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的退休生活很孤独,李显复位后,她是如何度过最后一年的?

武则天的退休生活很孤独,李显复位后,她是如何度过最后一年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1 更新时间:2024/1/20 5:23:08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廿二日六七点,一向胆小怕事的皇太子武显改姓为李显。

凤阁(中书)侍郎张柬之、鸾台(门下)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五个老头架着他,领着五百个兵,砍杀二张,闯入集仙殿,把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寝宫给围了。

周朝女皇武则天,只得光荣退休,三日后,李显重建大唐。

正月二十三日,等了二十三年的前皇帝、老太子李显成为大周皇朝的监国。二十四日,李显成为大周皇朝第二任皇帝。直到二月初四,李显才改国号周为唐,唐中宗进入第二个任期。

李显恨母亲吗?恨,恨得咬牙切齿。

当初,自己熬尽苦难,甫登大宝,就想一雪前耻,大干一番。可在对侍中的提名上,裴炎不一样。这让年轻气盛的李显很生气,我一个皇帝,让你死你就得死,我提名个侍中,你还推三阻四。

皇帝当得太丢人了,尤其是对不起自己共患难的妻子,一怒之下,皇帝说:“别说侍中,我皇位都能给韦元贞!”

韦元贞是韦后的老爸,唐中宗说的是怼裴炎的气话,武则天以君无戏言,没有人君之道直接把李显给炒了。武则天知道自己儿子没能耐,但他合法性很高,就把流放,并时时监控,限制行动,基本相当于关进了小黑屋。

随着武则天一天天的老去,李显儿女一天天长大,武则天的两个小白脸权力越来越大,李显的儿女也就越来越不满。李显胆小怕事,习惯了;夫人韦氏,隐忍坚持,“习惯了”。可老太太的行为,两张的狗仗人势,嚣张跋扈,让李显的儿女还有女婿很不习惯,他们忍无可忍。

701年8月,他们就偷偷议论,表示对张宗昌、张易之的强烈不满,说他俩是面首。

很快被武则天获悉,李显的儿女女婿邵王李重润(原名李重照,避武则天的讳而改名)、永泰郡主李仙蕙、郡马魏王

武延基于九月三日被赐死,一说杖毙。最让人痛心的是,李仙蕙还有孕在身,孩子还没来得及睁眼看世界,就遭遇了人生最大的不幸——胎死腹中!

别人都是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到了李显这里却有狠心的老妈,没有狠心的儿子。

对于李显来说,自己的哥哥、儿子、女儿、女婿、外孙都被妈妈害死,心里早已是恨,然而在他心里比恨还大的是怕。他在流放的岁月,看到亲人的悲惨下场,担心会走他们的老路。

这种怕给他带来极度不自信,也就是严重的自卑,还有严重的依赖。首当其冲的是神龙政变中的五个老头。他们被封为四阳一陵五郡王之后,就遭到了李显的清洗,要么忧愤而死要么流放中追杀。

李显对韦氏的依赖,韦氏对武氏的拉拢,制约五王及其支持者,不仅武氏一族的幸福生活的继续,更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武则天的快乐的退休生活,只是再也不能公开和继续小帅哥们的忘年恋了。

从705年正月二十五到武则天十一二十六日驾崩,这三百零一天的退休生活是受到崇高礼遇的。

武则天之所以被逼退休,不是因为她老,甚至不是因为她宠爱二张,主要是她病了。其实与其说他退休,倒不如说她是退居二线,她是禅让了,但并没有去帝号,这三百来天的职务先后是周朝太上皇,唐朝太上皇。正月二十七日,李显为武则天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资治通鉴》对此曾有评价:“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

太上皇基本都是养老的,像之前的李渊,之后的李隆基,斗争失败的武则天也是这样。武则天倒不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她知道她的不敢、不想、不能拿自己怎么样,但她要保武氏家族。

在这方面他想吕后学习的,先把李唐的宗室扫荡一空,不能扫荡的就武李联姻,都是一家人了,还能怎么打。

武则天担心过如果后来出现汉太宗刘恒那样的人物怎么办?刘恒为了当皇帝,可是把他的吕氏正妻及其所生的四个儿子杀死了呀!武则天是吕后的升级版,位置、权势都是吕后不能比,其结局也是吕后不能比,她还保全了武氏家族。

