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得以登基、掌权与三次政变关系密切,在政变中逐步巩固地位

唐玄宗得以登基、掌权与三次政变关系密切,在政变中逐步巩固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457 更新时间:2024/3/11 1:40:50

李隆基的上位史,可以说是李家内斗的血泪史。他的发家和“三次清除外戚的政变”有关——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李隆基主导了第三次“唐隆政变”,最后发家。

垂拱元年(685年),李隆基出生于东都洛阳,他的父亲李旦在一年前刚被立为皇帝,李旦虽然是皇帝却没有听政的权利,军政大权被李隆基的祖母武则天掌控着,武则天为了从幕后走到台前,给自己登基做准备,大肆残害唐朝宗室成员,很多拥护李氏的大臣也遭到了迫害,惨遭残杀的唐朝宗室成员达到了数百人,大臣更是无计其数。

两年后,李隆基作为皇子被封为了楚王,载初元年(689年),武则天下令将李隆基过继给李弘,一年后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被废帝,同年武则天登基称帝,天授二年(691年),李隆基才七岁就被允许出阁(古代皇子就藩),但是没过多久就因为李旦和公卿大臣来往,再度入阁,实际上等于圈禁,这一关就是7年。

在李隆基入阁期间,李隆基的母亲被害死,父亲李旦也受到牵连,还好有李旦的妾室豆卢氏和姨妈窦氏照顾,让李隆基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在这期间李隆基还被降为了临淄王。圣历二年(699年),李隆基才再度出阁,他的伯伯唐中宗李显被立为了太子,神龙元年(705年),李隆基亲眼见证了神龙政变的发生,武则天传位给李显。

李显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实际政权还是被后宫韦皇后所掌控,韦皇后欲效仿婆婆武则天,想成为第二个女皇,她和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母女都想做女皇,安乐公主甚至想让父皇李显册封她为皇太女。

韦氏母女集团的嚣张跋扈,严重威胁到了李唐皇室的生命安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到最后甚至直接毒死了中宗李显,拥立李显幼子李重茂为傀儡皇帝,改元唐隆。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即将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这是所有李唐皇室不想看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李旦为人比较谨慎小心,所以不敢有什么想法和作为,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挺身而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由李隆基联络禁军从玄武门杀进皇宫,在这次政变中,李隆基表现得非常杀伐果断,他坚持杀尽韦后和安乐公主以及上官婉儿等韦后集团党羽,真正做到了斩草除根,以防死灰复燃。

韦后集团被诛杀殆尽后,太平公主亲自将韦后拥立的唐少帝李重茂从龙椅上拉下来,把自己哥哥李旦搀扶上皇位,从此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李旦

李旦继位后太平公主因为有拥立之功,权势滔天,一时之间朝中上下无人能及,李旦继位就开始打算立太子问题,李隆基虽然对于大唐立有大功人心所向,但是因为他不是嫡长子,从古至今都是嫡长子承位的规矩,李旦的嫡长子是李成器,这位李成器有些像父亲李旦,为人宽厚仁义,温和谦恭,有仁者风范,而李隆基又与大唐社稷有大功,所以李旦一时拿不定主意,他本想把李成器立为皇太子,但是李成器坚决推辞,最后李成器在李旦面前跪哭一夜,恳求李旦把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由此李隆基成为皇太子。

李隆基成为太子之后,和姑姑太平公主就权力产生了矛盾,太平公主也想效仿母亲武则天,做一个女皇,所以她极力主张哥哥李旦立仁义宽厚的李成器为太子,因为她认为李成器仁义宽厚,比较好糊弄,而李隆基英明果断,不利于她将来掌权,李成器也知道姑姑想利用自己,所以李成器为了避免姑姑利用自己攻击弟弟李隆基,他主动向李旦申请去外地出任刺史,就这样在李成器坚持请求外放,以及贤相姚崇、宋璟的劝说下,李旦把李成器外放地方,避免了权力纷争。

