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题材服饰的魅力-从电影《赤壁》开始

三国题材服饰的魅力-从电影《赤壁》开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31 更新时间:2024/1/28 18:45:51

先不讲电影改编的如何,就说电影中置入的投壶、蹴鞠、剑舞、书法、绘画、茶艺、音乐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就让人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还有无时不刻不在的人物服饰,更是无声胜有声的承载了影片的内容。《赤壁》中的服饰背景体现了物生而后有象,服饰造型则体现出立象以尽意。

文化影像书写

典型样式

《赤壁》的时代背景是东汉末年,汉朝初年服饰与民无禁,直到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设定了官服制度,而其重点在冠冕,各有各序,朝服为袍服制,袍即为深衣制。

冠冕

古代冠帽始于先秦时期的头衣

《后汉书·舆服制》记载:上古之人居而野处…观鸟兽有冠、角及种种胡须,就效仿之作冠冕发髻流苏,从而有了各种发饰、冠冕等。

“通天冠,其服为深衣制。”

通天冠,就是皇帝日常所戴的冠,冠也是中国古代等级制度、身份、地位的象征。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强盛时代,出现“文景之治”,思想上“独尊儒术”,封建制度得到完善,造就了衣冠文化浓厚的政治色彩,形成了“汉宫威仪”。

“冕旒”本是古代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李冠。汉代之后,这种内红外黑的冕冠即为皇帝一人专属,有诗为证:“万里衣冠拜冕旒”。

深衣制

中国古代的服装形制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胡服…

上衣下裳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服装形制,而深衣用途最为广泛,东汉时期男女皆服用,即作为朝服,也是主要的基本常服,电影《赤壁》中,通用的就是日常服饰样式。

上至天子,下至庶人,不分男女,不论阶级都可以穿深衣,汉朝的深衣制服装主要体现在曲裾袍上,袍服在周代时期已经出现,流行于秦汉时期,采用上下连裁,腰部无接缝,而依然保留了深衣制的其他特征,所以本质上依然是深衣制。

深衣制如同中国古代其他服饰一样,服装的结构是按照人体站立时的静态姿势而设计的,采用人体两臂平展、两腿稍劈的立姿结构形式,所以中国传统服饰是直线状和平面形的,并不重视胸腰臀围的差量,不同于西方服饰的立体感。

基本改变

《赤壁》导演吴宇森在电影筹划初期声称要颠覆观众心中的固定模式,要运用东方元素和西方技术展现具有国际主义审美的影片:史诗巨片、英雄情怀、兄弟情义、团结一致,以弱胜强都是电影想要表现的主题,为了体现电影的概念,服装设计师叶锦添最后定下的《赤壁》服装基调就是以汉服的标准,黑白色为主,少花哨,求写实,单一又有力量。

叶锦添在采访中说道自己设计服装的时候会和许多历史学家坐下来聊天,也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不过汉代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并不详细,武士服一般参照了秦始皇兵马俑服饰,比如将军作战服“身穿又重长襦,外披彩色鳞甲,下着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顶部列双鹖的深紫色鹖冠,橘色管带。”;中级军官则身穿长襦或高领右衽褶服橘,外披彩色花边的前胸甲,腿上裹着护腿,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双版长冠等。

这些在电影《赤壁》中都有表现。

《赤壁》的人物服饰基本包括两大类型:作战服和日常起居服

作战服是由甲衣和战袍组成,剧中主要人物除了诸葛亮和两位女性小乔、丽姬之外,其他角色都有甲衣的造型,在秦汉时期高级和中级军官都穿着彩色铠甲,战衣等级分明,影片中也有所演绎,曹操刘备孙权作为三国首领身穿利用小甲片进行复杂编制的甲衣,孙权的金黄色鳞形编制盔甲更加醒目,影片中甲衣的款式多样化,男女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众多,因此鲜明的个性展现是影片成功的保证之一,电影服饰正是为了诠释人物而存在,历史角色能否和演员契合,服装也是重要的一点。

叶锦添的独特风格

叶锦添是近代华人界最杰出的视觉艺术大师。

传统的深度自然不能轻视,但时尚的高度也不能被人低估。

在人物造型设计中,叶锦添的一贯设计风格贯彻始终,小乔的飘逸,孙尚香的野性都在古典中透露出现代的气息,将古代的张力和现代的审美情趣完美结合,为电影增色不少。

中国大片的优势就在于画面和美工的设计,叶锦添的创作是感觉的艺术,也是人的艺术,不光是服饰,在《赤壁》中任何一个细节都能够感受到他的设计。

传统纹样情结

作为一部古装战争历史电影,武器在其中的出现是必须的,《赤壁》中的矛、枪、弓箭、盾、戈、刀都让人眼花缭乱,毕竟是冷兵器时代,却也让观众感受到了热血,这也归功于对武器的设计细节上。影片一开场就是一把古剑,传统的回形纹样有些微微的变形,简约又不失大气,很巧妙的用一把古剑贯穿了整部电影。

还有赵云长枪上的饕餮纹样。

饕餮是中国传统深受,饕餮纹最早出现在中国的青铜器上,为虎纹的夸张、变形,也是龙纹的前身,饕餮是猛兽,所以在电影中也代表着赵云的精神化身。

在《赤壁》中还有很多传统纹样的出现,而且它们的出现不单单是为了某一个镜头,或者是某一个场景设定,在电影中传统纹样的设计和运用都和一个人物的心理、性格息息相关。在这些细节的设计上,可以感受到和欣赏到美的存在。

结语

更多文章

  • 董卓是底层草根,是如何逆袭到人生巅峰,却骤然失败身首异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二乔战董卓,董卓和皇后吻戏,董卓戏唐妃完整视频

