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诞生的史上首家“足球俱乐部”,却让蹴鞠运动淡出了大众视野

宋代诞生的史上首家“足球俱乐部”,却让蹴鞠运动淡出了大众视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802 更新时间:2024/2/7 16:46:32

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伴随着人政府的高度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宋代成为了中国封建时代市民文化的巅峰时期。

市民阶级的形成也带来了旺盛的娱乐需求,许多如今的曲艺形式都起源于宋朝。

除了曲艺艺术之外,宋代还成为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巅峰,在小说《水浒传》中,北宋市民俨然将蹴鞠、摔跤等体育活动,当做了生活的一部分,奸臣高俅更是靠着出色的蹴鞠技术平步青云。

▲蹴鞠图

到了南宋时期,蹴鞠在民间得以继续发展,并催生出了历史上第一家“足球俱乐部”——齐云社。

这一组织的出现将蹴鞠运动的发展引了最高潮,但也间接导致了蹴鞠的消亡。

一、宋代蹴鞠的发展

蹴鞠这一运动在宋代之前便已经出现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蹴鞠都被视作寒食节的专门娱乐项目,而且多是女性参与。

宋代之前蹴鞠用的球都是用皮革制成的,中间会用动物发填充,因此质量较重,只能进行简单的传接。

▲蹴鞠的古人

到了宋代“蹴鞠球”的制作水平得到了提升,人们开始通过在皮革球中充气的方式,来制作蹴鞠球,这让皮球的重量变轻,也可以做出许多更加花哨的动作,这为蹴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提供了条件。

当时一些孩子甚至直接把猪牛等动物的膀胱拿来做蹴鞠球踢,由此可见蹴鞠在宋代的普及程度。

随着蹴鞠的不断推广,蹴鞠的玩法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其中既有考验队员花式技巧的“白打”,也有相对正规的“筑球”。

现在人们一般将蹴鞠视作现代足球的雏形,但事实上,宋代的“筑球”除了不可以用手接球之外,其规则其实与如今的排球运动更加相似。

▲北宋的蹴鞠场地

在筑球比赛中,人们会在一个方形场地上竖起两根三丈多高的竹竿,然后在竹竿的顶部拉上一条九尺五寸长的横幅,之后在横幅的中心处裁出一个直径二尺八寸的圆洞,被称为“风流眼”。

然后对战双方在竹竿的两侧按照队形站好,他们需要通过头顶脚踢的方式,将球从风流眼中踢过去,如果哪一方接不住这个球就要给对方计分。

这种比赛方式十分讲究团队配合而且观赏性极强,因此蹴鞠的筑球比赛渐渐成为寒食节期间,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后来即使不在寒食节前后,大街上也随处可见玩蹴鞠的人,不少贵族也将蹴鞠表演当做重要的娱乐方式,蹴鞠文化也迎来了巅峰。

▲高俅剧照

北宋时期便出现了一些依靠蹴鞠为生的艺人,蹴鞠也被宋人列入了“百戏”之中,不过当时这些专业的蹴鞠艺人多是以表演花俏动作的“白打”为主,并没有人专门从事筑球比赛。

二、“齐云社”的兴起

到了南宋时期,蹴鞠在我国南方地区依然十分流行,而且相比于白打,更加专业的筑球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筑球比赛对于运动员之间的配合要求很高,因此成立一支固定的队伍,成了许多蹴鞠爱好者的强烈诉求。

南宋时期我国的手工业发展到了封建时期的巅峰,在各大城镇中出现了大量手工业店铺。

店铺老板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便通过成立行会的方式联合起来,而行会中的成员之间,也建立了十分紧密的联系。

▲南宋城镇模型

后来这些手工业行会便会成立专门的蹴鞠队伍,报名参加城镇中举办的蹴鞠比赛。

但是由于这些队伍本质上还是依托于手工业行会而存在的,因此还不能将其视作俱乐部的雏形。

这些队伍由于队员之间十分熟悉,因此在蹴鞠比赛中往往能够取得十分不错的成绩,那些临时组队的蹴鞠爱好者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南宋时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在许多大城市中已经出现了脱产市民,其中不少人都将精力投入到文娱活动当中。

他们见自己的队伍无法在蹴鞠比赛中取胜,便决定成立专业的蹴鞠社团,并将其取名为“齐云社”,这是为了讨个“平步青云,高与云齐”的好彩头。

在齐云社成立之后,立即吸引了大批蹴鞠爱好者前来报名。

▲南宋蹴鞠比赛

很快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齐云社的身影,而且各个齐云社中都有不少社员。

为了管理他们齐云社的创始人们,构建了十分完善的规章制度,设立了社团内的多个等级,这让齐云社的发展进入了平稳期,各地社团之间的比赛也越来越多,这将南宋时期的蹴鞠氛围推动到了最高潮。

