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光绪向康有为倒苦水,维新派却全体乱了阵脚,手捧密诏竟然都哭了

光绪向康有为倒苦水,维新派却全体乱了阵脚,手捧密诏竟然都哭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21 更新时间:2024/1/11 6:24:59

戊戌政变中,袁世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1898年八月初三日7时至9时,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谭对袁世凯说,当前形势对皇帝大大不利。荣禄将于今年九月(农历)天津阅兵时杀掉皇帝,要袁世凯八月初五(9月20日)到光绪皇帝处要朱谕一道,令其带兵在天津杀掉荣禄。然后带领手下兵马入京,一半围住颐和园,另一半守住宫门。根据袁世凯在其所撰《戊戌日记》里的记录,在谭嗣同的催促下,袁世凯或许没有那么信誓旦旦,但起码并未坚决拒绝。

9月14日(七月二十九日),光绪帝赴颐和园请示慈禧,提出开懋勤殿。这在对权术十分敏感的慈禧看来,懋勤殿人员不受品秩限制,直接对皇帝负责,表面上是政治咨询机构,实际上是政治决策机构,这是对现有体制和慈禧权力的挑战。因此,太后否决并严斥了光绪,遭此打击的皇帝一时郁闷无助,于是在第二天写了一份密诏由杨锐带出,在密诏中他陈述变法受阻的事实,说自己权力不足,一旦降旨将旧法尽变,“则朕位且不能保”。因此,他要杨锐与林旭、谭嗣同等人筹商良策,使“旧法可以全变”,“而又不致有拂圣意”。9月17日,光绪又发出第二道密诏,督促康有为尽快离京,“不可延迟”。“将来更效驱驰,共建大业,朕有厚望焉”。

纵观光绪帝这两道密诏,当然是指望维新党人能想出“旧法可以全变”“而又不致有拂圣意”这样两全其美的良策,但也有权力受到掣肘,唯有向维新党人吐槽的无奈。谁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接诏后,却脑路清奇地构造了误以为光绪帝已有危险,借助天津阅兵之际被废的故事。他们连夜开会,却始终想不出一个好的计策,唯有捧诏大哭。维新党人大多是文弱书生,手无寸兵寸铁,唯一可以指望的军政强人就是袁世凯。袁世凯素来倾向维新,与维新党人颇有来往。于是便将赌注全部押在他身上,想出了“围园劫后”的所谓“保皇上,救中国”的方案,并派谭嗣同到袁世凯寓居的法华寺摊牌。

袁世凯就是这样被“绑架”卷入了密谋。然而,他们错认了袁世凯,误以为是同路人。袁世凯虽然认同维新,但他是稳健的改革派,并不认同维新党人激进的改革理念。这从他接受请训时与光绪的对话可以看出来。另外,与维新派像赌徒一样孤注一掷不同,袁世凯从出使朝鲜到编练新军,能力举国共睹,前程一片大好。他也颇有政治头脑,谭嗣同既无法向袁世凯出示任何天津兵变的证据,也无法出示光绪皇帝危在旦夕的其他证据——他给袁世凯看的光绪皇帝密诏,不是原件,而是抄件,内有“朕危在旦夕”的字句,而袁在没有看到皇帝亲笔信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相信。如果慈禧太后确实准备将光绪废掉或杀掉,在北京办理就可以了,何必远到天津,劳师动众?所谓的戊戌政变,慈禧只是起驾回宫,动动嘴皮子,就完成了训政这波操作。

对此,身处其中的袁世凯对于清朝当时的这种权力结构不会不知道。况且,他不知道皇帝是否介入,介入多深。八月四日,他可能对此事进行了试探,但没能做出确切的判断,于是,采取沉默、静观其变的态度,并于第二天回天津,这在当时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据袁世凯在《戊戌日记》里自述,初五日傍晚抵达天津后,他就去直隶总督署找荣禄报告情况。刚透露一点内情,不巧有人来访,他便和荣禄约好次日早晨再详谈。第二天一早,荣禄亲自上门找他问详情。因这件事牵涉到光绪帝,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筹商良久却无良策。荣禄先回直隶总督署,晚上又请袁世凯去面谈,袁便将此事和盘托出。袁世凯在描述过程中不时向荣禄重申这只是谭嗣同、康有为等“群小结党煽惑”,袁世凯向荣禄明确表示:所谓杀荣禄,围谋颐和园的计划与皇上毫无干涉,“如累及上位,我袁某唯有仰药而死”。

