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懦弱和神经质的李治发誓征讨高句丽-《大唐上阳》213
第五十四章 夙愿得偿
被视为天才武将的李世民,英武吧,有胆有识吧,久经沙场、厮杀大半生吧,在指挥作战方面,确实本领过人。可在他战无不克的业绩中,亲征高句丽,连番苦战,是失败而还的。
英明领袖带着遗憾走了,接收了他的小妾武照的他的儿子,黏黏糊糊的今上李治,蛰居深宫内院,顶着漫天妖星,日夜唉声叹气,居然决胜于千里之外,征服了宿敌高句丽,遂了两代王朝长久以来的一桩大心事。
只问你,服不服?你不信命,还真不行吧?
213
征服蕞尔小邦高句丽,是大唐朝廷的既定志向。
或可说,这个志向也是以前多个朝代的梦想。英雄一世的先皇上李世民,战马踏遍天下,惟独储存了败于高句丽的遗憾。
高句丽目前虽不曾大举入侵,但仍常常扰乱东北边境,使民不得安。
自从魏国夫人小贺兰逸之惨死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事能安慰李治空虚的心灵了。
不错,封禅大典勉强可以算作一个丰功伟绩,是伟大的父皇都未能完成的。但是回头看,封禅大典不过是武照的刻意安排而已,武照前前后后,突出得不得了,他李皇上却像个傀儡,越回想越不舒服。
忧思凝聚,愁肠百结,愈加烘托出强烈的愿望,要以自己的意思,完成一件天子应当成就的大业。最为可能成就的,就是征服高句丽。
李治身体欠佳,没有提出亲征,但他在朝会上以认真的态度和悲壮的表情宣示,征服高句丽,在异邦面前一展大唐之威,是朝野的荣耀,否则,就是难以洗雪的耻辱。
没有大臣反对。武照没有反应。
武皇后此时最关心的不是对外作战,而是对内连续取胜。故而她提议改元,再来一个新的开始,改“乾封”为“总章” 。
李治同意,遂定于三月六日改元。
武照对李治征服高句丽的决定不置可否,群臣则表决,支持增援辽东。
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春天,右相刘仁轨被李治任命为辽东道副大总管,再度远赴战场。
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在今之辽宁康平打败高句丽兵,取得“金山大捷”后,率领三千军马,准备乘胜进攻扶余城。
扶余城,在今天的吉林农安县地方。
诸将认为三千军马力量薄弱,劝阻薛仁贵“缓进” 。
薛仁贵说:“不要阻拦我。兵不在多而在用,看将军如何指挥罢了。”遂率军如尖刀一般插入敌占区,与高句丽交战,获得巨大胜利,杀死和俘虏万余人,攻下了扶余城。
扶余郡的四十余小城都望风请求投降。
太子李弘非常关心辽东战事,动员青年人支援前线,鼓励识字的女青年向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写慰问信,做绣花鞋垫,源源运往前线,士气大振。
侍御史、宫廷监察官贾言忠,奉命出使辽东,返回京师。向李治禀报军事情况。之后李治询问他对战争的看法。
贾言忠说:“陛下英明,高句丽定能平定。”
李治询问理由。贾言忠说:“当初,隋朝炀帝东征失败,是由于人心离散,百姓怨恨;先帝东征而未能建功,是因为高句丽本身强固,无有破绽。今天高句丽王高藏本领微弱,大臣专权。泉盖苏文死后,泉盖男建兄弟自相攻击,争夺朝政。泉盖男生倾心归附大唐,充当唐军向导,高句丽之虚实,大唐军队尽知。而且高句丽饥荒叠加,灾异连年,军备不继,人心恐惧。大唐依靠陛下明圣,军力强盛,壮士尽力,必然一举得胜,无须再等。”
李治听得高兴,头晕病瞬然痊愈大半。又问人事。
“现在辽东的诸位将领,谁人堪称德才兼备?”