在齐云社成立之后,社团组织者为了扩大齐云社的影响力,先后推出了多种宣传措施。

首先是齐云社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蹴鞠比赛,参赛选手都是各地社团精心挑选出来的高手,因此比赛水平远高于其他民间赛事。

每年齐云社大赛举办的时候,各地观众都会赶往比赛现场观赛,这让齐云社的名号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为了扩大赛事的影响力,齐云社的社员们还编出了许多顺口溜来向百姓宣传蹴鞠的妙处。

在他们口中蹴鞠就是全天下最潇洒的运动,

“世间子弟千般艺,只此风流最夺魁”、“万种风流事,圆社(齐云社社员的自称)总为先”

等琅琅上口的宣传语,也让蹴鞠的关注度进一步上升。

▲南宋戏台

在南宋时期随着齐云社的发展,许多伴生社团也应运而生,其中最知名的当属专职解说齐云社比赛的“遏云社”。

遏云社的成员们每逢齐云社比赛,便会到现场为观众解说比赛,赛后他们还会将比赛内容编进小曲在戏台上演唱,其中部分唱段甚至成了当时的流行曲目。

这也让蹴鞠成为了南宋时期最大众化的体育项目,成为了众多百姓们观看的首选。

三、“齐云社”与蹴鞠的消亡

不过在齐云社发展到巅峰的时候,蹴鞠走向消亡的隐患也已经被种下。

当时齐云社为了显示自身的专业性,在社员入社时便会向他们传授所谓的社规。

这种社规的内容,本来大多集中在赛场礼仪和比赛规则上,这些规则的推出也确实让齐云社的比赛显得更加正规,为社团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山东临淄足球博物馆中的齐云社牌匾

但后来越来越多繁文缛节的推出,让齐云社的比赛变得十分复杂。

他们甚至要求参赛队员必须用靠近皮球一侧的肢体来与球进行接触,否则就要视为违规。对于用什么身体部位接什么方位的球,都被详细规定。

后来齐云社更是出版了一些所谓的“规定动作”,谁能全部掌握这些流程,谁才有资格站上比赛的场地。

这些细则的推出无疑让参加齐云社比赛的门槛被提得很高,许多人稍有不慎,在场上做出了违规动作,之后就会被取消参加比赛的资格。

这虽然让齐云社的比赛拥有了更强的竞技性,但真正能够投身其中的百姓却越来越少。

人们也逐渐从蹴鞠的爱好者,演变成了观看蹴鞠比赛的爱好者。这虽然让齐云社的组织者赚得盆满钵满,但也让蹴鞠活动在民间百姓间的热度持续走低。

▲女子蹴鞠图

南宋末年百姓们如果想要玩蹴鞠,就免不了被一些观看过齐云社比赛的观众们(古代喷子)品头论足,

这让蹴鞠从一项自由自在的休闲活动,变成了一个只有少数人才能参加的专业体育项目

,这对于蹴鞠的推广和传承,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而且齐云社为了保证自己的优势地位,也会采取各种手段打压其他民间蹴鞠社团的发展。

这进一步缩减了蹴鞠在民间的生存土壤,最终蹴鞠运动在南宋末年,早已不复北宋时期盛行的模样了。

而随着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许多原本的民间娱乐活动都受到了打压,蹴鞠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在明清时期,蹴鞠依然迟迟不能恢复到宋代的流行,筑球玩法甚至彻底销声匿迹,最终这也让蹴鞠逐渐被更加轻便的毽球所取代,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通过分析齐云社对蹴鞠运动的影响,我们不难看出,在运动的推广中,过于专业化并不是十分有利的条件。

专业化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高这项运动的水平,但也会给体育运动的民间推广,造成不小的麻烦。

▲参加足球比赛的小球员

因此在推动全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如激发大众的参与热情,要比如何提高专业水平要重要得多。

只有将体育活动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中国的体育事业才能迎来真正的发展,我们才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注:

本文关于齐云社和蹴鞠的相关内容,参考自《浅谈南宋民间社团“齐云社”的形成及发展》,刊登于《兰台世界》2014年31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上最惊艳的一首唐诗,仅仅四句,却写出了孤独的至高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每天分享传统文化精华。关注不迷路。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节点。从此之后,藩镇成为了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块心病,却始终无法根除。很多人将安史之乱的缘由归结为唐玄宗的昏庸无能,选择安禄山镇边。这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因为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安禄山是最佳人选。安禄山狡猾归狡猾,却也实实在在有能力。他至少会六

