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以寥寥数万人起兵,能够快速开基立业,秘诀究竟是什么?

李渊以寥寥数万人起兵,能够快速开基立业,秘诀究竟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32 更新时间:2024/2/29 4:03:51

政治上讲究联姻,李渊的母亲与北周明帝的独孤皇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均为北周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之女,而李渊的妻子窦氏则是隋朝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之女,而这个窦氏的母亲,则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

由此可见,李渊的出身那是绝对的高贵,他从祖上三代以来,就是西魏、北周和隋朝的大贵族,特别是与北周、隋朝的上层统治集团有着密切关系。

李渊身为长子,幼年便承袭了唐国公爵位,长期镇守在山西一带。

隋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燎原四起,盛极一时的隋王朝,呈现土崩瓦解之态。此时,各地的官员贵族们,早把什么“忠义”两字抛在九霄云外,一心争雄天下,如幽州总管罗艺、朔方总管梁师都,马邑豪强刘武周、金城豪强薛举、武威豪强李轨等,纷纷打出反隋的旗号,建立割据政权。

李渊作为隋炀帝的表兄弟,对隋朝同样也没有什么忠心可言。

“忠心”这种东西,只在统治者能够牢固控制时局时,才能有资格去要求臣下,否则,就免谈。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统率河东兵马镇压当地的农民起义,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控制了当地的局势。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他又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成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担负北御突厥,镇守北方门户的重任。

可是隋炀帝对自己的这位表兄弟并不放心,心存猜忌,派出王威、高君雅做太原副留守,明为李渊的副手,实则是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隋朝的灭亡趋,李渊看得清清楚楚楚,他也是有野心的人,面对这种动荡的时局,他早早就做好了准备:表面佯装沉湎酒色,暗中却招纳豪杰,收买人心,特别是隋朝的一些有能力的官员,都暗中投奔李渊,如隋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侍刘弘基,左亲卫窦琮,晋阳令刘文静等。

大业十三年,刘武周在马邑起兵,自称天子,率兵南下,占据隋朝汾阳宫,对太原城构成严重威胁。

李渊随趁势以“抵抗刘武周和突厥”为名,公开招兵买马,扩充力量。

当年夏天,瓦岗寨农民起义军包围东都洛阳,隋炀帝又远在江都,关中空虚,李渊认为取代隋朝的时机已经成熟,他除掉心腹大患王威、高君雅后,派刘文静联络突厥,向突厥称臣纳贡,以消除隐患。

随后,李渊建大将军府,置三军,自称大将军,在太原誓师,亲率三万中军,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分率左右大军,各一万人,三军齐发,直取长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渊起兵时的军力,不过是五万人,在进军的过过程中,还受了隋朝虎牙郎将宋老生、骁卫大将军屈突通的迎击,但李渊仍然比较顺利地进入长安,进而占据关中。

李渊取长安、占关中,之所以进展顺利,是由于他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

天时。李渊善于把握时机,早在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杨玄感起兵造反时,李渊的妻兄窦抗就曾劝他起兵反隋,但他认为时机未到而未有行动。直到大业十三年,此时隋朝境风,狼烟四起,农民起义遍布,隋朝处于飘摇状态,而瓦岗农民军又牵制了洛阳、江都方面的隋军,也就是隋军的主力部队,这些因素给了李渊趁机行动的机会。

地利。关中地区依山带河,拥有“四塞”之固。历来为险要之地。李渊祖上三代都居于关中,在这里亲朋故旧无数,且在当地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李渊起兵后,这些人纷纷响应,为李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如他已出嫁的女儿平阳公主,在户县散尽家财,召集南山亡命之徒,得兵数千,又收编了附近几支小股的起义军,人数近万人,配合李渊攻下周至、武功、兴平诸县,队伍壮大至7万人,号为“娘子军”;李渊的女婿段纶,在蓝田起兵,拥兵万余人;李渊的从弟李神通,也在户县起兵,兵力也在万余人。

李渊进入关中时,他们合兵一处,兵力达到了20万之多。而关中地区的农民起义规模较小,经济未受到太大影响,为李渊的20万兵马提供了充足的军需物资,也保证了李渊的顺利进兵。

人和。李渊善于笼络人心,得到农民、地主的支持。他废除了隋炀帝的严刑峻法,与民约法十二章,征收赋税尽量宽简,得到百姓拥护。关中的几支小股农民起义军归降李渊后,他均“论功行赏”,不讲究出身,因此下层兵士能够英勇作战,军队的战斗力强悍。

李渊对三秦士庶、隋朝长吏、豪强等都以礼相待,并授予官职,这些人普遍具有管理能力,为李渊稳定地方起到了巨大作用。

李渊是世家贵族出身,特别精通政治手腕。对隋政权,他表面示以忠心,在太原起兵时,他的军旗用绛白两种颜色,以此向隋统治者表明,自己仍然忠于隋朝。并且他又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以代王杨侑为皇帝,树立傀儡,掌握关中军政大权。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隋朝名存实亡,李渊便迫不及待,让杨侑下台,经过几次推让表演后,他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唐,年号武德,定都长安。

从起兵至建国,李渊仅仅用了一年时间。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李渊,能够找准机会,纵横捭阖,以数万兵力,成功开基立业,其韬略是相当强的,并非后世演义小说所写的那样。

历史的人物,往往隋着时间的推移,形象变得模糊,甚至异变,对于李渊,我们还是要公正地去评价。

更多文章

  • 古代最弱的朝代,宋朝自称第一,晋朝不愿意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最弱是什么朝代,历史上存在感最弱的王朝是晋朝吗,晋朝与宋朝相隔多少年

