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存在姬姓和姜姓戎狄部落,是否说明周人起源于戎狄而非华夏?

周朝存在姬姓和姜姓戎狄部落,是否说明周人起源于戎狄而非华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01 更新时间:2024/2/28 9:19:05

根据《周本纪》的说法,后稷帝喾之子,在虞夏世代为农官,但到了夏代后期,“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一直到不窋的孙子公刘时,又“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似乎周人从开始就是华夏,但到不窋时变成了戎狄,到公刘时才恢复了华夏。这就不得不让我们产生质疑:既然周人与五帝的关系是后来才攀附的,那么周人是否一开始就不是华夏,只不过攀附上五帝才把祖上美化为“奔戎狄之间”呢?

在《尚书》中,周人多次以夏人之后自居,比如在《康诰》中称“肇造我区夏”,在《君奭》中称“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在《立政》中称“我有夏式商受命”。王玉哲先生认为这是周人为夏人一支的证据,不过沈长云先生对此提出质疑,只能表明周人来自夏人的区域,而未必就是夏人之后,《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卫成公祭祀夏后相,大臣宁武字认为“鬼神非其族类,不歆祭祀”。可见,周人认为其与夏人并非一族。

另一方面,“华夏”的称呼与夏人也未必有关系。我们在商朝甲骨文中,可以发现商人没有自称过“华夏”,他们自称的是“大邑商”“天邑商”“中商”。甚至甲骨文根本没有“夏”这个字,这涉及到夏朝是否存在,此处暂不展开论述,而比“夏朝”更早的炎黄则更缺乏与“华夏”的关联。总之,“华夏”这个词实际上来源于周朝的塑造,而在先周时并无“华夏”的称呼,那么自然就不能说周人源于华夏了。

如果周人的族源不是华夏,那么他们应该源于哪里呢?

徐中舒先生提出“周人出于白狄说”,指出周人本是黄土高原地带的粗耕农业民族,公刘时渡过渭水制作石器,与姜姓高等农业民族接触;后来太王开始与姜族通婚,周人接受母系的经济技术,才迅速发展成一个高度发达的农业国家。之后周人以姜嫄、后稷为始祖,实际上是继承母系的传说。至于周人,本身应该是出于白狄,春秋时期晋文公的母系是姬姓狐戎,狐氏出自晋祖唐叔虞,与晋国同祖;但又说白狄是晋文公母国,可见周人实际上就是白狄。

我们还知道,姬姓与姜姓世代通婚。在《诗经·大雅·緜》中,太王亶父与姜姓之女结合,那么姬姓与姜姓并非一族;而在《生民》中,周人始祖后稷也是姜姓之女所生,那么姬姓有可能出自姜姓。总之,在先周时期就属于一个大集团。我们最熟悉的周代姜姓人物,当然就是齐太公吕尚,也就俗称的姜子牙。虽然《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吕尚是“东海上人”,似乎出生就是在山东。不过,当时山东是东夷的地盘,吕尚是周公东征时才分封的。

傅斯年先生在《姜原》中,指出“姜羌为一字”。在《后汉书·西羌传》中还提到“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说明一直到南北朝时,仍有人认为姜羌同源。至于姜姓的地望,傅老也指出当在河南西境,春秋时期这里仍有“姜戎”,曾配合晋国袭击秦将孟明视。姜戎虽然是戎人,但也自称四岳之后。《国语·周语》说“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可见,周人认为四岳最早的封国就是吕国,而吕尚正是出自吕国。

早在甲骨文中就有“羌方”的记载,这是分布在秦、晋、豫交界一带的部族。羌方是商人在西方的劲敌,商王有一次曾派遣五族讨伐过羌方,还有一次出动了一万名军士,被俘虏的羌人在祭祀中被作为人牲屠杀,或者成为商朝贵族的奴隶。虽然从地望看,渭水流域的姜姓部族尚在羌方以西,但相邻不远,大约是同族。故周人以“姜”来命名姜姓部族,而“羌”的概念却一直随着华夏版图扩大而往西不断漂移,所以羌方与今天的羌族也并无关系。

综上,可以发现,春秋时的姬姓、姜姓均分布在华夏与戎狄,但他们彼此认为是有血肉联系的。但就此认为周人出自戎狄,实际上也还是不妥。我们前文说到,商朝只有中商和方国的区别,当时既没有“华夏”,同样也就没有“戎狄”。周人的经济文化本不如商人,但自从灭亡商人发达之后,就开始自称为“华夏”,而把穷亲戚贬称为“戎狄”。所以无论说周人出自华夏还是戎狄,实际上都是以后世塑造的名词去反套早期的形态。

这里谈一下远古时代的族群划分。如傅斯年先生主张西方之夏、东方之夷、南方之苗,徐旭生先生主张华夏、东夷、苗蛮,林惠祥先生主张华夏族系、东夷族系、荆吴族系、百越族系。这几种观点均指出西方、东方、南方为几大族团,但均存在用周代称呼命名远古的情况。杨宽先生主张东系民族、西系民族,蒙文通先生主张海岱民族、河洛民族、江汉民族,以地域来称则相对客观。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都没有把戎狄与华夏区分开来。

总之,说周人起源于“华夏”,或者周人起源于“戎狄”都不妥当。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周人是来自西方部族,与商代的羌方、周代的戎狄血缘更为密切,而与商人、周代的东夷则较为疏远。其在入主中原之后自称“华夏”,而以“戎狄”去命名西北部族,后世又被分析为“西戎”和“北狄”。实际上“华夏”和“戎狄”都不是血缘部族,“华夏”是周人政权主导的政治文化共同体,而“戎狄”则是周人政权对异族笼统的定义。