  • 岳飞后人霖33代岳挺,秉承先祖遗志,豪气冲天,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画像因为南宋时期,岳飛遇难后,子女及亲属情况,想必大家也是都很清楚,后续历经多个不太平的时代,祖上许多是移民到不同地区定居。家谱民國时期,时逢,徐州有户农家的孩子,名叫.岳徳功,是岳飛三子岳霖嫡系后代31代,后来改名为“岳天”,年轻气盛,志存高远,先后参加1939年昆仑关,1942年中國远征,于

  • 朱元璋的数十万子孙,终于把明朝吃的国破家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除了太子朱标之外的23个儿子都封为亲王,十几个女儿都封为公主。亲王世袭,不降爵位,亲王的世子将来承袭亲王爵位,其他儿子降一等封为郡王,郡王的世子世袭郡王,其他的儿子全部封为镇国将军,以此类推,最低的第八等是奉国中尉。亲王一开始年俸禄是5万石粮食,5万石是什么概念?约等于2.5万两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叫什么名?沈万三回了三字,保全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都传说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其实他的聚宝盆在我看来,就是两个字:勤劳。一分的胆量加上九分的勤劳,才使得沈万三成为乱世中富可敌国的巨商。然而改朝换代的时候,富商往往是最容易被继任王朝盯上的。朱元璋建国后,便盯上这个大财主。据说,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资金不够,希望沈万三能够割肉放血。沈万三十分豪爽的拿

  • 史上最冤枉!宋太宗:“看到你名字就来气,流放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这位倒霉的仁兄之前,我们得先从一个官二代诈骗犯聊起。北宋宋太宗时期,有个叫李飞雄的人,名字挺洒脱霸气,可从小干的事儿却没有半点对得起这个名字。虽说是个官二代,可从小就不学好,偷鸡摸狗那是常事。比如第一次去见岳父,换别的人,那肯定是规规矩矩、毕恭毕敬,但这家伙从头到尾吊儿郎当不说,走的时候还“顺手”

  • 太子朱标有何实力?为何25个兄弟没人和他争皇位,连朱棣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建文帝登基后。由于害怕各地藩王的叔叔们反对自己。听信于他人,开始强力削藩,这才导致了后来的靖难之役。最终建文帝朱允炆丢了皇位,而朱棣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通过造反成为帝王的藩王。朱棣能征善战,他能夺取建文帝的江山,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他太过于强大了。其实,朱棣夺取皇位还要感谢朱元璋。因

  • 朱元璋留下的托孤重臣,手握40万大军可灭朱棣,却害惨了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现代人看来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影响了科学进步,但在历史长河中,封建制度能存在这么长时间是有一定道理的。唐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它的中央集权性愈发强烈,封建君主是封建制度的顶点,是所有人民应该服从的共主

  • 朱元璋发问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答4字多年后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刘伯温的话语,往往准确的让人不得不说服,甚至连朱元璋,对刘伯温也有礼貌的第三,对他而言,更是深信不疑。有一天朱元璋正在吃饼干,只是咬一口,就听到到刘伯温闻门外,朱元璋便将倒装的饼干装进碗里。朱元璋试探性地问刘伯温,看看碗里有什么。刘伯温捏了一下,说道:“回到皇上,这个碗是一块饼干,但是不完整,刚

  • 宋仁宗将安抚使文阶官职换为武官,范仲淹为何拒绝接受这一任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康定二年(1041年)十月,为了方便应对西夏的威胁,宋廷分陕西为四路,派范仲淹、韩琦、庞籍、王沿四位文臣出任安抚使,掌管各路的军、民事务,再由四位武官担任安抚副使。半年以后,庆历二年(1042年)四月,在宰相吕夷简的极力主张下,宋仁宗下诏将这四位安抚使换为观察使,而观察使为武阶官职。吕夷简为什么

  • 宋元时期的泉州富商蒲寿庚家族,为何被朱元璋下令贬为奴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蒲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在泉州混得风生水起,甚至成为泉州一城的霸主,与这个家族的核心人物蒲寿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蒲寿庚祖上原为西域阿拉伯人,他自幼跟随家父生活在中国广州,他的父亲蒲开宗因贸易有功,还担任过南宋朝廷授予他的承节郎一职。公元1271年,蒲氏家族举家迁至泉州。泉州在宋代是中国第一大港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