    新三国董卓剧照董卓返回家乡没多久,羌人部落首领来看董卓。董卓就带他们回到自己的家,把家里的耕牛杀掉款待他们。这可把羌人的首领感动坏了,回到部落,凑了上千头牲畜送给董卓,董卓也从此名声大噪。而董卓也是因为此才获得了官职。陇西郡的官吏看董卓孔武有力,又跟羌人关系那么好,就让他来负责治安,由于胡人经常骚扰

  • 法正死了,导致刘备被火烧,可诸葛亮干嘛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张飞法正强吗,庞统和法正不死刘备能统一天下吗,刘备收服法正

    苏轼即有《永安宫》一首,如此写道: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徘徊问耆老,惟有永安门。游人杂楚蜀,车马晚喧喧。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吁嗟蜀先主,兵败此亡魂。只应法正死,使公去遭燔。此诗明白如话,最后一字燔,乃焚烧之意,讲的是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蜀汉的史实。刘备之所以会被搞得灰头土脸乃至一命呜呼,乃因

  • 为什么卫青死后,汉武帝要诛杀卫氏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武帝杀卫青真实原因,汉武帝为什么要诛杀卫青,河东卫氏是卫青后代吗

    由于他一生谨小慎微,对汉武帝唯命是从,让他得以平安度过晚年,成为历史上少有的能够善终的武将。但是在他死后17年后,公元前91年,汉武帝以暴风骤雨般清冼了卫氏这个强有力的外戚集团。甚至连皇后卫子夫,外甥太子刘据都被牵连,更别说卫青的儿子和孙子,卫氏家族被牵连诛杀,不过霍去病英年早逝,他的同父异母弟弟霍

  • 杀害关羽后,孙权愿意交出凶手求和,刘备为何不肯罢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权为何杀关羽,刘备知道关羽被孙权杀害吗,陆逊劝孙权不杀关羽

    唔,我也不信。可能有“兄弟情深”的因素,但,这绝不会是唯一原因。刘备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忠厚长者”,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总是谋图实利的,同时,政治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形象。或者说,一个良好的形象,对政治家维持舆论政治基础、团结聚拢人才,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曹操的赤裸裸的“宁可我负天下人

  • 官渡之战时,除了袁绍和曹操,其他诸侯都采取了什么立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袁绍官渡失利退回大营,新三国曹操袁绍官渡对话,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各有多少兵马

    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天下还存在不少割据势力。那么,问题来了,官渡之战时,除了针锋相对的袁绍和曹操,其他诸侯都采取了什么立场?一、刘备(助袁)建安五年(200年)春季,衣带诏事发,原本依附于曹操的刘备,击杀徐州刺史车胄,又一次屯兵徐州。当然,曹操意识到刘备的威胁,赶在和袁绍决战前击败刘备,俘获关羽。刘

  • 三国演义中,有七人分别战平蜀汉五虎上将,他们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演义蜀汉五虎谁最强,蜀汉五虎图片高清,蜀汉五虎出场视频

    战平关羽的名将:庞德、徐晃、纪灵在襄樊之战中,先后有两员魏将战平关羽,他们分别是庞德和徐晃。庞德带着棺材出战,意思是,不是关羽躺进去,就是他庞德躺进去。因此,庞德战力爆表,在和关羽的单挑中,越战越勇,一百回合,不落下风。关羽是用刀高手,掌中青龙偃月刀,专斩名将,而庞德却能与之战平,可知其战力非凡。关

  • 历仕六朝屡拜高官,东汉人臣之最的胡广如何左右逢源而屹立不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汉胡广,胡广个人资料简介,胡广科任命公示

    一、中庸之道,天下薄之政治是一滩浑水,有如陈蕃这样的清流,为了天下而把皇帝、外戚、宦官得罪个遍,最后留下“名士”的美名;自然也有胡广这样的“墙头草”,忠于权势而俯首称臣。比起陈蕃谋划剪除宦官失败且受辱自尽,胡广的处境却要好得多:因为才华被汉安帝看重、助贤淑的梁妠为皇后得到汉顺帝的信赖、同大将军梁冀保

  • 吴郡四姓:支撑东吴的四大士族,各自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吴四大家族是谁,吴郡陈遗,唐朝四大士族

    特别是在三国时期,吴郡四姓这四大家族走出的人才,支撑着东吴和蜀汉、曹魏相抗衡。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一、吴郡顾氏代表人物:顾雍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顾雍出自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年少的时候,顾雍跟随蔡邕学习。20岁的时候,顾雍就担任

  • 刘备唯一一次大哭,诸葛亮听后悲叹十字,道出蜀汉灭亡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死后多久蜀汉灭亡,蜀汉刘备,诸葛亮北伐时的刘备

    实际上,如果抛开《三国演义》中塑造的那个世人熟知的刘备不谈,在正史《三国志》中,刘备并不是这样的形象。或者吴宇森的《赤壁》中,演员尤勇扮演的刘备在行为和形象上更接近于正史。作为一个有魄力,有恒心,刚毅决断的三国人物,正史中的刘备确实哭过几次,但是能够称得上大哭的,可能只有一次,就是在他的主要谋士法正

  • 不是关羽张飞也不是魏延李严:不服诸葛亮的三位大臣,为何都没活到刘备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刘备集团,诸葛亮一开始的军衔虽然不高,只是军师中郎将和军师将军,但他“署左将军府事”,就是代理刘备行使权力,几乎所有人都要给他面子。真正不服诸葛亮的,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关羽、张飞、魏延、李严,而是另外三个人,只有这三个人,曾想过或有可能取代诸葛亮的位置。关羽是对士大夫不太感冒,但是对诸葛亮却十分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