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魏共有多少位皇帝?北魏皇帝列表?

北魏共有多少位皇帝?北魏皇帝列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08 更新时间:2024/1/17 9:19:48

北魏皇帝列表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北魏孝文帝是怎么样的一个皇帝?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皇帝,也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祖母是历史有名的冯太后,他的生母李夫人,由于北魏实行子贵母死的制度,所以当拓跋宏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刻,她就被赐死了。

拓跋宏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要对他进行分析,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他的事业、生活、婚姻和性格等方面来进行解析。

首先,从事业来看,他无疑是一个成功者,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他最大的成就是汉化鲜卑族,历史上称为“孝文帝改革”,经过他的一系列改革,促使鲜卑族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都取得长足发展。

从小由冯太后抚养长大的拓跋宏,在冯太后的影响,非常尊崇汉文化,掌权以后,他积极推进鲜卑族的汉化,尽管这一举动遭到了很多鲜卑贵族的抵制。

当拓跋宏从祖母手中接过北魏的权柄后,他首先仿照汉人官制,在官吏职称、律法等方面都效仿汉人的官职,重用汉族士人。

拓跋宏明白,这些官职、律法的改革都是隔靴搔痒,要想真正实行汉化,必须对北魏的根子进行移植。

他想出了南迁洛都的办法,把北魏的都城由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迁到洛阳,这等于是让鲜卑贵族们放弃在平城所有的一切,背井离乡出走,这些贵族自然是不肯的。

所以,拓跋宏为了顺利迁都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

假意南伐,修造河桥,安抚北方六镇,拜辞冯太后永固陵,率领百官和百万大军浩浩荡荡一路行至洛阳,到了洛阳,拓跋宏才正式宣布迁都事宜。

等到那些贵族反应过来,木已成舟,因为比起南迁,他们更害怕南伐。

故而,迁都就这样平稳地进行了。

迁都只是第一步,在洛阳,拓跋宏开始大刀阔斧地对北魏进行深度的改革。

第二,拓跋宏还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拓跋宏多次亲征南伐,在大大小小的军事斗争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南齐韩秀芳等十五将投降北魏,攻占了雍州的南阳、新野、南乡等郡,继而大败崔慧景、萧衍于邓城,斩首、俘获二万余人。

拓跋宏的野心绝不止于一个北魏,所以,面对每一个战斗,他都是殚精竭虑的,因为事事亲力亲为,他在途中染病,身体变得很差,就算是抱病在身,依旧御驾亲征。

这就是他身为一个有野心的帝王的自律。

第三,生在帝王家,虽然有高贵的出身和身份,却失去了很多的亲情温暖。一出生就失去了亲生母亲,这是他无法选择的宿命。

从小在嫡祖母冯太后的身边长大,得到嫡祖母的悉心照料,然而嫡祖母的关心却依旧是明码标价的。

拓跋宏的父亲拓跋弘不是冯太后亲生母亲,冯太后只是嫡母,文成帝去世时,拓跋弘才12岁,孤儿寡母被权臣欺辱,冯太后凭借自己出色果敢的政治才干,宣布自己临朝称制,掌控朝政大权,用了18个月的时间就稳定了北魏动荡的朝政。

