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入手,解析秦国为何会攻灭六国一统中原

从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入手,解析秦国为何会攻灭六国一统中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45 更新时间:2023/12/16 18:59:38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此时,虽然诸侯国林立,但并没有哪一个能真正取代周天子的地位,于是天下诸侯共同拥立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为周王,是为周平王

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部落的继续威胁,于是决定东迁都城到洛邑(今洛阳),史称“周平王东迁”,这是东周的开始,也是春秋的开始。

[var1]

周平王东迁

在拥立周平王继位和东迁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表现很出色,得到了周平王的赏识,此人嬴姓,秦氏,名开(此姓名系《东周列国志记载》,真实与否暂不论证)。

对于这个名字不少人比较陌生,但他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秦襄公,周平王东迁国都之后,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了他,自此秦襄公正式成为了周王室分封的诸侯,这是秦国的开始。

不过周平王肯定想不到,灭亡东周的,就是曾经拥立自己为王的秦襄公的后代,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暂时不表。

[var1]

秦国拥立周平王、护送其东迁而成诸侯

我们把视线继续往后转移,到秦襄公的后代秦献公身上,因为此人才是飞鱼本篇要说的重点。

说起秦献公,很多人会不假思索的说,这是秦孝公的爹,其实

秦献公的成就丝毫不在秦孝公之下,可以说,没有秦献公,秦孝公就不可能顺利的任用商鞅在秦国进行彻底变法。

春秋战国诸侯并起,为何会是秦国完成大一统?原因不单是秦人善于借鉴学习,就让飞鱼从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入手,为您解析秦国为何会攻灭六国一统中原。

秦献公的传奇一生。

秦献公的爹,是秦灵公,秦灵公死后,本该秦献公承袭秦公之位,但是秦献公的叔叔不干了,于是发动武装夺权,是为秦简公

(《史记》记载:灵公六年,晋城少梁,秦击之。十三年,城籍姑。灵公卒,子献公不得立,立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

此时秦献公毕竟羽翼未丰满,根本没有能力和实力从叔叔手里夺权,为防自己会被叔叔斩草除根,他只能被迫流亡魏国。

[var1]

秦献公在魏国长达近三十年的流亡,见证了魏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霸主地位,当他看到魏国如此强大之后,他就下定决心,只要自己回国继位,立即就效仿魏国的改革,机会总会垂青有准备的人,秦献公的机会终于还是来了。

在秦献公流亡魏国的时间里,秦国经历了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三代,秦出公继位时只是个娃娃,大权在他的母亲手里,他的母亲重用宦官和外戚,导致了秦国上下一致不满,在这个大背景下,秦献公才得以被召回秦国,秦国属于秦献公的时代,也正是开了。

秦国的恶俗——人殉。

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土崩瓦解的时期,在旧贵族的眼里,奴隶是没有任何人权的,秦献公回到秦国之后,发现秦国依然保持着“人殉”的恶俗,并且奴隶主还以谁殉葬的奴隶多、身体强为炫耀的资本,大量的青壮年奴隶,就被殉葬了。

秦献公时期,山东诸侯对于这样制度早已摒弃,但秦国却坚定不移地贯彻着,足见此时的秦国究竟有多么的落后,说到这,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下何为“人殉”了。

[var1]

人殉,就是指用活人陪葬的恶俗,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社会,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渐渐被取缔,到这汉代以后基本就没有了,这是一种残忍的阶级对抗。

受魏国变法熏陶的秦献公,深深地意识到,这是违背人性,是秦国积贫积弱的关键所在,秦献公就立志要废除人殉制度,但旧贵族和奴隶主又怎么会轻易妥协呢,不过没关系,因为秦献公想到了用陶俑代替真人来殉葬,这也被后来的秦国一直沿用,后来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就源自秦献公的这条妙计。

秦国统一华夏的原因。

纵观秦国的历史,这是一个极其善于借鉴和学习的诸侯,可以说从秦献公时期,就已经为继任的君主打好了方向:

变法强国,只有彻底的变法,才能真正的强国。

正是秦献公为秦国的变法开了好头,后来秦孝公的变法才会那么顺当 ,商鞅在秦国的两次变法,也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此后一直到秦国攻灭六国,秦国的变法运动都一致发挥着重要作用。

[var1]

秦攻六国

秦国统一华夏的路上布满荆棘,所幸的是,秦国的历代君主都能披荆斩棘,本国的人才不足,那么就从山东诸侯里挖,山东诸侯文明先进的习俗和政策,也正是被这群人带到了秦国,并且生根发芽,最终完成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蜕变。

飞鱼说:

战国诸侯并起,为何会是秦国完成大一统?不单是秦人善于借鉴学习,

君主贤明,变法彻底,名将辈出,名相不断等等,都是秦国统一华夏不可或缺的因素。

?从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入手,解析秦国为何会攻灭六国一统中原,春秋战国是被战争充斥的年代,冷兵器时代打仗其实打的就是人,身强力壮的人在战场上是很有优势的,后来名震一时的魏武卒,就是士兵中的“特种兵”。

但是秦国的“人殉制度”,却把最能打仗、最有可能打胜仗的这部分人都给殉葬了,这就导致秦国的青壮年会越来越少,

“人殉”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和发展,早已最大限度的削弱了士兵的战斗力。

[var1]

战国士兵

战国初期发生过这样一场战争——阴晋之战,这场战争中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大破秦军50万?,很多人认为,这个数字可能并不真实,真实与否我们暂时不作深究,但有一点不能否认,那就是秦国的人殉制度,造成了士兵虽多,但大部分是老弱病残,战斗力自然也高不哪去,被吴起的五万魏武卒打的大败,是极为有可能的。

