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县衙和电视剧中的一样吗?别再被骗了,它规模堪称“小朝廷”

清朝县衙和电视剧中的一样吗?别再被骗了,它规模堪称“小朝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82 更新时间:2024/3/11 1:40:41

升堂、威武,这是古装电视剧中十分见的一幕,在古代可不像现代社会,大小事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所管辖,在古代,大事小事几乎全部由县衙的知府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每次出现大事小事,很快就是升堂。

也不知是不是道具组比较缺钱的原因,影视剧中清朝的县衙给人一种十分廉价的感觉,但事实上,即使是最低级别的县衙,其规模都堪比紫禁城,是当仁不让的“小朝廷”。

权力划分

清朝虽然不如现代的科技发达,但是在有些方面却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其中就包括官职的划分,清朝对官职的划分非常的明确,从名称、权力范围到职能,都达到了一个十分细致的标准。

清朝的官员一共分为六个级别,从上到下分别处理着各类大小事务,而其中最低级别的自然就是知县了,也许在很多影视剧中,知县就是一个芝麻绿豆大小的官,不仅权力十分有限,皇亲国戚、地方豪强都可以随意欺负,但真相却恰恰相反。

虽然知县是很小的官,但朝廷对知县却十分的严格,每一次知县的任命,都必须经过皇帝或者首辅大臣的认可,在权力上也有非常明确的执法权,即使官高一级,也不能越过知县进行执法,遇到案件的时候,最大的参与就是一起审案。

就在周星驰的电影《九品芝麻官》当中,来自朝廷的一品大员,督查等官员要插手案件的时候,也只能要求重新开庭审理,而且还是在台下参与审理,只有发言权,可见即使那时权力滔天的官员也不敢逾越法制。

而且知县也不仅仅是审案的权力,可以说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知县是最有权威的人,从某些角度来说,知县说话比皇帝还要管用,而且知县在地方上可以随意安排自己手下的员工,例如师爷、衙役等,都是知县可以自由选拔的,只要在经济承受范围内,知县的工作人员数量是没有人可以要求的。

县衙的规模

既然有足够大的权力,那么县衙的规模究竟是怎样的呢,这点电视剧中完全不同,大部分古装电视剧都是对县衙的建立,都进行了实地取经,有的干脆在真实的县衙中进行拍摄,但有一点他们忽略了,这就是时间,他们所参考的县衙,早已经历了岁月的摧残。

在县衙的门口,有两座大狮子和一个大鼓,这两样物品是县衙的门面,自然是不能马虎的,在大部分地区,县衙门口的石狮子无论在个头上还是在雕刻程度上,都是当地最好的,无论一个人家里再有钱,也不能购买更大更好的石狮子,因为这意味着你愉悦了政府的权力。

而县衙的大鼓也是非常昂贵的,根据记载,县衙的大鼓必须有非常响亮的声音,有人击鼓鸣冤的时候,至少两条街的人都要听的到才可以,由此可见这个鼓的珍贵程度。

在进入大门后就是县衙了,古代的县衙有着统一的装修风格和标准,也有固定的工匠进行维护,虽然县衙不一定是最精美的,但一定要别具威严,除去一些当地著名的富商外,县衙一定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就连县衙中衙役的棍子,也非常的考究,不可随意丢失或者损坏。

从规模上来说,县衙的规模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朝廷,知县的位置,师爷的位置,衙役的位置,被告和原告的位置都有固定的划分,如果逾越自己的位置,立刻可以当做违法进行逮捕,这点可不是现代法院等机构可以媲美的。

在现代法院中,出现过不少被告、证人等大吵大闹、藐视法庭的状况,可在古代,断案期间可没有人敢大声喧哗,因为知县随时可以对你进行惩罚,即使你上京城告御状,皇帝也不会为你伸冤,这是国家赋知县的权力。

知县的重要性

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说过,他不会随意开除基层员工,竞争机制也只针对中层干部,因为基层员工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清朝,知县也有类似的情况。

在经历过多个朝代后,清朝已经见识到了太多被农民起义干翻的朝廷,清朝的皇帝十分明白应该如去对待最底层的农民,国家想要稳定,知县的能力最为重要,所以清朝的皇帝富裕了知县两项十分重要的权力。

首先一点就是拨款,清朝政府对知县一个月的拨款非常高,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1万五千元左右,虽然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笔钱不多,在大城市可以只是一个比较普通的收入标准,但是在清朝晚期,这样的月薪可以达到很多普通家庭两三年的收入。

所以清朝的知县不仅有非常好的收入待遇,还可以随意招揽自己需要的人,可以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知县的权力非常可怕。

古代人将知县称之为父母官,这并不是一个尊称那么简单,在古代,平民遇到知县是要跪拜磕头的,只有考中的秀才才能免除跪拜,所以知县在地方上的权力和声望完全碾压现代的政府官员。

其次,古代知县是可以皇帝上奏折的,这也是古代官员无法直接命令知县的主要原因,虽然在个别时代,奏折也有到达不了皇帝手里的时候,但是在大部分时间,几乎所有的奏折皇帝都会亲自审阅,其中就包括知县的奏折。

