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子牙”原来是周代女子的名字,那么他的标准称呼应该是什么?

“姜子牙”原来是周代女子的名字,那么他的标准称呼应该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784 更新时间:2023/12/14 13:53:37

“日名”来源于商代的祭祀制度。我们在《史记》里看到商代诸王一律以甲、乙、丙、丁等天干十日命名,如商汤又叫大(天)乙、商纣又叫帝辛,这里乙和辛就是日名,代表他们去世后在周祭中受祭的日期。但周代诸王一律以文、武、成、康等谥号称呼,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观点,即以铭文是否有日名区分商周断代或族属。但随着近现代考古发现,这种观点可能要被颠覆。比如在西周早期燕国青铜器上,就有“召伯父辛”的称呼。

其实在传世文献里,就有周人用日名的痕迹。比如《史记·齐太公世家》就有齐太公吕尚之子齐丁公、孙齐乙公、曾孙癸公的记载。燕国姬姓,齐国姜姓,都是西周分封诸侯。有意思的是,西周前期的齐国都城在营丘(今山东临淄),与高青同属于淄博地区,那么这个“齐公”自然不会是第二个齐国的国君,“祖甲”既然与丁公、乙公、癸公不同,那就只能是吕尚本人了。看来,至少在西周前期,日名制度还是沿袭了商朝制度的。

对于吕尚这个人物,我们并不陌生,他就是《封神演义》主角姜子牙的原型,也就是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姜太公。当然,我们也知道,从历史人物到文学人物,形象总是不停变化的。今天我们所看到影视中的姜子牙,也相当于是历朝历代创作集合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吕尚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物?他是如何从历史上的西周齐国国君,不断变化成今天大众熟知形象的?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吕尚这个名字说起。

吕尚为什么又叫姜子牙,他到底姓吕还是姓姜?这就涉及周代姓氏制度的问题,“姜”和“吕”实际上是一姓一氏的关系。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是同一个意思,但在周代,姓表示的是血缘集团,这个符号是不变的;氏表示的是社会集团,这个符号是变化的。怎么理解?姜子牙是“姜”姓没错,但这个“姜”姓分封出很多诸侯国,比如吕、齐、申、许、纪、向,这些诸侯国君都是姜姓,但他们的氏却各有不同,所以吕尚应该是姜姓吕氏。

那么是否“吕尚”“姜子牙”的称呼都可以呢?不然。在周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所以吕尚不能叫姜尚或姜子牙,而吕尚的女儿邑姜(周武王后)就称“姜”。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因为对于贵族男性来说,“氏”代表出自的社会集团,所以要着重突出;而对于贵族女性来说,不需要参加多少政治活动,而“姓”作为周代“同姓不婚”的依据,所以在女性名称中得以特别强调。至于女性的氏,当然也是婚前从父氏,婚后从夫氏。

在殷墟卜辞中,有一个方国“羌方”,活跃在今天秦、晋、豫三省交界一带,是商朝中后期的大敌,许多“羌”人经常被商人俘获,被当作人牲杀死祭祀。在甲骨文里“羌”“姜”是一个字,所以“姜”姓应该也来自羌方。姜姓羌方与姬姓周人,在先周时期关系就很密切,互相通婚。据说,姬姓始祖后稷的母亲就是有邰氏女子姜嫄,而周文王的祖母也是有吕氏女子太姜,周武王的王后又是吕尚的女儿邑姜,有些类似辽朝萧氏与耶律氏的关系。

那么“姜尚”“姜子牙”的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春秋战国之际,铁犁的普及与牛耕的推广,小家庭从大家族(氏)分离出来了,此时“氏”就不再代表社会集团。于是“姓”“氏”逐渐合流为后世的“姓氏”。今天的“姓氏”一方面代表了血缘,这是来自“姓”的功能;另一方面具体名称则更多来自“氏”,比如前文说的吕、齐、申、许、纪、向等诸侯国名今天都是姓氏。这样一来,大家往往就认为周代的姓氏也是一回事了。

