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最不得人心的皇帝,在皇宫遭厨师刺杀,百名侍卫围观竟不救驾

清朝最不得人心的皇帝,在皇宫遭厨师刺杀,百名侍卫围观竟不救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681 更新时间:2024/1/22 1:17:18

以上为赵尔巽在《清史稿》中对清朝嘉庆皇帝的评价。

从字里行间来看,仁宗颙琰是一位勤政爱民、克己尚俭的好皇帝,但为何很多史学家说他作为一位守成之君并不成功,没有维护好大清朝的江山。

甚至在即位之初威信不高,不得拥护,在遭遇刺杀时,身边的百余名侍卫竟然没有及时救驾。

在清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这位皇帝在历史上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因何遭遇刺杀?

一、即位之初

爱新觉罗颙琰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也是清朝的第七位皇帝,清王朝这台庞大的帝国机器运行到嘉庆时,已经呈现出了疲软的态势,

嘉庆从乾隆手中接过的不仅是君临天下的权势,更是表面繁荣内部却满目疮痍的清朝。

我们都知道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是康熙,而实际上乾隆本可以比他更久,但为表达对自己爷爷的尊重,

在乾隆六十年时主动退位,把皇位禅让给了嘉庆。

嘉庆登基之初并没有掌握实权,而是一直活在太上皇的阴影之下,

宫内黄历也仍用“乾隆”的年号,导致嘉庆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家仍旧把他当作太子来侍奉。

性格醇厚的嘉庆对父皇一直尊重有加,从不顶撞忤逆,在国事决策上一直都遵循父皇的旨意,

因乾隆晚年刚愎自用,昏聩自负,也让清朝加速了灭亡的脚步。

二、御前行刺

乾隆皇帝驾崩后,嘉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他极力想要挽回清朝衰落的局面,但每每实行新政时总是处处掣肘、力不从心,

尽管如此,嘉庆仍然尽心竭力,殚精竭虑,没有放弃对朝纲的修整。

他严惩贪官污吏,改革弊政,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惩治乾隆时期的第一权臣:和珅

因为整顿吏治也触及到了很多权贵的利益,于是危险也接踵而至。

嘉庆八年,颙琰到东陵祭祀先祖,回宫时经过神武门,快到贞顺门时,遭遇了刺客的突击,当时一位彪形大汉突然从角落里如鬼祟一般窜了出来,当时嘉庆身边有嫔妃、亲王、宫女以及一百多名带刀侍卫,当手握凶器面目狰狞的刺客突然扑嘉庆的时候,

疏于防范、反应迟钝的侍卫们居然没有及时救驾,反而在原地发愣。

千钧一发之际,刺客即将刺到轿撵上的嘉庆时,

定亲王爱新觉罗绵恩用身体挡在了前面,

并与刺客开始周旋,其间刺客划开了绵恩的绣袍,反应同样迅速的还有嘉庆的“姐夫”固伦额驸拉旺多尔济,他也加入了搏斗。

此时皇帝身边的一位嫔妃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大喊:“救驾!救驾!”

这时百余名侍卫才如梦初醒,几人合力扑向刺客,夺过他手中的凶器,并迅速将其制服。

此事过后嘉庆勃然大怒,不但下令彻查,

还处置了反应迟钝、救驾来迟的一百多名侍卫,他们中有被革职的还有被发配的,

足以说明君王卧榻岂容他人酣睡。盛怒之下的嘉庆也没有忘记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对于绵恩等人的英勇表现不但予以盛赞,还大肆封赏。

很多人觉得这次天子威仪遭遇践踏是因为嘉庆不得人心,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经过彻查,刺客并不是民间义士或者邪教头目,而是“自己人”,

他是满洲镶黄旗人,名字叫陈德,是护卫军中的厨子。

那么他为何要行刺嘉庆呢?据他本人交代,他不满体制内的待遇,自己也不想活了于是想到行刺皇帝,做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再死,但令人不解的是,在清朝时期,御前行刺是要满门抄斩的,他家里还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他为何不惜诛九族也要做出如此骇人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审问他都不承认有人指示,最后查无可查也只能不了了之。

三、天命难违

在嘉庆执政期间这样的行刺一共发生了两次,这在封建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民间谣传天子失德才会屡屡遇险,

后世更有学者认为行刺都是因为不得民心导致的,但这样思考问题未免有失偏颇。

在美国历史上也有多位总统遭遇刺杀,有的甚至遇刺而亡,如林肯、肯尼迪和里根等,他们并不是没有作为的领导人,

只是在执政期间实施的某些政治举措时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却不知这些抉择让自己身处险境。

而反观嘉庆皇帝,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并不是一位非常显眼的皇帝,在政绩上也无法和他的前几位皇帝进行比较,但是在位25年里,他严格要求自己,孜孜不倦的处理繁杂的政务,

与乾隆的奢侈不同的是,嘉庆皇帝节用、尚俭,并且身体力行,在自己五十大寿时,也不允许铺张奢靡、大操大办。

但是无论嘉庆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清朝的颓势已定。

晚年的乾隆自负且安于享乐,他不知盛世下埋藏了多少危机,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法国大革命爆发,这三位“新秀”已经逐步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渐渐代替大清王朝的盛世光芒。

此时的乾隆仍大言不惭地称“天朝统驭万国”,他禁止外商贸易合作,颁布了《防范外夷规条》,从此中国开始了闭关锁国,

而所谓的“盛世”也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而已。

总结:

