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老十三送邬先生侍女到底是何用意,监视邬先生的吗?

雍正王朝:老十三送邬先生侍女到底是何用意,监视邬先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97 更新时间:2024/1/18 23:36:34

雍正王朝电视剧距今已有二十年之久,可谓是经久不衰,可以说是清宫剧中的一个难以企及的巅峰。而剧中的一众人物更是使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诸如侠肝义胆的老十三、职场达人张廷玉和图里琛、老狐狸佟国维、老实人张五哥等等,而焦晃版康熙和唐国强版雍正更是经典至极,可以在这些演员的用心演绎之下,这些人物是被刻画的是惟妙惟肖有血有肉,如同他们就是人物本人一般。

而剧中这么多人物之中,邬先生是一个使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这位邬先生可谓是神机妙算,简直如同诸葛亮一般,每次都是料事如神,可以说是雍正登基的隐性第一功臣。

那么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邬先生在登基以后,离开京城时,老十三送给邬先生一个名叫如月的侍女,到底是何意思,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而邬先生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在这里依旧老生常谈的说一次哈,本文章只谈剧不说史,所有分析都基于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剧情而言。

一、老十三送邬先生侍女背后有三个用意

在雍正登基以后,邬先生离开北京之际,可谓是些许凄凉。身为老四登基的隐性第一功臣,邬先生不只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反而是要靠“半隐”方式保命,在潜邸与老四朝夕相处十五年以后,好不容易等到老四变成雍正,却看似低调实则略显寒酸的离开了北京。

但不管怎么说这条命总算是保住了!

在这个时刻老十三追过来为邬先生送行,老十三这个侠肝义胆之人,对于邬先生可谓是相当愧疚。因为老十三最清楚邬先生的功劳有多大,结果是老四成为皇帝,他老十三也马上要成为铁帽子王,邬先生却是什么也没得到落寞的离开北京。

因此老十三是愧疚的对邬先生敬酒,并且特意说道“这是我替四哥敬你老人家的”。后来更是愧疚的对邬先生说道:“我们对不起您呐”。

想必这时候邬先生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害怕老十三是来杀人灭口的,所以是看着老十三先喝的酒,自己才喝的,并且随着老十三说的这些话才明白了老十三的真心实意。

最后二人说了一番话以后,邬先生要离开的时候,老十三将如月叫出来,送给了邬先生,当时老十三是这般说的:“这是我和四嫂商量,让她照顾你的”。

可以说老十三送邬先生侍女的用意很简单,就是怀着愧疚之心,看着邬先生孑然一身,所以送一个侍女来照顾邬先生。

当然老十三的用意单纯,但四嫂也就是皇后的用意就多少有些不单纯了。

四嫂是什么人呢?

这位四嫂可不是简单之人,是雍正潜邸时的贤内助,可以说也参与了老四的夺嫡。

诸如在老四要赶李卫出府,实则是要安排李卫监视年羹时,就是这位四福晋一手主导的捉奸苦肉计,使年羹尧替李卫求情,再将李卫神不知鬼不觉的安插到年羹尧身边,并且做主给了李卫他们两千两银子,这在当时可谓是一笔巨款,使李卫和翠儿感激的是痛哭流涕的,大大的拉拢了人心。

还有后来竞选大将军王的时候,老十四到了老四府邸,四福晋更是和老四一唱一和的引导老十四以后“提拔”一下年羹尧。

可以说皇后的用意带有很明显的政治意图,就如同当年安排李卫监视年羹尧一般,送邬先生侍女如月,也打着监视邬先生的用意,毕竟邬先生知道太多老四的秘密,虽然“半隐”好监视好控制,但是多一重监视,还是保险一些。

像之后山西藩库案时,只有李卫、田文镜、邬先生、如月四个人在楼上的时候,邬先生说了想到田文镜幕府的想法,李卫没有向雍正汇报,田文镜更是连邬先生身份都不知道,也没上报。

结果雍正想安排邬先生到田文镜处时,对李卫说出这件事的时候,充分说明这个消息是如月汇报的,更是说明侍女如月就是监视邬先生之人。

当然老十三和皇后还有一个双方都知道,却很有默契不说出来的用意,那便是通过如月来补偿老四对邬先生的横刀夺爱!

虽说老四娶年秋月是邬先生做媒,但很明显邬先生和牛秋月是有情愫的,这点在剧中可谓是有多处体现,比如老四和老十三就撞破过邬先生和年秋月的暧昧时刻。

还有老四娶年秋月前夕,年秋月曾经直接问邬先生道:“难道,我们就真的没有那一天吗”?

邬先生回道:“你记住我一句话,你早晚是四爷的人”。年秋月听完后是伤心的大跑而去。

可以说正因为老四,邬先生和年秋月两个人是不了了之,这点老四、邬先生、年秋月、老十三、皇后这几个人心里清楚的很。所以老十三和皇后送邬先生侍女,并且特意取名为“如月”,隐喻如同年秋月一般,就是想着补偿邬先生。

而剧中邬先生的表现也是这种意思,见到如月以后不由得失神的叫道“秋月”,说明老十三和皇后就是想通过找一个像年秋月的侍女,并且取名“如月”来补偿邬先生。

当然吐槽一下,剧中对于侍女如月这个演员挑选有点随心所欲,颜值不在线,一点也不像年秋月,也不知道饰演邬先生的老师要装作不由自主的喊出“秋月”时心中有多么崩溃。

二、邬先生是如何应对的呢?