武则天晚年在接班人的考虑上,想让侄子接班,也想让儿子继位。大臣们尤其是狄仁杰是想让李显接班,侄子总比过儿子,以后太庙也不会祭祀的。

武则天考虑到比较多,最终选择儿子接班,除了考虑祭祀的问题,主要就是考虑武氏家族的未来。因为一旦立武三思,要么自己的儿子被灭族,要么武氏家族被灭族,自己儿子灭族的可能性很大。自己的儿子懦弱、做事不会太过,再说他以后继位后,也没什么可以依靠的人,只能依靠武氏家族。至于国号,家族,直接让李显随母姓,姓武,如此一来大周皇朝将会长盛不衰。

武则天的判断是对的,她只是没想到李显会在五个“老弟”的怂恿下,提前抢班夺权。退居二线的武则天,搬了家挪到了上阳宫,李显十天一朝。

李显第一次拜见母皇时,武则天没有打扮,一脸愁容。李显看到母亲如此衰老,如此发愁,并且武则天还埋怨他受人挑唆,逼母夺位。李显本来懦弱,又很心虚,加上母亲又病又老,他百感交集,哭着跪下说自己是死罪。李显的死对头,武三思不仅死里逃生,还得到重用。后来武三思还把李显给绿了,韦后和女儿还把弄了个毒病给李显吃,李显也就落了个晋惠帝的下场。

李显二月四日改国号,九十天后唐中宗把武则天的七庙迁到西京长安的崇尊庙,并改名崇恩庙。命令天下避讳武则天、周太祖、周显祖名讳。

【武则天七庙】周始祖文皇帝姬昌、周睿祖康皇帝

姬武、周严祖成皇帝武克己、周肃祖

章敬皇帝武居常、周烈祖昭安皇帝武俭

、周显祖文穆皇帝武华、周太祖明高皇帝武士彟。

705年十一月壬寅,居住在上阳宫仙居殿的武则天病危,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

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第一、武则天去世后,不要加入武氏祖庙,要放在李氏的祖庙,自己是李家的媳妇。李家的媳妇就要和唐高宗李治合葬,合葬的名分不是周朝皇帝、唐朝皇帝,而是唐朝的皇后的名义。活着是皇帝、太上皇,死了就是皇后、太后,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后。

第二、为情敌王皇后、萧淑妃的家人平反,让他们的子孙恢复名誉,官复原职。政敌褚遂良、韩瑗等人,也享受这样的待遇。

武则天要和李治合葬的要求有点难度,唐朝制度规定,皇帝驾崩后,皇后可以合葬,否则皇后不能合葬,不能因为合葬惊扰先皇。李显在合葬的过程中,遭到大臣们的拒绝,他们一方面抵触武则天的“革命”(改朝换代),一方面为了维持制度。不过,李显还是打开父亲的陵寝,把母亲和父亲合葬了。

武则天享年83岁,她最后的“无理要求”既说明她退居二线有话语权,也是为了进一步保护武氏家族。

更多文章

  • 李渊以寥寥数万人起兵,能够快速开基立业,秘诀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渊起兵时的主要将领,李渊起兵历史记录,李渊起兵的军队哪来的

    政治上讲究联姻,李渊的母亲与北周明帝的独孤皇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均为北周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之女,而李渊的妻子窦氏则是隋朝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之女,而这个窦氏的母亲,则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由此可见,李渊的出身那是绝对的高贵,他从祖上三代以来,就是西魏、北周和隋朝的大贵族,特别是与北周、隋朝的上

  • 古代最弱的朝代,宋朝自称第一,晋朝不愿意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最弱是什么朝代,历史上存在感最弱的王朝是晋朝吗,晋朝与宋朝相隔多少年

    从两朝维系时间来看,晋朝与宋朝比不了。三国乱世曹家篡汉,司马家篡魏,晋朝就是由此开始。作为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晋朝除了统一二字貌似没什么别的功绩。西晋名正言顺,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一百五十五年。宋朝相比就厉害的多,国祚三百一十九年。从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到1276年元朝大举进攻,1279

  • 才能与品德之争,晋朝智瑶的失败,让所有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智瑶覆灭的经典故事,褚智瑶,一代枭雄智瑶