嘉庆皇帝一生都在以自己的父亲、爷爷、太爷爷为目标,期望扭转乾坤,重塑“康雍乾盛世”,但是在很多人眼里他却成为了“罪人”,成为了清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

这未免太过武断,不禁要为其喊冤叫屈。

古今中外,王朝更替,天下兴亡岂是一人能说的算的,从嘉庆遭遇刺杀事件来看,他的政敌是希望他消失的,

足以说明他并不是一位毫无存在感,没有作为的皇帝。

面对乾隆当太上皇时期的一些错误的做法,嘉庆没有及时纠正,而在亲政后再想改变局面已经为时已晚了,

因此作为一位守成之君嘉庆没有成功,但也算不上失败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朝建立后的奢侈腐化和滥封诸侯、裁撤地方武装导致天下迅速大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推溯五胡乱华的始因,乱华者华者,倘若华夏不自乱,五胡焉能乱之?华夏自乱,始于“八王之乱”,这是血流成河的内斗。那么,为什么司马氏的晋朝,会发生史上最惨烈的“八王之乱”呢?这里来分析一下,西晋到底干了什么,导致国家陷入黑暗呢?贵族生活腐败不堪,拜金主义盛行晋武帝统一中国后,声色犬马,专注游宴,怠于政事

  • 顺治出家之谜:爱妃去世,皇帝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民间众说纷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五台山出家清宫档案中对于顺治之死有两处直接的描写。《清世祖实录》是记录顺治一生活动的卷宗,关于顺治死前一周,书中记载如下: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顺治帝“不视朝”,免去群臣朝贺礼仪。同日去太庙祭祀,也指派官员代替自己前往。初二日,顺治身体不适。初六日,应当顺治亲自参加的大享殿礼仪,仍派官员代替前往。

  • 晋朝官方并不承认蜀汉的正统,但习凿齿却将蜀汉列为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正统,其实就是一种历史叙事的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天下是应该只有一个皇帝的,他就是受命于天的天子。从理论上讲,正统应该唯一且万世不易,始终在一个家族内传承,但这是不可能的,王朝更替后,新的皇帝为了自己的舆论考虑,往往会找个理由证明自己也是受命于天的,是通过上天的授意从上一个正统王朝接过天下的,这个

  • 晋朝声名狼藉除篡位外还有五胡乱华、鲜卑南下、傀儡迭出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王朝52年,东晋王朝104年,不谈有什么荣耀可言,简直写满了屈辱与无耻。我们可以简单列举一下。司马懿屠辽东,导致鲜卑南下鲜卑人过去在更北边的草原上生存,那地方冰天雪地,很不适合生存。因此他们多次尝试过南下,可惜有曹操和他的子孙在,这事儿压根办不到。可到了魏明帝曹叡病重的时候,辽东公孙渊起兵反抗曹

  • 清朝灭亡后,最后9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儿?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一个在历史上屹立了二百多年的大王朝,大清的朝廷有着很多官职,他们与大清的兴衰荣辱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其中,拥有最大实权之一的莫过于封疆大吏。但在大清朝覆灭后,这些风光无限的封疆大吏们都去哪儿了?他们的下场是怎样的……01 什么是封疆大吏?在看清宫剧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响亮的名号,比如封疆大

  • 唐代时期,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主要从事哪些女工作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安史之乱(755-763)以后,藩镇割据,战事频繁,兵役繁重,成年男性不免背井离乡,参与防秋,甚至客死异乡。维持家庭诸口生计的责任即落到主妇身上,这就使得不少底层女性,不得不“昼则力田,夜则纺缉”,相当辛苦。基于此,所要梳理的就是唐代女性家庭生活中的女红之责。

  • 清朝吴三桂临死留下一封密信,陈圆圆照做,结果后代幸存3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而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吴三桂临死前留下密信,妓女陈圆圆照做了,非但没有性命之忧,还让他的后代延续了近三百年。这位失败的藩王有何独到的眼光?这封密信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帮助清军入关,封王却欲反叛三桂的父亲是锦州总兵吴襄,而他的舅舅是祖大寿,可见吴三桂的家庭背景本就非常优渥。作为手握兵权的父亲,自然会注重培

  • 唐代中晚期以后,灶具在墓葬中出现的概率很低,这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虽然画面简单,但诸多例子为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厨事活动和庖所布局。至于墓葬中经常发现的陶瓷材质家居模型则有灶、磨、井、碓等多样组合,其中灶的出土数量当属第一。这些模型灶是古代家用灶具的缩影,为我们了解古代家庭灶具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江西新干金鸡岭南朝6号墓出土

  • 李治的八个儿子有五个被武则天害死,但李弘之死史学界尚有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李治的八个儿子中,武则天生了其中四个,分别是:五子李弘、六子李贤、七子李显、八子李旦。萧淑妃生了一个,四子李素节。其他三个儿子都是宫人所生,也就是宫女的儿子。他们分别是:宫人刘氏所生的长子李忠,宫人郑氏所生的次子李孝,宫人杨氏所生的三子李上金。宫人生的这三个娃虽然年长,可惜地位是比较低下的。萧淑妃生

  • 回纥与突厥为世仇,唐朝击败突厥后扶持建立回纥汗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回纥汗国的建立与唐朝的扶持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回纥最终没有成为那个“吃水忘了挖井人”的主要原因。但是回纥也不单纯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角色,特别是在助唐朝灭亡东突厥的战争中发挥了不替代的作用。东突厥灭亡后,回纥承担起了为唐朝守护边境的责任、全力围剿后突厥残余。因此,对于这个忠心耿耿的藩属,唐朝自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