《戊戌日记》虽有掩饰和粉饰的痕迹,但经考证,内容大体是真实的。按照谭嗣同的说法,他们之所以执意要杀荣禄,是因为荣禄参与了废立阴谋。对于这些指控,荣禄大呼冤枉:“荣某若有丝毫犯上心,天必诛我。近来屡有人来津通告内情,但不及今谈之详。”正当荣禄、袁世凯商议如何处置此事之时,便从北京传来慈禧太后重新训政,以及缉拿康有为、康广仁兄弟的电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和咸丰关系最好的郡王,捉拿肃顺成为他一生的荣耀,动辄炫耀一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咸丰皇帝的亲弟弟,慈禧太后的亲妹夫,同治皇帝的亲叔叔,光绪皇帝和摄政王载沣的老父亲,生来就是天潢贵胄,注定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活着时有数不清的奴婢仆人伺候,死后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随葬。人的家庭不可选择,家庭的责任也不可逃避,尤其是在皇家,贵为直系皇族的一支,

  • 咸丰关系最好的弟弟,参与政变耀武扬威,但教育起同治却一点没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晚清民国时期,政治波云诡谲,城头变幻大王旗。所谓的成功人士只是历史的一个短暂存在,刚刚达到辉煌,便被后来者取代。多少卑微低贱的人爬上来,多少位高权重的人跌下去,成功与失败之间似乎只有一念之隔,所得与所失之间难以清晰界定,历史的时空有时显得那么错乱。奕譞、载沣两代醇亲王是政治权贵,贵为皇帝之父,一人

  • 摆脱老人政治,任用年轻人推动改革,看似没毛病但光绪还是太天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希望通过这次政治改革,在短时间内改变大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制。从诏书的发布到政策的实施,从新官的任用到旧臣的黜免,基本出于圣裁。作为一代有志于改变大清命运的皇帝,我们不能怀疑他的发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国一体,皇帝与王朝的命运关联度最大。

  • 慈禧娇纵儿子造成同治读奏折都费劲,对光绪疾言厉色致其性情压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希望通过这次政治改革,在短时间内改变大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制。从诏书的发布到政策的实施,从新官的任用到旧臣的黜免,基本出于圣裁。作为一代有志于改变大清命运的皇帝,我们不能怀疑他的发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国一体,皇帝与王朝的命运关联度最大。

  • 康有为、梁启超第一次见光绪发挥失常,场面一度尴尬,梁更糟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希望通过这次政治改革,在短时间内改变大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制。从诏书的发布到政策的实施,从新官的任用到旧臣的黜免,基本出于圣裁。清德宗光绪皇帝画像1898年5月底,发生了重大的人事变化;首先是恭亲王奕病重;第二,在这位老亲王临终前,极力建议两宫开缺了“误国害权”的翁

  • 明末大将毛文龙,用197人收复众多岛屿,袁崇焕头疼皇太极更头疼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元年(1628),明思宗朱由检重新起用赋闲的袁崇焕,再次授命他总督辽东军务。同年七月,为了满足袁崇焕“便宜行事”的要求,与袁崇焕不和的大将满桂被朝廷调离宁远。此时的后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蒙金战争”。崇祯元年(1628)二月,皇太极以使臣被杀为由,率军亲征察哈尔地区臣属林丹汗的多罗特蒙古部。此

  • 商人和运河撑起的城市,皇帝都惊叹他们的奢侈,富到资助乾隆出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这句诗中的瓜洲即位于扬州。扬州临长江北岸,是运河与长江相汇的“交点”。从唐代起,国内外商人们就沿着运河来到扬州,唐代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在唐代诗人眼里,更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清代以后,扬州又有“盐商兴、扬州昌”之说。扬州盐商富

  • 岳飞的粉丝群:朱元璋每年祭奠,努尔哈赤视其为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精忠岳飞》剧照易中天在《品三国》中曾指出,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历史的岳飞是抗金名将,文学的岳飞是忠臣孝子,民间的岳飞则是华夏武圣。岳飞从一个被冤杀的大将到一个被追捧的忠臣,再成为被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传奇英雄,收获众多粉丝。宋亡后,蒙古统治者一面在岳飞原有名爵的

  • 李鸿章拜见老师求教与洋人交涉之法,曾国藩告诉他只需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文▏雪珥当日耳曼的勇士们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率领下,行进在法兰西的废墟上时,那位日后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正率领他的淮军铁骑,浩浩荡荡地开进天津城。他将在这座城市中,度过人生最为辉煌的25年。这一年李鸿章47周岁。从1862年出任江苏巡抚以来,他在帝国省部级的高干位置上已经待了8年,历任两江

  • 他本是捕快,写了本小册子让曾国藩惊喜不已,对太平军预测神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剧照1854年10月,曾国藩率领湘军收复武昌城,驻节汉江沿岸,整军誓师,准备沿江而下。这时,有人呈上一本手抄的小册子,部下宣称这本册子记载了太平天国的有关情报。曾国藩将信将疑,随手翻看几页之后将这本册子收下了。不久,湘军连克蕲州、田镇等地,俘获成箱的太平天国文书。曾国藩与幕僚研读这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