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咸丰皇帝的妃嫔众多,为什么偏偏重视慈禧?其中的原因很现实

咸丰皇帝的妃嫔众多,为什么偏偏重视慈禧?其中的原因很现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507 更新时间:2024/1/26 0:11:27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两人每天如胶似漆、海誓山盟,杨贵妃的魅力之大竞让唐玄宗不思朝政、荒废国事,最终酿成“安史之乱”,杨贵妃也落得个“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悲剧下场。

大清朝统治后期,最后一位握有实权的咸丰皇帝,他和唐玄宗一样,也是后宫佳丽无数。不同的是,咸丰皇帝爱美,却不专宠。可在这样的情况下,慈禧却偏偏能够得到咸丰的重视,从百花丛中脱颖而出。

甚至在咸丰死后,她成了清末实际的掌权人。那么,慈禧是如何战胜后宫的情敌的?又是如何随意陪侍咸丰帝身边,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咸丰皇帝的独特癖好

大清朝发展到咸丰皇帝这一脉,已经江河日下,风雨飘摇了,可以说他从父辈手里接手过来的是一个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的烂摊子,他也是真够倒霉的。

刚刚走马上任的咸丰,是有雄心壮志的,也是有政治才干的。当政之后,他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任命肃顺曾国藩这些改革派大臣,革除弊制、整肃朝纲、严惩贪污腐败。

同时,他任命曾国藩训练地主武装,强化朝廷军事实力、稳定局面,处死对外国投降派大臣耆英。通过咸丰皇帝这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当时的咸丰皇帝想要通过自己的改革,挽救大清灭亡的命运。

可惜的是,这些改革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就好像一个家,四面都在漏风,里面的人还在不断地拆墙,外面的人正拿着坚船利炮不断地撕裂着它。

国内朝政的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加上外有列强虎视眈眈,无论咸丰皇帝再怎么努力修补,都是无济于事的。终于,更大的风暴来临了,太平天国运动来了。

当时,太平军一度打的清兵节节败退、无力反抗,紧接着又是英法联军尝到了鸦片战争的甜头,于1860年悍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直接进逼北京攻占圆明园,逼着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才肯罢休。

一系列的内外交困,都是咸丰皇帝始料未及和无法应对的,看着山河破碎、救国无力的咸丰换股地,在精神上逐渐开始堕落,自我麻痹。

首先就是纵欲,咸丰皇帝贪恋美色,他让大臣们给他从民间悄悄搜罗了很多妙龄女子送进宫,供他临幸赏玩,并且不加节制。加上他自小身体就不好、体弱多病,这就是为什么咸丰皇帝后妃众多,膝下子嗣单薄的原因之一。

其次,就是嗜酒如命,咸丰皇帝每天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宿醉不醒,借此来麻痹自己,或许还在幻想着一朝酒醒,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天下就太平了。

可是,每次都事与愿违,酒醒之后的恶果就是,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甚至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算是这样,他还在一味寻求刺激,最终过量地吸食鸦片,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年仅31岁时,咸丰皇帝就草草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他的去世却成全了另一个人的野心,而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

慈禧的晋封之路

咸丰皇帝死后,同治皇帝年幼,不能够独立处理国家大事,这就给了掌控欲极强的慈禧以可乘之机。他借着垂帘听政的机会,购机恭亲王奕忻,发动辛酉政变,诛灭了咸丰皇帝为同治皇帝安排的八大顾大臣。

从此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开始了自己对中国长达47年的统治。那么,为什么偏偏是慈禧有这样的机会呢?或者说咸丰皇帝为何会给他这样的机会呢?这就要从慈禧刚入宫时说起了。

慈禧太后又叫西太后,姓叶赫那拉氏,1852年入宫,成为咸丰的兰贵人。可是入宫以后,慈禧太后的进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慈禧连皇帝的面都见不上,只好每日独守空房。

本来对于一个17岁的女孩子来说,面对这样的局面,也只是长吁短叹一番罢了,还不会生出太多想法,但却有一件事情刺激了慈禧太后的心。

也可以说,就是这一件事情,彻底开发了慈禧的心机。当时,和慈禧一起入宫的有一位秀女,她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钮祜禄氏,慈安一进宫就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并一路晋升,不到一年就当上了皇后。

