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隆中对》给刘备确定方向,策略为先弱后强,但失荆州导致战略未实现

《隆中对》给刘备确定方向,策略为先弱后强,但失荆州导致战略未实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322 更新时间:2024/2/10 6:50:09

那么《隆中对》究竟给刘备带来了什么,刘备是怎么驾崩的?

刘备本是无头苍蝇,《隆中对》才看到了方向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是要首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然后实现它!

刚开始的刘备就是一个没有小目标的无头苍蝇。刘备觉得自己很有志向,要统一天下,相对于官二代袁绍、公孙瓒等,刘备感觉完全可以在智商上超过他们。但人家会投胎,所以靠着老一辈的奋斗,有了自己的土地。

刘备前期根本没有自己的地盘,而是到处找人依附。刚开始是公孙瓒,后来是袁绍,陶谦三让徐州,最后跟了曹操。

刘备想找一个好平台,因为刘备也认为找一个好平台就可以少奋斗很多年。但问题是,平台也有倒的时候。特别是急剧变革的三国时代。

公孙瓒

因此无头苍蝇一样的刘备到处找平台,结果是靠山山倒,靠公孙瓒,公孙瓒亡。袁绍被曹操干掉,张绣也被曹操收服。刘备也想做一个张绣。但曹操看刘备的眼神不善,觉得刘备有野心。害怕有一天会被曹操收拾的刘备只能再次出走。

刘备就这样辛辛苦苦找平台,最后还是没有落脚的地方。直到有一天碰到了诸葛亮。刘备的经历证明,与其找不靠谱的平台,还不如找靠谱的人才。

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对四十七岁的刘备说:“你缺少一个小目标!”

随遇而安的刘备确实非常苦恼,总觉得他不成功是老天爷不给他机会。因为刘备仔细分析过自己,觉得他具有成功人士的一切优点:第一,刘备自己有能力。刘备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就连曹操对他的个人能力都赞口不绝,并把刘备视为平生最大的对手。作为已经是成功人士的曹操眼光很毒。第二,刘备有良好的团队。刘备有关羽、张飞,是天下少有的武将。还有赵云,在曹营里杀了个七进七出。更别说糜竺糜芳还是徐州富商。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所以刘备一直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具备成功人士的一切条件,但是怎么奋斗都不成功。

这就是当刘备听徐庶说有一个隐士诸葛亮很厉害,就非要找到诸葛亮的原因。因为刘备需要给自己解惑。

而诸葛亮一见刘备就说:“将军你主要是缺少了一个小目标!”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隆中对》先给刘备分析的是天下大势。而这正是刘备所身在局中没有在意的。

曹操

第一点,就是曹操靠“唯才是举”,已经占据人才的制高点。北方已经完全归顺曹操。“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第二点,孙权也已经把江东理顺,百姓安居乐业。“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第三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诸葛亮这样一说,刘备豁然开朗。以前刘备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看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所以一会是冀州,一会是徐州。那地方有曹操、袁绍、吕布等,根本没有自己的任何机会。

人要有自知之明。目标首先要清晰,有了目标自然就有了方向和动力,从此前途不再迷茫。

找到小目标的刘备按照《隆中对》的设想,首先联合孙权打赢了赤壁之战。然后成功地占据了荆州。

如果刘备占据荆州,就相当于拥有了百万雄兵。最重要的是,荆州的刘表好欺负,拿下荆州非常容易。以刘备的能力可以达到。这才是最关键的。兖州虽好有曹操,只能眼睁睁看着流口水。荆州虽差是刘表,可以变成自己的。

益州虽然偏,但也是一块能产粮食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刘邦还是当年的秦国,是怎么统一天下的,不就是有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嘛!只要拿下益州,就可以趁机拿下关中平原,只要拥有了关中平原,打天下还不是易如反掌。

刘备

诸葛亮这个战略构想好就好在刘备很容易实现。用的是田忌赛马的招数。用刘备最强的地方,打曹操最弱的地方。这样就不会败给曹操了。

刘备就是靠着《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才成功的拿下荆州和益州。诸葛亮提出这个战略构想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集团拿下荆州和益州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仅仅用了十二年,刘备就从孙权和曹操手里拿下荆州的一部分和益州,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说《隆中对》不仅没有错,还是一个天才的战略构想。为刘备集团指明了方向。

关羽大意失荆州,《隆中对》战略构想的失败

《隆中对》的构想是满足刘备的“兴复汉室”的心理期望。这个期望非常低,但保留了期望。因为曹操和孙权都是很会招揽人才的一代英主。

因此《隆中对》才说出“如果天下有变”。这个“天下有变”是什么一个“变”。诸葛亮没有说清楚,因为刘备知道是什么“变”!