“薛仁贵勇冠三军,智谋亦强;庞同善虽不擅战斗,但治军严整;高侃严以律己,忠诚果断,也有谋略;契苾何力沉着坚毅,且能决断,虽妒忌强于自己之人,但有统率指挥才能;然而日夜小心翼翼,忧虑朝廷而忘记个人,他们谁也比不上李勣。”
李治赞同贾言忠的意见和对辽东将领们的鉴定,说:“武将在前方流血拼杀,后方定要权力支援,加强保障。”
泉盖男建又派遣五万士兵反攻扶余城,与李勣的唐朝大军遭遇。双方交战,唐兵大胜,杀死和俘虏三万余人,又攻下了大行城。
大行,是今天的辽宁丹东。
李勣攻下大行城后,指挥多路大军进攻平壤。
高句丽发兵抵抗,李勣等奋力出击,把高句丽军打得大败,追击二百余里,攻下辱夷城,其他各城敌人弃城逃跑和投降的接连不断。
辱夷城,在今之朝鲜安州地方。
高句丽各地守军,或弃城逃走,或献城投降,前后相继不断。
契苾何力率先领兵冲到平壤城下,李勣大军接着到达,把个平壤团团围住。
平壤被围一个多月,高句丽王高藏,派遣泉盖男产,带着军政官员九十八人,打着白旗,到唐朝的远征军营帐,向李勣投降。
李勣接受了他们的投降,以礼对待他们。
泉盖男建垂死挣扎,闭门抵抗,不断派兵出战,但均告失败。
泉盖男建把军事指挥权委托给僧人信诚,信诚却秘密派人暗通李勣,请求作为内应,献城立功。
过了五个工作日,信诚深夜打开城门,迎接李勣的唐军大部队入城。
唐军进入平壤,呐喊震地,且焚烧四角城楼,火光连天。
泉盖男建自杀未遂,为唐军生擒,成了俘虏。
归顺的高句丽王高藏受到了礼待。高句丽王廷三宫六院的小佳人也全都上缴给唐军了。
固若金汤的平壤终于陷落。
自隋朝文帝杨坚以来,两朝帝王征服高句丽的愿望终于实现。时在总章元年,即公元668年,九月十二日。
被视为天才武将的李世民,英武吧,有胆有识吧,久经沙场、厮杀大半生吧,在指挥作战方面,确实本领过人。可在他战无不克的业绩中,亲征高句丽,连番苦战,是失败而还的。
英明领袖带着遗憾走了,接收了他的小妾武照的他的儿子,黏黏糊糊的今上李治,蛰居深宫内院,顶着漫天妖星,日夜唉声叹气,居然决胜于千里之外,征服了宿敌高句丽,遂了两代王朝长久以来的一桩大心事。
只问你,服不服?你不信命,还真不行吧?
当然,征服高句丽,以往的经验教训不可抹煞。曾经的失败,前线指挥人员在策略、武器、粮秣、运输诸方面,均已通盘检讨,施以新策,是荣获大捷的重要原因。
两个月后的十一月,远征高句丽的大军,在李勣率领下凯旋,回到长安。
在近郊整顿军容后,太鼓、金钹、笛、箫、胡笳、筚篥等乐器队前导,演奏着李治御定的凯旋专曲《神功破阵乐》 ,浩浩荡荡,进入京师。
沿途吏民,夹道欢迎。百姓们都在地方干部安排下,“自发走上街头”拥军。
老大娘操着鸡蛋篮,把涂得鲜红的熟鸡蛋塞进子弟兵手中。
老大爷捧着热汤面,挨个儿地往子弟兵面前送:“孩子,喝吧,热的!那些逃兵,可吃大亏啦!”
