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道决定大清命运的奏折,慈禧看后彻夜未眠,但有一事一直没看懂

两道决定大清命运的奏折,慈禧看后彻夜未眠,但有一事一直没看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499 更新时间:2024/1/19 13:45:52

1898年9月14日,伊藤博文抵京来中国游历。1898年9月19日晚,就在光绪召见伊藤博文的前一天,康有为拟写《时局艰危,拼瓦合以救瓦裂折》,以杨深秀的名义上呈。康在奏折中提出“合邦”之策,认为中国“非联合英、美、日本,别无图存之策”,同时向朝廷推荐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和日本原首相伊藤博文,认为他们是杰出的人才,恳请朝廷邀请他们参与变法的谋划,“未为借才之举,先为借箸之筹”。康有为还拟写了一件附片,在片中说了这样一件事:乾隆皇帝修建圆明园的时候,曾经在园中存了黄金、纹银各一窖,位置在已经坍塌的滈化殿基下面,恳请朝廷招募人工,进行挖掘。

杨深秀呈交的这件附片,其实是别有用意:他们希望光绪帝以挖掘宝藏为名,调袁世凯的部分人马进入圆明园一带,从而实施兵围颐和园的计划。

光绪在早朝时收到奏折,对该折仅下旨“存”,并于当日呈送慈禧太后。这一天,日讲起居注官陈秉和还上了一道奏折,弹劾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奏折中提到“无怪乎康有为奉命已久,迟延不行,实堪诧异者矣”。光绪帝看完这道奏折后,命令上呈太后,慈禧应该在这天中午之前能够看到这道奏折。而这两道奏折极有可能就是导致慈禧继续留在宫内并决定亲自训政的原因。

9月20日一晚,慈禧应该彻夜未眠,自新政变法以来皇帝“任性妄为”的行为一幕幕在她脑海中闪过,屡次提出重开懋勤殿,罢免礼部六堂官,擢升谭嗣同等军机四章京,现在又要请洋人做顾问,还要与日、英、美搞“合邦”。最可气的是,明明皇帝告诉她康有为已经不在北京了,但事实是康有为仍然在京城逍遥,至于圆明园宝藏的密语,即围园计划,她能不能读懂尚未可知,但对康有为留在京城意欲何为,而光绪帝为何又对驱离康有为消极执行,慈禧太后即使没有听到风声,也会浮想联翩。

9月21日凌晨5点多,光绪帝在中和殿阅看祝版,即礼部拟写的用于社稷坛秋祭的祭文。阅览完毕,他刚刚走出大殿,一些侍卫、太监走过来,称奉太后命,要他到太后的寝宫仪鸾殿。据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记载,慈禧太后见到皇帝,责备他说:“汝之变法维新,本予所许,但不料汝昏昧糊涂,胆大妄为,一至于此。……汝无福承受大业,听人播弄,如木偶然。朝中亲贵重臣,无一爱戴汝者,皆请予训政。汉大臣中虽一二阿顺汝者,予自有法治之。”丁韪良回忆说:“皇帝的九五之尊得自太后,此次犯错,便扑倒在母后脚下,承认错误,恳请母后‘示儿如何治国’。”慈禧当即传旨说皇帝有病不能理事,“因念宗社为重,再三吁恳慈恩训政,仰蒙俯如所请,此乃天下臣民之福,由今日始,在便殿办理。”(《清实录》)次日(初七日)在勤政殿行礼,这就是“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训政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以“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的罪名缉拿康有为与他的弟弟康广仁。这道命令直接下给步兵统领崇礼。不过,清兵赶到南海会馆,并没有捕到康有为,只是抓到了康广仁,还有康有为的门人程式谷、钱维骥以及家丁王升、王贵田叔等五人。

听闻康有为已经逃出北京,慈禧太后气急败坏,立即发表通缉电,命各有关地方严加查拿,一旦拿获,就地正法。而离开北京的康有为显然还未察觉形势有变,离京前,他起草了一道《请速简重臣,结连与国,而救危亡折》,由宋伯鲁于20日子夜之前递到了东华门内奏事处。此道奏折仍然恳请朝廷实行“合邦”之策,联合英、美、日本等国,重用伊藤博文、李提摩太、康有为等人。只是,21日上午,奏折呈送上去的时候,慈禧太后已经训政。看到这份奏折,慈禧大怒,随即以皇上的名义发下谕旨:“御史宋伯鲁滥保匪人,平素声名恶劣,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宋伯鲁正好撞上了枪口,不过,9月21日这一天,除了逮捕康氏兄弟、将宋伯鲁革职的谕旨,清廷并没有下发其他停止维新举措的谕旨。当日收到奏折中,有一些是关于新政的,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做了正常处置,没有停止新政的气象。重要的是,光绪帝的朱批权没有被取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光绪向康有为倒苦水,维新派却全体乱了阵脚,手捧密诏竟然都哭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戊戌政变中,袁世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1898年八月初三日7时至9时,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谭对袁世凯说,当前形势对皇帝大大不利。荣禄将于今年九月(农历)天津阅兵时杀掉皇帝,要袁世凯八月初五(9月20日)到光绪皇帝处要朱谕一道,令其带兵在天津杀掉荣禄。然后带领手下兵马入京,一半围住颐和园,另一半守住宫