如果有人胆敢越权,影响知县的断案,那么知县上一封奏折就可以解决所有事情,在大部分情况下,也不会有人胆敢拦奏折,知县也可以直接去京城面圣,因为知县虽然官职不大,可也是经过了正式科举才能入选的,无论是地方豪强还是皇亲国戚都要靠边站。

知县是皇权最贴近民众的地方,无论官员们再怎么胡闹,也不会有人敢向这里伸手,因为这代表着对皇权的挑战,事实上,清朝能够发展起来,也得益于对底层官员的放权,虽然清朝后期出现的衰败,但是清朝前中期无论是人口还是其他方面,的确有了很大的飞跃,清朝的知县,是所有朝代中的顶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虽实行三省六部制但因政治形势不同导致宰相权力和数量均有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长官即中书令、侍中和尚书左右仆射,其中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原本是尚书令,武德年间,李世民曾在朝中做尚书令,因此,李世民继位之后,尚书令不再有人任职,而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变成了原本是副手的尚书左右仆射。这三省的最高长官就是唐朝的天然宰相,在武德年间到贞观前

  • 清朝灭亡了一百多年,清皇陵仍有守墓人,他们是谁?工资谁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以来,尤其是宗法社会下,祖坟之地事关子孙后代的发展,因此不论上至达官贵族,或下至黎民百姓,都尤为重视祖宗之地。而作为封建王朝的皇族,则更加重视陵墓的建设,以及守护。守护陵墓不仅守护家族“风水”,更是怀着对祖宗的敬仰之心,感恩之德,保护他们最后的净土。而且在古代陪葬制度之下,皇陵无疑成为盗墓者眼中

  • 唐朝的法律规定有五种处罚方式,其形式制度既影响后世也影响外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七年(624年),正式颁布新律《武德律》,为唐朝法律奠定基础。《旧唐书》有载:“撰定律令,大略以开皇为准。于时诸事始定,边方尚梗,救时之弊,有所未暇,惟正五十三条格,入于新律,余无所改。”唐太宗继位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修改《武德律》,是为《贞观律》。唐高宗继位后,又命长孙无忌删修《贞观律》,

  • 清朝入关前只有813名汉人有资格做包衣,八阿哥胤禩也做过包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唐国强饰演的雍正帝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兰台和大家聊一聊清朝的包衣究竟是不是“奴才”。满文里包衣的正式名称是“booi”,比较亲切的说法是“booi niyalma”(家里人)。而奴才的正式名称为“aha”,有的也称呼为包衣奴才“booi aha”。包衣和奴才(aha)是完全不同的。包衣在清朝,是法

  • 雍正的三大宠臣中,为何只有李卫能够善终?其实秘诀只有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在宫中最器重年羹尧、隆科多和李卫这三人,可是这三个人只有李卫得以善终,其他两人最后的下场都不如意,李卫又是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李卫传奇之路的开始康熙二十六年,李卫在江南铜山出生,他的家庭虽然是富贵人家,但是李卫从小就不爱学习,只喜欢吃喝玩乐,到处潇洒。到了成年还是一事无成,幸好他的家庭颇为富裕才

  • 雍正可能至死都不知道,龙凤胎名字连读,竟是甄嬛背叛他的铁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胤禛,便是大名鼎鼎的雍正皇帝。他是大清第5位皇帝,同时也是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但中国描写历代皇帝的影视剧总喜欢把帝王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因此许多上不了台面的负面史料就被自动过滤了。在《甄嬛传》的小说中,雍正的爱妃甄嬛为他诞下龙凤胎,这对于皇帝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可他到死都不知道的是,

  • 唐朝国力在开元时期达到鼎盛,但疆域的巅峰期却在唐高宗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等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了保证自己统治武则天打压唐朝宗室。忠诚于李唐的将领或被杀、或调整,而吐蕃、契丹、突厥都趁机侵占土地或者复国。唐朝版图也大幅缩水,到唐玄宗时期才凭借鼎盛的国力逐步恢复了部分疆域。但是此时的唐朝版图与高宗时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大唐在唐太宗时期完成了中原一统,在高宗时期迅速把唐朝版图

  • 唐朝诗人小传(4)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王之涣】(688——742年)字季淩,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徙绛。官文安县尉。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传世之作仅六首。【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

  • 雍正王朝:雍正非要赐死儿子弘时的背后,实则是康熙一手所导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可谓是残酷至极,虽说没有出现兄弟自相残杀兵戎相见,诸如唐朝玄武门之变这种事情。但其残忍程度,比之赤裸裸的流血夺嫡也不遑多让,毕竟是失败者大部分落得圈禁下场,胜利者雍正和老十三最后是活活累死,结局实属惨烈。到了雍正年间,夺嫡之争再次出现,这次虽然夺嫡波及范围很小

  • 雍正是篡位夺权还是合法登基?康熙传位遗诏:揭开雍正继位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清朝历史上,雍正却是争议较大的皇帝,其中最让后世关注和议论的,莫过于雍正继位之谜。他究竟是合法继承?还是篡改遗诏?这也成为了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谜案之一。那么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帝王到底是如何取得皇位的?康熙是否真的传位于他呢?这背后究竟有何秘密?九子夺嫡的背后,千古一帝的凄凉晚年要想厘清雍正继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