这样一来太平公主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李隆基的地位进一步稳定下来,但是李隆基此时虽然为太子,可是他手中权力并不大,朝政大权都在李旦和太平公主那,所以这时期李隆基当太子当得也是很郁闷。

李旦为人性情温和谦恭,不是当皇帝的料,他之前就被母亲武则天扶持当过傀儡皇帝,加上经历了后来的几次政变,使得李旦早已对权力比较厌倦,所以他在位仅仅当了两年皇帝就早早让位给了李隆基。

李旦退位为太上皇之后,李隆基登基,改元先天,但是此时李隆基即使当上皇帝也没多大意思,因为李旦虽然退位为太上皇,还是揽着朝政大权,太平公主也是独霸朝堂,所以李隆基继位之初有些像嘉庆皇帝,有名无实。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眼看李隆基当了皇帝无法阻止,她又害怕万一李旦驾崩,李隆基真就大权在握了,所以她千方百计和其党羽密谋毒害李隆基,另立新帝。

李隆基可不是他伯父李显和他父亲李旦那么软弱可欺,他继位以后就一直提防太平公主,一直暗中积蓄力量准备铲除太平公主,所以太平公主没有毒害他呢,反而被李隆基抢先一步。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继位第二年,他就抢先发动了“先天政变”,他联合弟弟李范、李业以及大将郭元振、宦官高力士等人发动政变,一举铲除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这次政变中,李隆基再度体现出他的杀伐果断,太平公主集团的崔湜萧至忠窦怀贞岑羲四位宰相全部被诛杀,大唐内部高层可以说来了一次大换血。事后李旦亲自为太平公主向儿子李隆基求情,想让李隆基饶太平公主不死,被李隆基严词拒绝。

于是,太平公主被赐死,她的党羽利益集团全部被李隆基连根铲除,李旦见到儿子如此杀伐果断,他也果断的把权力全部交给了李隆基,“先天政变”之后的第二年,李隆基改元开元,表示了他想把大唐推向巅峰盛世的理想,李隆基果然一生都在为其努力,也果然创造出了“开元盛世”。

后续再说一下,那位坚持把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一生也是受到李隆基的尊重与礼遇,李隆基在当皇帝以后,亲自命人织造了一床可容纳五人的大被子,李隆基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上面两位哥哥下面两位弟弟,他经常找哥哥和弟弟进宫,兄弟五人同床而寝,同被而眠。

李隆基

兄弟之中李隆基尤其最为尊重和感恩大哥李成器的让位之德,作为皇帝的李隆基给哥哥李成器写信时从来不以皇帝自居,他在给大哥的信中开头都是“弟隆基白”,在大哥李成器面前,他始终都是那位孝敬哥哥的好弟弟,直到李成器薨逝,李隆基不顾朝臣反对,坚决追谥大哥李成器为“让皇帝”,追谥嫂嫂为“恭皇后”,并为大哥陵寝命名为“惠陵”。

李成器薨逝后三个多月里,李隆基每天都是以泪洗面,每日朝会之后必定登高楼向大哥陵寝方向痛哭流涕,随侍左右的高力士等宦官看到这一幕都被感动的泪流满面。

李隆基不仅杀伐果断,而且有情有义,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真性情帝王,虽然他后期酿成安史之乱,让唐朝走向衰败,但是李隆基对大唐还是有大功的,功过是非暂且不谈,单以人性来说,李隆基算是古今少有的重情重义的帝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县衙和电视剧中的一样吗?别再被骗了,它规模堪称“小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升堂、威武,这是古装电视剧中十分常见的一幕,在古代可不像现代社会,大小事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所管辖,在古代,大事小事几乎全部由县衙的知府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每次出现大事小事,很快就是升堂。也不知是不是道具组比较缺钱的原因,影视剧中清朝的县衙给人一种十分廉价的感觉,但事实上,即使是最低级别的县衙,其规模都

