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临终命令,世人百思不解,2000年后果然被一个女人应验!

汉武帝临终命令,世人百思不解,2000年后果然被一个女人应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67 更新时间:2024/2/10 6:50:21

可是,就在这时候,汉武帝扭头看到了站在身后的赵钩弋,脸上却再没有了往日的宠溺,转而笼上了一片寒霜。突然,他大声吩咐左右将这个昔日里倍受宠爱的美人拉下去,关进监狱。

钩弋夫人还没有明白过来为何丈夫今天一反常态,就被这一盆冷水浇得从头顶凉到脚底,她赶紧摘掉自己的首饰,跪下请求宽恕。然而,平时里对自己温柔以待的丈夫,今天却像是换了个人一样,变得那么陌生和刚硬。

他不耐烦的命令侍卫快把眼前的女人拉下去,可怜钩弋夫人泪眼婆娑,频频地回头张望,得到的却是汉武帝一句:“快走吧,你活不了了!”这句话彻底击碎了钩弋夫人残留的幻想,也让这个风华正茂的女人,在这一刻永远成为了历史中一瞥凄艳的惊鸿。

赵钩弋,生年不详。河北河间人,她和汉武帝的相遇,颇有传奇色彩。据说当年汉武帝在巡狩路上,路过河间时,有术士说此间有祥云笼罩,必定有奇女子出世。对巫蛊和星象这一套非常迷信的汉武帝于是就紧急派遣使者寻找这位奇女子,等到派出的使者把这位绝代佳人带到汉武帝面前一看,却原来是一个双手握拳的“残疾人”,汉武帝命人去掰她的双拳,却怎么也不能打开,不信邪的汉武帝只好亲自出手,没想到他轻轻一掰,那美女无人能打开的拳头居然舒展开来,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她的掌心,居然还握着一把精巧的玉钩。

既然是身有祥瑞,还和自己有缘,汉武帝自然是神魂颠倒,当即便把这个绝代佳人带回了长安,倍加恩宠,并册封为婕妤(汉代后宫妃嫔名号)。因该女子姓赵,因此历史上也称她为赵婕妤,同时因为手握玉钩而生,因此也被称为“钩弋夫人”或 “拳夫人”。

除了“手握玉钩而生”,钩弋夫人在生下皇子刘弗陵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件奇事。据《汉书·外戚传》记载,在太始三年,钩弋夫人为60多岁的汉武帝生下一子,即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刘弗陵是赵钩弋怀胎14个月才生下来的孩子。而上古圣君也是经历了母亲怀胎14月之后生下来的,所以,迷信的汉武帝更加感觉刘弗陵就是上天派下来继承大汉江山的最佳人选。

而当时,恰逢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事件”自杀,汉武帝便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到了身体健壮,天资聪颖的的刘弗陵身上。汉武帝认为他和自己小时候很相像,准备把他立为太子。但是这时候刘弗陵年仅6岁,还不懂事,他的生母赵钩弋又正值青春,这母壮子少的局面着实让汉武帝寝食难安。联想到汉惠帝受制于吕后,自己年幼时也曾先后受制于祖母和母亲,这一切让汉武帝产生了一个可怕念头:为了以后的大汉江山,赵婕妤必须死。

于是,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赵钩弋被关到牢房之后,当天晚上就被汉武帝下令处死,为了掩人耳目,汉武帝没有为她举行葬礼,而是草草地掩埋在了云阳县西北的一处荒地上。而因为钩弋夫人的悲惨遭遇,在野史记载中,人们对钩弋夫人赋予了更多的美好想象。如《《三辅黄图》里记载:“至甘泉而卒,尸香闻十余里,葬云阳。武帝思之,起通灵台于甘泉宫。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至宣帝时乃不至”。《太平御览》也记载,钩弋夫人身亡之后,“尸不臭,香闻十余里,疑其非常人,及发冢开视,棺空无尸,惟双履鞋存。”

然而,这些美好的想象,也恐怕只能是后人们一厢情愿的想象而已。在处死了赵钩弋之后,汉武帝曾问身边左右,人们对于此事的看法,左右回答,人们说既然立了她的孩子为太子,又为何一定要杀死他的母亲呢?汉武帝听了只是笑道,这岂是一般愚人所能理解的。更让人齿寒的是,汉武帝不仅处死了赵钩弋,到后来,凡为他生育过子女的后妃,均被一一赐死。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汉武帝的这种做法为“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也许从历史的角度评价,汉武帝可以说是一位雄才大略,不拘泥于儿女私情的杰出皇帝。但是从道德角度来说,他这种残忍狠毒的政治措施,也实在让人不寒而栗。也正是从汉武帝开始,这种惨无人道的做法开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开来,尤其是北魏时期,更是将这种做法作为国策,立子杀母的事件层出不穷。