但可以从后期司马昭灭蜀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才华比司马懿差得多的司马昭能灭蜀,而司马懿却被诸葛亮压着打。这就是“天下有变”。当蜀汉的刘禅开始任用奸臣黄皓,老百姓对蜀汉当权者不再拥护的时候,就是“天下有变”。更有甚者就不需要打,只需要一封讨伐的檄文,就可以让老百姓开关献城。

关羽

但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时候,刘备还在汉中和夏侯惇死战的时候,镇守荆州的关羽就突然动了。开始“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了。试想一下,连刘备都不敢正面对曹操、孙权两个人。甚者刘备前期连曹操一个都面对不了。而关羽却要对上这两个绝世的枭雄。关羽很有点膨胀了!

刘备为什么不制止关羽,因为汉中的战事没有结束。刘备正在前线苦战,怎么管得了生性自傲的关羽,真是天高皇帝远啊。再加上刘备对上夏侯惇已经非常辛苦,哪还有闲情顾得上关羽。汉中离荆州距离本来就远,再加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关羽虽然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但本身的能力不足以跟孙权或曹操任何一个人抗衡。现在他吸引了这两个人的关注,人家不弄死他才怪。

这也是关羽败得非常快的一个原因。从关羽的荆州塌方式投降的这种行为来看,这些荆州的士人压根看不起关羽。根本就跟关羽不一心。

可以这样说,孙权的部队一到城门前,荆州的士人就开城投降了,压根根本没有思考。可以说关羽是镇守荆州最窝囊的人。关羽是一个武将,但在治理荆州上完全没有一点能力。荆州的人心向着孙权。

诸葛亮

这就是《隆中对》失败的真正原因了,荆州所托非人。如果荆州是交给诸葛亮一样的高手来治理,根本不会那么容易就被孙权攻下。看孙权打逍遥津时碰到的张辽时的情形。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刘备缺人才。刘备为什么缺人才?就是三国中三个领导都是招揽人才的高手。本来徐庶已经投靠了刘备,曹操硬是靠着手段把徐庶弄到曹营。如果徐庶在刘备军中,刘备不至于这么缺人。

有荆州在,刘备就具有可攻可守的战略空间。有益州的天府之国财力支撑,刘备可以慢慢地蚕食东吴。可以一统江南。这是孙权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孙权先下手为强。

刘备这样的人,只要有足够的兵力,他一定能统一天下。这也是曹操对刘备非常忌惮的原因。如果刘备真跨有荆州益州,打下孙权不是梦。

而孙权拿下荆州,刘备就损失了一半力量。这时候夷陵之战再打,孙权才勉强获胜,可见刘备的真正战力。

但正是夷陵之战的失败,才最后葬送了刘备的生命。英雄最终落幕。

刘备

综上所述:《隆中对》不但不是错误的,它还给刘备指明了方向,有了一个先拿荆州,再拿益州的小目标。正因为刘备目标明确,所以才开始真正发迹。从而在十年时间内,从一个到处投靠的丧家之犬,变成一个跨有荆益的一方霸主。

刘备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曹操和孙权的紧张,在关羽出兵曹操的时候,孙权倾其国力偷袭荆州,最后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而更大的伤害是,《隆中对》的战略构想落空。

刘备想再一次收回荆州的时候,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郁闷地驾崩在白帝城。留下了千古遗憾。因此《隆中对》没有错,错在关羽大意失荆州!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只是萧何的原因,更多是因韩信与刘邦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萧何当初对韩信的看重是真心的,说他是韩信的伯乐一点都为过,像韩信那样的人,一没有出身,二没有战功,除非经过数年的战场拼命厮杀,否则是很难让人相信他的能力的,他要想脱颖而出是很难的。他之前的经历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他先是跑到项梁的军中,希望被委以重任,但项梁压根注意不到这个人,项梁死了之后,他又跟着项羽

