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六下江南,看到孔子墓就是不拜,孔子后人用布一遮,立马下跪

康熙六下江南,看到孔子墓就是不拜,孔子后人用布一遮,立马下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610 更新时间:2024/1/16 23:46:39

康熙在位期间,爱护百姓,很少做劳民伤财的事情。康熙曾六次巡游江南,途中经过山东,在山东的时候,康熙做了很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

比如说:关爱孤寡老人,减轻人民赋税。除此之外,他还保持着原则,有三件事情没有做,从这三件事中,可以看出康熙皇帝爱民如子,对百姓非常关爱。

第一件事情就是:他虽然祭拜泰山,但是却不封禅,古代有为的帝都喜欢封禅,比如秦始皇。但是康熙觉得,封禅大典太过于损耗民力,所以不应该进行。因为古代帝王之所以封禅泰山,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劳民伤财,对百姓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康熙在泰山停留的时候,只是做了祭祀,并没有封禅泰山。

第二件事情就是:康熙皇帝废除了泰山上的舍身崖,据说泰山上有一块地方,三面陡崖,一面深渊。当地的民俗之中,有跳舍身崖为自己父母驱病得传说。如果家里有老人生病,老是不好。那么只要有家中子女到舍身崖跳下去,家中父母的病就会好起来。

不过父母的病虽然好了,但是子女也因此摔的粉身碎骨。康熙皇帝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生气,说这是当地人迷信,不能信。并且说为了保护生命,严禁以后这些人再去跳舍身崖,为了保证没有人过去,康熙皇帝下令,在舍身崖修建了一道围墙,并且派士兵把守,不让老百姓过去跳崖。

所以,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康熙皇帝一直都在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安危废除泰山上舍身崖,从此以后,在泰山边上,就少了很多轻生的年轻人。

康熙皇帝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祭拜孔子墓,但是到了墓跟前之后,却不下拜。按以往的规矩,康熙皇帝先去孔庙祭拜,对着孔子行三拜九叩的大礼。并且读了祭。等到祭拜完了孔子像,康熙皇帝就到孔子跟前祭拜。可是没想到,到孔子墓跟前后。康熙站了好一会。就是没有下拜。旁边的官员面面相觑,不知道康熙皇帝在琢磨什么。倒是一旁的孔尚任看出了问题,于是就过去请康熙皇帝去一边休息一会。自己在孔子墓前拾掇几下,等到待会康熙皇帝回来之后,却微微一笑,跟着对着孔子墓也开始祭拜。官员们一个个莫名其妙,都不知道原因。后来孔子的其余后人也没弄明白这件事,于是就找到孔尚任,问一问这是怎么回事,孔尚任微微一笑,说后世人尊敬孔子,因此就给孔子封王,孔子墓碑上面写着的是:“大成至圣文宣王。”要知道康熙皇帝之所以祭拜孔子,主要因为孔子是名老师,可不是因为他是一名帝王。康煕本来就是帝王,他怎么会再来祭拜孔子这个帝王呢!

更何况,康熙皇帝才是国家的统治者。他才是帝王。孔子这个帝王算是怎么回事?因此孔尚任找来一块黄布,把孔子墓碑上面的王字遮住,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果然康熙皇帝来了之后,就开始对着孔子墓行礼,康熙在位那么多年,一直很关心民间疾苦,他平定国内战乱,让百姓好好休养生息。所以才会迎来国家一个太平盛世。

从康熙皇帝做的这三件事当中,我们不难体会。康熙皇帝为民着想的心思,不愧后人称他为一代明君――康熙大帝

(文/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

更多文章

  • 水师提督丁汝昌:死后被光绪下旨抄家,15年不许下葬,后人今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丁汝昌临终感言,丁汝昌死亡真相揭秘,丁汝昌死后葬礼

    曾经亚洲第一的水上舰队在短短7个月的时间内被实力远弱于自己的日本舰队击败,主力尽丧,几乎全军覆没。辉煌何在,屈辱怎奈,已经被各方压力折磨得憔悴不已的丁汝昌在悲愤和凄凉中壮烈殉国。丁汝昌以身殉国后,《纽约时报》这样写道:“三名中国海军将领,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将军、右翼总兵兼“定远”舰舰长刘步蟾将军和张

  • 地图上的战争:金田起义爆发!洪秀全大败清军,在永安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金田永安,洪秀全金田哪里人,永安封王名单

    洪秀全出生于嘉庆年间,曾经四次参加科举考试,一一落榜。当时整个清王朝境内,除了鸦片战争的侵蚀,还有西方民主思想开始渐渐渗透进中国,洪秀全也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全盘接受了西方基督教思想,作为自己领导金田起义的指导思想。洪秀全为广东人,鸦片战争的爆发让清王朝不得不开放通商口岸,这也成为了西方民主思想进入中

