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陕西宝鸡发现一西周神秘古国,可能是《史记》春秋吴国最早所在地

陕西宝鸡发现一西周神秘古国,可能是《史记》春秋吴国最早所在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24 更新时间:2024/1/15 19:33:07

在《诗经·大雅·皇矣》中,有一句:“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说的是上帝为周人开疆拓土,从太伯与王季开始,王季能够与兄长团结友爱,因此包有了四方。《大雅》是周人的史诗,从中大约可以认定,太伯确实建立了国家,而且似乎离王季不太远。

可以印证的是,在《穆天子传》里,周穆王西游路过赤乌氏,他在接受赤乌氏的礼物后,追忆了赤乌氏与周人的交往史,其中就说了这样一段话:“赤乌氏先出自周宗,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诏以金刃之刑,贿用周室之璧;封丌璧臣长季绰于舂山之虱,妻以元女,诏以玉石之刑,以为周室主。”

原来太王亶父在岐山的时候,曾经把长子吴太伯分封到东吴,并且把长女嫁给丌璧氏,丌璧氏也就是赤乌氏。那么,太伯出奔实质上是太王有计划“分封”。

还有一些史料,也暗示太伯与王季联系紧密。《国语·晋语》中晋国大夫胥臣对晋文公周文王“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而咨于二虢”。汉人贾逵、唐固均解释“八虞”为在虞官的周八士。这种解释错误的。“二虢”是周文王的弟弟虢仲、虢季,那么“八虞”应该是太伯和虞仲的儿子,而不会是掌管山泽苑囿的虞官。

再有就是《逸周书·世俘解》,武王克商后祭祀祖先,“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太伯和虞公都是天子的祭祀对象。

《诗经·大雅·緜》也记载了一个虞国,“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虞国和芮国发生了争端,文王出面解决了问题。到底是什么争端呢?《史记·周本纪》说是“有狱不能决”,《毛诗传》说“争田”,大约虞国与芮国是邻国,因为某种原因发生矛盾。春秋时期的芮国在今陕西大荔,虞国在山西平陆,并不相邻;但《汉书·地理志》记载陕西陇县一带有吴山、芮水。故早在1937年,卫聚贤先生在《太伯之封在西吴》中,就主张太伯所封在陇县。

与此同时,陇县一带有个失落数千年的古国,也在考古中逐渐浮出水面,这个国家就是夨国。

早在1895年,吴式芬《攈古录金文》收录的一件“同卣”铭文就提到“夨王”赐给“同”金车和弓矢,但是对于“夨”国的实体文物,则一直没有发现。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宝鸡斗鸡台沟东区B3墓发现两件刻有“夨”的铜当卢,才证实确实有这个“夨”国存在。建国以后,夨国相关的文字资料越来越多被发现,除了青铜器外,还有玉器、陶器等。卢连成、尹盛平先生根据文物出土地,认为夨国“应在陇县、千阳、宝鸡县贾村一带”。

孙元成先生经过对夨国青铜器的整理,认为它们大多集中在西周前期,而西周穆王以后明显就少见了,到春秋时期就完全绝迹了。证明这个国家是西周初年的封国,中期开始衰弱,到西周末期灭亡。

值得注意的是,夨国国君称“夨伯”,是周天子封臣;但又称“夨王”,竟有与周天子平起平坐之意。这个问题王国维先生就注意过,并提出“古诸侯称王说”;张政烺先生对此说有所修正,认为“周时称王者皆异姓之国,处边远之地,其与周之关系若即若离,时亲时叛,而非周室封建之诸侯”。西周金文中称王的国有夨、豳、乖、吕等,都分布在周王朝的西境,很可能于周朝建立之前就存在,所以与周天子的君臣关系不如东封诸侯。

再有就是夨国的族姓,这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西周晚期的夨王簋,记载“夨王作奠(郑)姜尊簋”;同时期的散伯簋,又记载“散伯作夨姬宝簋”。证明夨国与郑、散两国有婚姻关系,而周代女子的称呼,一般是父氏或夫氏加姓。那么夨王赠簋的郑姜,到底是他女儿还是妻子?散伯赠簋的夨姬,到底又是他的女儿还是妻子?春秋时期的郑国姬姓,是周宣王王子友的封国。但张政烺先生指出,夨王簋是周夷王时期的器物,故不能认定与夨国联姻的郑国是姬姓。

总体来说,夨国位于今天陕西陇县一带,存续时间大约终整个西周时代。夨国国君称“王”,可能分封于周朝建立之前,与周天子的君臣关系不太密切,族姓大约是姬姓与姜姓之一。

介绍了这么多夨国的情况,那么夨国与吴国,到底又有什么关系呢?

之前我们提到吴太伯、虞仲、吴国、虞国,其实“吴”“虞”两字通用是公认的,所以《吴越春秋》里“虞仲”也作“吴仲”。而春秋吴国的国名,其实在金文里写法很多,董楚平先生认为:“吴国国名在诸樊以前作‘工䱷’;诸樊时作‘’;阖闾时改作‘攻五’,后作‘攻五攵’、‘攻敔’,再改作‘攻吴’,最后由‘攻吴’省称为‘吴’;夫差时仍沿用最后三种写法。”这里的“工”“攻”即“勾吴”的“勾”,是古越语发音字,无实义。

主张夨国即吴国的学者,认为夨、吴、虞三字通用。“夨”在甲金文从“大”,像人体倾斜之形,或写作“夭”,区别在于左倾还是右倾。“吴”金文从“口”,“夨”声,本义为喧哗;“虞”又从“虍”,“吴”声,本义为虎类动物“驺虞”,“虞人”为掌管山泽苑囿之官。2000年底至2001年初,山西曲沃晋侯墓地114号晋侯墓出土叔夨方鼎,李伯谦、李学勤均认为“叔夨”即晋国初封君叔虞,证实“夨”“虞”可通用。