当拓跋宏出生的时候,冯太后对白白胖胖的拓跋宏非常喜欢,就自动退出了朝局,安心退居后宫抚养拓跋宏。

但是,拓跋弘跟冯太后并不是很亲厚,而冯太后退休后的生活无聊就开始想找一些小鲜肉来寻欢作乐。

拓跋弘觉得冯太后的行为给皇室抹黑了,于是就着手处理冯太后的男宠们。

这就惹怒了冯太后,但是她隐忍不发,一直等到拓跋宏6岁,冯太后开始发难,逼迫拓跋弘禅位。

据《魏书天象志三》记载: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

拓跋弘18岁就做了太上皇,而冯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

尽管拓跋弘禅位成了太上皇,但是依旧紧握着皇权,冯太后再忍了5年,终于在公元476年发动了宫廷政变,时人都称拓跋弘是被冯太后毒杀的。

拓跋弘死后,冯太后身为太皇太后再度临朝称制。

而拓跋宏从此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祖母就是他最亲的人了。

从拓跋宏的角度来说,冯太后可以说亲手杀害了拓跋宏的双亲,但是对拓跋宏却依旧有养育之恩。

而冯太后对他的养育,其中很难说只是单纯出于祖母的慈爱之心,恐怕是政治交易的作用更多。

拓跋宏的出生就是冯太后争夺皇权的一个政治筹码。

第四,作为一个丈夫,拓跋宏对他的皇后可谓是专一痴情,即使遭遇出轨背叛依旧维护皇后。身为帝王的拓跋宏用一生爱着他的皇后,但是这位皇后却给拓跋宏戴了一顶绿帽子。

冯太后退居后宫后,就给拓跋宏选了很多冯氏的女儿进宫为妃,而拓跋宏恰恰喜欢名为冯妙莲的佳丽,这位冯妙莲就是冯太后的侄女,论起来就是拓跋宏的表姑。

但是他们俩年龄相当,拓跋宏对冯妙莲情根深种,很快就立她为后。

冯妙莲婚后不久生了传染病,无奈拓跋宏就让她回娘家养病,谁知冯妙莲养着养着竟跟为她看病的高菩萨有了首尾。

当拓跋宏得知冯妙莲病愈后,喜不自胜,毫不犹豫地废黜了新立的皇后,也就是冯妙莲的妹妹,重新立冯妙莲为后。

这原本应该是帝王婚姻的佳话,但是冯妙莲回宫后对高菩萨日思夜想,拓跋宏又经常南征北战不在宫中,冯妙莲就起了心思。

不仅把高菩萨弄进宫当了侍卫,日夜跟高菩萨厮混,还收了多个男宠,在荒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事情败露以后,拓跋宏还在外征战,得知消息的他秘密回宫,亲自审问冯妙莲,竟然没有处置她,只是幽禁了冯妙莲。

一直等到拓跋宏病重之际,他竟然还让冯妙莲以皇后之尊为他陪葬。

这简直是最佳老公的典范了。

第五,拓跋宏作为一个兄长,与异母弟弟拓跋勰之间的手足之情感人至深。拓跋勰是拓跋宏的异母弟弟,一生清正廉洁,是一个忠孝仁义的正人君子。

当拓跋宏计划迁都的时候,就是拓跋勰为他出谋划策,做他最忠诚的支持者;当拓跋宏南征北战的时候,拓跋勰就是他最得力的部署,跟随他出生入死;当拓跋宏病重之际,也是拓跋勰在身边服侍汤药,拓跋勰甚至向老天祈祷要折寿换取拓跋宏的健康。

要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佛道教的信仰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拓跋勰用自己的阳寿来与神佛交易,说明他对哥哥的尊敬和爱戴已经是深入骨血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之深。

而拓跋宏也是一个有担当的兄长,他屡次加封赏赐拓跋勰,但是都被拓跋勰一一拒绝,因为他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只要能够在兄长身边为兄长尽绵薄之力,他就已经很知足了。

拓跋宏也知道弟弟的苦心,他在临终之际想让拓跋勰当辅政大臣,拓跋勰一口拒绝,他苦劝拓跋宏,为了朝廷安稳,也为了他能够得善终,恳请皇兄收回了成名。

而拓跋宏为了保全弟弟,给他的继位者世宗手写了一份诏书曰:

汝第六叔父勰,清规懋赏,与白云俱洁;厌荣舍绂,以松竹为心。吾少与绸缪,提携道趣。每请解朝缨,恬真丘壑,吾以长兄之重,未忍离远。何容仍屈素业,长婴世网。吾百年之后,其听勰辞蝉舍冕,遂其冲挹之性。无使成王之朝,翻疑姬旦之圣,不亦善乎。汝为孝子,勿违吾敕。

在这封诏书中,拓跋宏高度赞扬了拓跋勰,称他的品行如白云一般,告诫世宗不得对拓跋勰心存怀疑,让拓跋勰安心当一介白衣。

这是拓跋宏作为哥哥能够为拓跋勰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尽管世宗并没有遵守拓跋宏的遗诏,终究是用一杯毒酒送走这位一辈子兢兢业业的皇叔。

第六,拓跋宏身为一个父亲,儿子却想弑父篡位,在对儿子的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拓跋宏有七个儿子,其中长子拓跋恂一开始被选为太子,但是这位太子智商和情商都不太行。

拓跋恂不喜欢读书,对父亲推崇的儒家经典更是嗤之以鼻,他身材肥胖,也不喜欢洛阳闷热的天气,对父亲迁都的做法非常不满,可以说是一个顽固的守旧派。

所以,当保守的鲜卑贵族撺掇他造反的时候,拓跋恂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成为保守鲜卑贵族手中的“枪”。

当拓跋宏外出征战的时候,拓跋恂决定起兵造反,然而事迹很快败露,远在嵩山的拓跋宏闻讯大恸,对外仍不露声色,按照原定计划行军,半路折返京城,亲自召见拓跋恂,一一细数他的罪行,让拓跋恂的叔伯都来见证,亲手仗责拓跋恂,自己打累了就让叔伯接着打,打了一百多下。

拓跋恂都站不起来了,拓跋宏没有怒其不争,不忍再见,命人扶拽而出,在宫外的别苑休养了一个月才能下床走路。

因为对拓跋恂失望,拓跋宏召集大臣商议废黜太子的事宜,可是大臣们竟然还维护造反的太子,拓跋宏力排众议,坚决废黜,称这样不孝不悌之人怎么配成为国家的领导人?又恐自己百年之后北魏会重演西晋的永嘉之乱。