东汉桓谭的《潜夫论》里,说“文、武师姜尚”“文王游畋,遇姜尚于渭滨”,这就已经将“吕尚”称为“姜尚”了。同理,后世称呼周文王为姬昌、周武王为姬发这也都是错误的,标准称呼应该是周(文王)昌、周(武王)发。至于吕尚为什么不称“齐尚”?其实在《齐太公世家》中,只有吕尚和齐丁公吕伋称吕氏,而之后的齐公则不再称吕氏。这反映吕尚、吕伋本因封齐国而改齐氏,但因出身吕国,所以习惯上还以吕氏称之。

除了“姓”“氏”不同外,“名”“字”在古代长期也是两回事,“名”代表出生的名,往往用于谦称;“字”代表成年的名,往往用于敬称。周代男子的字一般称为“子某”或“某父”,比如孔子字仲尼父,他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而吕尚在《诗经》中被称为“师尚父”,所以“尚父”应该是他的字;在《孙子兵法》中被称为“吕牙”,所以“牙”应该是他的名。但《封神演义》却说“吕尚,字子牙”,似乎把名和字颠倒了。

除了“尚”“牙”外,吕尚还有个名字“吕望”,“望”又是什么呢?早在《孟子》《荀子》就有“太公望”“吕望”的称呼。《史记·周本纪》中,周文王在渭水见到吕尚时,说祖父太公曾经说有圣人入周,周朝就会兴盛;您就是这位圣人吧?太公“望”您很久了!于是吕尚被尊称“太公望”。按照这个解释,“太公”本来应该是周太王,“望”则是盼望的意思。所以吕尚封于齐国,也就被称为“齐太公”;后来田和篡齐,也有样学样,自称“齐太公”。

除了这些称呼外,《封神演义》还说吕尚“号飞熊”。“飞熊”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史记·周本纪》说周文王出猎遇见吕尚前,曾经占卜到自己这趟得到的“非龙非彲(螭),非虎非罴”,而是霸王的辅佐。但这个“非罴”就被误传为“飞熊”了,后来元代《武王伐纣平话》,就说文王梦见一只长着双翼的老虎,儿子周公旦解梦说这就是飞熊,所以吕尚才有了飞熊的称呼,至于“非虎”则可能分化成另一个人物——武成王黄飞虎

值得一提的是,“武成王”原本也是吕尚的封号。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下令两京和各州都兴建太公庙一座,正式把吕尚列入国家祀典。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封吕尚为武成王,按照文宣王孔子庙的同等规格建立武庙,至此,吕尚成为武圣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封吕尚为昭烈武成王;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在武成王庙建立武学;宋元丰年间编订《武经七书》,把题名吕尚的《六韬》列为武经必读书目。

吕尚还有一个称呼,就是“师尚父”,因为他在周朝担任太师。“师”是从古至今的一个军队编制,商周时期最高军事长官就是“太师”,各级军事长官也被称“师”。不过,当时“师”还没有“师徒”之“师”的含义,《潜夫论》说“文武师吕尚”,这显然是把吕尚当作周文王、周武王的老师了。在周代称呼中,可以以氏加名,也可以官职加名,所以吕尚被称为“师尚父”是成立的。

至此,我们讲清楚了吕尚各种名号称呼的由来,吕尚、吕尚父、吕牙、吕望、太公望、齐太公、师尚父以及祖甲的称呼都是正确的,而姜尚、姜子牙、飞熊这几个称呼则不太准确。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同舟共进》《北京晚报》《疯狂阅读》《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仅是纣王宠妃之一的妲己,是如何被后世丑化成狐狸精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妲己和纣王的历史资料,妲己去纣王寝宫吻戏,纣王戏弄黄飞虎的妻子妲己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知道,纣王的形象是历史文献不断层累出来的。而在《封神演义》里,纣王还算不上第一大反派,他在执政前期还大体算是明君,只不过对女娲神像动了邪念,以致遭到女娲娘娘的报复,被妖狐妲己魅惑才一步步走向堕落的道路;而事后女娲又把妲己当替罪羊灭口。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妲己这个人物,她的形象又是

  • 国家博物馆这件与司母戊鼎并列的青铜器,证明商朝真的存在龙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去国家博物馆旅游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的子龙鼎。这件鼎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陈列在展厅中间,一圆一方,高大魁梧,浑厚凝重。子龙鼎之所以能与司母戊鼎并列为国之重器,主要在于其体格庞大,分别代表出土圆鼎与方鼎的体积和重量之最。司母戊鼎高133cm、长100cm、宽78cm、重875k