秦献公废除了人殉之后,秦国土地有人种了,战争有人打了,并且都是精壮的青壮年,战国中后期,秦国能在数次大战中迅速恢复,秦献公的这项废除“人殉制度”的创举,功不可没。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吕氏春秋》、《资治通鉴》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从晋国“三军六卿制”入手,浅析三家分晋为何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如何评价晋国六卿,晋国六卿制度图,晋国三军六卿灭亡过程

    晋公子亡,长幼矣,而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赵衰其先君之戎御,赵夙之弟也,而文以忠贞;贾佗公族也,而多识以恭敬。——《国语·晋语》常言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呢,这是因为春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这阶段中原大地上百家争鸣,华

  • 陈胜为何能起义成功,还能得到六国旧贵族势力的帮助?他被利用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胜起义,陈胜称王后的真实历史,六国贵族为什么不救陈胜

    后来大雨误期,死刑的压力使他和民兵们不得不选择反抗。此时作为屯长的陈胜不可能想到推翻强秦,他的首要问题是怎样将这900多名阶级兄弟发动起来,对其反抗进行合法性宣传。很快,“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灵异事件就出现了。效果不错,弟兄们的激情被彻底激发出来,暴动开始了。然而,陈胜的宣传根本上不了台面,只

  • 从春秋到战国,周王室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本质上已有明显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周王室,周王室实际统治时间,各国王室地位排名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西周时期,周朝的君王一直保持着自周朝建立时而具有的权威,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宗主。当西周灭亡,周平王继位而东迁都城之后,历史进入了东周纪元,而周王室也开始衰弱,伴随着天下诸侯的并起,周王室也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控制时局的能力。与此同时,一些被称之为蛮夷

  • 为何统一六国的不是晋不是楚,而是春秋初期弱小的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统一六国讲解,初中历史秦统一六国,大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找到了

    从这张春秋初期地图上可以看到:楚国雄踞长江、汉水流域,拥有发展农业的最好条件,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直以大国、强国的身份存在。其地域辽阔,国力强盛,楚人常引以为荣。当时楚国与晋国可谓是两个超级大国,犹如上世纪的苏联与美。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

  • 为什么都是诸葛亮打魏国,诸葛亮死后为何不见司马懿伐蜀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懿联吴破蜀,司马懿怎么灭蜀吴的,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打蜀国

    [var1]三国后期,诸葛亮跟司马懿的较量一直被后人所称道。他们两个不分伯仲,谋略和计策都不相上下,司马懿是三国之中唯一能跟诸葛亮对抗的谋士。但是有一点叫人奇怪的时候,为什么司马懿在诸葛亮死了之后,却没有大举攻伐蜀国呢?司马懿是一个目光远大的人,终身志向是肃清万里,总齐八荒,一统天下。蜀汉诸葛亮虽然

  • 秦国豪放女宣太后芈月:赶在外国使者面前讲荤段子:讲荤段子赢得外交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太后芈月,秦国后人对芈月的评价,秦庄襄王与芈月的关系

    [var1]这个芈月在历史上公然讲的这个黄段子,一不留神还被史学家们给记到战国策里了。开玩笑,战国策仅次于史记,那都是那都是响当当的史书,能让你流芳千古,也能让你遗愁晚年,这个芈月的黄段子,我估计是也不能让他流芳千古吧,至于是不是留遗臭万年,这个取决于你怎么看了。[var1]话说这一年是楚国发兵攻打

  • 如果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战白起,最后谁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之战白起与廉颇,廉颇能打过白起吗,廉颇和白起谁年纪大

    长平之战,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有名的战争之一,正是通过这场战争,秦国彻底结束了赵国的有生力量。长平之战之后,秦国大一统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加快,是秦国当年战略意义最为重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赵国从此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我们从这场战争之中也学习到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赵国大将赵括有关,他的父亲也是

  • 田氏代齐后越国三弑其君,无彊听从齐使之言与楚交战最终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田氏代齐后有没有追杀姜氏王族,田氏代齐讲解视频全集,田氏代齐原文

    越国的早期历史很模糊,直到勾践他爷爷夫谭的时候,越国才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越国的发迹,源于晋楚争霸。春秋中期,晋国在诸卿崛起之后,内耗频繁,在与楚国争霸过程中渐渐地有点力不从心。这时,来自楚国的降臣申公巫臣提出了一个办法,扶持新崛起的吴国人去跟楚国死磕,晋国在后面出钱出装备、摇旗呐喊就行了。随后就

  • 烛之武退秦师甚至使秦国派兵保卫郑国反映出郑国缺乏恰当用人机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烛之武退秦师郑国当时的处境,秦穆公攻打郑国时谁救了郑国,烛之武退秦师秦国为什么打郑国

    然而,长期默默无闻的烛之武,却在郑国遭遇危机时突然出名了。周襄王二十二年(前630年),因为在城濮之战中郑国加入了楚国阵营,晋文公联合秦国前往伐郑。这次伐郑,晋文公是老账新账一起算了——当年晋文公流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这次也是要对他进行报复。秦穆公时,秦国国力正处鼎盛;晋文公虽然刚回国数

  • 庸国自商朝便存在,曾随武王伐纣,春秋时被楚国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楚国庸国,周人灭商的历史背景,武王灭商的历史

    庸国作为一个方国历史非常久远,殷商时期就存在,曾经盛极一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一带),《括地志》载:“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楚国联合巴人、秦人所灭。关于庸国,最初的记载出自《尚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