由此,拓跋恂被幽禁在宫外,拓跋宏仅提供温饱的物质条件,拓跋恂这才悔不当初。

面对长子的背叛,拓跋宏虽然愤怒,但是并没有赐死儿子,而且也没有被感情羁绊,犹豫不决,大刀阔斧地断了儿子的后路,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结语:一个活生生的人是非常复杂,我们无法仅用一篇文章就对一个历史上有名的皇帝进行全面的评价,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历史记载中看到,高高在上的皇帝,面对也如我们平常百姓一般有血有肉,有烦恼,有痛苦,这才是历史的趣味所在。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传国玉玺?如今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相传公园689年楚国人卞和自荆山上得到一块玉石,前后敬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并被以欺君之罪先后斩断左右脚,卞和抱玉痛哭,瞎了双眼,血泪浇灌了玉石,后来的楚文王得知此玉是珍宝,经过打磨雕逐,以卞和之名命为和氏碧。几经辗转,落入秦王之手。秦王命著名工匠孙寿雕刻。张牙舞爪盘踞的螭龙(一种吉祥的神兽)。孙寿的

  • 中国的传国玉玺可能还存在吗,可能存在于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玉玺象征着皇帝身份和权威。秦始皇统一大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当做“皇权神”的信物,而且,传说传国玉是用著名的“和氏璧”制成的。从此,历代帝王都将其当成权力的重要象征,拥有它也就可以一统天下。楚威王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昭阳的将领消灭了越国,立下战功,楚威王一高兴,就把和氏璧赏给了他。后来,昭阳

  • 北魏是如何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北魏的最后一任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分裂的根源在于孝文帝汉化改革和维持鲜卑旧俗的保守势力之间的分歧矛盾事实上自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汉化改革以来这一矛盾就一直存在,只是孝文帝时代北魏皇室的力量还很强大,足以暂时压制掩盖这一矛盾。北魏为防备北方的柔然侵犯边塞曾沿着边境设置了怀朔(内蒙古固阳)、武川(内蒙古武川)、抚冥(内蒙古四子王旗

  • 和氏璧是个环状的,为什么能做成玉玺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和氏璧的传说,大家可能都是从“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知道的,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但是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说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加上传说和氏璧被秦始皇制成了玉玺,所以和氏璧广为人知。可是据史料记载

  • 北魏开国皇帝是不是精神失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拓跋,鲜卑族,史称道武帝。原为代国国王拓跋什翼犍之孙,后国家为前秦所灭。公元386年,拓跋趁前秦内乱,重兴代国,当年四月又自称魏王,定都在今天的山西大同东北的平城。398年,拓跋将国号正式定为魏。北魏的建立,一直到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长达百余年的十六国分割局面。据有关期刊文

  •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个女皇帝?她们都是那个朝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位、北魏殇帝-元姑娘,但是在继位当天就被废黜。第二位、唐朝的武则天共有三个,分别是北魏殇帝,文佳皇帝,圣神皇帝。1、北魏殇帝北魏殇帝史称“元姑娘”(528年2月12日?),女,鲜卑人,中国北魏皇室成员,生于北魏首都洛阳,真名不详,姓元氏(本姓拓跋氏),是北魏孝明帝元诩与宫嫔胡氏的女儿,也是孝明帝

  • 北魏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孝文帝不彻底的汉化改革造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让北魏走向灭亡,而雌雄双煞胡太后和尔朱荣是北魏亡国祸首。历史,总是幽默的。自道武帝拓跋起,子贵母死,己成魏王朝不可变更更的祖制。唯有胡太后诞下肃宗明皇帝元诩后,侥幸逃过被杀的命运,最终国权在手,号令天下。而恰恰在她身上,发生了魏王朝列祖列宗最担心,一直设

  • 北魏孝文帝真的有李欢这个名字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魏孝文帝指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李欢是电视剧中朔造的人物,其原型是孝文帝元宏。历史上没有李欢这样一个皇帝,电视剧《拐个皇帝回现代》中的李欢是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原型塑造的,关于拓跋宏简介如下: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

  • 大清皇帝玉玺有几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大清25颗玉玺清朝皇帝的印章有两种,一种是皇帝处理政务发号施令所用,比如皇帝之玺。还有一种是闲章,就是皇帝吟诗作画,赏赐大臣用的,比如“丛云”。一般玉制为多。秦始皇的传国玉玺至今没有下落。传国玉玺,是秦始皇是用神奇的和氏壁镌刻的。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出自

  • 北魏皇帝为何有人说个个都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历史淘沙,这个问题由我来答。这个问题问的有些奇怪,北魏皇帝短命是事实,不是有人说才这样的。拓跋、拓跋涛这些北魏前期赫赫有名的皇帝,都是在正直壮年时期被刺杀;拓拔余、拓拔弘都是因为皇帝被刺杀才上位的,结果又被迅速结束了性命;拓跋嗣和拓拔都是英年早逝,拓拔弘是被冯太后毒死。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以后的