  • 和咸丰关系最好的郡王,捉拿肃顺成为他一生的荣耀,动辄炫耀一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咸丰皇帝的亲弟弟,慈禧太后的亲妹夫,同治皇帝的亲叔叔,光绪皇帝和摄政王载沣的老父亲,生来就是天潢贵胄,注定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活着时有数不清的奴婢仆人伺候,死后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随葬。人的家庭不可选择,家庭的责任也不可逃避,尤其是在皇家,贵为直系皇族的一支,

  • 咸丰关系最好的弟弟,参与政变耀武扬威,但教育起同治却一点没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晚清民国时期,政治波云诡谲,城头变幻大王旗。所谓的成功人士只是历史的一个短暂存在,刚刚达到辉煌,便被后来者取代。多少卑微低贱的人爬上来,多少位高权重的人跌下去,成功与失败之间似乎只有一念之隔,所得与所失之间难以清晰界定,历史的时空有时显得那么错乱。奕譞、载沣两代醇亲王是政治权贵,贵为皇帝之父,一人

  • 摆脱老人政治,任用年轻人推动改革,看似没毛病但光绪还是太天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希望通过这次政治改革,在短时间内改变大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制。从诏书的发布到政策的实施,从新官的任用到旧臣的黜免,基本出于圣裁。作为一代有志于改变大清命运的皇帝,我们不能怀疑他的发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国一体,皇帝与王朝的命运关联度最大。

  • 慈禧娇纵儿子造成同治读奏折都费劲,对光绪疾言厉色致其性情压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希望通过这次政治改革,在短时间内改变大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制。从诏书的发布到政策的实施,从新官的任用到旧臣的黜免,基本出于圣裁。作为一代有志于改变大清命运的皇帝,我们不能怀疑他的发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国一体,皇帝与王朝的命运关联度最大。

  • 康有为、梁启超第一次见光绪发挥失常,场面一度尴尬,梁更糟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希望通过这次政治改革,在短时间内改变大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制。从诏书的发布到政策的实施,从新官的任用到旧臣的黜免,基本出于圣裁。清德宗光绪皇帝画像1898年5月底,发生了重大的人事变化;首先是恭亲王奕病重;第二,在这位老亲王临终前,极力建议两宫开缺了“误国害权”的翁

  • 明末大将毛文龙,用197人收复众多岛屿,袁崇焕头疼皇太极更头疼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元年(1628),明思宗朱由检重新起用赋闲的袁崇焕,再次授命他总督辽东军务。同年七月,为了满足袁崇焕“便宜行事”的要求,与袁崇焕不和的大将满桂被朝廷调离宁远。此时的后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蒙金战争”。崇祯元年(1628)二月,皇太极以使臣被杀为由,率军亲征察哈尔地区臣属林丹汗的多罗特蒙古部。此

  • 商人和运河撑起的城市,皇帝都惊叹他们的奢侈,富到资助乾隆出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这句诗中的瓜洲即位于扬州。扬州临长江北岸,是运河与长江相汇的“交点”。从唐代起,国内外商人们就沿着运河来到扬州,唐代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在唐代诗人眼里,更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清代以后,扬州又有“盐商兴、扬州昌”之说。扬州盐商富

  • 岳飞的粉丝群:朱元璋每年祭奠,努尔哈赤视其为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精忠岳飞》剧照易中天在《品三国》中曾指出,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历史的岳飞是抗金名将,文学的岳飞是忠臣孝子,民间的岳飞则是华夏武圣。岳飞从一个被冤杀的大将到一个被追捧的忠臣,再成为被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传奇英雄,收获众多粉丝。宋亡后,蒙古统治者一面在岳飞原有名爵的

  • 李鸿章拜见老师求教与洋人交涉之法,曾国藩告诉他只需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文▏雪珥当日耳曼的勇士们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率领下,行进在法兰西的废墟上时,那位日后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正率领他的淮军铁骑,浩浩荡荡地开进天津城。他将在这座城市中,度过人生最为辉煌的25年。这一年李鸿章47周岁。从1862年出任江苏巡抚以来,他在帝国省部级的高干位置上已经待了8年,历任两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