    从两朝维系时间来看,晋朝与宋朝比不了。三国乱世曹家篡汉,司马家篡魏,晋朝就是由此开始。作为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晋朝除了统一二字貌似没什么别的功绩。西晋名正言顺,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一百五十五年。宋朝相比就厉害的多,国祚三百一十九年。从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到1276年元朝大举进攻,1279

  • 才能与品德之争,晋朝智瑶的失败,让所有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智瑶覆灭的经典故事,褚智瑶,一代枭雄智瑶

    我们翻看晋朝后期历史,韩、赵、魏三大家族控制政府,但是我们常常忽视还有另一个大家族智姓家族,智姓家族族长智申,指定儿子智瑶当他的继承人,因为智瑶具备了人人称羡的优点:文武双全,通晓各种技能,坚决果断,但是有个很明显的缺点是:胸襟狭窄,刻薄寡思。智果预感到族人灾难将至,要求另立门户,最终成功躲避一场浩

  • 西晋:一个平定三国的大一统王朝,为什么却令人唾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四次大一统,西晋是大一统国家吗,大一统的王朝

    痛之深,恨之切,一切一切都缘于它创造了几个历史“第一”,给民族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第一个前朝未乱而成功夺权的王朝前有王莽的新朝,夺自西汉;曹家的魏国,夺自东汉,都是臣子篡位而建,皆是因前朝(西汉、东汉)异常腐朽,民不聊生,天下离心,刘皇没有了市场,被士民所抛弃。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没有立锥

  • 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行第二,好色却谦逊,死后李世民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凌烟阁24臣排名,李世民评价历史人物,李世民二十四功臣

    “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隋朝末期,天下大乱,一众英雄豪杰并起,将岌岌可危的隋朝统治霎时推翻。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定都,建立唐朝,一个史无前例繁荣昌盛的朝代自此拉开序幕。01在反隋建唐的过程中,不少心腹忠心耿耿跟在唐高祖李渊身后,哪怕前路漫漫无期,依然没有退缩的念头。而这种万众一心的契

  • 面对愈发猖獗的藩镇节度使,唐朝为何不用推恩令进行削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藩镇节度使制度,藩镇士兵和节度使的关系,唐朝后期藩镇有多强

    安史之乱后,曾盛极一时的大唐迅速衰弱下来,这与当时猖獗的藩镇割据势力有莫大的关联,毫不夸张的说,唐朝后期混乱的藩镇割据局面是大唐走向陌路的罪魁祸首之一。其实,藩镇割据局面出现,是地方势力过重后必然会形成的一种内部势力分割结果,对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而言,藩镇割据就宛如深入骨髓的一颗毒瘤,是帝王深恶痛绝的

  • 魏晋南北朝时的墓葬,为何“不封不树不建寝殿,不设神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晋南北朝的墓葬特点,墓葬神道是什么,魏晋时期的墓地

    十六国时期,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防止坟墓被盗掘,大多沿用本族流行的“潜埋”而不起坟的葬法,所以他们的坟墓也不易被发现。但是,帝陵以外的一般魏晋十六国墓葬,并不受此限制。1915年,英国斯坦因盗掘新彊阿斯塔那古墓群,从已发表的资料看,至少有六座墓属于十六国时期的墓葬°。本世纪上半叶,日本人鸟居

  • 唐朝时期蕃镇节度使在大唐的权力如何?了解起源和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燕赵节度使,节度使相当现在什么官,大唐的长公主权力很大吗

    总有一个较大的事件或者因素成为这个王朝的导火索,潜伏在国家上下,待到时机成熟,由各种矛盾点燃,颠覆王朝。像我们熟知的汉朝,强悍如它,也会因为外戚势力的增强而被各种问题所压垮。再如宋朝,经济实力强悍,最终也灭于自己武力值过低的事实。而我们最为好奇的唐朝,其各种矛盾根源于什么地方呢?熟悉历史的人知道,唐

  • 宋哲宗赵煦:北宋最后的黎明曙光,但却在二十四岁时突然陨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哲宗赵煦在位多少年,疯皇子赵煦完整版,主角赵煦

    (梦归秋辰:第510期)公元1085年,一代强人宋神宗去世,年仅8岁的宋哲宗赵煦成为北宋最靓的崽。客观来说,赵煦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的大哥大,不仅仅是因为其才能,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年纪小。历朝历代,小皇帝总是能成为权臣和后宫进行干政和夺权的借口,同样北宋也不例外,在高太后的眼里,自己的孙子赵煦也就是一个

  • 苏轼的文学作品能够胜过同时期的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苏轼的文学成就,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苏轼,苏轼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熙宁变法改革的主将主安石,诗学杜甫,前期诗作关心民间疾苦、国家安危,以诗言志,如《河北民》、《兼并》、《省兵》等名篇。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政治失意之后,寄情山水,所作小诗清新淡雅,精美工致,尤为后人所称道。叶梦得《石林诗话》称:“王荆公晚年诗体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合,言随意遣

  • 成吉思汗为何突然猝死?四种说法,第三种最有理有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吉思汗玩法技巧,元太祖是成吉思汗还是忽必烈,成吉思汗全30集免费版

    公元1226年,铁木真亲率十万大军远征,再次叛变的西夏。公元1227年正月,元蒙大军包围西夏王都中兴府。攻城战持续五个多月,中兴府依然没有被蒙军攻陷。不堪忍受西夏酷热天气的铁木真当即下令大军,继续包围中兴府,另一边的他则带着部分亲卫前往六盘山避暑。铁木真在六盘山临时大营避暑后不久,中兴府地区发生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