  • 秦始皇的马车下面,藏有两个“伏兔”,它们是现代减震器的老祖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考古专家制定了详细的挖掘方案后,一场艰苦卓绝的挖掘工作开始了。随着挖掘的深入,青铜车马逐渐显露出来,可惜的是,由于土层压力太过强大,导致青铜车马已被压成了很多碎片,正因如此,考古专家们只能暂缓挖掘进度,转而仔细清理每一块铜片。正当考古人员悉心清理时,他们在偶然之间发现了两个不同于青铜碎片的铜质器物

  • 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谋,备受后人质疑,1708年后才发现他料事如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诸葛亮看来,应当步步为营,走大道攻取凉州。在取得凉州的资源后,再徐图关中。然而魏延却认为,兵贵神速,不如一步到位。他请诸葛亮给他5000精兵,带可供10天食用的干粮,穿越险要的子午谷,到达长安城下。当时守卫长安的主将是外戚兼膏肓子弟——夏侯楙。此人志大才疏,怯弱无能,他见魏延兵临城下,必然夺路而逃

  • 魏国大将送诸葛亮一块玉和一顶帽子,诸葛亮却说:终于可以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孟达,扶风人,出身于一个宦官士家,与大谋士法正十分要好。汉朝末年,孟达与法正流亡蜀地,成为当地军阀——刘璋的部属。然而孟达和法正认为刘璋生性懦弱,没有雄才,因此他俩与张松一起谋划,策划了刘备入蜀事件。其后,刘备与刘璋反目,孟达和法正立即投靠了刘备,并得到了刘备的重用。汉中之战后,刘备让孟达从汉中向东

  • 司马懿骑着马,看见诸葛亮坐车指挥战斗,感叹道:这仗我打不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诸葛亮乘车,不过是小说家的言论。然而在各种记载中,诸葛亮似乎还真的乘车作战。根据东晋人的记载,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时,曾与司马懿隔着渭水对阵。司马懿穿着盔甲,骑着战马,却见河对岸的诸葛亮身着素服,头戴葛巾,乘着四轮车作战。看着诸葛亮镇定自若的样子,司马懿居然有些怂了,并说:“这仗不能打!”为什

  • 两个证据表明,匈人可能并不是匈奴人,那匈奴后裔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8月中旬,匈奴民族留在世界上唯一可考的都城——统万城的考古遗址公园即将开园,吸引了不少历史、考古爱好者的关注。然而在互联网上,长期存在一个比这火热百倍的话题——西迁的匈奴末裔究竟去哪儿了?他们真的在几百年后席卷罗马帝国,成为“上帝之鞭”吗?如果不是,他们又是否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呢?匈奴最后的都城:统

  • 项羽自尽1300多年后,被一女子道破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假如项羽做稳了西楚霸王,中国的未来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政治上,项羽更愿意复古,所以他采用分封制度;刘邦虽然也分封了一些子弟,但是在整体上还是采用了秦始皇的制度。这不是我这篇短文的主题,我更想说的是,项羽失败这一事件对中国人心理上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中国人记住了“成王

  • 南朝砖画上有竹林七贤“标准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嵇康局部,南京博物院藏。视觉中国供图汉末三国的战争与动荡,除了给平民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给士大夫造成信仰的崩溃。儒家思想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在乱世中坍塌瓦解,面对荒谬的时代,一些人选择了逃避,他们隐居竹林,终日饮酒、清谈、纵歌,后人给了他们一个雅号,叫作“竹林七贤”。“竹林七贤

  • 高三一轮|第7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 曹操最危急的时刻,促使吕布成功占领兖州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而恰恰在这时,曹操后方出现了问题。前九江太守边让,是陈留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文采、口才都是一流,大将军何进曾征辟他为下属,孔融、蔡邕、王朗都与他关系很好,后担任九江太守。边让自恃才高,对曹操非常傲慢,尤其是曹操为了报父仇,不惜残害徐州百姓,对此,边让很是不满,曹操听说后,不禁大怒,下令将边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