邬先生面对侍女如月,其实是心里很清楚,但这也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说明雍正不想杀自己,不然不会大费周章的又同意自己“半隐”,又安插侍女监视自己的,所以邬先生就反向利用侍女如月对他的监视,一直表现的很好,使雍正放松警惕。

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邬先生肯定如同当年对年秋月一般,先利用自己的才华使如月对自己仰慕然后产生情愫,然后再利用自己的长处,对侍女如月进行了不可描述的事情,彻底征服了如月。

所以最后邬先生在田文镜处利用讨工钱来激田文镜赶他走以后,带着如月赶紧逃走,成功避开了第二天微服私行想要见他的雍正。

试想如果邬先生没有征服如月的话,还想要成功完成归隐,以他的神机妙算和缜密心思,肯定在离开田文镜处的时候想办法摆脱如月,而不是带走如月的!

所以说邬先生可谓是剧中功成身退的一个代表人物,当时幕僚一年300两,邬先生在田文镜处每年拿8000两天价工资,肯定有着不少积蓄。走的时候又问田文镜讨要了4000两工钱,还带着监视他,反被他征服的侍女如月一起跑路,可以说要钱有钱要女人有女人,彻底归隐以后的生活可想而知,是要多潇洒有多潇洒,能在那个伴君如伴虎的时代做到这步,真乃神人也!

现在大家看明白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邬先生这个人物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268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出来和谐交流,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玄宗得以登基、掌权与三次政变关系密切,在政变中逐步巩固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李隆基的上位史,可以说是李家内斗的血泪史。他的发家和“三次清除外戚的政变”有关——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李隆基主导了第三次“唐隆政变”,最后发家。垂拱元年(685年),李隆基出生于东都洛阳,他的父亲李旦在一年前刚被立为皇帝,李旦虽然是皇帝却没有听政的权利,军政大权被李隆基的祖母武则天掌控着,

  • 清朝县衙和电视剧中的一样吗?别再被骗了,它规模堪称“小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升堂、威武,这是古装电视剧中十分常见的一幕,在古代可不像现代社会,大小事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所管辖,在古代,大事小事几乎全部由县衙的知府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每次出现大事小事,很快就是升堂。也不知是不是道具组比较缺钱的原因,影视剧中清朝的县衙给人一种十分廉价的感觉,但事实上,即使是最低级别的县衙,其规模都

  • 唐朝虽实行三省六部制但因政治形势不同导致宰相权力和数量均有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长官即中书令、侍中和尚书左右仆射,其中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原本是尚书令,武德年间,李世民曾在朝中做尚书令,因此,李世民继位之后,尚书令不再有人任职,而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变成了原本是副手的尚书左右仆射。这三省的最高长官就是唐朝的天然宰相,在武德年间到贞观前

  • 清朝灭亡了一百多年,清皇陵仍有守墓人,他们是谁?工资谁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以来,尤其是宗法社会下,祖坟之地事关子孙后代的发展,因此不论上至达官贵族,或下至黎民百姓,都尤为重视祖宗之地。而作为封建王朝的皇族,则更加重视陵墓的建设,以及守护。守护陵墓不仅守护家族“风水”,更是怀着对祖宗的敬仰之心,感恩之德,保护他们最后的净土。而且在古代陪葬制度之下,皇陵无疑成为盗墓者眼中

  • 唐朝的法律规定有五种处罚方式,其形式制度既影响后世也影响外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七年(624年),正式颁布新律《武德律》,为唐朝法律奠定基础。《旧唐书》有载:“撰定律令,大略以开皇为准。于时诸事始定,边方尚梗,救时之弊,有所未暇,惟正五十三条格,入于新律,余无所改。”唐太宗继位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修改《武德律》,是为《贞观律》。唐高宗继位后,又命长孙无忌删修《贞观律》,

  • 清朝入关前只有813名汉人有资格做包衣,八阿哥胤禩也做过包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唐国强饰演的雍正帝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兰台和大家聊一聊清朝的包衣究竟是不是“奴才”。满文里包衣的正式名称是“booi”,比较亲切的说法是“booi niyalma”(家里人)。而奴才的正式名称为“aha”,有的也称呼为包衣奴才“booi aha”。包衣和奴才(aha)是完全不同的。包衣在清朝,是法

  • 雍正的三大宠臣中,为何只有李卫能够善终?其实秘诀只有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在宫中最器重年羹尧、隆科多和李卫这三人,可是这三个人只有李卫得以善终,其他两人最后的下场都不如意,李卫又是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李卫传奇之路的开始康熙二十六年,李卫在江南铜山出生,他的家庭虽然是富贵人家,但是李卫从小就不爱学习,只喜欢吃喝玩乐,到处潇洒。到了成年还是一事无成,幸好他的家庭颇为富裕才

  • 雍正可能至死都不知道,龙凤胎名字连读,竟是甄嬛背叛他的铁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胤禛,便是大名鼎鼎的雍正皇帝。他是大清第5位皇帝,同时也是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但中国描写历代皇帝的影视剧总喜欢把帝王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因此许多上不了台面的负面史料就被自动过滤了。在《甄嬛传》的小说中,雍正的爱妃甄嬛为他诞下龙凤胎,这对于皇帝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可他到死都不知道的是,

  • 唐朝国力在开元时期达到鼎盛,但疆域的巅峰期却在唐高宗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等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了保证自己统治武则天打压唐朝宗室。忠诚于李唐的将领或被杀、或调整,而吐蕃、契丹、突厥都趁机侵占土地或者复国。唐朝版图也大幅缩水,到唐玄宗时期才凭借鼎盛的国力逐步恢复了部分疆域。但是此时的唐朝版图与高宗时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大唐在唐太宗时期完成了中原一统,在高宗时期迅速把唐朝版图

  • 唐朝诗人小传(4)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王之涣】(688——742年)字季淩,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徙绛。官文安县尉。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传世之作仅六首。【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