而直到清代晚期,一个叫做兰儿的妃嫔,也曾差点被咸丰“行钩弋故事”而赐死。结果后因咸丰酒后失言,泄露此事,这个兰儿才逃过一劫,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慈禧老佛爷。如果从慈禧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恐怕谁也不会想到汉武帝临终前的一道圣旨,竟然还会在2000年后应验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隆中对》给刘备确定方向,策略为先弱后强,但失荆州导致战略未实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隆中对》究竟给刘备带来了什么,刘备是怎么驾崩的?刘备本是无头苍蝇,《隆中对》才看到了方向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是要首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然后实现它!刚开始的刘备就是一个没有小目标的无头苍蝇。刘备觉得自己很有志向,要统一天下,相对于官二代袁绍、公孙瓒等,刘备感觉完全可以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只是萧何的原因,更多是因韩信与刘邦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萧何当初对韩信的看重是真心的,说他是韩信的伯乐一点都为过,像韩信那样的人,一没有出身,二没有战功,除非经过数年的战场拼命厮杀,否则是很难让人相信他的能力的,他要想脱颖而出是很难的。他之前的经历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他先是跑到项梁的军中,希望被委以重任,但项梁压根注意不到这个人,项梁死了之后,他又跟着项羽

  • 秦始皇的马车下面,藏有两个“伏兔”,它们是现代减震器的老祖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考古专家制定了详细的挖掘方案后,一场艰苦卓绝的挖掘工作开始了。随着挖掘的深入,青铜车马逐渐显露出来,可惜的是,由于土层压力太过强大,导致青铜车马已被压成了很多碎片,正因如此,考古专家们只能暂缓挖掘进度,转而仔细清理每一块铜片。正当考古人员悉心清理时,他们在偶然之间发现了两个不同于青铜碎片的铜质器物

  • 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谋,备受后人质疑,1708年后才发现他料事如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诸葛亮看来,应当步步为营,走大道攻取凉州。在取得凉州的资源后,再徐图关中。然而魏延却认为,兵贵神速,不如一步到位。他请诸葛亮给他5000精兵,带可供10天食用的干粮,穿越险要的子午谷,到达长安城下。当时守卫长安的主将是外戚兼膏肓子弟——夏侯楙。此人志大才疏,怯弱无能,他见魏延兵临城下,必然夺路而逃

  • 魏国大将送诸葛亮一块玉和一顶帽子,诸葛亮却说:终于可以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孟达,扶风人,出身于一个宦官士家,与大谋士法正十分要好。汉朝末年,孟达与法正流亡蜀地,成为当地军阀——刘璋的部属。然而孟达和法正认为刘璋生性懦弱,没有雄才,因此他俩与张松一起谋划,策划了刘备入蜀事件。其后,刘备与刘璋反目,孟达和法正立即投靠了刘备,并得到了刘备的重用。汉中之战后,刘备让孟达从汉中向东

  • 司马懿骑着马,看见诸葛亮坐车指挥战斗,感叹道:这仗我打不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诸葛亮乘车,不过是小说家的言论。然而在各种记载中,诸葛亮似乎还真的乘车作战。根据东晋人的记载,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时,曾与司马懿隔着渭水对阵。司马懿穿着盔甲,骑着战马,却见河对岸的诸葛亮身着素服,头戴葛巾,乘着四轮车作战。看着诸葛亮镇定自若的样子,司马懿居然有些怂了,并说:“这仗不能打!”为什

  • 两个证据表明,匈人可能并不是匈奴人,那匈奴后裔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8月中旬,匈奴民族留在世界上唯一可考的都城——统万城的考古遗址公园即将开园,吸引了不少历史、考古爱好者的关注。然而在互联网上,长期存在一个比这火热百倍的话题——西迁的匈奴末裔究竟去哪儿了?他们真的在几百年后席卷罗马帝国,成为“上帝之鞭”吗?如果不是,他们又是否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呢?匈奴最后的都城:统

  • 项羽自尽1300多年后,被一女子道破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假如项羽做稳了西楚霸王,中国的未来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政治上,项羽更愿意复古,所以他采用分封制度;刘邦虽然也分封了一些子弟,但是在整体上还是采用了秦始皇的制度。这不是我这篇短文的主题,我更想说的是,项羽失败这一事件对中国人心理上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中国人记住了“成王

  • 南朝砖画上有竹林七贤“标准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嵇康局部,南京博物院藏。视觉中国供图汉末三国的战争与动荡,除了给平民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给士大夫造成信仰的崩溃。儒家思想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在乱世中坍塌瓦解,面对荒谬的时代,一些人选择了逃避,他们隐居竹林,终日饮酒、清谈、纵歌,后人给了他们一个雅号,叫作“竹林七贤”。“竹林七贤

  • 高三一轮|第7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