  • 纣王妲己的罪名大多是后人泼脏水,只是因为改革过激导致商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又正在上映了,所有《封神》电视剧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反派两个主角——纣王和妲己。因为这一对男女,可以说是集合了千古坏事于一身。什么剖心肝啊、敲骨髓啊、建肉池酒林啊、设炮烙之刑啊……每一件都非常有视觉冲击力。但是,我们知道《封神演义》是类似《三国演义》一样的历史演

  • 周朝存在姬姓和姜姓戎狄部落,是否说明周人起源于戎狄而非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周本纪》的说法,后稷是帝喾之子,在虞夏世代为农官,但到了夏代后期,“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一直到不窋的孙子公刘时,又“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似乎周人从开始就是华夏,但到不窋时变成了戎狄,到公刘时才恢复了华夏。这就不得不让我们产生质疑:既然周人与五帝的关系是后来才攀附的,那么周人

  • 周朝著名的五等爵是怎么来的?在商朝的外服制里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朝内外服制度,商朝内服外服的含义,周朝和商朝的关系

    西周初年,周公旦给弟弟卫康叔发了一份诏书,这就是《尚书·酒诰》,其中提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这里说的是商朝的“内外服”制度。“服”的本字是“”,在甲骨文、金文中像一个用手执持跪坐之人,代表屈服、降服的意思。所谓“内外服”,也就是在商

  • 兰陵、朝歌、庐州等五个古城改名之后,现在都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有几个兰陵古城,淇县朝歌古城,庐州古城

    一、西安(长安)西安古称长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意为"长治久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自汉高祖刘邦在此建都到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这座城市一直保留着“长安”的名称,并以国都或陪都的形式存在了1000多年。长安给我们的

  • 历史上的姜子牙一生,不如神话这么玄乎,也是商亡周兴的头号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姜子牙临死遗言,姜子牙九尾狐,姜子牙墓有多可怕

    姜子牙是商末周初真实存在的人物,不过“姜子牙”这个名字是后人的称呼,在周朝一般称呼他为吕尚或者吕望。在战国秦汉文献中,流传不少关于吕尚早年的故事。据说他是齐国人,娶妻后但却被妻子赶出门;后来去都城朝歌做屠户,但也生意不好干不下去;然后又去投奔贵族子良做家仆,却又被子良嫌弃而炒了鱿鱼;最后只好跑到棘津

  • 老外:中国历史仅3500年,夏朝不存在!理由很简单,我们无法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所了解的历史说有上下五千年,是指的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到今天,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的零头没有去细算,但是无论如何偏差不会太大,毕竟历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我们又不是韩国人,整天没事就瞎编历史,对吧?所以历朝历代的文物和相关史料都是咱们中国历史的有力证明,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四个文明古国之一,只有中国的

  • 《封神演义》的姜子牙,是历史上齐公吕尚与神话中玄武大帝的合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玄武大帝和九天玄女,玄武大帝为啥不建议供家里,赵公明是玄武大帝吗

    关于吕尚的军事谋略,《孙子兵法·用间》说“周之兴也,吕牙在殷”,《荀子》说“吕尚招麾殷民怀”,大致说吕尚从事了一些间谍、策反工作;《齐太公世家》作为正统叙事,描写也不具体;但西汉之后就开始细化,并且赋予了越来越多神怪色彩。到了《论衡》时,画风就为之一变,说吕尚就喂小孩吃一种红丹,等到小孩长大后满身通

  • 周朝建立前的政治制度,兄弟被分封到同一个国家,往往被后人忽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朝最早分封的五个国,周朝建立的三大制度,周朝分封洛阳

    《左传》给了我们另一个文王之子的名单: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加上老大伯邑考与老二周武王,那么周文王有记录的儿子应该是十八人。《左传》这个名单应该最为可靠,排列顺序应该是按照年龄长幼,所以应该包括了文王嫡子和庶子,那么相较《史记》,文王的十个嫡子按长幼应该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