  • 唐朝虽实行三省六部制但因政治形势不同导致宰相权力和数量均有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长官即中书令、侍中和尚书左右仆射,其中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原本是尚书令,武德年间,李世民曾在朝中做尚书令,因此,李世民继位之后,尚书令不再有人任职,而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变成了原本是副手的尚书左右仆射。这三省的最高长官就是唐朝的天然宰相,在武德年间到贞观前

  • 清朝灭亡了一百多年,清皇陵仍有守墓人,他们是谁?工资谁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以来,尤其是宗法社会下,祖坟之地事关子孙后代的发展,因此不论上至达官贵族,或下至黎民百姓,都尤为重视祖宗之地。而作为封建王朝的皇族,则更加重视陵墓的建设,以及守护。守护陵墓不仅守护家族“风水”,更是怀着对祖宗的敬仰之心,感恩之德,保护他们最后的净土。而且在古代陪葬制度之下,皇陵无疑成为盗墓者眼中

  • 唐朝的法律规定有五种处罚方式,其形式制度既影响后世也影响外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七年(624年),正式颁布新律《武德律》,为唐朝法律奠定基础。《旧唐书》有载:“撰定律令,大略以开皇为准。于时诸事始定,边方尚梗,救时之弊,有所未暇,惟正五十三条格,入于新律,余无所改。”唐太宗继位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修改《武德律》,是为《贞观律》。唐高宗继位后,又命长孙无忌删修《贞观律》,

  • 清朝入关前只有813名汉人有资格做包衣,八阿哥胤禩也做过包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唐国强饰演的雍正帝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兰台和大家聊一聊清朝的包衣究竟是不是“奴才”。满文里包衣的正式名称是“booi”,比较亲切的说法是“booi niyalma”(家里人)。而奴才的正式名称为“aha”,有的也称呼为包衣奴才“booi aha”。包衣和奴才(aha)是完全不同的。包衣在清朝,是法

  • 雍正的三大宠臣中,为何只有李卫能够善终?其实秘诀只有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在宫中最器重年羹尧、隆科多和李卫这三人,可是这三个人只有李卫得以善终,其他两人最后的下场都不如意,李卫又是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李卫传奇之路的开始康熙二十六年,李卫在江南铜山出生,他的家庭虽然是富贵人家,但是李卫从小就不爱学习,只喜欢吃喝玩乐,到处潇洒。到了成年还是一事无成,幸好他的家庭颇为富裕才

  • 雍正可能至死都不知道,龙凤胎名字连读,竟是甄嬛背叛他的铁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胤禛,便是大名鼎鼎的雍正皇帝。他是大清第5位皇帝,同时也是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但中国描写历代皇帝的影视剧总喜欢把帝王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因此许多上不了台面的负面史料就被自动过滤了。在《甄嬛传》的小说中,雍正的爱妃甄嬛为他诞下龙凤胎,这对于皇帝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可他到死都不知道的是,

  • 唐朝国力在开元时期达到鼎盛,但疆域的巅峰期却在唐高宗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等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了保证自己统治武则天打压唐朝宗室。忠诚于李唐的将领或被杀、或调整,而吐蕃、契丹、突厥都趁机侵占土地或者复国。唐朝版图也大幅缩水,到唐玄宗时期才凭借鼎盛的国力逐步恢复了部分疆域。但是此时的唐朝版图与高宗时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大唐在唐太宗时期完成了中原一统,在高宗时期迅速把唐朝版图

  • 唐朝诗人小传(4)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王之涣】(688——742年)字季淩,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徙绛。官文安县尉。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传世之作仅六首。【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

  • 雍正王朝:雍正非要赐死儿子弘时的背后,实则是康熙一手所导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可谓是残酷至极,虽说没有出现兄弟自相残杀兵戎相见,诸如唐朝玄武门之变这种事情。但其残忍程度,比之赤裸裸的流血夺嫡也不遑多让,毕竟是失败者大部分落得圈禁下场,胜利者雍正和老十三最后是活活累死,结局实属惨烈。到了雍正年间,夺嫡之争再次出现,这次虽然夺嫡波及范围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