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统一六国:强大的国力,韬略与智慧的较量

秦始皇统一六国:强大的国力,韬略与智慧的较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18 更新时间:2024/2/19 11:03:44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即秦王政十七年至二十六年,秦国百万雄师相继兼并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完成了秦国几代人追求的统一大业梦想。

[var1]

一、灭韩,找准突破口

秦国灭六国,采用的是远交近攻的战略,韩国和秦国接壤,成了秦国“近攻”的目标。韩国农业发达,弓弩技术非常出众,这些都给秦军以支持和借鉴。与秦国接壤的国家有赵魏韩楚四国,只有韩国实力最弱,柿子要捡软的捏,首战选择韩国,是秦始皇的明智选择。

[var1]

二、灭赵,借力打力

韩国被灭之后,秦国马不停蹄地集中兵力向赵国大举进攻。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秦将王翦、杨端合分别率兵向赵国进攻。久经沙场的赵国宿将李牧、司马尚率军拼命抵抗,两军对垒,苦苦相持一年之久。

前线攻敌不克,此时,秦王政想到另一个可以利用的力量,他派人用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郭开接受了贿赂,向赵王诬告李牧、司马尚欲谋叛变。赵王轻信了谗言,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以死刑,马尚也被免职。

[var1]

借力打力,秦王政借赵王之剑,杀害了坚决抗秦的李牧,秦国得到在战场上无法得到的一切。3个月后,赵国被灭,俘虏赵王迁

三、灭燕,一鼓作气

灭掉赵国以后,灭赵的秦军在王翦诸将率领下,乘胜兼程北上灭燕。当此危急之时,燕太子丹企图以行刺的手段达到抗秦保国的目的,太子丹派荆轲行刺秦王,最终失败。秦王立刻下令前线秦军大举进攻燕国。

王茁和辛胜指挥的秦军在易水河的西边大破燕、代联军。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十月,王翦的军队打败了太子丹所率领的燕军,很快占领燕都蓟城(今北京)。燕王和太子丹慌慌张张地退守辽东郡(今辽宁辽阳)。

[var1]

为摆脱困境,燕王喜杀儿子太子丹以讨秦王原谅,然而秦军根本不予理睬,继续挥师猛攻。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王再令王贲领兵攻燕,在辽东生擒燕王喜。燕国灭亡。

四、灭魏,以水代兵

秦王政二年(前245),秦兵攻卷(今河南原阳),斩魏兵3万。四年(前243年),秦兵又攻占了魏胭、有诡两邑。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秦军攻魏,得枣、燕、虚等20城,秦在这个地方建立了东郡。此后,秦军几乎每年攻魏。

[var1]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在秦军的猛烈进攻下,魏国被迫献地于秦,以换取暂时的平安。而秦王政的目标是统一国家,因此于二十二年(前225年),命王贲率军队自燕地南下,直取魏都大梁,以黄河之水灌城。3个月后,大梁城墙被汹涌的河水冲塌,魏王投降,魏国灭亡。

五、灭楚,秦王登门认错

攻打楚国是秦统一六国进程中最为艰难的一页。楚国为东南大国,拥有甲士百万、战车千乘、战骑万匹的强大国家,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楚国还有项燕等猛将,还有在秦国工作多年的楚公子昌平君昌文君,他俩熟悉秦国军情,带兵据守在楚国鄙陈(今河南淮阳)一带的抗秦前线。面对上述种种情况,秦国要想灭掉楚国,并不是那么容易。

战争最关键的是要选好统军的主帅。在攻楚的秦军中,有个青年将领李信,秦王政对他很赏识。攻楚之前,秦王问他,灭楚需要多少兵力?李信蛮有把握地答道,20万人足够!秦王半信半疑,又问老将王翦,王翦思考再三后说,非60万人不可。秦王政见李信比王翦少要40万人马,同样能实现灭楚愿望,便轻率地作出决定,让李信率兵灭楚。

[var1]

李信和蒙武怀着必胜的信心,分两路进军楚国。一路攻打平舆(今河南汝宁),一路直插寝丘(今河南沈丘)。起初,两处进展顺利,不断向纵深挺进,深入到楚国腹地。正当秦军快速突进的时候,不料后方形势突变,埋伏在秦军侧后的楚军,在昌平君等率领下反攻秦军,迫使李、蒙回师。

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角逐,楚军大破秦军,杀秦都尉七人,尽收失地。

听到这个失败的消息,秦王政并未加罪于李、蒙二将。在经过冷静的思考后,秦王政破例不下诏令,亲自骑马赶到频阳王翦家乡,登门向老将军王翦认错。王翦不计前嫌,以大局为重,欣然应命率军攻楚。

[var1]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国大军涌入楚境,求胜心切的楚军曾数次前来挑战,秦军避而不应,等待战机。楚军因粮草不济,有意诱敌深入。王翦抓住楚军东进之机,以强兵壮勇做先锋,大破楚军,活捉楚王负刍,楚将昌平君自杀。

