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两千多年出现了很多盛世,为何只有隋朝“开皇之治”是个奇迹?

古代两千多年出现了很多盛世,为何只有隋朝“开皇之治”是个奇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27 更新时间:2024/1/13 14:00:44

开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者隋杨坚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

文帝杨坚是弘农华阴人,乃四知先生杨震的后人,杨坚的历史功勋,首先是杨坚称帝后,灭后梁丶伐南陈,成功地统一了历经近三百年战乱频繁的中国,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南北分裂的五胡乱华黑暗时期。与此同年,南面的琉球群岛归降隋朝,北方的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其次,隋文帝在登基称帝之后,他节俭爱民,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是位具雄才大略的有为之君。隋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杨坚对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立并发展了诸多意义深远的制度,开创了历史发展新局面。特别是他对政治体制包括法制的改革,对于唐朝及后世的社会体制有着直接的影响,居功至伟。

隋文帝杨坚自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发展经济。隋文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首先是革除弊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士家大族利用权力隐匿了大量的户口,这样既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赋税收入。针对这些,隋文帝进行了户籍整理,采纳了贤相高提出的“输(租赋)籍(户籍)之法。”即由政府制作”输籍定样”,令州县依户籍人口定税赋,百姓按照规定的数额来纳税服役,有效地打击了豪门望族的经济利益分配弊端和政治特权跋扈,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税收。其次是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轻徭薄赋以解民困,藏富于民扩大生产。

在政治上,他将州、郡、县缩减为州和县两级,简化地方行政机构。这不仅节省国家开支和冗费冗用,还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

隋文帝开皇之治,首开“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为有志报国的寒门知识分子开辟了参政议政执政的机会和晋升的有效途径。过去的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利用九品中正制对权力进行操纵和垄断,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监督和群众意见荐言,对察举制度进行徇私舞弊,滋生了种种腐败的现象,这与要求参与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如何选官的问题上斗争激烈。而开科取仕使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使得当时的官吏选拔有了标准依据。隋朝在选官上废除九品中正制,设立分科考试制度选拔官员;在官僚制度上采用五省六部制,隋文帝建立了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结束了过去的上品无寒士,下品无豪门的历史。对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局面。

开皇之治还包括隋文帝修订开皇律,对犯人处置采取审慎态度,而非权大于法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发生。文帝杨坚对法律的改革,使法律减轻了残酷和野蛮性,在中国法制上也具划时代的意义。

开皇之治还有文帝实行的均田令,使广大民众耕者有其田,生存有保障,调动人民努力生产的积极性,并且严厉制止和打击了贵族豪强兼并土地,强取豪夺与民争利的不安定因素,隋文帝还设置粮仓,以备饥荒时赈济灾民,防备民不聊生以致生变,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隋文帝精心治理,使隋朝迅速繁荣强盛,社会富足,全国安宁,编户大增,仓储丰实,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民众得以休养生息,社会呈现富强繁荣,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感谢悟空这两天邀请。何为奇迹,指的是困难重重,别人都认为做不到或根本不可能完不成的事情,让人完成了,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奇迹。

我国古代有很多出名的盛世朝代,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朝的“永乐盛世”以及清朝的“康乾盛世”等。按照题目所说,为何隋朝的“开皇之治”是个奇迹呢?我们或许从这两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

1.从隋朝开国到开皇之治,用的时间非常短,只用了11年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杨坚做出了哪些特殊贡献呢?(1)国家统一上,杨坚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消灭陈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达三百年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2)政治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当时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优化地方行政,借以节省开支,精兵简政,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度、以便更好的选拔人才。设立了三省六部制,方面了国家管理,此政策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3)在重要城镇修建大型粮仓,广储粮食,在丰收时鼓励农民捐粮储备,遇到灾情,可以迅速救急。(4)农业方面,实行土地均田制,土地国有,把地分给农民,积极鼓励农民生产,提高生产力,从而农民丰衣足食,国家税收增加。(5)军事外交,杨坚采用“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方针,打趴下当时北方草原的霸主突厥,使得突厥臣服,维护了边境的安定。

2.隋文帝杨坚死后,留下了一个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政治稳固的的盛世,对后世没有造成隐患。他的这些利国利民的政策深深影响着后世,为后世树立了治国的榜样。综上所述,“开皇之治”,能在短短11年时间,达到这样的成就和效果,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我是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以上为我个人观点,有不足的地方大家一起讨论。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善射,百步穿杨的名将有谁?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代有什么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射箭,不知各位首先想到的是谁?为什么笔者一下子想到的是那位传说中的神箭手后羿呢?既然提到了后羿,那咱们就从后羿说起,笔者带大家捋一下历史上的传奇神射手。第一,后羿。后羿在历史上应该是确有其人的,但是年代太过于久远,事迹已不可考,在这儿,笔者只是说一下后羿的一些神话故事,最著名的当属后羿射日了,九

