夫必须为妻齐缞杖期一年,但是此习惯不适用于皇帝。从汉文帝以来,皇帝另有居丧的单行制度—即是以日易月制,文皇对皇后之死哀痛甚深,从丧期过后,终身不再续弦立后。他选武则天入宫,已经是两年之后的事了。皇帝丧妻而不续弦,并不表示他就旁无姬妾。唐朝旧制:皇后与皇帝匹齐,母仪天下,统领六宫。这六

  • 杨素每次率兵出战前都会杀人立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尺素被杨素推下床,杨素个人简介,红拂女杨素死因

    据史书记载,杨素每次作战前,都会“以斩立威”,先拿部队中那些违反军纪的士兵开刀,无论轻重,全部斩首。每次杀人,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流血满地,以此“杀一儆百”,告诉士兵必须听令而行,否则必然军法处置。《隋书·杨素传》说:“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

  • 朱温经过数年经营,将唐朝变为其禁脔,并最终得以篡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温是怎么灭掉唐朝的,唐朝朱温的个人简介,朱温篡唐为什么没成功

    唐中和二年(882年)九月,经唐军围追堵截,及借师(雇佣突厥、沙陀、回鹘军队镇压农军)助剿,黄巢农军已现颓势,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后,朱温铤而走险,诛杀黄巢派来的监军严实,率所部投降唐王朝。彼时远在成都的唐僖宗闻讯大喜,立即下诏授予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自此,朱全忠率军加入

  • 诸葛亮用过1条毒计,唐朝一个穷汉也用了一次,发展成一个大军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最厉害的一计,历史上诸葛亮用过的计谋,诸葛亮一生中用过的所有36计

    诸葛亮虽然是绝世之才,但正所谓一物降一物。精明狡黠的司马懿,却完全看透了诸葛亮的伎俩。他敏锐察觉到诸葛亮有一个致命死穴:蜀汉从汉中出兵陇右、关中,必须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后勤粮秣供应极为不便,因此诸葛亮每次都急于寻找魏军主力决战,一心只想速战速决。只要魏国坚壁不出,凭坚固守,诸葛亮一方坚持不了多久就会

  • 武则天称帝最该感谢的人,如果没有他的一席话,武则天当不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秘史李治救武则天,武则天秘史李治武则天第一次见面,武则天当上皇帝后说的最霸气的话

    对于她为什么能够成功,历来说法很多,从方方面面分析的很多,我们没有必要去复述别人的分析,我们想说的是,纵观武则天的一生,其实有一些重要的节点,而这些节点是融会贯通的,一个节点无法突破,那么,下一个节点就无法突破,上一个节点影响下一个节点,而且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重要的人。武则天的第一个节点是:结识李治

  • 窦建德本可以和李渊一争天下,却因身边小人误导自毁长城兵败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渊与窦建德什么关系,李渊和窦建德照片,李渊怎么打败窦建德

    《旧唐书窦建德传》记载:“(窦建德)少时,颇以然诺为事。尝有乡人丧亲,家贫无以葬,时建德耕于田中,闻而叹息,遽辍耕牛,往给丧事,由是大为乡党所称。”这里说的是窦建德年轻的时候很重视诺言。和他同乡的一个人家里办丧事却因为贫穷无法操办葬事。窦建德当时听说后立即放下了手上的农活前去主动送去财物资助这个乡亲

  • 《唐朝诡事录》南州地理位置在哪?历史上真的有南州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诡事录》南州地理位置在哪南州泛指南方地区,中国历史上设置过多个南州,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悉罢全国诸郡,以州统县等。中国历史上设置过多个南州,依时间顺序排列如下:一、北周置南州,治万川县(今重庆市万州区),管辖二郡三县:一为万川郡,所属万川县(安乡县)、梁山县;二为怀德郡,所属武宁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