接着王翦又乘胜率军渡江,攻取了附庸于楚的越国,越王被迫降秦。至此,六国中最强大的劲敌楚国终于被灭。

[var1]

六、灭齐,避敌正面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翦、李信率得胜之师,直捣齐国都城临淄,齐国拱手降秦。

值得一提的是,秦军在灭齐时,吸取了灭楚轻敌失利的教训,避开了齐国正面,由燕南下,乘虚而入,直插临淄,令齐军猝不及防,以零伤亡的代价,顺利完成灭齐任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犯了什么错?秦国只维持了十几年就崩溃了?不考虑特殊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前两期,我们讲了秦国的制度。站在帝王权力的角度讲,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秦国的制度,就是:把老百姓生产出来的所有财富,都抓到帝王一个人的手里。#秦始皇#因为财富等于实力,所以在这个制度下,应该是帝王一个人拥有最强的实力。全国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挑战

  • 秦始皇的老祖宗是如何建立秦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么往前一追溯,就要从嬴政建立大秦帝国的公元前221年往前“快进“517年,一下子就到了平王东迁了。看到这您内心是不是有些“诧异”了,有些恍惚了,这么多年呢?是呀,秦国嬴政之前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var1]平王东迁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对历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秦国的祖先其实在西周时代就一直在现今

  • 秦灭强国赵国用了30万大军,为何灭楚时,王翦却认为要6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灭六国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外交和军事策略,对于对东方六国各个击破,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当初秦国用了三十万大军灭了当时的强国赵国,接下来的目标是实力衰弱明显的楚国,这里大将军王翦却认为要60万军队才能灭楚,这是为什么呢?始皇帝的心腹王翦出生在关中,是秦朝军功贵族的一份子,年少时就随侍嬴政

  • 秦国变法:令秦国走向强大的神奇魔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问我秦灭东方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秦国变法,这个西北边陲之国,曾经被天下诸侯所不齿,更是被魏国占据了河西之地,在与魏武卒的战斗中,差点被灭国。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遇到了两个神奇的魔术师: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完美搭档,他们所主导的变法,令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从人见人欺的

  • 秦国的军功爵制源自赵国,源自另外一个叫“鞅”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主笔:大器晚橙公元前5世纪有太多可聊的事了,所以我分成两章来写。上一章说完了希波战争,本章我们把视角拉回到中原,坐标晋国,时间往回拨一个世纪,从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说起,即“赵氏孤儿”。公元前601年,晋国的正卿,顶梁柱赵盾去世,其子赵朔承袭,之后赵朔作为晋国的下军将率兵救援郑国,与楚庄王大战,史

  • 秦王夫妇真如《山河月明》中那么恩爱吗?死于宫斗的秦王一家三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历史剧不是披着历史皮的古装偶像剧,应当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即剧情发展必须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要与历史相合,不可随意虚构,同时为增强观赏性,可以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予以一定的虚构。服装道具上,《山河月明》还原得真心不错,可剧情上,阿越只能表示吐槽无力。《山河月明》以明朝

  • 秦国的西方崛起,说明了什么?一切不切实际的“鸡汤”是不是该省省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此背景下,原本坐落西部边陲、不被中原诸侯国正眼瞧见的秦国奋力崛起,成为了最有实力统一中原的强国。公元前221年,年仅38岁的秦始皇歼灭了代表着战国时期最后一抹余晖——齐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至此自周朝而来分崩离析800多年的中华大地重归于一统,正式开启了封建王朝在中华大地上的漫长延

  • 秦国历代君主姓名谥号统治时长(共38位,含秦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秦非子受西周孝王封于秦地(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2、秦侯(在位9年)3、秦公伯(在位2年)4、秦仲(在位3年)被周宣王封为大夫,攻打西戎,兵败而死。5、秦庄公 嬴也(在位44年)[var1]6、秦襄公 嬴开(在位12年)护送周平王东迁,位列诸侯。7、秦文公(在位50年)打败西戎,扩地至

  •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对战国七雄的排名顺序为“齐楚燕韩赵魏秦”,便是按照国力强弱来排的,而谁也没想到,六国竟被排名最后的秦国所灭,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秦始皇嬴政,而六国国君的下场也不尽相同。[var1]秦始皇的坎坷经历秦始皇嬴姓名政,母亲本就是赵国人,父亲则是沦落到赵国当人质,所以他出生于赵国邯

  • 秦始皇之前有8位秦王,为何没有一个昏君?揭秘秦国的崛起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秦国的君主们一直以来态度就比较端正,注意力也比较集中,知道什么时候改干什么事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那个时候啊,因为当时的分封制度的影响,这些君主可以说日子过得比较不安宁,君主们都是所有诸侯的敌人。大家大部分都对秦国有多多少少的负面情绪,整天就在寻思着应该怎么打秦国。这种关系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