也有学者指出,夨与吴、虞的音、义均不同,故与吴、虞不能通用。其实,后世的“夨”与西周的“夨”是两个字。西周的“夨”从“大”,像是整个人体倾斜;而后世的“夨”在当时只是侧头的样子,这个“夨”才是“侧”的本字。只是从战国开始,这两个字逐渐混同,所以到《说文解字》中就变成一个字“夨”了。所以,西周“夨国”确实可以说是“虞国”“吴国”,那么“夨国”与春秋的虞国、吴国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北京晚报》《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更多文章

  • “姜子牙”原来是周代女子的名字,那么他的标准称呼应该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子牙在周代的地位真的高吗,老姜子牙,姜子牙老婆扫把星

    “日名”来源于商代的祭祀制度。我们在《史记》里看到商代诸王一律以甲、乙、丙、丁等天干十日命名,如商汤又叫大(天)乙、商纣又叫帝辛,这里乙和辛就是日名,代表他们去世后在周祭中受祭的日期。但周代诸王一律以文、武、成、康等谥号称呼,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观点,即以铭文是否有日名区分商周断代或族属。但随着近现

  • 历史上仅是纣王宠妃之一的妲己,是如何被后世丑化成狐狸精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妲己和纣王的历史资料,妲己去纣王寝宫吻戏,纣王戏弄黄飞虎的妻子妲己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知道,纣王的形象是历史文献不断层累出来的。而在《封神演义》里,纣王还算不上第一大反派,他在执政前期还大体算是明君,只不过对女娲神像动了邪念,以致遭到女娲娘娘的报复,被妖狐妲己魅惑才一步步走向堕落的道路;而事后女娲又把妲己当替罪羊灭口。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妲己这个人物,她的形象又是

  • 国家博物馆这件与司母戊鼎并列的青铜器,证明商朝真的存在龙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去国家博物馆旅游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的子龙鼎。这件鼎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陈列在展厅中间,一圆一方,高大魁梧,浑厚凝重。子龙鼎之所以能与司母戊鼎并列为国之重器,主要在于其体格庞大,分别代表出土圆鼎与方鼎的体积和重量之最。司母戊鼎高133cm、长100cm、宽78cm、重875k

  • 纣王妲己的罪名大多是后人泼脏水,只是因为改革过激导致商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又正在上映了,所有《封神》电视剧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反派两个主角——纣王和妲己。因为这一对男女,可以说是集合了千古坏事于一身。什么剖心肝啊、敲骨髓啊、建肉池酒林啊、设炮烙之刑啊……每一件都非常有视觉冲击力。但是,我们知道《封神演义》是类似《三国演义》一样的历史演

  • 周朝存在姬姓和姜姓戎狄部落,是否说明周人起源于戎狄而非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周本纪》的说法,后稷是帝喾之子,在虞夏世代为农官,但到了夏代后期,“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一直到不窋的孙子公刘时,又“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似乎周人从开始就是华夏,但到不窋时变成了戎狄,到公刘时才恢复了华夏。这就不得不让我们产生质疑:既然周人与五帝的关系是后来才攀附的,那么周人

  • 周朝著名的五等爵是怎么来的?在商朝的外服制里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朝内外服制度,商朝内服外服的含义,周朝和商朝的关系

    西周初年,周公旦给弟弟卫康叔发了一份诏书,这就是《尚书·酒诰》,其中提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这里说的是商朝的“内外服”制度。“服”的本字是“”,在甲骨文、金文中像一个用手执持跪坐之人,代表屈服、降服的意思。所谓“内外服”,也就是在商

  • 兰陵、朝歌、庐州等五个古城改名之后,现在都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有几个兰陵古城,淇县朝歌古城,庐州古城

    一、西安(长安)西安古称长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意为"长治久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自汉高祖刘邦在此建都到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这座城市一直保留着“长安”的名称,并以国都或陪都的形式存在了1000多年。长安给我们的

  • 历史上的姜子牙一生,不如神话这么玄乎,也是商亡周兴的头号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姜子牙临死遗言,姜子牙九尾狐,姜子牙墓有多可怕

    姜子牙是商末周初真实存在的人物,不过“姜子牙”这个名字是后人的称呼,在周朝一般称呼他为吕尚或者吕望。在战国秦汉文献中,流传不少关于吕尚早年的故事。据说他是齐国人,娶妻后但却被妻子赶出门;后来去都城朝歌做屠户,但也生意不好干不下去;然后又去投奔贵族子良做家仆,却又被子良嫌弃而炒了鱿鱼;最后只好跑到棘津

  • 老外:中国历史仅3500年,夏朝不存在!理由很简单,我们无法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所了解的历史说有上下五千年,是指的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到今天,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的零头没有去细算,但是无论如何偏差不会太大,毕竟历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我们又不是韩国人,整天没事就瞎编历史,对吧?所以历朝历代的文物和相关史料都是咱们中国历史的有力证明,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四个文明古国之一,只有中国的

  • 《封神演义》的姜子牙,是历史上齐公吕尚与神话中玄武大帝的合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玄武大帝和九天玄女,玄武大帝为啥不建议供家里,赵公明是玄武大帝吗

    关于吕尚的军事谋略,《孙子兵法·用间》说“周之兴也,吕牙在殷”,《荀子》说“吕尚招麾殷民怀”,大致说吕尚从事了一些间谍、策反工作;《齐太公世家》作为正统叙事,描写也不具体;但西汉之后就开始细化,并且赋予了越来越多神怪色彩。到了《论衡》时,画风就为之一变,说吕尚就喂小孩吃一种红丹,等到小孩长大后满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