(本文为林屋公子《周朝八百年》系列008)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百家讲坛》、《北京晚报》、网易历史频道等纸刊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朝著名的五等爵是怎么来的?在商朝的外服制里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朝内外服制度,商朝内服外服的含义,周朝和商朝的关系

    西周初年,周公旦给弟弟卫康叔发了一份诏书,这就是《尚书·酒诰》,其中提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这里说的是商朝的“内外服”制度。“服”的本字是“”,在甲骨文、金文中像一个用手执持跪坐之人,代表屈服、降服的意思。所谓“内外服”,也就是在商

  • 兰陵、朝歌、庐州等五个古城改名之后,现在都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有几个兰陵古城,淇县朝歌古城,庐州古城

    一、西安(长安)西安古称长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意为"长治久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自汉高祖刘邦在此建都到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这座城市一直保留着“长安”的名称,并以国都或陪都的形式存在了1000多年。长安给我们的

  • 历史上的姜子牙一生,不如神话这么玄乎,也是商亡周兴的头号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姜子牙临死遗言,姜子牙九尾狐,姜子牙墓有多可怕

    姜子牙是商末周初真实存在的人物,不过“姜子牙”这个名字是后人的称呼,在周朝一般称呼他为吕尚或者吕望。在战国秦汉文献中,流传不少关于吕尚早年的故事。据说他是齐国人,娶妻后但却被妻子赶出门;后来去都城朝歌做屠户,但也生意不好干不下去;然后又去投奔贵族子良做家仆,却又被子良嫌弃而炒了鱿鱼;最后只好跑到棘津

  • 老外:中国历史仅3500年,夏朝不存在!理由很简单,我们无法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所了解的历史说有上下五千年,是指的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到今天,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的零头没有去细算,但是无论如何偏差不会太大,毕竟历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我们又不是韩国人,整天没事就瞎编历史,对吧?所以历朝历代的文物和相关史料都是咱们中国历史的有力证明,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四个文明古国之一,只有中国的

  • 《封神演义》的姜子牙,是历史上齐公吕尚与神话中玄武大帝的合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玄武大帝和九天玄女,玄武大帝为啥不建议供家里,赵公明是玄武大帝吗

    关于吕尚的军事谋略,《孙子兵法·用间》说“周之兴也,吕牙在殷”,《荀子》说“吕尚招麾殷民怀”,大致说吕尚从事了一些间谍、策反工作;《齐太公世家》作为正统叙事,描写也不具体;但西汉之后就开始细化,并且赋予了越来越多神怪色彩。到了《论衡》时,画风就为之一变,说吕尚就喂小孩吃一种红丹,等到小孩长大后满身通

  • 周朝建立前的政治制度,兄弟被分封到同一个国家,往往被后人忽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朝最早分封的五个国,周朝建立的三大制度,周朝分封洛阳

    《左传》给了我们另一个文王之子的名单: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加上老大伯邑考与老二周武王,那么周文王有记录的儿子应该是十八人。《左传》这个名单应该最为可靠,排列顺序应该是按照年龄长幼,所以应该包括了文王嫡子和庶子,那么相较《史记》,文王的十个嫡子按长幼应该是伯

  • 出土文献记载了这则志怪故事,原来商朝是这样灭掉夏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先讲一个有趣的志怪故事。商王汤射落了屋顶一只赤鹄,让小臣烹饪为羹。商汤妻子纴巟自己想尝,于是胁迫小臣,自己吃了后还分给小臣,两人吃完后,双目都能见到四海之外。之后商汤发现被人偷食,小臣就慌忙逃亡夏都。但被商汤诅咒倒地。一群乌鸦围着小臣想啄食,其中一只赤乌就让大家去吃夏桀的祭品,还说上帝让两条黄蛇和两

  • 春秋吴国被视为周文王伯父的国家,为何鲁国却一直以蛮夷对待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吴国强大吗,春秋为何不承认吴国,春秋历史上的吴国

    前文我们提到,《史记》中的太伯、仲雍南奔建立吴国并不可靠。那么,《史记》之前的史料是如何记载这件事的呢?在记录春秋历史最翔实的史书《左传》里,先后三次提到太伯的故事。第一次是公元前661年,晋国大夫士蔿说太子申生“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当时晋献公已有废太子申生之意,所以士蔿认为

  • 秦朝三位先祖助纣为虐,出土竹简发现其中一位商朝灭亡后叛乱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商朝没有竹简吗,秦朝历史人物志,助纣为虐的商朝故事

    前文提到纣王有个“助纣为虐”的妲己,当然,文献记载纣王手下的奸臣还有很多。不过,这些记载基本都是也是春秋战国的记录,在《尚书·牧誓》中周武王仅仅说商纣“登用小人”,也就是说提拔一些地位不高的氏族;相反,纣王所做的还有“不用贵戚旧臣”,也就是压制一些关系亲近的氏族,同样在后世文献中,就有了不少忠诚劝谏

  • 慕容鲜卑绝代双骄:十六国第一名将慕容恪,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绝代双骄中双骄指的谁,慕容恪与慕容垂谁厉害,慕容恪和慕容垂谁打仗更厉害

    《天龙八部》里面的姑苏慕容氏念念不忘的就是复国,重现昔日慕容氏的荣耀,慕容鲜卑在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割据政权(其实还应该包括前燕奠基人慕容廆庶兄、慕容吐谷浑建立的土谷浑政权,至于北燕和慕容氏没多大关系),其中不乏英雄人物,最为杰出者当属慕容恪和慕容垂。[var1]慕容恪被陈寅恪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