这件事情让慈禧羡慕不已,也大大刺激了她争宠的欲望,于是先是和钮祜禄氏的妹妹套近乎,希望皇后能够看在一同进宫的份上,向皇帝提一提自己。

没想到,皇后很忌惮她,这次失利之后,慈禧又打听到皇帝的养母康慈皇太妃与皇帝关系不一般,于是就拼命贿赂太妃身边的宫女,太监,让他们在太妃身边替自己说话。

这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慈禧在太妃心里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见到太妃的时候,凭着自己的聪慧和能说会道,慈禧太后逗的老人家非常开心,康慈太妃还真的就把慈禧举荐给了皇帝。

慈禧很会抓住机会,挖空心思讨皇帝开心,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被拉“临幸”第二天就晋升为懿嫔。这对于慈溪来说,远远不够,她的目标是要成为皇帝的宠妃,甚至母仪天下。

一朝扬眉的慈禧,仍然把自己每个月的工资悉数散尽,用来打点对自己有用的宫人,好通过他们知道皇帝的喜好和一举一动,比如书法字画就是慈禧投其所好。

有了和皇帝的共同爱好,咸丰觉得遇到了知己,有了共同语言,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厚,这样见皇帝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了,很快就怀上了龙种。

1856年,慈禧生下了同治皇帝,21岁的慈禧母凭子贵,晋升为懿妃。又凭借着自己精通满汉双语,写得一手好字,慈禧就开始在国事处理方面帮着批阅奏折、手写批示,成了咸丰的好帮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咸丰皇帝再也离不开她了,在生下皇子的第二年,慈禧又晋封为懿贵妃,直到咸丰皇帝驾崩,慈禧走到了台前开了她的掌权之路。

后宫生存之道

事实证明,慈禧太后最终成功上位,绝对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碰运气碰来的。写到这里想起了《甄嬛传》里甄嬛说的一句话:在皇宫里,要想活,就得猜的中其他女人的心思,要想升职,就得猜的中皇上的心思。

这句话的确一针见血,而慈禧太后也是深谙此道,牢牢地抓住了咸丰皇帝的心,让自己在后宫中屹立不倒。但是光有这一条还不够,还要有争宠的资本,比如八旗贵族的显赫家世。

能够以色侍君王的美貌,还有那字字娟秀的书法,这些无一不是必不可少的争宠武器,慈禧正是凭借着这些可以一时“得宠”,而要想地位巩固,一直“得宠”,那就是她真的比较幸运。

在咸丰皇帝众多妃子中,只有她成功生下了“龙胎”,就像甄嬛一样,直接碾压皇后,终身无忧了。所以慈禧太后的上位之路,也是在告诉我们:

古来嫁于帝王家的女子,凡是能够攀越到权利顶峰的人,都是看清了现实,又利用了现实的。在皇帝身边过日子,不管不顾地追求爱情的人,都成了毫无价值的牺牲品。

毫无心机的人,都被人算计和利用,成了别人上位的垫脚石,只有像慈禧这样的,有着清醒的头脑,明确的目标,坚定的努力方向的人,并且将自己能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发挥到极致,凭着步步为营的心机,才能够赢得权力、掌握命运。

自古以来,封建帝王可以随心所欲地占有自己喜欢的任何女子,他们与这些女子或许曾经有过爱情,但更多的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或者处于政治利益的考虑。

后宫这些妃嫔们的明争暗斗,也丝毫不亚于一场殊死战斗,尤其是在清朝宫廷中。历代大清皇帝,都以勤政著称,对于权力的集中非常看重,对于后宫管理更加严格,严禁女人干政。

只是,这些都是徒劳的,慈禧太后掌权便是最好的例子。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年羹尧在西北坐拥二十万重兵,为何会被几个侍卫拿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妙就妙在,雍正太了解年羹尧,提前做了周密的安排,让年羹尧没有任何反抗的理由!年羹尧身边早已被雍正“掺杂沙子”,随时都能把他的路堵死就在年羹尧派出去的探子迟迟找不到罗布藏丹增叛军的下落时,年羹尧暴躁如雷,叫一声伊兴阿,斩了,都给我斩了,年羹尧又使出狠劲:给我派出有家室的探子去探,如果探不到叛军的下落