    我们翻看晋朝后期历史,韩、赵、魏三大家族控制政府,但是我们常常忽视还有另一个大家族智姓家族,智姓家族族长智申,指定儿子智瑶当他的继承人,因为智瑶具备了人人称羡的优点:文武双全,通晓各种技能,坚决果断,但是有个很明显的缺点是:胸襟狭窄,刻薄寡思。智果预感到族人灾难将至,要求另立门户,最终成功躲避一场浩

  • 西晋:一个平定三国的大一统王朝,为什么却令人唾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四次大一统,西晋是大一统国家吗,大一统的王朝

    痛之深,恨之切,一切一切都缘于它创造了几个历史“第一”,给民族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第一个前朝未乱而成功夺权的王朝前有王莽的新朝,夺自西汉;曹家的魏国,夺自东汉,都是臣子篡位而建,皆是因前朝(西汉、东汉)异常腐朽,民不聊生,天下离心,刘皇没有了市场,被士民所抛弃。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没有立锥

  • 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行第二,好色却谦逊,死后李世民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凌烟阁24臣排名,李世民评价历史人物,李世民二十四功臣

    “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隋朝末期,天下大乱,一众英雄豪杰并起,将岌岌可危的隋朝统治霎时推翻。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定都,建立唐朝,一个史无前例繁荣昌盛的朝代自此拉开序幕。01在反隋建唐的过程中,不少心腹忠心耿耿跟在唐高祖李渊身后,哪怕前路漫漫无期,依然没有退缩的念头。而这种万众一心的契

  • 面对愈发猖獗的藩镇节度使,唐朝为何不用推恩令进行削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藩镇节度使制度,藩镇士兵和节度使的关系,唐朝后期藩镇有多强

    安史之乱后,曾盛极一时的大唐迅速衰弱下来,这与当时猖獗的藩镇割据势力有莫大的关联,毫不夸张的说,唐朝后期混乱的藩镇割据局面是大唐走向陌路的罪魁祸首之一。其实,藩镇割据局面出现,是地方势力过重后必然会形成的一种内部势力分割结果,对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而言,藩镇割据就宛如深入骨髓的一颗毒瘤,是帝王深恶痛绝的

  • 魏晋南北朝时的墓葬,为何“不封不树不建寝殿,不设神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晋南北朝的墓葬特点,墓葬神道是什么,魏晋时期的墓地

    十六国时期,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防止坟墓被盗掘,大多沿用本族流行的“潜埋”而不起坟的葬法,所以他们的坟墓也不易被发现。但是,帝陵以外的一般魏晋十六国墓葬,并不受此限制。1915年,英国斯坦因盗掘新彊阿斯塔那古墓群,从已发表的资料看,至少有六座墓属于十六国时期的墓葬°。本世纪上半叶,日本人鸟居

  • 唐朝时期蕃镇节度使在大唐的权力如何?了解起源和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燕赵节度使,节度使相当现在什么官,大唐的长公主权力很大吗

    总有一个较大的事件或者因素成为这个王朝的导火索,潜伏在国家上下,待到时机成熟,由各种矛盾点燃,颠覆王朝。像我们熟知的汉朝,强悍如它,也会因为外戚势力的增强而被各种问题所压垮。再如宋朝,经济实力强悍,最终也灭于自己武力值过低的事实。而我们最为好奇的唐朝,其各种矛盾根源于什么地方呢?熟悉历史的人知道,唐

  • 宋哲宗赵煦:北宋最后的黎明曙光,但却在二十四岁时突然陨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哲宗赵煦在位多少年,疯皇子赵煦完整版,主角赵煦

    (梦归秋辰:第510期)公元1085年,一代强人宋神宗去世,年仅8岁的宋哲宗赵煦成为北宋最靓的崽。客观来说,赵煦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的大哥大,不仅仅是因为其才能,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年纪小。历朝历代,小皇帝总是能成为权臣和后宫进行干政和夺权的借口,同样北宋也不例外,在高太后的眼里,自己的孙子赵煦也就是一个

  • 苏轼的文学作品能够胜过同时期的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苏轼的文学成就,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苏轼,苏轼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熙宁变法改革的主将主安石,诗学杜甫,前期诗作关心民间疾苦、国家安危,以诗言志,如《河北民》、《兼并》、《省兵》等名篇。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政治失意之后,寄情山水,所作小诗清新淡雅,精美工致,尤为后人所称道。叶梦得《石林诗话》称:“王荆公晚年诗体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合,言随意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