  • 孔夫子的“仁爱思想”为何在当时没有市场,之后却受到推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一诸侯争霸举刀兵,兵法实施谋略行。仁爱自身命不保,王侯谁愿念此经?二一统乾坤安众生,道德仁义始盛行。安居乐业讲礼义,汉武独尊是儒生。他就是教育家的料,文人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盖棺定论,后人坐江山需要,拿他当鞭使。此语出自《五蠹》。《五蠹》中说:上古时代:上古时代,人民少,禽兽多,百姓生存环境艰苦,多处

  • 文韬武略,品格德性都不具备的刘邦,为什么却能成就帝王大业?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哈哈,刘邦恰恰就是那个文韬武略,品格德性不凡的帝王。否则刘邦驾驭不了,这么多的文臣武将,成就大汉四百年的基业。我们华夏儿女写汉字,学汉语,没有刘邦的雄才大略,哪有汉民族这一说。萧何算不算贤臣良相,张良算不算智多星,韩信算不算兵仙。这么多天才星是不是都围着刘邦转。如果刘邦没有能量,能吸引这么多天才星围

  • 看过陆毅版诸葛亮后完全被洗脑了,很想知道,这个正史里魏延对蜀汉到底是忠心不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魏延的忠心是不用怀疑,魏延想投敌是在最后一刻,带着儿子十几个人逃跑的时候!魏延如果想背叛会怎么办?只有两条路,其一是带兵投靠魏国,其二是带兵攻打刘禅,然后取而代之。但是魏延都没有,他只是不满诸葛亮死后的安排,想要返回成都说理,讨要说法,可惜的是魏延的政治能力太低,人缘太差,导致蜀汉朝堂之上,没有一个

  • 如何看待有些人说的“称颂诸葛亮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让臣子学习忠诚的需要”这种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称颂诸葛亮是封建统治者要臣子学习诸葛亮的忠诚”。这种说法看起来是对的呀。问题的关键是:封建统治者在他们的统治时期,有哪一代,哪一朝发过“皇帝诏书”,称颂诸葛亮。或者要求臣子们学习诸葛亮呢?历史书上,好像没有这样的记载,老师也没有给我们讲过,在民间的传说中,也没有听到有人这样说。“有的人说”,这些人

  • 《甄传》:甄屡屡犯错,皇上为什么舍不得杀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甄屡屡犯错?太夸张了,甄离宫修行前究竟犯了什么错?甄以穿错纯元故衣被禁足,但甄有没错,有多大的错?皇上心里最清楚!穿错纯元故衣是甄的错吗?甄到哪里去弄得到纯元故衣?皇上并没有深究,皇后也只是让内务府顶了一下缸。甄禁足后,眉庄去找太后求情:只是穿错一件衣裳,皇上何至于此?太后说:这件事哀家虽不过问,但

  • 有人说秦国的扩张惊动了周王室,秦国是如何吞并西戎并成为西戎霸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最早并不是一个诸候国,秦人的祖先秦非子因为帮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了秦地(今甘肃天水),成为一个有封地的小领主(卿大夫),还算不上一个诸候国,而秦非子被认为是秦国的开国之君。到秦襄公时代,当时的周王是周幽王,周幽王为了博他的爱妃褒姒一笑,不惜峰火戏诸候,结果有一天,犬戎真的来攻打周幽王,这

  • 如果刘备听诸葛亮的话,是否可以中兴大汉?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刘备按照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然后徐徐图之的计划,先联吴拒曹,再同曹兵交战,取之,回头再攻东吴,大汉可兴。只是时间可能需要很多年,而且中间不能有大的失败和挫折。事实胜于雄辨,听和不听都不可能,这是社会,历史的局限性。因为刘备不是明君,诸葛亮也不是圣人,天时地利人和不向蜀国倾斜。所以这个假设不成立。古

  • 古代帝王对妃子的承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接连惨遭丧子打击的富察皇后没过多久就病逝在南巡的途中,乾隆皇帝固然悲伤,但皇后的葬礼也不能耽搁,还有谥号也要拟定。而说到富察皇后的谥号“孝贤”二字,就不得不提乾隆的另一位宠妃,慧贤皇贵妃了。慧贤皇贵妃高氏乃包衣高氏出身,本为汉人,却被雍正相中封为了宝亲王弘历的侧福晋。高氏虽然一生无子无女,但乾隆依旧

  • 你觉得南唐后主李煜是个痴情的人吗?为什么被称为千古词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了两个非常奇葩的皇帝,奇葩就在于他们同是亡国之君,能够留名千古的不是他们治理国家的能为和作为,而是他们的绘画艺术和文学作品。一个就是南唐的李后主李煜,其诗词歌赋能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算是青史留名,只不过是留下来的名,让人不耻。而另一位皇帝就是北宋末年的赵佶,其养鸟、观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