  • 狄仁杰被称作“唐室砥柱”,所推荐的人才为再造唐朝立下大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狄仁杰很聪明,这种聪明不仅体现在他处理国事上,更体现在他为人处世上。宦海沉浮数十年,在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为官,却能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已是极为难得,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兢兢业业,不畏权势狄仁杰对待工作绝对算得上兢兢业业,唐高宗凤仪元年(676年)升任

  • 雍正给乾隆夹了一块肉,乾隆的表现,让雍正下决心立他为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帝王选择继承人时一般都会遵循“立嫡立长”的规矩,但是在清朝却鲜有皇帝选立嫡长为嗣。康熙帝本来是选了嫡子胤礽当继承人,但最终两废太子,在经历九龙夺嫡之后选了非嫡非长的老四胤禛做继承人。而继承皇位的雍正帝胤禛在选择继承人时同样没有遵循“立嫡立长”原则,选择了与自己同样行四的儿子乾隆弘历。虽说雍正

  • 狄仁杰未被唐高宗重视,武则天执政时其才逐步位居显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应该说狄仁杰算是一个意外,他晚年深得武则天信任,先后两次拜相,第一次时长四个月,第二次是三年,最后在宰相任上走完了他的一生,武则天对于狄仁杰的去世深感痛惜,这算得上是生荣死哀。实际上,狄仁杰虽不像他推荐的张柬之宰相那样大器晚成,但真正受到器重的时候也不算小了。他以科举明经考试入仕,但早年官运很一般,

  • 雍正帝和乾隆帝父子,哪个对清朝贡献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朝代,从割据政权到全国性政权,是历经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三代皇帝。到了康熙帝时期,虽说是守成之君,但是大的动乱也不少,诸如平三藩之乱,还有三征噶尔丹,所以雍正帝说道父亲康熙帝是:“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虽有抬高父亲康熙的意思,但多少还是有些道理的。可以说清

  • 朱元璋墓有何玄机,为何六百年来无人敢盗?就连康熙乾隆都要跪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明孝陵,坐落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那时朱元璋刚上位还不是很久,就开始考虑修建自己陵墓的事。于是在1374年的一天,朱元璋带着刘伯温、汤和、徐达一行人外出给王陵选址。当走到独龙阜玩珠峰时,几人竟同时看上了这个地方,朱元璋看到手下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很是高兴,当即就决定把自己的陵墓定在这

  • 狄仁杰懂得自保故可在武周时期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但即便狄仁杰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他在官场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有一次,狄仁杰还差点被折磨致死。武则天在登基前后的十四年里,实行的是酷吏政治,那个时候流行告密,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到了酷吏手里都能脱层皮,甚至就被折磨死了。因为得到了武则天的默许,这些酷吏可以说是毫无人心,他们最开始主要针对的是反对

  • 雍正五十八岁突然驾崩,弘历为何拼命掩盖死因?死因有点说不出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雍正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康乾盛世的辉煌,与他的勤勉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他为了治理好国家,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不是在处理国家大事,就是在处理国家大事的路上。所以,很多人说,雍正是累死的,这个说法的确有很多事实支撑,然而实际上真的如此吗?雍正五十八岁突然驾崩后,弘历拼命掩盖其死因,这又是为什么呢

  • 狄仁杰幼年随父任职的经历使其少年老成,虽在武周任职却忠于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狄知逊最先是在太子李承乾的东宫为属官,之后调往郑州,任司兵参军,兼郑王府兵曹参军(郑王李元懿,是唐高祖的儿子)。接下来还历任梁州(陕西汉中)都督府录事参军、越州剡县(浙江嵊县)令、华州郑县(陕西华县)令、夔州(重庆奉节)都督府长史等官职。而每到一处为官,狄知逊都会把年幼的狄仁杰带在身边,时时教导,让

  • 乾隆赏赐两武将,一个要官,一个要女人,二者的结局截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宝笈三希萃法珍,好公天下寿贞珉,楼正四面开屏障,神聚千秋作主宾。” 这是乾隆为阅古楼所题的一首诗,阅古楼建于乾隆十二年,乾隆还将三件绝世书法手迹珍藏于此。乾隆不仅对于古迹作品十分看重,而且在政绩上也有不小的成就,他是我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说起乾隆帝的杰出政绩,就不得不提到平定大小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