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的传国玉玺可能还存在吗,可能存在于何处?

中国的传国玉玺可能还存在吗,可能存在于何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715 更新时间:2024/1/18 19:48:08

传国玉玺象征着皇帝身份和权威。秦始皇统一大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当做“皇权神”的信物,而且,传说传国玉是用著名的“和氏璧”制成的。从此,历代帝王都将其当成权力的重要象征,拥有它也就可以一统天下。

楚威王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昭阳的将领消灭了越国,立下战功,楚威王一高兴,就把和氏璧赏给了他。后来,昭阳宴请宾客,并拿出和氏璧给大家观赏。大家都没有见过这个稀罕的玩意,于是纷纷凑到一起上前观看。突然,一条足足有一丈大的大鱼从潭里一下子跳跃起来,后面还跟着一群各种各样的小鱼。人们从没有看见过这么新奇的景象,于是纷纷前往潭前观看。等鱼群散去人们回到房间时,却发现和氏璧不见了。昭阳悬赏千金,追查和氏璧下落,这样偷盗者迟迟都不敢将和氏璧脱手。过了很多年,有一天,和氏璧突然在赵国的首都邯郸出现。秦昭襄王知道了这件事,打算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和氏璧,这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之后,和氏璧一直都保存在赵国的宫廷中直到公元前228年,秦国攻破了赵国,和氏璧由此落入了秦国的手中。随着秦国的覆灭,和氏璧也经历了命运多舛的时刻。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兵攻打咸阳,秦王子婴向其献上自己的传家宝物。传国玉玺,刘邦细心呵护着玉玺,并将其珍藏在长乐宫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他也想要找到那块传说中的玉玺。当时,玉玺是由汉孝元太后王政君,也就是他的姑姑掌管着。王政君对刘家感情深厚,因此不愿意交出玉玺。最后王莽命自己的弟弟威逼老太后交出玉玺,老太后深感痛心,一怒之下将玉玺重重扔在地上,玉玺被摔掉了一角。虽然,王莽命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但还是留下了瑕痕。

王莽死后,玉玺就藏在他的尸体上,后来被献给了更始帝刘玄。不久,赤眉军打败了刘玄,传国玉玺也就到了赤眉军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的手上。再后来,刘盆子投降了东汉的刘秀。于是,传国玉玺彻底变成了汉朝的玉玺,自刘秀开始,一直在东汉历代皇帝的手中流传,负责保管玉玺的则是洛阳的东汉宫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几经周折,玉玺最终落到了汉献帝的手里。公元220年,曹不建立曹魏,传国玉玺又变成曹魏的皇权象征。曹丕派人在传国玉玺上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最后西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的局面,玉玺到了恶人的手里。

西晋末年,朝代更迭频繁,时局动荡不安,玉玺就在这样不稳定的环境下开始了自己的颠沛流离。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此时群雄崛起,很多人想要称王称霸,于是他们都想得到那个象征着至上权利的玉玺。但天下毕竟只有一个玉玺,而这块玉玺又很难得到,最后他们只好想出了一个卑劣的手法,那就是私刻玉玺。像东晋朝廷和西燕慕容永,他们都是自己刻了一个玉玺。几个人这样,旁边的人看到这种做法后纷纷效仿,于是,象征权利的玉玺的数量越来越多直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了天下,将各地流传着的假玉玺全都被没收了。

隋唐皇帝的江山坐得十分稳固,因此,玉玺也就没再出现任何的颠沛流离,而是一直牢固地掌握在皇室手中。后来朱温篡位,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割据势力纷纷迭起,而玉玺再遭厄运。朱温得到玉玺没几年,就被后唐消灭掉了。

公元937年1月11日,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陷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知道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了,就抱着玉玺跑到玄武楼上自焚,可是,大火过后,人们从灰烬中却不见“传国玉玺”的踪影,甚至连一块外形稍像玉玺的石头也没有找到。从此,玉玺的去向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了。

由于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玉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自宋代开始,真假“传国玉玺”不断出现。后周太祖郭威在登基的时候,一心想得到玉却始终都没能找到,无奈只好自己刻了两方印玺,作为安慰。从此,这两块玉玺就代替了真玉玺,一直到北宋都还是皇权的象征。但实际上,宋朝一直在大张旗鼓地对玉玺进行着搜索和寻找,其中也有很多关于玉玺在国内被找到的消息流传出,但却没有一个消息具有真实性,全都只是道听途说,不足为信。