李勣将军骑着骏马,率领军队威风凛凛地向宫城挺进,面容上掩饰不住长期征战的疲惫和困顿。
李治命令李勣先将高藏等献到昭陵,给先皇上李世民“瞅瞅” ,然后再举办大型仪式,将俘虏献给皇家祖庙——太庙。
十二月初七日,李治、武照双圣,在含元殿接受李勣“献俘” 。
因高藏虽是高句丽王,却不掌握实权,李治特别赦免了他的罪行,并任命他为司平太常伯员外同正,朝廷政务院工程部编外部长,但是支给全薪,跟体制内部长的待遇一样。
泉盖男产被任命为司宰少卿,宫廷膳食部副部长。泉盖男生被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
信诚和尚投降有功,给了个文官从三品职称——银青光禄大夫。
李勣以下远征将领,各按不同第次,封爵奖赏。
泉盖男建,流放黔中,今之贵州东部山区。扶余丰,流放岭南,大庾岭南,荒蛮之地。
大唐朝廷将高句丽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余户重新分配为九都督府、十六州、一百县,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作为最高军政机关,统辖全境所有军区及州县。
李治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人,镇守安抚于平壤当地。
另外,唐廷选拔有功的原高句丽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县令,配合唐朝官员,共同治理地方。
十二月十七日,李治到长安南郊祭祀昊天大神,禀告:皇天在上,高句丽已平定,特此奉知,永葆安宁。
李治祭祀过了,让老功臣李勣第二个上禀苍天。
十九日,拜谒太庙,禀明祖宗。也由李勣第二个进献祭品。随在皇上身后,作为第二个,是一项难得的殊荣。
行军辽东,远征高句丽的士卒,也都给予多少不等的奖赏。
远征军中的逃兵,李皇上有令,在进军途中逃亡的,在规定期限内不自首或自首后又逃亡的,要处死,其妻子儿女要没入官府为奴婢。
发布这项命令的时候,太子李弘提出不同意见。
李弘心思善良,他认为:“如此追查起来,人数太多。有人因为生病,赶不上队伍,畏惧而逃亡;有人因外出打柴草,被敌人俘虏;有人在渡海时,落水而失踪;有人因追击敌人,深入敌方阵地而被杀害;有人因负伤而无法行动等,不一而定。可是,军令似乎一律从严。因军法严厉,同队的人怕一起获罪,即报告他们逃亡。战争之中,没有时间核实情况,直接根据军队的通知,转告军士所属的地方官府,他们的妻子儿女即告蒙难,情状实在值得哀怜。”
李弘说:“《书经》有言:‘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与其诛杀一个无罪的人,宁可释放一个有罪的人。”
太子恳切请求对逃亡兵士的家属,免除他们被籍没发配的刑责。
李治觉得太子的意见有道理,遂听从太子,宽宥了逃兵的家庭。
乍一看,李弘的意见和建议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只要有战争,多少都会有士卒逃亡现象。可是,军令不严,一心向善,如何维持战场上的纪律,如何保证队伍强盛,打得胜仗?
而且,李太子的谏言,对逃亡的士卒能产生多少实际的感化效果,也是个大的疑问。
曾记得,李弘小时候跟太子率更令郭瑜念书,专司漏刻的太子宫属官郭瑜,实际是太子的辅导老师,小小的李弘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正义意识,郭瑜领着读《春秋左氏传》 ,读到楚子商臣逼死父王一段的时候,坚决不要读了。
小李弘说:“为了王位竟然弑父,这种事情我正眼都不瞧它一下,为何还要写在书卷里呢?”
李弘那时还小,现在十六岁了。他本来就非常相像父亲李治,身体虚弱,又有点神经质,随着逐渐长大,越发多愁善感。
李弘的脸颊本来就苍白无色,刚刚长成青年,额头上就浮现出青筋,使他的苍白增添了小部分的顽强和大比例的老相。
尽管李弘的体质和父亲一般虚弱,但他决心不要成为像父皇那般文弱的男人。
事实上,李弘对父皇母后口口声声仁义道德,却没有做出一件合乎道德的事,仅仅产生了和他目前年纪不相符的不满和批评。
李弘更看不顺眼的是母后武照。他心中一直坚定地认为“牝鸡无晨” 。而“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母鸡打鸣报晓,所在之家是要破败的。如母亲这般篡权乱世,乃系凶祸之兆。
祖母长孙文德皇后笃守妇道,李弘在内心深处赞誉有加。
母后掌握天下权力,拨弄朝政,气势凌人、欺压父皇,让做儿子的李弘极端不满。
武照也是看不惯李弘的。
仁慈、宽厚,实际是懦弱,还有点神经质,哪里是个政治家的料啊?
让一个懦弱仁慈、满怀正义的人做接班人,武照叹气。
~
任见:武照和李治决心把朝廷弄到东都洛阳办公-《大唐上阳》212
巴黎雷欧:国际商务合作的研究
巴黎雷欧: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