  • 晚清时的文人升官捷径:师爷出身的左宗棠,幕僚出身的李鸿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左宗棠李鸿章谁权力大,对李鸿章和左宗棠评价,李鸿章左宗棠矛盾

    在古代想从科举做官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必须都是有极大的天赋,再加上非常大的运气才有可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了举人进士。像范进中举那样高龄中榜的,其实不在少数。乾隆皇帝有个老师,叫沈德潜,在清朝的历史上,这算是一个知名的大诗人。很多乾隆皇帝著名的诗,其实都有是由沈德潜代笔,就是这么一个文化水平非

  • 乾隆微服私访为何吃了瓜农的瓜还要杀害瓜农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私访时为啥把瓜农杀了,乾隆为何要处死瓜农,乾隆微服私访老片

    这时候的乾隆皇帝,未免就要到处微服私访一番,似乎乾隆皇帝也是历史上最爱微服私访的一个皇帝。所以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也有很多,当然真不真实就另说了。反正这些关于他的传说,也都比较有意思。大家听说之后,也就全当逗乐了,大不可当真。话说有一年的夏天,烈日当头,乾隆带着一群随从来到了一片瓜田。瓜农看到乾隆帝,

  • 地图上的战争:曾国藩被围南昌,天京事变爆发,战局瞬间扭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曾国藩攻破天京后果,曾国藩被围天京时说的话,曾国藩围攻天京战略图

    太平军将领翼王石达开带领了三万大军从武昌进入江西,准备围困在南昌驻守的曾国藩。石达开的南下,让驻守的义宁的清军总兵刘开泰毫无还手之力,石达开不费摧毁之力就打垮了义宁的守军,长驱直入江西境内。一时间,新昌、上高、瑞州、新喻、临江等地尽数被顺利拿下。太平军的步步紧逼,让曾国藩毫无办法,一方面现在胡林翼、

  • 洪承畴等降臣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为何乾隆还要把他们写入贰臣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对洪承畴评价,明朝贰臣洪承畴,贰臣洪承畴为何惹人争议

    满清人口稀少,却能入主中原,完全是靠着明朝的降兵降将,以洪承畴为代表的文人集团,以耿仲明、尚可喜为代表的武将,可以说,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却被汉人所不齿,称之为“汉奸”。可是这些人死后,却被乾隆帝编入《贰臣传》留下千古骂名。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贰臣传尤其是洪承畴,早在崇祯初年,洪承畴已经官

  • 曾国藩尽心提携沈葆桢,为何沈葆桢要对恩师“恩将仇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沈葆桢曾国藩挽联,沈葆桢恩将仇报,曾国藩与沈葆桢彻底决裂

    1856年,这年沈葆桢被任命为九江知府,但此时的他,并没有能够真正的去上任,原因是当时九江城仍旧处于太平军的控制范围。身处于这种窘境的沈葆桢,没有办法进入九江城,是曾国藩看到了这种局面,他好心为了国家延揽人才,不愿意看到沈葆桢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把沈葆桢招致自己的帐下,成为自己幕僚中的一员。曾国藩对

  • 17岁守寡,25岁成为首富,慈禧认她为干女儿,42岁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年轻48岁真实照片,慈禧18岁守寡照片,慈禧的家族兴衰史

    周莹旧照(1869――1911)周莹出生于清光绪年间的陕西省三原县一个殷实的家庭,小的时候她天资聪颖,父亲把她送到县里读私塾。等长到17岁的时候,周莹嫁给了泾阳县安吴堡吴家的大少爷吴聘,两家本来门当户对,小夫妻俩也相敬如宾,幸福的日子总是令上天嫉妒,周莹美好的憧憬被丈夫和公公相继离世而破碎。作为从小

  • 地图上的战争:永历帝逃亡缅甸,吴三桂弑杀永历帝于篦子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吴三桂杀永历,吴三桂杀永历父子完整版,历史上吴三桂占领的区域

    历经千难万险的永历帝途径铁壁关、木邦、锡波、阿瓦,终于抵达缅甸国都。数日后永历帝被安置在阿瓦城外临时构造的一座简陋的屋子里,作为他自己的行宫,也许此时的永历帝早已经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帝王的那份尊崇,来到缅甸的他仅仅是徒有虚名的帝王。除此之外,处于云南边境之地的李定国,还在木邦艰难的维系着南明朝廷最后

  • 皇帝死了,留下了27岁的慈禧,她是如何除掉了老谋深算的肃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别看咸丰在历史上毫无建树,但对自己后事安排还是妥妥的。咸丰驾崩前,让自己唯一的儿子,6岁的同治接替皇位。他也知道,6岁的孩子管理不了国家,于是安排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辅佐。遗诏“顾命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咸丰为了防止“一党”独大,同时赏赐东、西两太后各一枚印章。意思是:“八大臣”的谕旨,必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