公元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大病归天,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铁穆耳。就在他回大都的路上,右丞相张九思献上了一枚“传国玉玺”,并说这个玉玺是传世的珍宝,至今还没有人见过。从这句话上就可以判断出玉玺是假的,因为真正的玉玺别说是无以计数的人看过,就是拥有过它的人,也已经很多。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派遣徐达深入漠北,带兵攻打元朝的残余力量,其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

玉玺,但最终一无所获。到了明清两代,“发现传国玉玺”的传闻增多,但并没有真正的玉玺,都是一些仿造的赝品。同时,人们爱而不得,已经不再将玉玺看得那么重要了。

按理说,传国玉玺是由材质独特的和氏璧制成,应当能够保存万年。也许,总有一天世人会把它找出来也说不定。

有传说真正的“传国玉玺”是明灭元时,被元将带到了漠北。“传国玉玺”究竟还在不在这个世上?难道真的是“玉石俱焚”了吗?它还能重见天日吗?至少在目前,这是一个难解之谜。你说呢?

我觉得有三种可能性,下面一一分析:

后金天聪八年九月,多尔衮征讨蒙古察哈尔残部,竟然让他获得失传二百多年的传国玉玺。惊喜之余,多尔衮将此玉玺带给皇太极,随后这块玉玺一直伴随整个清朝历史。

等到了清朝灭亡后,仍然保留在皇宫之中,直到1924年,冯玉祥赶走了溥仪,伴随着溥仪一起消失的,还有这一块玉玺。

当时冯玉祥的部将鹿钟麟等人,还向溥仪询问传国玉玺在哪,但溥仪双手一摊,表示不知道,最终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至今,关于传国玉玺的下落还在搜寻之中,但奇怪的是,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找到。甚至,有人都怀疑,多尔衮带给皇太极的传国玉玺是不是假的,可是,假的都找不到了……

传国玉玺乃春秋时期著名的和氏璧制作而成,我们读书时候学的《廉颇与蔺相如》,里面提到的和氏璧,就是这一块,秦赵为了争夺这块宝玉,逼得蔺相如要自尽,为此还衍生了一个成语叫“完璧归赵”。

当然,这块和氏璧最终还是归了秦国,后被秦始皇命人雕刻成了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从此之后,这块传国玉玺成为历代帝王“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凡是没有此物而登上皇位的皇帝,都会被笑话为“白板皇帝”,从而不被人们认可。

本来这块玉玺是正常传递,一代又一代皇帝依次获得,秦朝灭亡后,是汉朝。王莽篡汉的时候,太后气得将此玉玺摔到地上,掉了一角,后来王莽又叫人镶了一块金子上去。

直到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石敬瑭引军到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从此之后,传国玉玺就下落不明了。

后周太祖郭威称帝后,没办法,只能自己又雕刻了两枚,上面镌刻“皇帝神宝”等字,冒充传国玉玺。

于是,这枚“假传国玉玺”,也就是这枚由后周太祖雕刻的“假玉玺”一直传到了北宋。

结果到北宋哲宗的时候,有一个叫段义的农民,在地里刨土的时候,竟然挖出了秦始皇那枚传国玉玺,后经13位大学士鉴定,一致认为是真的。

但奇怪的是,到了宋徽宗的时候,他又增刻了十个玉玺,这样一来,郭威刻的玉玺,农民挖出的玉玺,再加上自己刻的玉玺,一下子有了十几个玉玺,真真假假,难以分辨。

随后就是靖康之变了,徽钦二宗都被金国俘虏,一块带走的还有这十几枚玉玺,从此下落不明。

直到后来元朝忽必烈驾崩,在元大都突然出现了传国玉玺,并被公开叫卖。元权相伯颜听说后,急忙派人重金购买,随后这块玉玺就到了元朝王室之中。

至于这块传国玉玺是郭威造的那枚,还是秦始皇造的那枚,亦或者宋徽宗搞的那一堆赝品,不得而知,据史料说是秦始皇弄的那枚。

后来明军一直把元军打到了大漠深处,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夺回传国玉玺,当然,并未如愿。

然后就出现了开头提到的多尔衮夺回了传国玉玺,并进献给了皇太极,随后传到溥仪那里,消失不见了。

实际上,等到顺治帝即位后,在紫禁城藏着的玉玺就有39枚,这其中就包含了皇太极找回来的那枚。不过经过“十全老人”乾隆帝的权威认证,他认为这39枚,没有一枚是秦始皇留下的。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

传国玉玺,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后唐末帝李从珂手中丢的,这是正史中最后一次记载真正的传国玉玺去向。那次自焚之后,士兵们在灰烬中,连玉石样子的石头都没找到,极有可能被人拿走了。

后来北宋的那个农民,若是挖出来的是真的话,那么最终是到了金国手里,去了哪,不清楚。

若是忽必烈驾崩之后,出现在市场上的玉玺,就是从金国手里拿到的话,那么这块玉玺最终到了溥仪手中。

而溥仪曾经卖过很多宫廷宝贝,但这块玉玺,肯定是留到最后的,那么结合他被苏联军队抓获,则最大的可能就落到了苏军手中。

若是此玉玺为真,那么玉玺现如今,大概率是在俄罗斯!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魏是如何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北魏的最后一任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分裂的根源在于孝文帝汉化改革和维持鲜卑旧俗的保守势力之间的分歧矛盾事实上自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汉化改革以来这一矛盾就一直存在,只是孝文帝时代北魏皇室的力量还很强大,足以暂时压制掩盖这一矛盾。北魏为防备北方的柔然侵犯边塞曾沿着边境设置了怀朔(内蒙古固阳)、武川(内蒙古武川)、抚冥(内蒙古四子王旗

  • 和氏璧是个环状的,为什么能做成玉玺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和氏璧的传说,大家可能都是从“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知道的,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但是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说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加上传说和氏璧被秦始皇制成了玉玺,所以和氏璧广为人知。可是据史料记载

  • 北魏开国皇帝是不是精神失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拓跋,鲜卑族,史称道武帝。原为代国国王拓跋什翼犍之孙,后国家为前秦所灭。公元386年,拓跋趁前秦内乱,重兴代国,当年四月又自称魏王,定都在今天的山西大同东北的平城。398年,拓跋将国号正式定为魏。北魏的建立,一直到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长达百余年的十六国分割局面。据有关期刊文

  •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个女皇帝?她们都是那个朝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位、北魏殇帝-元姑娘,但是在继位当天就被废黜。第二位、唐朝的武则天共有三个,分别是北魏殇帝,文佳皇帝,圣神皇帝。1、北魏殇帝北魏殇帝史称“元姑娘”(528年2月12日?),女,鲜卑人,中国北魏皇室成员,生于北魏首都洛阳,真名不详,姓元氏(本姓拓跋氏),是北魏孝明帝元诩与宫嫔胡氏的女儿,也是孝明帝

  • 北魏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孝文帝不彻底的汉化改革造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让北魏走向灭亡,而雌雄双煞胡太后和尔朱荣是北魏亡国祸首。历史,总是幽默的。自道武帝拓跋起,子贵母死,己成魏王朝不可变更更的祖制。唯有胡太后诞下肃宗明皇帝元诩后,侥幸逃过被杀的命运,最终国权在手,号令天下。而恰恰在她身上,发生了魏王朝列祖列宗最担心,一直设

  • 北魏孝文帝真的有李欢这个名字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魏孝文帝指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李欢是电视剧中朔造的人物,其原型是孝文帝元宏。历史上没有李欢这样一个皇帝,电视剧《拐个皇帝回现代》中的李欢是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原型塑造的,关于拓跋宏简介如下: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

  • 大清皇帝玉玺有几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大清25颗玉玺清朝皇帝的印章有两种,一种是皇帝处理政务发号施令所用,比如皇帝之玺。还有一种是闲章,就是皇帝吟诗作画,赏赐大臣用的,比如“丛云”。一般玉制为多。秦始皇的传国玉玺至今没有下落。传国玉玺,是秦始皇是用神奇的和氏壁镌刻的。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出自

  • 北魏皇帝为何有人说个个都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历史淘沙,这个问题由我来答。这个问题问的有些奇怪,北魏皇帝短命是事实,不是有人说才这样的。拓跋、拓跋涛这些北魏前期赫赫有名的皇帝,都是在正直壮年时期被刺杀;拓拔余、拓拔弘都是因为皇帝被刺杀才上位的,结果又被迅速结束了性命;拓跋嗣和拓拔都是英年早逝,拓拔弘是被冯太后毒死。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以后的

  •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对中国历史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一脉相承。如果我们将之视为一体,那么从北魏建国至隋朝一统天下,便犹如秦国历五百年终灭六国。1,北魏的历程公元383年,前秦苻坚败于淝水。三年后,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复国成功,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呼和浩特)。至公元398年,拓跋正式改国号为“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史

  • 赵武灵王和北魏道武帝拓跋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你提的是一个比较问题,比较的对象不同,标准也不一样,比如说,两个文人谁厉害,要比较谁的知识渊博;要比较两个武士谁厉害,要比较其中谁武艺高强;比较两个帝王谁厉害,当然看谁治国能力强。下面试分析赵武灵王和北魏道武帝拓跋谁厉害:一,在初期巩固政权中两人能力不相上下赵武灵王父亲死后,楚秦燕齐四国想趁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